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雷霆罰過

一句混帳話出口,李承乾終於給自己惹了大禍。

太子的一言一行時刻有人盯着,原本這個太子就乾得很差勁了,不是酒就是色,偶爾還殺一兩個宮人泄憤或取樂,對敵人不是污衊就是刺殺,自貞觀九年長孫皇后逝世以後,李承乾完全變了樣子,與當年那個溫文識禮,勤學謙遜的東宮太子判若兩人,彷彿被惡鬼上了身似的。

惡劣的言行君臣能忍則忍,李世民疼愛這個嫡長子,孔穎達,褚遂良這些當世大儒不停地往東宮裡送,只指望李承乾能夠迷途知返,痛改前非,而朝臣們,則只能安慰自己這只不過是青春少年時期的叛逆,畢竟大家都年輕過,年輕時也沒見幾個太懂事的,誰沒當過幾年人渣呢?待到過些年歲,經過了歲月的沉澱,又或者,被殘酷的現實狠狠扇了幾記耳光後,男人都會懂事了。

君和臣都在自己騙自己,都覺得李承乾屬於那種還可以搶救一下的病人。

可是,李承乾說出“殺五百人,豈不定”之後,知道此事的張玄素,李世民心都涼了,只覺一盆冰水都頭淋到腳,那種自骨子裡的森寒之意令人悚然驚駭。

李承乾出生於武德二年,今年正好二十四歲。

這已不是有資格年少輕狂的年紀了,在這個人均壽命並不長的年代裡,二十四歲的男子早已懂得了一切該懂的事,禮義廉恥這些做人的基本準則早應深植人心,一個二十四歲的成年男子,說出“殺五百人,豈不定”的話,李世民和張玄素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藉口原諒他。

典型的殘暴不仁的昏君暴君之言,李世民只覺得心如針扎,李承乾的一句話,將他多年對兒子的培養教導付之一炬,心血東流。

這樣的人,如何能當皇帝?

甘露殿內,李世民與張玄素四目相對,二人的目光同樣的苦澀。

半個時辰後,殿外終於傳來慌亂的腳步聲,李承乾的身影在殿門外矮了一截,伏惶恐道:“兒臣承乾,奉詔拜見父皇。”

******

太平村。

村東面四里有一座矮山,山無名,但常有野獸出入,往年年景不好時,那座無名的矮山便成了村民們的糧倉,下套,挖陷阱,設獸夾,或是弓箭,削尖的竹竿等等,用這些工具多少總能打幾隻錦雞或是野兔,運氣好的話獵一隻狼或一頭狍子,算是開了利市。

今日李素也打獵,當然,屬於閒得慌吃飽了撐的那種打獵。

作爲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無聊時禍害一下食物鏈下層的動物,人類表示毫無愧疚。

同行的不止李素一人,這次帶上了李治和小兕子,後面跟着二人的親衛和李家的部曲,一羣人浩浩蕩蕩上了山。

打獵是大唐的時尚運動,當然,屬於權貴階級的,平民打獵只爲填飽肚子,糧食有保障時,百姓一般是不會去禍害動物的,人與自然界的互相依存關係,百姓比權貴做得好多了。

這個年代的娛樂活動實在太匱乏了,權貴不事生產,不勞動,而且客觀的說,也沒幾個喜歡讀書的,大把的空閒無聊時間如何打?當然是荒廢蹉跎青春了,不然能幹嘛?

李素和李治顯然也屬於閒得慌的那一類人,一大早李治領着妹妹進了李家的門,以李素的懶散性格當然不會太花力氣招待他們,畢竟大家這麼熟了,所以李治進門逛了一圈後,覺……李家也很無聊,於是兄妹二人託着腮坐在前堂裡唉聲嘆氣,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李素看不下去了,只好帶二人去打獵。

領着原地滿血滿藍復活的兄妹二人,李素叫下人準備了弓箭,刀劍,長矛,大網等物,許明珠怕兄妹二人受傷,又從家裡取出兩副小號的皮鎧給李治兄妹穿戴上,一羣人前呼後擁一副征討水泊梁山的架勢浩浩蕩蕩進山,看起來活像一羣給英雄人物當墊腳石的炮灰,李素作爲主帥都對此行很沒信心。

山澗泉水潺潺,鳥鳴花香,處處幽遠寧靜,風景美不勝收。

李治邊走邊喘息,小兕子則被親衛搭了個簡易的軟轎擡着,一行人走得不快不慢,大家都對成績沒什麼野心,也不在乎能不能打到獵物,以遊山玩水爲主。

“子正兄可知,昨夜宮裡出了大事……”李治喘着粗氣搭話。

“什麼事?”李素心不在焉地回道,眼睛卻四下張望。

風景雖然不錯,但不宜居住,唯一的優點是空氣好,可是拋開野獸不提,光是山裡的蚊子就能把人咬成滿頭包的西天菩薩,而且山上大樹遮蔭,採光也差。

搖搖頭,李素悻悻放棄在山裡蓋個小別墅的想法。

李治嘆了口氣,道:“昨夜父皇教訓了太子……”

李素一怔,接着笑道:“老子教訓兒子,天經地義的事,算得什麼大事?”

李治嘆道:“教訓得太殘暴了啊……父皇親自動手了,抄起殿外武士的鐵鏜便打,聽說太子的腿被父皇打斷了……”

這句話終於引起了李素的注意,驚道:“啊?太子幹了什麼事令陛下如此惱怒?”

李治搖搖頭:“不太清楚,早起只聽身邊的宦官模模糊糊提了幾句,據說是太子說了一句醉言,說什麼‘我若爲帝,當肆吾欲,有諫者,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就是這句話惹惱了父皇……”

李素臉上飛快閃過一絲古怪,隨即震驚狀:“太子說幾句醉話而已,陛下怎能當真?”

