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

沈括心不甘情不願。

雖然他被招來時,已經聽到了一點消息,知道李肅之的表現不能讓太上皇后和兩府滿意,找自己去是爲了替換不適任的李肅之來指揮滅火。

但朝廷給他的並不是專責滅火的臨時差遣,而是直接要讓他取代李肅之的開封府知府之位。

沈括對此並不情願。

翰林學士與權知開封府與兩府的距離是相當的,而清貴之處,則遠遠過之。平日只要向天子負責,再寫一寫詔命制誥,就沒什麼事了。不像開封府,事務繁蕪,千頭萬緒,要一天忙到晚。但做事都是無功有過,總會有人抱怨。開國以來,趙氏之外開封知府,幾乎沒有一個是任滿三年,然後離開這個位置。

但這是太上皇后和宰輔們共同的要求。

沈括怎麼敢拒絕?

韓岡也沒有幫沈括逃掉這份苦差事,他也很期盼沈括能儘快將這場火災給壓下去。

如有可能儘快熄滅大火,若是難以做到,也要設法讓火勢不能蔓延。

現如今,還在京中的重臣中,能夠立刻擔任開封府知府,且有過一定軍事經驗的,沈括是第一人。而且以沈括與他韓岡的關係,調動厚生司中的醫療資源也很容易。

而且兩府宰執不能輕動,如果沈括還不行的話,在京百官之中,還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他韓岡了。

就韓岡本心而言,他也並不想成爲字面意義上的救火隊員。他對救火完全沒有經驗,真正指揮起來,並不會比沈括更合適。而且真要輪到他上場,局勢敗壞到什麼樣的地步就可想而知。韓岡是決不願看到那樣的場面。

沈括低着頭,沉默不語。

太上皇后,兩府宰執,以及算得上是恩主的韓岡,都要他接任開封府,他縱然不甘心,也不敢直接拒絕。

片刻之後,他擡頭向向皇后道:“請殿下給臣以全權,爲防火勢蔓延,不得已時就必須拆屋拒火,清除火場周邊屋舍。但開封城東,軍民數萬戶,一旦拆屋,必驚動十數萬百姓。此事不得殿下應允,臣不敢擅專。”

“這當然可以。”向皇后十分果決,“拆屋拒火之事,沈卿可全權處分,宜春苑、玉津園都隨你拆,只要能不讓火勢擴大就行。”

停了一下,向皇后又道:“莫說宜春苑、玉津園,就是金明池、瓊林苑都能拆。此等遊玩之地,拆了也不可惜。若有人敢於阻礙,以縱火論。其中官宦,可追奪告身。”

真要拆到城南南薰門外的玉津園、城西景耀門外的宜春苑,開封城早保不住了。而金明池和瓊林苑也都在城西。但向皇后有這份心就夠了。城東沒有皇家園林,但官府和私家的園林、酒樓還是有不少處,無一不是背景深厚。而且城東多倉庫,在其背後,也是多少顯貴的身影。

只有拿到了向皇后給的尚方寶劍,沈括才能無所顧忌地去拆這些宗親國戚、勳貴豪門的產業。

“得太上皇后應允,臣便無後顧之憂了。火情緊急,臣不敢多耽擱,這就去與李肅之交接。”

沈括行了禮後,就立刻起身,告辭出門。跨過殿門的果斷,彷彿變了一個人一樣。

韓岡目送沈括離開,心中爲他默默祈禱,祝他一切順遂。

這一回事情辦得好的話,京城上下都要念他的好,舊日犯下的那些過錯,都能贖清了。通向兩府的道路,再無障礙。

不過在第二座石炭場被引燃後,滅火的工作就一下難了許多。

真要只是拆一下園林就好了。但大規模的園林多是在城西城南的方向上,東面多爲倉庫,就是民家,也常常將院子租借出去存放貨物。

京城園林之所以會多在城西、城南,而倉庫多在城東,那是因爲汴河及五丈河水運的關係。北上和西來的綱船都是在城東和東北卸貨,使得開封東門外的一大片都以倉庫爲多。相對於來自江南的汴河,以及京東梁山泊的五丈河,從西面過來的水運物資就要少許多,倉庫自是不多,而且這還是近幾年開通了襄漢漕運的結果。

草料場、糧倉,以及各色商貨的倉庫,在城東一片接着一片。更不用說規模巨大的石炭場,東城排岸司有一半的精力放在這些黑石頭上。

那些都是易燃品,偏偏庫區還是臉貼着臉、背靠着背。縱然有着這個時代最爲完善的消防措施,但架不住火勢過猛,夜風甚大。一座座煤山,就是放在後世,也不是那麼容易能夠解決的難題。

