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發利市

此次攻破劉家莊,雖然大家各有所獲,但是任誰都沒有李霖拿到的多,表面上劉家庫房之中所獲一半分給了各家大戶和兵將們,一半充入縣庫之中,但是在李霖控制劉家莊之後,暗地裡卻將劉家地下三個地庫給發掘了出來。

劉家這百年積澱還真不是蓋的,大戶人家都有藏錢的習慣,這一點任誰都磨不開,所以劉家也不例外。

每年他們都會講族中所盈餘的大部分錢財私藏起來,如此一來日積月累之下,劉家在三個地庫之中儲藏了相當多的銀錢。

當大批銀錢被起出的時候,主持搜尋地庫的李桐驚得下巴都掉在了地上。

地庫之中大量的銅錢已經生滿了銅鏽,穿錢的繩子也早已腐爛,銅錢散落堆砌在一起,足有幾千斤之多。

一貫錢大致是六斤多重,這幾千斤銅錢基本上就又是上千貫之多,這倒不算什麼,劉家真正最大的家藏並不是這些銅錢,畢竟銅錢這種東西太重,不易攜帶,遇上事情的時候也不易搬運,所以大戶人家藏錢多會藏銀。

中土之中銀子乃是一種重要的支付手段,基本上和銅錢的比價是一兩銀子兌一貫錢,左右浮動不大。

劉家這麼多年來,在地庫之中儲存了大量的金印,數量高達數千兩之多,其中金錠金葉子佔了一成左右,有三百餘兩,剩下的則都是被熔鑄成的銀錠,全部都是十兩一個的銀錠,數量足足有三百多錠,被整齊的碼放在一個個樟木箱之中。

當銀錠被起出的時候,大部分銀子都已經發黑,也不知道已經存放了多長時間了。

但是那三百餘兩金子,卻依舊金光燦燦,雖然金子極少在市面上流通,但是誰都不能否認金子乃是值錢的東西,在有的時候,會作爲大宗買賣交易之用,金價和銀價相比,基本上也是一比十的兌換比率,這三百兩金子,便又是三千貫錢。

如此折算下來,李霖僅僅是這一次就從劉家炒出了近八千貫,把李霖自己都嚇了一跳,沒想到劉家居然藏了這麼多錢。

這八千貫錢如果被劉家拿去置地的話,別說在山海縣可購置無數土地,就算是拿到地價高的餘杭、湖州等地置業,也能買下大量的土地,可是卻都被這幫守財奴給藏在了地庫之中,在這裡生鏽發黴。

現在倒好,劉家管事的人現在死了個乾淨,這一次攻入莊子之後,除了兵卒們的濫殺之外,李霖也暗中吩咐,把劉家族人之中的族公、執事等重要人員全部做掉了,所以現在就連劉家活着的人估計也不知道他們家裡還藏了這麼多錢。

所以李霖自然而然就卻之不恭笑納了這些劉家的饋贈,暗中分批將其運回到了李家堡,成了他李霖的私產。

現在李霖估計,就算是李家家藏,現在恐怕都沒有他的私藏多了,眨眼的工夫,他就搖身變成了個富家翁。

難怪世家之間相互傾軋,總想着把對手置於死地,其實根本就是錢鬧的,李霖前生不知道抄了多少與他爲敵的世家大戶,很清楚這些世家大戶藏錢的手段還有他們貪婪的本性,幾乎每抄一家世家大戶,起碼都能得錢上千貫以上,當初他幹掉盧王的時候,但是從盧王的宮中便抄出了數十萬貫家財,讓他招募了大批的兵馬,幾乎成就一番大業。

而這些錢,李霖拿起來絲毫都不覺得有半點愧疚之心,這些錢可以說全都是民脂民膏,都是從普通百姓身上搜刮來的,上面不知道沾染了多少人血。

就在李霖忙於處理縣裡善後之事的時候,先是臨海州刺史唐通派的人到了山海縣,接到消息之後,李霖便立即率衆出迎,將唐通所派的這個屬官一行迎入到了山海縣之中。

唐通作爲臨海州的主官,自然有權過問這件事,這個派來的屬官便代表了唐通,在和李霖寒暄了一番之後,便令李霖引領着他,前去縣衙查勘了一番,這時候縣衙有大半已經被大火燒燬,現在是焦黑一片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看上去慘不忍睹。

