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

湖州通判鐵青着臉站在院中,他沒想到蘇軾會如此無禮。

祖家也是書香門第,代代有進士。祖無頗的族兄祖無擇可算是當世名臣,資歷極老,仁宗時都做到了權知開封府。只是運氣不甚佳,由於當年與王安石同做知制誥時留下的齟齬,十年來別人的官越做越大,祖無擇的官則是越做越小。但祖無頗依然不是蘇軾可以無禮的對象。

祖無頗的幕僚這時走了過來,附耳低聲道,“肯定是出大事了,否則蘇子瞻必不致如此失態。”

“失態……”

祖無頗念着這兩個字,神色也緩了下來。若真的是蘇家裡面出了什麼大事,蘇軾方纔的失禮也算不得什麼了。人這一世,都會有這個時候。看向內院屏門的時候,眼神中也多了幾分同情之色。

“保赤局的事,既然蘇直史已經交予無頗全權處置,那就立刻轉發漕司公函去縣中,想必不會有哪一縣會在此事上拖延。”

幕僚點頭應下,隨即便笑道:“肯定不會有人敢拖延,此事拖上一天,治下的百姓都能把他吃掉。說不定,還不待催促,就派了人上來。”

祖無頗嘆了一口氣:“要是夏秋上繳稅賦時,他們能一半痛快就好了。”

幕僚搖着頭:“善財難捨啊……”

賓主二人說着閒話,就準備回通判理事的倅廳去。還有一堆公事等着要辦呢。

可衙門正門外,這時候卻又傳來一陣喧譁。門前司閽的衙前隨即連滾帶爬地跑了過來,“京裡派御史來了,說是蘇直史犯了事,要從中門進來。”

“中門?!”祖無頗臉色大變。

州衙的大門有三扇,從來都是隻開邊門供人行走,就是知州、通判,平常也是走邊門。正中的主門,也只有新知州上任,還有元旦祭禮、立春鞭牛等儀式纔會打開。當然,朝中來人身負如宣旨這樣的重大使命時,也會要求大開中門。

如果沒方纔蘇軾慌慌張張的樣子,說不定祖無頗還能以爲是蘇軾得了聖眷,將要被大用了。但現在看來,肯定是噩耗。

心知來人多半身負皇命,祖無頗不敢耽擱,連忙派了人去大開中門,將來使迎進了州衙。

來使身穿朝服,手持笏板,立於庭中。雙目陰寒,左右顧盼。他身邊有兩名伴當護持,都是白衣青巾,腰懸鐵牌,只要對京中官場稍有了解,便知他們的出身,正是官員中人人聞之生畏的御史臺——是御史臺的臺卒!

聽到消息,州衙中的大小官吏,除了蘇軾之外,全都出來了,領頭的祖無頗戰戰兢兢,雖知今天的事多半跟自己無關,但看見烏臺中人,心中還是免不了發慌。

只聽一名臺卒厲聲喝問:“監察御史裡行、太常博士皇甫僎在此,知州蘇軾何在?!”

內院沒有動靜。

再問,還是沒動靜。

一衆官吏的眼睛都望向了祖無頗,祖無頗無奈,出列道:“知州近日因病告假。”

“還請去催一催!”臺卒吩咐道,“擡也得擡來!”

祖無頗擡眼去看皇甫僎。京城來的御史連個正眼都不給,絲毫不加理會。

湖州通判暗歎了一口氣,卻只能聽着臺卒的吩咐,去敲後院的屏門。

黑漆的大門吱呀一聲就開了,讓祖無頗走了進去。黑壓壓一羣人就站在屏門內,就連蘇軾也在其中,人人面色如土。

“究竟是出了何事?”祖無頗問道。

蘇軾惶惶不安,“不瞞公方,是御史中丞李定彈劾蘇軾訕謗朝政。方纔才得了舍弟子由的急報,誰料想現在人就到了。”

祖無頗聽到緣由之後,反倒一點也不驚訝了,訕謗朝政這件事,沒有才是怪了。嘆道:“事已至此,無可奈何,須出見之。”

“啊……說得也是。”蘇軾全然沒了主張,擡腳就要出去。

“直史……衣服!衣服!”祖無頗連忙提醒。

蘇軾低頭看,穿在身上的還是出外遊玩的便服。搖搖頭:“既有罪,不可穿朝服。”

“未知罪名,仍當以朝服見。”祖無頗提醒道。

“……多謝公方提點。事發倉卒,蘇軾已經亂了方寸。”

蘇軾隨即依言換了朝服,手持笏板出去見京城來使。在他身後,祖無頗一衆官吏左右排開。

可等到蘇軾一衆站在面前之後,皇甫僎卻不開口,如鷹如狼的眼神掃視着湖州上下官員,像是在搜尋着什麼。而站在他身後的兩名御史臺臺卒,也同樣默不作聲。如此作態很是奇怪,讓每一個在場的湖州官吏的心中,都越發的不安起來。

蘇軾的心一點點地沉了下去。雖說得了弟弟蘇轍的通報,但蘇轍本來就是聽了王詵的急報,加上王詵和蘇轍都不敢留下文字,只讓人傳話,中間經過一番週轉,早就面目全非。加之幾千裡匆匆趕來送信,任誰只會往重裡去想。

其中一名臺卒手上,攥着一根尺許長,如同棍狀的東西,外面用青色的錦緞打着包裹。可能是寫着詔命或是牒文的卷軸,但那樣的形制,也可能是匕首——不少人心中都有了同樣的猜測,該不會是賜給蘇軾自裁用的吧?