韓岡現在最擔心的是這場火別把京城的儲備糧給燒光了。要真是那樣,明年春天水運重新開啓之前,京師百萬軍民都要餓肚子。

放下對沈括和城東庫區的擔心,韓岡向兩府提議道:“今日一事,給了朝野內外很重要的提醒。沒有什麼東西,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京城百萬軍民,日常飲食和取暖都要依靠石炭,鍊鐵鍊鋼用掉的石炭更多。但石炭易燃,一旦不是在爐膛中燒起來,就是災難。所謂前車不忘,後車之師。以臣之見,以後各州各縣都得做好應急的準備,並且時常加以演練。遇上水災、旱災,或是今日的火災時,官府到底該怎麼做,各地都要結合當地的情況,來寫好應急的方略。當真出現了不幸的情況,便按照預定的計劃來實行。免得總是手忙腳亂。”

“亡羊補牢?”蔡確對韓岡道:“玉昆,現在可還不是議論如何修柵欄的時候。”

韓岡反問:“找羊的事已經委派了沈括。那麼如何修補柵欄,難道不是兩府之任?”

“也不必急在今天。”

“訂立應急方略,的確不必急在今天。但議論得失,起草詔令,今天卻可以做到。”

“蔡相公,韓宣徽。”向皇后打斷了兩人的爭議,“此時的確是當務之急,可寫了札子遞上來。”

“臣遵旨。”韓岡低下頭,蔡確也同樣領旨,停下了無謂的爭論。

今日宿衛宮中的宰輔,韓岡不在其中。

議定了如何處置火勢,留下了蔡確、蘇頌,其餘宰執便先後離開了皇城。

早已是入夜時分,東面紅光漫天,京城中的街道上,已經開始宵禁的準備。

韓岡回到家中時。家中早已經準備好了口罩,防止來自空中的飛灰。

看着在家裡都戴上了口罩的妻妾兒女,韓岡搖頭笑了,“想得還真周全。”

進屋梳洗更衣,與妻妾兒女一起吃飯說話。到了快三更天的時候,韓岡從書房出來,站在院中望着東面不見消退的火勢,更是憂心忡忡。

“官人,還是先睡吧。”

王旖披着衣服過來催促,韓岡點了點頭,正準備去睡,就聽到府外一陣喧譁,然後就有人進來通報,宮中來人,要見韓岡。

一名內侍被領了進來,是宋用臣。

宋用臣一見到韓岡,草草行了一禮,便立刻說道,“韓宣徽,太上皇后有旨,請宣徽立刻入宮。”

就是在燈光下,宋用臣的臉色也是慘白的。

情知有變,疾步從房中出來,讓左右都遠避,韓岡詢問着原因。

“什麼事這般着急?”

宋用臣卻搖頭不肯說,只是說道:“請宣徽速速入宮。”

韓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不再多問,命人準備馬匹,又去召集親隨,然後進屋更衣,準備返回皇城。

“宣徽,能不能快一點。”韓岡進去換了公服,片刻時間,宋用臣已是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太上皇后正等着宣徽你呢。”

坐騎還沒牽來,就被這樣催促着,韓岡語氣含怒,“慌什麼?出門了也得慢慢走。朝廷重臣夜中在京城狂奔入宮,你這是想讓京城都亂起來嗎?”

“宣徽!慢走不得啊!千萬慢不得!太上皇后在等着宣徽!”宋用臣急聲催促,卻還是不肯說明原因。

韓岡又瞥了他一眼,然後一言不發地仰頭向天。

望着被陰雲和霧霾所籠罩的夜空,韓岡沉默不言。就是白天時,也是全然一片模糊,完全看不到天空上的藍色,現在更是沒有半點星光。

宋用臣急得跺腳,又不知道韓岡在做什麼,更擔心惹來周圍的注意,也不敢大聲說話,只能一個勁地小聲催促,如同拉鋸一樣,不斷地來回反覆。

在名爲宋用臣的噪音源之前,韓岡終於低下頭來,盯着宋用臣:“可是福寧殿有變!”

韓岡的話石破天驚,就像是一把刀切開了宋用臣最後的心理防線。

宋用臣怔住了,他隱藏在心中的消息,竟然這麼快就給韓岡看透了。心中上下翻騰,站在那裡一時動彈不得。

“這是夜觀天象知道了真相?”

宋用臣心中驚悸,不知該做出什麼反應。

韓岡一貫不喜歡夜入皇城,都是在擔心有人在皇城內佈下陷阱,局勢變化的時候,這些事防不勝防,讓他心中很沒有安全感。但現在宋用臣的反應已經說明了一切,讓韓岡不用再做無謂的猜測。

坐騎牽來了,人也齊了,韓岡也不再耽擱。

“走!”他跳上馬,照空就是一鞭。

現在慢不得了!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二百四十章 新議(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十)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並行(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二百四十章 新議(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十)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並行(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