這個姓史的臨海州官員,乃是唐通轄下的參軍,深的唐通信任,此行被唐通遣來山海縣,受命要徹查劉旦謀叛之事。

所以這個史參軍到了山海縣城之後,立即便開始巡視了起來,先是看了燒燬的縣衙,接着又去看了縣倉,進而又前往縣兵的駐地進行了查看。

在查看完這些地方之後,這個史參軍便已經頗爲驚訝了,原本他以爲現在山海縣鐵定會亂的如同牛毛,縣裡的主官都已經死光,管事的司吏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李霖一個年輕人肯定不可能把山海縣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平復下來。

但是到了這裡各處巡視了一番之後,卻發現山海縣並沒有他想的那樣混亂,相反他到了山海縣,進入城中之後,第一眼便驚訝的看到縣城之中許多商鋪,現在居然已經開門復業,雖然街頭比較清冷,但是整體上卻並不混亂,更見不到胡作非爲的潑皮無賴到處惹是生非。

在縣城的街道上,時不時會有一伍縣兵列隊來回巡查,雖然縣城之人看上去稍微有些緊張不安,但是卻沒有驚惶的模樣。

這就說明李霖在殺了劉旦之後,迅速的便控制住了縣城之中的混亂,並且非常好的穩定住了縣城之中的人心,僅此一點就非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這之中少不了李霖的威望,已經得到了縣民的認可,特別是應該已經得到了大戶們的支持,否則的話很難做到這一地步。

縣衙就不必說了,這時候已經燒得面目全非,問過之後得知此乃是劉旦所爲,劉旦在殺了馮春之後,試圖攻入縣衙,遭到了縣衙之中馮春族人以及衙役的抵抗,後來劉旦一怒之下縱火燒燬了縣衙(其實是馮春族人臨死之前放火燒燬的,但是現在罪名只能扣在劉旦頭上),所以僅此一條,這劉旦就該死了。

至於縣倉,史參軍看罷之後,點驗了一番,雖然縣裡遭此大禍,但是縣倉損失不大,大部分賬冊上的財物尚在,雖然有所缺失,但是這黑鍋自然也就砸在了劉家的頭上。

李霖還把從劉家抄沒所得財物以及地契等物,造冊交給了史參軍查驗了一番,表明了他李霖並未侵吞劉家的財產,當然其中一部分地契,現在已經“失蹤”了,自然不在賬冊之上。

史參軍對此並無表態,大家都是明白人,這賬冊其實也就是糊弄人的東西,李霖率兵攻下劉家莊,所起獲的財物肯定不止這些,如果劉家就這麼點財產的話,那就真是笑話了,可以肯定,但凡是參與攻打劉家莊的各家大戶,肯定這一次都有分潤,否則的話誰會去幹這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這東西也只能看看罷了,當不得真。

李霖私下裡給史參軍塞了一張禮單,史參軍偷眼看了一下,立即就笑着收入了袖子之中。

最讓這個史參軍感到驚訝的是,他到了縣裡的縣兵駐地之後,發現這裡居然大出他的所料,原本縣兵爲縣尉劉旦所掌,這一次肯定跟着劉旦參與了這件事,李霖殺了劉旦之後,縣兵居然沒有鬨堂大散,這就奇怪了。

問罷之後,李霖告知了這史參軍前因後果,把他如何逼降了縣兵之事告知了史參軍,並且把他如何處置縣兵之中那些追隨劉旦做反的軍將之事也告知了這史參軍。

史參軍聽罷之後,於是心中大爲驚訝,他沒想到李霖居然還有這等控兵的本事,短短一天時間,便能把縣裡的縣兵給徹底控制住,並且將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這已經更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本事了,可見唐通在他來之前,給予李霖的評價,並非是高看此子,而李霖確確實實是個有本事之人。

看罷了這些之後,史參軍便臨時住入到了縣城內的一家大戶騰出的院子之中,就在這裡提審了一些人犯,隨行文吏在旁做了筆錄,詳細的詢問了這一次劉家謀亂之事的前因後果。

另外史參軍還令人傳來了縣內僥倖殘存的兩個司吏,一個是林家的那個吏房司吏,一個是工房司吏,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質詢,當然也少不了傳了幾個活下來的縣衙的差役,對他們也進行了一番詢問。

這還不算,史參軍還親自傳了縣內幾家大戶的家主,過來進行了一番質詢,仔細詢問了當日李霖如何將劉旦斬殺,並且如何控制住了縣城的局勢,至於攻打劉家莊的事情,他倒是沒有多問什麼。

當這些人都該審的審,該問的問過之後,這件事就已經基本上被這史參軍弄了個水落石出了。

劉旦殺馮春之事,基本上可以坐實沒有問題,至於是誤殺還是故意,現在事主都已經死了,僅剩下很少幾個當時在場的雙方的手下,但是事發突然,他們也說不清到底劉旦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了。

