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信用週轉

信陵君的幾名門客,借爲傷員治傷,以及到前軍掩埋屍體的機會,向一線士兵打聽到戰事的全部經過,彙報給靳先生,由他彙總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圖景。介紹完戰事經過,信陵君問,若明日秦軍再來,如何應對?

郭先生道:“今日秦人攻我,未盡全力,故左營至而秦退,如秦人舊事。秦人舊事,或攻或不攻,攻亦稍接輒退。其不同者,在以斬首級爲功。秦人首重軍功,軍功首重首級。秦人樂戰,不惜身命,蓋以級爲功也。曾兄、陳公皆言,秦人刑徒遍野,是戰也,得一級能免一人罪,得一城而免萬人罪,深入魏地,雖取啓封小城,而功不足也。曠日相持,秦士無功,必不安定。是以欲以戰取功,聊勝於無。”

曹先生道:“秦取功而魏失人,日失三百,不一月而魏弱矣。”

郭先生道:“曹先生所言是也。今秦人非必欲勝我,但以小勝爲足。其退也,若傷若亡,乃至一箭一矢,收拾無餘。蓋久持之計也。若聽秦犯我,屢乘其機,吾雖陣陣退敵,而損傷實衆,久必不支。故當尋其隙而擊之,方爲戰勝之道。”

信陵君道:“善哉斯言也。莫止秦人擊我,我亦擊秦,方爲兩持。若無策應,雖固若金湯,久守必失。”

仲嶽先生道:“吾軍偏軍也,爲大梁守也。今秦人擊我,大梁亦應擊秦,方爲呼應之勢。惟大梁撤守,秦獨攻華陽,華陽何以支?局勢至此,其機不在華陽,而在大梁。”

信陵君道:“呂伯新歸,當知大梁之事。”

呂伯於席末坐起,深施一禮,道:“臣歸華陽,先謁公子家老,復拜商道諸友,得事機彷彿。啓封令尉入公子營中,車先生歸國,將軍即有與秦和議之意,惟不得便。後須賈大夫出,大梁商賈乃晉言魏相,貨流不暢,大梁難支;魏相遂與將軍議,暫開大梁商路。乃以一洛商中介,暗使段子幹入啓封與秦議和。秦當日即應言,以若大梁開商路,啓封之軍斷不出啓封而近大梁;惟大梁之軍亦不得出大梁十里。秦與議者,乃客卿胡陽。只一往返,其議遂成:樑軍不出樑而南,秦軍不出啓封而北。商路遂通。”

張輒道:“啓封於大梁,不過三五十里,旦夕而至,若潛軍暗襲,雖和議何能爲也?”

呂伯道:“聞言秦魏雙方各遣營卒至敵營邊巡哨,時時輪轉;但有一哨不回,則爲警矣。”

仲嶽先生道:“其勢明矣,大梁之無援也!大梁之兵曾不能出大梁之南十里,焉得與吾同力!華陽獨抗強秦,豈非死地!君上雖掌十萬之衆,不得其援,獨力何支?華陽或戰或和,當亟定其策。”

信陵君道:“孤亦諮之晉鄙大夫,大夫言,王有令而戰,無令而和,是故當戰,無以和議也。”

張輒問道:“聞於陳公,秦魏非止無攻,且議連衡,有之,否也?”

呂伯毫不猶豫地答道:“是則有之!”

張輒道:“願聞其詳。”

呂伯道:“有聞於家老,秦使頻入大梁,與王使議,其地乃在宮中,他皆不曉,只魏相知之。而聞之於商道,秦使欲得十城以退,王拒之,但許以連衡。”

信陵君冷笑道:“魏獻十城以和?!魏敗乎?”

呂伯道:“蓋聞魏相亦以此責之,秦使曰,秦和魏心腹,大梁旦夕可下,非但敗矣,而且亡乎!”

信陵君拍膝嘆道:“秦人欺吾之甚矣!此何以堪?”

