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回朝

城守見芒卯要巡視城防,連忙道:“生去安排,刻下就來請先生。”

芒卯道:“城守不必操勞了,不過是閒時散步,並非巡視。也不必城守相陪,只指一人嚮導即可。”

城守道:“豈敢豈敢,如此生就暫充嚮導。將軍且稍歇,生即來請。”

芒卯道:“如此有勞城守!”

城守行禮下去,芒卯送至驛館門前,行禮相別。隨即來到偏院中,看門客們安置。芒申看見芒卯,迎上來。芒卯吩咐了幾句,即回到堂上。想了想,呼來驛吏,道:“少時吾與城守巡視,如南關軍使到,只囑少待,隨吾一同回朝,不必逐驛傳遞。”驛吏行禮而去。

不久,芒申領着幾位門客過來。而幾乎同時,城守也領着十名武卒來請。

芒卯道:“長城一帶就不用去了,只在城中行走就好。”

城守道:“那就沿長街而行吧。”

“如此甚好。”

於是一行人從驛站出來,拐上大道,行不多遠,就到了十字街頭。城守道:“此十字街頭距四門各一里。圃田城中有卒一校,分兩司馬,一司馬守長城,一司馬安治境內。圃田東西四十里,南北二百里,有水田萬里,均爲王田,置萬戶,城內安置周圍四千戶,餘戶平時就近居住,遇警則退至城內。圃田城東距長城五里,西有王倉城,倉城由內府統領,與生等並無統屬。城四面皆水田,只有四條大道通四門。”

芒卯遙指道:“那邊影綽的一帶城池就是王倉了。”

“正是。”

“那邊守衛如何?”

“王倉由內府統領,佈防情況生等不詳。”

芒卯很關切地向着王倉的方向仔細眺望,問道:“王戶遇警可有赴王倉的?”

城守道:“王戶皆粗鄙,交糧都只止於城外,不得入內,遇警怎會入倉城內。”

芒卯點頭道:“如此,倉城內必有精卒。十年前,秦軍掠於樑野,囿中殘破,而倉城竟安然無恙,可知守備雄厚。”

城守道:“內府精銳,自非生等所能揣測。”

芒卯道:“嗯。圃田城中城防如何?”

城守道:“城內五百武卒,門各一卒,生自領一卒爲援。各以強弓勁弩射住四道;四千民戶各簡精壯,各依其門輪番上城助守;老弱婦孺則整備糧秣湯水等物,運送矢箭滾石等。”

芒卯道:“城守運籌精密,足見用心!”

一路說着,一路走着,一衆人已行至城邊,城守引導衆人上了城。登城一望,城守所言防禦之策的可怕性立即形象地顯示出來。城四周全是一望無際的水田,目前尚未結冰,但想來是冰涼冰涼的,人下到裡面肯定很不舒服;如果在裡面走上三五里地,怕是連腳也要凍壞了。要想接近城牆只有沿着惟一的大道。這條大道寬約丈許,雙車交錯綽綽有餘,但三車並排一定容不下。一百人用箭矢封鎖,幾乎可以做到密不透風。

西望長城,東望倉城,芒卯問道:“長城一線須由城守鎮守,如何安排?”

城守道:“這卻是爲難之處。向時長城與圃田爲一體,欲攻圃田必先破長城,那時長城殘兵可退入圃田背城一戰。方今秦軍從南關入長城,長城與圃田分爲兩處,中間五里,卻難以呼應。欲棄一處,又不知當如何取捨。”

芒卯道:“城守果然精明,果然精明!只是吾也不知當如何取捨。”而後他用眼神讓城守靠近些,壓低聲音道:“多注意東邊的倉城,這裡纔是要點?”城守兩眼先是一片茫然,但在與芒卯對視一番後,似乎明白了什麼,行禮道:“生已明機竅!”

芒卯點頭道:“唔,多想想圃田爲什麼設城!”