而且經過多番審問和質詢下來,史參軍也可以確認,劉旦在殺了馮春之後,確確實實有打算擁兵自重,將整個山海縣置於他的控制之中,並且將縣內各家大戶強行扣留,對他們進行勒逼,逼迫他們出錢出人,助劉家隨後應付可能前來進剿與他的州兵或者府兵。

這一點也已經徹底坐實了劉家的罪名,劉旦和劉家上下,意圖以武力反抗可能前來進剿他們的州兵或者府兵,僅此一點便可以定他們一個謀反之罪,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

就憑這兩項,這劉旦和劉家上下死的就不冤,李霖殺他們,就沒有做錯什麼,非但無罪,而且有功,這就不會再有人指摘李霖殺官謀反了。

就在史參軍剛剛在山海縣把這件事理清之後,便有李霖的手下前來稟報,說餘杭郡守派人前來山海縣,要見李霖,人現在已經到了縣城北門之外,令李霖立即出迎。

第二十二章 傀儡第一百零七章 清理首尾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鐵第一章 崩亂重生第六十五章 餘家的決斷1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五十八章 返程第一章 崩亂重生第五十五章 上門打臉(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招兵(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墨鏡宗的霸道第十七章 掮客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四十章 兄弟第七十八章 稱王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二十八章 明碼標價(還是三更)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五十章 置地1第五十七章 甘拜下風第一百三十二章 嫁禍於人第十七章 劍指樂安第二十三章 露營第九十六章 賞功第三十章 鬼雄末路第七十七章 陰招第五十六章 幾鬥水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六章 司徒之怒第一百二十章 恩威並施第九十五章 佈置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八十八章 絕望之城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二十三章 陷阱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十三章 斬其匪首第二十五章 大發利市(繼續三更求票)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二十五章 水賊來襲第八十八章 軍氣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稱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修衙第七十四章 撿漏的蜀軍第六十一章 荊州軍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三十章 買船第二十九章 驚退厲鬼第十六章 破城第二十四章 回馬槍第二十六章 死亡之網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七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八章 天賜八品第三十六章 贈劍第二章 李家棄子第五十章 置地1第一百零三章 形勢逆轉第二十七章 黑胡人的噩夢第九十一章 踹門而入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十九章 僧兵第七章 七步詩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爲正祀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招第八十六章 勁敵第九十三章 縣令蒙難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四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七十三章 出鹽第十二章 利誘(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五十一章 醫官第一百一十六章 司徒之怒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四十七章 直接拍死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六十章 再見伊人第十九章 獸行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六十七章 內外夾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刀第五章 折其鋒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悲催的神祇第四十五章 發難
第二十二章 傀儡第一百零七章 清理首尾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鐵第一章 崩亂重生第六十五章 餘家的決斷1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五十八章 返程第一章 崩亂重生第五十五章 上門打臉(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招兵(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墨鏡宗的霸道第十七章 掮客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四十章 兄弟第七十八章 稱王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二十八章 明碼標價(還是三更)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五十章 置地1第五十七章 甘拜下風第一百三十二章 嫁禍於人第十七章 劍指樂安第二十三章 露營第九十六章 賞功第三十章 鬼雄末路第七十七章 陰招第五十六章 幾鬥水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六章 司徒之怒第一百二十章 恩威並施第九十五章 佈置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八十八章 絕望之城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二十三章 陷阱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十三章 斬其匪首第二十五章 大發利市(繼續三更求票)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二十五章 水賊來襲第八十八章 軍氣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稱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修衙第七十四章 撿漏的蜀軍第六十一章 荊州軍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三十章 買船第二十九章 驚退厲鬼第十六章 破城第二十四章 回馬槍第二十六章 死亡之網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七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八章 天賜八品第三十六章 贈劍第二章 李家棄子第五十章 置地1第一百零三章 形勢逆轉第二十七章 黑胡人的噩夢第九十一章 踹門而入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十九章 僧兵第七章 七步詩第一百零六章 殺人滅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爲正祀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招第八十六章 勁敵第九十三章 縣令蒙難第四十七章 溫柔鄉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四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七十三章 出鹽第十二章 利誘(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五十一章 醫官第一百一十六章 司徒之怒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四十七章 直接拍死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六十章 再見伊人第十九章 獸行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六十七章 內外夾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刀第五章 折其鋒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悲催的神祇第四十五章 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