魚兒村在兩座大山的腳下,按着魚兒江的走勢村子在左方,臨江八百米左右,江兩岸是村民的莊稼地,遠處山上在春天能看到嫣紅的荷葉花,因長像酷似荷葉,哪裡的人便稱陸地上的荷葉花。
由於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山上有很多奇珍異草,有野兔野雞,還有靈芝草,大山深處有國家保護的物種,天泉,受神靈庇佑,只要村裡家人得大病,家裡人就會不遠前行翻過山,來到天泉邊起福。聽母親說,去過哪裡的人,往後即便歸天,靈魂都會得到超度。
哪裡的風景猶如仙境,因爲人煙稀少,偶會有熊出沒,所以能上去的大多都是勇者。母親還說她小時時候隨姥爺上山打獵的時候去過遠一點的山上,見到很多野生動物,那神似孔雀的鳥,長着很好看的的羽毛,後來在外婆的手藝下便成了母親冬天的羽絨服。
家裡人幾乎都很喜歡最很甜的晴川,只有姥爺很喜歡晴芸,他們說姥爺很兇,但是晴芸每次見到姥爺的時候老爺每次都是樂呵呵的,晴芸見到了很是歡喜,她那時候老是嚷嚷着母親晴雨茹去外婆家,晚上她們就打這個手電筒走過小路,來到外婆家。
姥爺吃完晚飯就坐在門口,見到晴芸來,說:“快來快來小芸芸,給你姥爺撓背。”小晴芸屁癲屁癲的跑過去,掀開姥爺的衣服,聽着姥爺的指揮,“好,就這了多撓一下…過去一點,再上一點,好了好了,就哪裡使勁錘。”晴芸每次都很樂意給姥爺撓癢,手痠了,姥爺就讓晴芸休息,有很多時候都有漢條子,外婆聽了又開始說姥爺,但是晴芸不在意,她開心着呢。
晴芸那時候很喜歡跟姥爺一起待着,姥爺帶晴芸去離村裡有一兩公里遠的地方放牛馬,那個地方人很少,風景美,還有沙灘,野果子,那個地方叫一碗水,哪裡的水很清澈,很甜,是大山上流下來的。每次晴芸去的時候,路上走不動了,姥爺會背晴芸,或是讓她坐在小馬上,小孩子小馬也能託得住。
晴芸考試的時候,姥爺會給晴芸零花錢,晴芸很開心,只是後來姥爺腿腫了,沒有出去放牧了,晚上晴芸茹也不帶晴芸去姥爺家了,讓她晚上好好做作業,要像晴川學習。
上學那會兒,也是很清閒,他們那個年齡的小孩下課了買吃辣條,一元錢的福滿多,撿小石子,吹電池蓋,下課跳皮筋,到漁兒江釣魚。
等晴芸和晴川都大了,家裡沒人照料,晴雨茹就沒有做生意,只是想着兩個孩子要上學,廖中凡便去做了工程,那時候在農村他們家的生活算是最好的,父親每次出去都會買很多吃的,還有衣服回來,那些城裡才能買到的冰淇凌,小玩具,晴芸都能擁有,在魚兒村上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是從大山下來的,每次見到晴芸的穿着都投來羨慕的眼光。父親沒有出去做事的時候早上會自己包包子,那包子個頭很大,裡面的肉餡很多,麪粉發酵得很好二氧化碳起到很好的蓬鬆作用,包子透着鮮香感,一口咬下去很弱軟,回甜中帶有麥香味,瞬間即化。
早上上完早自習休息半個小時,也就是吃早飯的時間,晴芸便要抄個小路回家吃父親做的包子。
父親對晴芸嚴的時候就是很嚴,卻有很溺愛的時候。
每次晴芸學習累了,父親就炒盤花生給晴芸,作業本沒了父親跑一趟小買鋪,筆沒墨了,父親又跑街上一次。那時候村裡老沒電,爲了小晴芸看書,父親總是準備很多蠟燭。
然而父親兇起來的時候,真的沒有人敢跟他回嘴。小時候晴川做錯事情,父親就會責罵晴她,晴川就會大哭。到晴芸這裡,要是她覺得父親不對,她就會懟回去,父親見狀,就要打晴芸。晴芸覺得很委屈,就要生父親的氣,不吃父親做的菜。父親嘴上說,不吃就拉倒,還說要把菜喂狗,卻沒想偷偷留了一份給晴芸,家裡面多數都能吃辣,晴芸吃不了辣,父親就單獨放一份,一份有辣椒,一份沒有放辣椒。