正說的時候,遠遠只見大道上一個人影飛奔過來。芒卯道:“大約是南關信使到了。吾等且在此迎一迎。”城守答應着,吩咐下去。

不多久,軍使來至城下,同樣被一個大皮套拖拽上來。守軍驗過節符,將軍使帶到芒卯等人面前。城守道:“此爲朝中司命,聞南關有警,特來巡視。可好生答應。”軍使答應一聲,站在一旁。

芒卯道:“軍使既已到達,吾等即刻回朝。”隨轉向軍使:“隨吾往驛站繳令不繳件,乘車回都直繳大王。”

爲了不擾動軍心,一行人仍舊慢慢地沿着城牆巡視到東城門,方纔下城,回到驛館。沿途芒卯只與城守交換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如城中諸有多少糧、多少箭矢,鄰近農戶全退進城可支持幾時,城中可有傷科,等等。城守一一回答,顯然對自己管轄範圍內的事十分嫺熟。

回到驛館後,留下的門客已經將常份飯食炊熟。軍使向驛吏交驗了節符,驛吏記下時間,在芒卯的吩咐下又將節符交還與軍使。芒卯遂與衆門客以及城守、軍使一起用餐。餐罷,備馬套車,一衆人再度出發。此時夕陽西下,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南關方向天空一邊灰濛,與別處有些不同。

小步越過水田,衆車於原野上整隊。芒卯道:“一車先赴囿中,請城守城外相見。吾等先赴囿中,稍停再返大梁。”

一車快馬先去了,其餘車輛列好陣式,以快步向囿中前進。

軍使被芒卯特別安排在自己車上,車右還是那位面無表情的先生。車上有四個人,顯得有些擠。芒卯和軍使站在驛手左側,手扶車軾而立。芒卯道:“軍使來時,南關戰事如何?”

軍使道:“秦軍已至南關,漫山遍野,不知其數。”

芒卯道:“軍報中的話不必再說,只說說爾當時所見。你是如何知道秦軍到達的?”

“今晨日出,關上鳴鼓示警。軍等各自列陣,城守上城,我等軍使跟隨。但見遠山有騎軍哨探,到城左近並不向前,轉向兩側而回。然後就了不得。一隊隊,一行行,人從山中像螞蟻般爬出,就在山前列陣。城守說,不好了,快寫軍情回報。就城上寫了,派了我和二山,東南兩路分送。”

“食時爾二人已經出發了?”

“我等出發時尚未交時。從南關至圃田有二舍之地,當間卻無驛站,託大人福,敝人連趕兩舍,尚未晡時。”

望着軍使一臉請功的表情,芒卯道:“軍使不辱使命,王必有嘉賞!”

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70章 賞罰第120章 俠士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65章 破臉第35章 計議第79章 掌兵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96章 張祿第147章 尉氏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30章 司勝第60章 餱糧第357章 管祭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5章 夜行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69章 賜婚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52章 私議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60章 議連衡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70章 賞罰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42章 刺探第363章 韓警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9章 邂逅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41章 備戰第321章 管令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30章 烤肉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33章 呂太公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40章 勵士第158章 女閭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33章 呂太公第193章 將相和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61章 秦箭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章 降服(二)第285章 見陳公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95章 郭子仲謹第327章 夜守第32章 陷城(三)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94章 追蹤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44章 慰功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45章 除夕第47章 龍陽君第144章 訪老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7章 圃田第5章 夜行第44章 入城第74章 將相和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95章 示警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37章 圖秦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81章 換防第二章 戰警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37章 祭禮之問
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70章 賞罰第120章 俠士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65章 破臉第35章 計議第79章 掌兵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96章 張祿第147章 尉氏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30章 司勝第60章 餱糧第357章 管祭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5章 夜行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69章 賜婚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52章 私議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60章 議連衡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70章 賞罰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42章 刺探第363章 韓警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9章 邂逅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41章 備戰第321章 管令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30章 烤肉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33章 呂太公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40章 勵士第158章 女閭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33章 呂太公第193章 將相和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61章 秦箭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章 降服(二)第285章 見陳公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95章 郭子仲謹第327章 夜守第32章 陷城(三)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94章 追蹤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44章 慰功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45章 除夕第47章 龍陽君第144章 訪老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7章 圃田第5章 夜行第44章 入城第74章 將相和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95章 示警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37章 圖秦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81章 換防第二章 戰警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37章 祭禮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