蘇軾臉色灰敗,持笏的雙手都在顫着:“蘇軾自來疏於口舌筆墨,着惱朝廷甚多,今日必是賜死,死固不敢辭,乞歸於家人訣別。”

後面的祖無頗心神一鬆,他看不見蘇軾的臉色,只道蘇軾心神終究還是恢復了清明。

不先把皇甫僎的底細探聽明白,說不準就是曹利用被楊懷敏迫死的結果。這麼放低姿態地一問,皇甫僎怎麼都該回答了。

皇甫僎也的確不好再裝啞巴,簡短地回答道:“不至如此。”

終於讓皇甫僎開了口,下面就該追問到底是什麼罪名,準備如何處置了。可祖無頗幾乎將蘇軾的後背用視線燒個洞出來,也不見他的上司再問上一句。

祖無頗忍不住了,出頭道:“大博奉命出京,必有被受文字!”

皇甫僎眼神一下又尖銳起來。

這句話分明是警告!湖州通判用本官官階,而不是監察御史裡行的差遣稱呼他皇甫僎,分明是在警告,在場的知州、通判,品階皆在他之上,不是可以任人欺辱的低品官員。

上下打量了祖無頗好一陣,皇甫僎語氣陰森地緩緩問道:“君乃何人?”

祖無頗只當是同僚間的通名,拱手行了個禮:“通判祖無頗,如今權攝州職。”

皇甫僎又盯了祖無頗兩眼,探手向後一招,臺卒心領神會地將青綢包裹遞給了他。

青色的絲絹一層層地打開,露出來的東西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不是匕首,也不是綾紙做底的詔書,素色的紙背僅僅是普通的牒文。而內容更是讓人放下心來,只是尋常的追攝行遣而已,不過是以蘇軾以詩文訕謗朝廷,提他入京審問罷了。儘管性質依然嚴重,但總算比賜死什麼的要好得多。

蘇軾渾渾噩噩地低頭領罪,當場脫了衣冠。

蘇軾認了罪,湖州便以祖無頗爲首。暫攝州事的差事眼見着要做上好幾個月,暗歎了一聲,祖無頗上前對皇甫僎道,“御史遠來辛苦,在下這就命人安排食宿,權且少待。”

“不必勞煩。”皇甫僎冷然說着,一個眼色過去,兩名臺卒就抖開一條素練,將蘇軾的雙手給綁了起來。

庭中一片譁然,祖無頗也驚問道:“這……這是爲何?”

“身負上命,豈敢耽擱片刻?皇甫僎這就要回京覆命。”

皇甫僎轉身就走,兩名臺卒用力扯了一把手上的素練,蘇軾被拉了一個踉蹌,跌跌撞撞地跟着去了。

內院的屏門中開,在裡面聽消息的蘇軾妻兒跑了出來,哭喊着要跟上去。

蘇軾的續絃王閏之抱着小兒子蘇過,長子蘇邁、次子蘇迨同追在後面,滕妾僕婢一起涌了出來。蘇家的侍妾以美貌著稱,向來爲同列所欽慕,但現在也沒有人去多看她們兩眼。皆是望着蘇軾踉蹌遠去的背影,陷入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情緒之中。

王鞏也跟着王家的人,臉色慘白,整個人都是呆滯的。蘇軾因詩文出了事,跟他相唱和的朋友恐怕也討不了好去。

此時消息已經傳到了外面。

蘇軾喜歡遊宴,帶着妓女和樂班,湖州境內的風景名勝處處都有了他的足跡。一聽說蘇學士要設宴作詩,有空的都跟過去湊趣。

幾個月下來,蘇軾的名氣在湖州大得沒邊,詩詞一首接一首,城中百姓也都喜歡聽蘇學士的新詞。這時知道蘇學士被朝廷捉了去問罪,一時都趕了過來,卻沒人敢擋着皇甫僎的路,只能目送蘇軾被一步步地拉向城外,許多人都眼中含淚。

在一片混亂中,只有祖無頗還保持着清明,先一步攔着蘇家的人。

“得派人跟着直史。”祖無頗提醒道,眼睛看着蘇軾的長子蘇邁。

蘇邁立刻就領會了祖無頗的用意,回身就對王閏之辭行,“娘,孩兒跟着父親大人在旁隨侍,必不叫大人有失。”

王閏之擦着眼淚,匆匆忙忙地點了兩個平日裡用得慣的僕人,“你們跟着老爺和大郎,好生服侍。”又忙叫人回去收拾衣物和銀錢,要讓蘇邁帶着。

蘇家上下忙忙亂亂一陣,當蘇邁帶着人跟上去時,蘇軾已經被綁着雙手拖到了官船上。皇甫僎竟然當真是一點不肯耽擱,當天就要往京城去。

跟在後面,見着御史臺臺卒拉一太守如驅犬雞,祖無頗不寒而慄,而皇甫僎最後投過來的深深一瞥更是讓他心底發冷——

這件案子小不了,可別把自家栽進去。

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
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