父親很喜歡拿家裡的小黑氣晴芸。
這小黑就是家裡養的小狗,有一次晴芸倔強到不吃飯,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看到兩父女這樣,晴雨茹就在屋外哄小晴芸,“小寶聽話,媽媽在買了你愛吃的方便麪,趕緊開門吃點東西”。打開門,只見母親拎着水壺,拿着面和碗進來,就給親芸泡,這時晴芸氣才消,不過她可沒有那麼容易跟父親和解。
還有一次,是在一年的冬天,天氣冷,小晴芸要到火塘邊烤火,父親每天早上都要燒火做飯,餵豬。父親見到小晴芸“我寶貝姑娘,今天還起得早啊”,小晴芸不理父親,父親就唱個川調子把小晴芸逗樂。
小時候,晴芸很少做家務,因爲她還有個很疼她的姐姐。
“你姐回來了,快去幫她拿東西”。母親叫到。姐姐晴川那時候在縣城實驗中學讀書,說是明天中秋節她們放一天假,本來回鄉下要做三個小時的車,這假期時間不夠,但是晴川成績很好,老師就批准她多請了幾天假。
聽母親從路口穿來的聲音,想必知道姐姐要回來在哪兒等着,晴芸隨即前往接應,買了好多東西有月餅,包裝精美,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袋子,說是給家裡每一個人帶了禮物,有舅舅,舅媽,表弟表姐的……十多個人,想着她是怎麼帶回來的?母親想着明天就過節,趕緊把這些禮品先送到外婆家,姐姐拖着疲憊的身體嚷嚷着要跟着去,便說道:“我想外婆了。”晴雨茹說:“那好吧就知道你這孩子念着家裡人,不讓你去,想必今晚你就睡不着了”。
回來的時候,母親端了兩個菜,一定又是舅母做的。
吃完晚飯,母親就開始做月餅了,那是最古老的做法,揉麪拌上紅糖把麪糰捏圓,放在鍋裡炕,每次小晴芸都會站在母親的鍋旁,那是一口大鍋,晴芸那時候的個子還沒有長到竈臺那麼高,總是站在凳子上望着鍋裡的餅,晴芸俏皮的說“茹姐長這麼好看,怎麼烙出來的餅樣子怎麼那麼醜呢?”,心裡想着目光一刻也沒有移動過,母親聽了每顧得及回答,只是哈哈哈大笑,笑完後便說“再炕炕就可以出鍋嘍”。
母親的話音剛落,小晴芸就從凳子上跳了下來,跑到母親跟前,說道:“我看看”,然後就扯了一半的月餅來嚐嚐,晴雨茹就說“我閨女小心燙哈”。說實話,在晴芸的回憶裡,那餅有獨特的味道,初中以後母親就再也沒有做過了,以後過節都是到外面買,或是別家親戚做好的送來家裡。晴芸每次想讓母親做,她又想自己都那麼大了,又不好讓母親動手,所以這個餅已經消失在晴芸的生活中,最後成了親芸兒時的味道。
姐姐回家晴芸可高興了,晚上吵着要跟姐姐一屋睡,讓姐姐講講她學校的事情,說說城裡新鮮事兒。
晴芸說:“好的我的小姑奶奶,你快去我牀上上坐着吧,我在收拾一下屋子,好久沒住了好多灰”,說完,只聽“哐”一聲響,便見姐姐在整理書的時候一摞紙掉了下來,姐姐趕忙撿起來,看了看,“哎呀,我的名信片”晴川便叫了起來,小晴芸見狀就趕緊跑過來湊熱鬧。
那是姐姐同學給她送的,小晴芸就從地上撿了幾張看,看字體像是男孩子寫的,“祝你開心每一天,成績步步高昇”,落款“馮楠”。翻過來,一看背面是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圖樣,小晴芸開心的樂了但沒有笑出聲。兩姐妹在牀上講着悄悄話,不知不覺就睡着了。
那時候她還不知道,馮楠會是自己未來很喜歡的那個人。
第二天晴芸就聽到“小懶蟲快起牀了,太陽都曬屁股了”,小晴芸揉了揉眼睛,一看外面天大亮,就覺得不太對,父親廖中凡在叫晴芸起牀。晴芸聽後便說:“知道了老凡”,又稍微愣了一下,心裡小聲念道“完了叫大人的名字要被打了,希望沒聽到。”,想是過節廖中凡就沒有嘮叨,晴芸便小聲說:“再不起牀就要打屁股。”小晴芸,碎碎念後,就翻身起牀。晴川在家,大早就打掃好衛生,有姐姐在,晴芸這才讓躲過一劫。