仲嶽先生一句話讓他冷靜下下來:“君上是欲與秦獨鬥乎?”

依託華陽城與秦獨鬥?信陵君哪有這樣的氣魄!就算掌十萬之衆,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他只是每天坐在府內,與門客閒聊聊天,軍營中的大小事宜其實都是交給晉鄙大夫去做的。而他能夠戰勝秦軍的信心,其實來自於魏、韓兩國聯手,自己不過從旁相助而已。現在魏韓兩國要與秦聯盟,信陵君哪裡還有底氣與秦抗爭!

就在這一閃念的功夫,張輒問出關鍵問題:“吾華陽,王與將軍欲何置之?”

呂伯道:“是亦可疑也。華陽與大梁互爲犄角,大梁既與秦和,華陽兵當亦解,然將軍無明令也。更復疑者,大梁商路既通,秦魏互不相抗,而芒氏猶主大梁城防,王但臥宮中不朝,政議一主於將軍府。甚則有言,王欲秦破華陽而賣公子!”

仲嶽先生道:“此言何出!”

呂伯道:“是則出於家老,商道亦有傳言。雖非其實,然秦若全力向華陽,公子能免不測乎?”

仲嶽先生道:“秦人未能全力向華陽,是和議未成,猶恐魏襲。和議但成,必全力以向也。”

信陵君道:“王與將軍斷不能置十萬之衆於不顧,諸先生勿庸再議。今將軍無令,是欲戰也。華陽當以戰勝爲務,勿得旁顧。”

仲嶽先生道:“臣以爲當遣使入樑,面告將軍以華陽事,親聆其令,以絕其患。”

信陵君道:“大梁尉見在大梁,寧無少音訊乎?”

仲嶽先生突然眼前一亮,道:“有諸公子在,事必諧矣!少時諮於諸公子,或有所獲;苟無所獲,亦可令各書其家,以通音訊,可得其實。”

信陵君道:“先生之計甚妙。張先生暗探於鄭,頗有所得。願張先生略言其狀。”

張輒道:“臣往鄭中,欲訪陳公。惟陳公難值,遂四處留影,以通於曾兄。待臣等穿城而過,至有申門外暫歇時,曾兄遂出。乃密攜臣往華陽城下,觀秦與吾戰矣。”

聽到這裡,所有的門客都驚了:”觀秦與吾戰?“”陳公?“”華陽城下?“”何處?“一時衆口紛紛,應接爲難。

信陵君擡手示意安靜。張輒道:”陳公所至,乃一小城,其主自稱暴某,豈將軍暴鳶之地乎?其城……正在吾前軍之南,然不見前軍,約距十里。秦軍之陣,盡在眼底,三大方陣,一覽無餘。“

曹先生很感興趣地問道:”先生入秦軍陣後乎?秦人之陣奈何?有得而聞歟?“

仲嶽先生打斷道:”若論秦陣詳實,非一日夜不能盡也。先生其言所見之狀。“

張輒道:”但見秦人鼓進,魏人吶喊。秦人再進,魏人驚叫。秦人暴鼓而進,至於不見。然後陣雖進,乃駐於魏營邊,久鼓而未進。後秦人鳴金,後陣乃進而接應,又復有秦傷者再再而出。陳公曰,只此耳,不必再觀。乃出而歸鄭。“

靳先生道:”張先生見秦人乃三陣乎?二陣入,一陣接應。“

張輒道:“然也!”

靳先生道:“果爾三陣也,果爾三陣也。秦未盡全力,乃立於不敗也!”

張輒道:“先生何謂也?”

靳先生道:“秦軍二萬,但以五千人攻營,是留有餘力,敗而能救,攻則後力不絕。然只一陣,遂陷吾八營。”

張輒道:“陳公於城上,揣度秦破魏十營,然魏有三十營,力不能及也。秦軍退,暴氏似有不滿,曰,只此耳!”

信陵君道:“秦人兩陣各只十營,能破吾十營,不亦宜乎,猶恐不及,而欲破吾三十營!”

