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陽謀

中段大營

“你說什麼!,吳懿竟然打開城門,向劉備投降了!”

本來還在考慮大火熄滅後,該如何進軍的張任,被綿竹潰兵帶來的消息,給驚訝的差點跳起來。

“千真萬確啊將軍,在您離開後的第二天,吳懿就打開城門,向叛徒法正投降了,我們的綿竹丟了!”

潰兵哭得嘶聲力竭,付出多少兄弟的命,才守住的綿竹,就這麼丟了。

“吳懿,你欺人太甚!”

張任直接炸了,他感覺自己像個傻子,被劉備、魏延、吳懿玩弄於鼓掌間,本來就暴躁的性子,這下子直接被點燃。

“不殺吳懿,我誓不爲人,隨我殺回去,活捉叛徒吳懿、法正,奪回綿竹城!”

張任赤紅着雙眼,去他媽的雒縣,去他媽的劉璋,他現在只想殺了吳懿,殺了這個陰險狡詐之徒。

“將軍不可啊,此時回綿竹,無異於置雒縣於不顧,萬一再中了劉備的奸計,屆時我們恐怕死無葬身之地啊,將~~”

這名小校話還沒說完,張任回身一刀,直接將其梟首,飛濺的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衫,顯得兇狠而可怖。

“再有言退者,猶如此獠!”

一聽到中計兩個字,張任就感到一陣血氣上涌。

當時就是吳懿,用中計來恐嚇他,讓他投鼠忌器,錯過大破魏延的機會,以至於戰局糜爛至此,所以,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再聽信他人之言。

“殺叛徒!!”

其餘將校見此情況,只能附聲大喝道,回綿竹不一定會死,但要是不去,現在就得死。

……

在張任向綿竹殺去時,在成都的劉循,先是收到張任、吳懿的來信,然後又收到鄧賢的來信,最後三封信一綜合,竟然讓劉循有一種蒼天保佑的錯覺。

他沒想到,當初冒險調走雒縣之兵,竟會爲他帶來一絲生機。

隨即找到冷苞,然後兩人一合計,認爲可以冒險一試,畢竟成都久攻不下,局勢幾乎已成死局,就算此計失敗了,最多不過一死,可萬一成功了,這不翻盤了麼。

隨即冷苞暫緩攻城,領軍回營歇息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從三萬殘兵中,矮子裡拔大個,湊夠了兩萬人。

然後等到天色漸暗時,悄悄從後營溜走,以防被黃忠洞察,屆時殺出城來,識破他們的妙計就不好了。

而劉循等人的動作,早已落入黃忠的眼裡,沒辦法,局勢糜爛至此,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和黃忠建立了聯繫。

所以,在劉循領兵離開時,就有七八封密信,通過千奇百怪的方式,出現在黃忠案前。

“看來益州之戰要結束了,就是不知道劉璋該如何處置”

黃忠連密信都沒拆開,就將它們丟進火爐,看着火焰慢慢舔舐紙張,最後變爲一撮灰燼,作爲一名武將,黃忠最痛恨背叛,但作爲敵人,他希望對面全是這樣的人。

“劉璋乃主公族同宗兄弟,如果主公進入成都,定會將其奉爲坐上賓,並不會爲難他們,說不定還會網開一面,讓其子嗣爲官,只是蜀中黨爭嚴重,恐怕……”

李嚴默默的說道,劉備只能這樣對待劉璋父子,不可殺,也不能殺,畢竟劉璋是大漢天子欽定的益州牧,沒有他主動上表,劉備得位不正。

“有魏則統兵駐守王宮,劉璋將萬無一失,李太守你就放心吧”

我放心個屁啊,我的話都這麼明顯了,你難道聽不出來麼,

劉璋父子不死,對劉備來說,始終是個隱患,一旦劉備出了什麼事,定會有宵小之徒,拿此事做文章的。

所以,趁着劉備還在綿竹,讓劉璋意外死亡,不管對劉備,還是對蜀中世家,都是最好的結局。

可奈何黃忠油鹽不進,李嚴只能心裡吐槽,劉備麾下都是些什麼人,一個個理智得不行,就沒一個上頭的。

還有那宮門守將魏則,也是厚臉皮一個,不管是金銀、美人,還是神兵利器,只要送過去他都照單全收,可叫他辦事,就從來沒答應過,讓人苦惱不已。

“好了,李太守,至於如何處置劉璋,還是讓主公來決定,我們先結束這場戰役吧,死的人已經夠多了,再拖下去,恐怕會對主公治蜀不利”

黃忠站起身來,看着城下殘破的旌旗,散落的衣甲,折斷的刀槍劍戟,焚燒殆盡的攻城器械,突然有些感慨,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李嚴無奈的點點頭,劉璋就隨他去吧,他已經做了臣子該做的事了。

……

讓黃忠這樣說的底氣,就是從綿竹走小道,已經摸到成都外圍的劉封、王芝軍。

而劉封、王芝二人的行動,也證明了歷史上, 龐統走小道偷襲成都計劃的可行性,只不過龐統運氣有點差,在錯誤的時間,遇到蜀郡土生土長的張任,才導致龐統鳳落落鳳坡,令人扼腕不已。

至此,魏延籌謀奪取成都、綿竹、雒縣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只要劉循領軍離開,益州大局已定。

在魏延的計劃中,從小道而來的劉封、王芝大軍,在劉循領軍離開後,配合黃忠將留守的敵軍一掃而空。

然後以黃忠爲帥,劉封、王芝爲將,收編降兵後,再銜尾追殺劉循,同劉備會師雒縣,再一次包圍雒縣。

綿竹方向,從張任領軍返回綿竹時,本來在前方埋伏的劉備,直接撤出伏擊陣地,並遠遠吊在張任後方,雙方大約相距四個時辰的路程。

現在張任騎虎難下,前有堅固的綿竹,後有近萬兵馬的追擊,無奈,張任只得硬着頭皮,向綿竹挺進,他想要賭一把,賭綿竹的守軍不足,讓他們重新殺回去,據城而守。

魏延用聲東擊西,目標不是綿竹,不是雒縣,也不是成都,而是這三萬餘的劉璋軍殘部,這些可都是青壯啊,未來發展的基石,不能就這麼白白死了。

如果不是在乎這些青壯,魏延直接領兵偷襲雒縣,然後再同黃忠夾擊劉循,將其大破之,最後再回師圍攻綿竹,簡單而高效,又毫無風險。

可這樣一來,劉循、冷苞、鄧賢、張任等劉璋親信,定會率領大軍死戰到底,而一旦開戰,不知又有多少人會沉睡在這片土地下。

就像黃忠說的那樣,死的人已經夠多了,是時候結束了。

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二章 入獄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二章 入獄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五十章 成都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九十章 鬥將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五十章 成都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九十章 鬥將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五十六 綿竹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二章 入獄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五章 革新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五十七章 陽謀
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二章 入獄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二章 入獄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五十章 成都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九十章 鬥將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五十章 成都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九十章 鬥將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五十六 綿竹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二章 入獄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五章 革新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五十七章 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