晴川一早就醒來,把家裡的廚房客廳院子挨個掃了一遍,還幫父親洗菜,吃完飯晴川洗碗。這樣一來小晴芸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小老佛爺了。中午陽光有點曬,家裡的人就在客廳看電視,那時候的電視還是老式的十多寸的正方形電視機。
中途小晴芸出去上廁所,見到姐姐晴川正在幫父親洗鞋子。
那時候說小晴芸是小公舉一點也不爲過,村子裡第一家小買鋪是二舅家開的,那是因爲大舅在省裡大學教書,見多識廣讓家裡人出去外面看看,這樣弄個鋪子,即方便村裡的購物,又可以賺點錢。直到後來,小晴芸上三年級的時候村裡才陸續開了幾家。即使是那樣在外面也買得到,每次外婆會到家裡看小晴芸,都會帶很多吃的,不過這樣要是被舅母發現了,又要說外婆了,所以外婆就偷偷的將吃的東西藏在自己白族服飾的圍裙下,或是袖口這裡。
晴芸家在村頭,路邊往上坡度的位置,背面是山,村子往下走就是漁兒江。
記得上小學那會兒,他們幾個發小總是會到魚兒江玩耍。夏天到了,可以在小池塘裡游泳,洗澡,鄉下都是這樣的隨心,不過正是這樣的生活方式纔是最快樂開心的日子。沒有課的時候,就在漁兒江撈魚,撈蝌蚪。
晴芸所在的村,應該是在大山腳下,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晴芸就跟母親一起去山上找蘑菇,香菌,那種菌子在方便麪的調料裡有,村裡的人叫牛肝菌,會在蕨類植被下鬆軟的土壤上生長。
每年雨季會在固定的季節冒出地面,只要記得地方記住位置時間一到,便可採摘,拿回家做菜也美味或是買了換錢;還有一種很有價值的菌類,是在大山深處才生長的,晴芸從來沒有找到過,不過母親找回來晴芸見過,偶爾讓父親做成湯,裡面富含很多稀少的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也很難找到,這個東西在城裡賣上千元一斤,每次吃得差不多,母親總是曬乾留一些給大舅。等大舅空閒的時候從省城回來,就讓他捎着回去。
晴芸家院子沒有修大門,一條小路就上去了,路上和院子周圍都種了花,還有幾顆父親從老家帶回來的大棗。
童年的時候總是那麼的美好,那時候,外公還在,姐姐晴川還是那個貼心的姐姐。父親出去打工賺錢了賣給他們新衣服,冰淇淋。每一次穿新衣服到學校很多同學都羨慕她,她家裡永遠有吃不完的冰淇淋。
在晴芸記憶裡有一個夜晚,那一天那一晚的記憶,是一副定格了的麼裡的畫卷。父親在外面賺了錢,買了烤鴨,還有魚,做了很多好吃的,叫外婆一家過來吃晚飯,那時候夏天姐姐也放暑假在家,一大家人其樂融融,吃完飯那天夜晚大家坐在院子裡,溫熱的夏季,吹着魚兒江的風,很是愜意。那天晚上沒有月亮,但有螢火蟲閃閃發光,照亮了旁邊的花,還有遠處若隱若現的魚兒江。那時候的小晴芸看着家裡人的談話間,幸福的笑聲,自己也時不時的做在一旁,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冥冥之間竟想道“要是一輩子都這樣就好了。”
有那麼一段時間,晴芸經常夢到,這些事情,然後在夢的結尾又從懸崖下掉了下去,這明明是個很幸福的夢境,與孩童時候的歡樂,幾乎一幕一樣,又如此的逼真,奈何結局又如此的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