仲嶽先生道:“吾軍三十營,非實數也。若論吾軍十萬衆,當結二百營。所謂三十營者,但言武卒耳。現武卒只萬人,才二十營,能與秦二萬相敵,實難能也。”

信陵君道:“秦人非武卒也,盡刑餘之人,何能戰若此哉!是吾必以民軍爲勝,不可盡賴武卒也!”

仲嶽先生道:“公子欲練民軍乎?”

信陵君道:“旦日入民軍共練,願先生助我。”

仲嶽先生道:“此事可再議。願聞張先生之事。”

張輒道:“臣出小城,再入於鄭,於逆旅與諸先生會。值須賈大夫聚餐,乃見焉。”

仲嶽先生十分敏感地問道:“以何事相見。”

張輒道:“但言欲庸車。”衆人皆笑,仲嶽先生亦道:“正合其宜!”

張輒複道:“須賈大夫自入韓以來,不得其門而入朝。四下探聽,乃知韓與秦和,而魏亦欲與秦和,而魏使乃請援以抗秦也!是以難見。乃與大夫謀曰,吾亦欲韓資華陽也,韓既不見,盍糴於市,而運於華陽!既解吾憂,復逼韓見使也!”

呂伯道:“此計大妙!一朝糴盡鄭糧,且觀韓王奈何!”

張輒道:“先生能於明日集千金乎?”

呂伯道:“欲糴糧於鄭乎?商賈之道,雖賴金錢,然千金往來,多所不便。其有便者。微賤乃於大梁糴糧,而實糴於鄭也!其計奈何?”

張輒道:“如此甚妙!其道奈何?”

呂伯道:“天下熙熙,皆以利來;天下攘攘,皆以利往。商賈周行天下,金錢往來,能盡負於身而運以車乎?多以信也。吾得金錢,寄託於彼;彼有利得,寄託於此;或有其利,往來貸借,皆其常也。先生勿憂。臣但於大梁糴糧,大梁戰時,糧必難出,乃託於鄭可也。但得其利,無不可辦。”

信陵君大喜,道:“誠若是,則吾事濟矣!”

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03章 危機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56章 計謀第62章 兵符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96章 張祿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32章 晉見第157章 交糧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9章 邂逅第60章 餱糧第209章 乘其隙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33章 呂太公第83章 俠士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71章 吹臺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45章 入韓第62章 兵符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24章 華陽城第294章 陰謀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93章 韓援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26章 傭車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58章 藍田玉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94章 陰謀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54章 賣王第26章 謀定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72章 節鉞第86章 尉府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81章 換防第69章 芒氏大子第45章 回朝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02章 報喪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9章 邂逅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34章 訪友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37章 軍市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9章 降服(三)第169章 誘供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0章 行刺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09章 乘其隙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33章 積竹柲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21章 除警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6章 巡哨第344章 神蹟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66章 寧治第31章 陷城(二)第122章 豕三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93章 韓援第10章 麻三第138章 席次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2章 張輒第77章 聚兵第336章 管邑之祭
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03章 危機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56章 計謀第62章 兵符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96章 張祿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32章 晉見第157章 交糧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9章 邂逅第60章 餱糧第209章 乘其隙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33章 呂太公第83章 俠士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71章 吹臺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45章 入韓第62章 兵符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24章 華陽城第294章 陰謀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93章 韓援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26章 傭車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58章 藍田玉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94章 陰謀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54章 賣王第26章 謀定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72章 節鉞第86章 尉府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81章 換防第69章 芒氏大子第45章 回朝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02章 報喪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9章 邂逅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34章 訪友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37章 軍市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9章 降服(三)第169章 誘供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20章 行刺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09章 乘其隙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33章 積竹柲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21章 除警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6章 巡哨第344章 神蹟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66章 寧治第31章 陷城(二)第122章 豕三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93章 韓援第10章 麻三第138章 席次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2章 張輒第77章 聚兵第336章 管邑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