李治撓撓頭,道:“聽宮人說,太子這句話很不妥,是昏君暴君之言,所以父皇很生氣,親自動手把他的腿打斷了……”

李素眨眨眼道:“腿都打斷了?這可真是喜聞……啊,悲傷的消息啊……”

因爲兒子太殘暴,所以老子殘暴地把兒子的腿打斷了……

李治愁道:“這事鬧得很大了,據說天剛亮,外面的朝臣已知道了一切,朝臣們都炸了鍋,尤其是太子的那幾句話,更令羣情激憤,就連向來不摻和政事的幾位將軍叔伯們都氣得在宮門前大罵不休,他們罵的不是父皇和太子,而是罵那些東宮屬臣,如左右庶子于志寧,張玄素他們,說他們怠於教導,而致太子殘暴不仁,動搖大唐未來的社稷根本,不僅請父皇治罪,而且要求張玄素等人全部自盡以謝罪天下。程伯伯最暴躁,聽說連斧子都拎出來了,叫囂說莫讓他在長安看見於張二人,看見就弄死……”

李素睜大了眼睛。

這幫傢伙果然都是老殺才,好不容易摻和一回政事都透着一股子血腥氣,非常的簡單粗暴。

混帳話說得太嚴重,而且矛頭直指所有的朝臣,李承乾當了十七年太子,這算是第一次向外界以非正式的形式宣佈未來他當皇帝后的施政綱領,綱領很簡單,誰敢上諫說一些讓我不痛快的話,我就弄死他。

這話誰聽了都受不了,朝臣的職責之一就是上諫,臣子上諫給皇帝,通常都不是很順耳的,李承乾居然說什麼“有諫者,我殺之”,這話可算捅馬蜂窩了,我們好心上諫,爲的是大唐江山社稷,爲的是國富民強,你不但不聽,反而要殺我們,這說的是人話嗎?你兩張嘴皮一碰說得輕巧,一句話給未來大唐的臣子增加了多少職業風險?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的感受?

李素雖然沒看到滿朝文武大臣齊嶄嶄站在宮門前罵街的盛況,但他可以肯定,李承乾的這句話傳開後必然人心盡失,恐怕連以前堅決站在太子陣營的那些朝臣們也不大穩當了,都說良禽擇木而棲,跟這麼一位殘暴的老大以後到底是吃香喝辣還是人頭落地,誰都要在心裡掂量掂量,皇帝陛下繁殖功能如此強大,實可謂皇子多如狗,公主滿地走,爲何非要選擇在這棵樹上吊死?跟誰不是跟啊?

嘴角的笑意有點掩飾不住,李素忍不住想笑,看來稱心辦這件事辦得不錯,不動聲色地給李承乾挖了坑布了局,果真誘導李承乾說了這句混帳話,待李承乾被扳倒後,倒是要給稱心安排一個好出路,讓他痛快安逸過完一輩子纔是。

“子正兄,如此嚴肅的事,你爲何笑?”李治不滿地瞪着他。

李素正色道:“殿下看錯了,我這是苦笑,爲社稷爲百姓出的苦笑,太子說這話……委實不應該啊。”

李治點頭:“沒錯,我也覺得不應該,但我只是皇子,反正也輪不到我當皇帝,朝堂政事,我也不該去摻和……”

李治說着,忽然露出不忍之色,嘆道:“只是……太子說錯了話,父皇教訓便罷,下手卻太狠了,怎能打斷他的腿呢?”

李素深深看了他一眼,李治被盯得有些不自在,咳了兩聲道:“子正兄,我說錯什麼了嗎?”

李素笑道:“你沒錯,錯的是太子,太子是成年男子,一個成年人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是要負責的,做對了,坦然享受成果,做錯了,也要坦然承受後果,我大唐王師橫掃天下,戰無不勝,是因爲軍紀嚴明,賞功罰過毫不含糊,做人做事其實也應該這樣,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該接受懲罰……”

“殿下試想,如果太子今日之言陛下輕輕揭過,太子沒有受到教訓,便會覺得自己說的話沒錯,無形中給了他鼓勵,將來太子登基,再回憶起當年這句他自覺很正確的話,並且照這句話去施政治國,殿下你想想,那將會給大唐帶來多麼可怕的危害,忠直老臣因諫而罪,剩下的朝臣懼帝王之威,爲求自保而不敢上一諫,不敢一語,朝堂上再也聽不到任何讓帝王不高興的聲音,帝王自以爲天下太平,漫舞笙歌,上昏而下效,那時的大唐,將會是怎生模樣?”

李素看着擰眉思索不語的李治,笑道:“所以,做錯了事就必須罰,不罰便是縱容,是默認,尋常人家還好說,然而天家太子說錯了話,危害的可是一整個國家,殿下莫怪你父皇下手狠,他必須這麼做,必須給太子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否則會給未來的大唐社稷埋下嚴重的隱患。”

李治漸漸露出恍然之色,接着很正式地朝李素長揖一禮:“治謝子正兄解惑,我確實不該心存仁慈偏頗而誤了社稷。”

李素欣慰地笑,一伸手,恰好夠着他的頭頂,於是很自然地做出笑撫狗頭的動作。

這樣的孩子才真正的讓人省心啊,而且很仁慈,看,摸他狗頭他也不反抗,多仁啊……(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遊園 下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卿本佳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賜土地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五百四十章 庭院賞雪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六百五十章 福至心靈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老婆要生了,請假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圖窮匕見 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戰 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
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遊園 下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卿本佳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賜土地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五百四十章 庭院賞雪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六百五十章 福至心靈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老婆要生了,請假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圖窮匕見 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戰 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