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

馮渡被刺一案在長安城內漸漸發酵。

李治作爲第一嫌疑人,四面八方的流言如利劍般全部指向他,不僅是朝臣議論指摘,輿論更是蔓延到市井民間。

李世民生了十幾個兒子,兒子們不爭氣是世人皆知的事,嫡長子李承乾謀反,下面的這個王那個王不是魚肉鄉里就是沉迷酒色,不同的是有的僞裝得比較好,比如李承乾,裝了十多年的乖寶寶,最後沒耐心了,終於撕開了僞裝的面具,搞了一出飛蛾撲火般的造反,雖然僅僅一個晚上就被滅,勉強也算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了。

還有的連僞裝都懶得僞裝,索性擺出一副不講道理的臉,我就魚肉鄉里了,我就踩你莊稼了,我就喜歡美色美酒了,怎樣?你打我啊。

十幾個不爭氣的兒子,裡面再多出一個殺人犯當然也就不足爲奇,儘管晉王李治平日裡跟乖寶寶一樣可愛呆萌,可是有李承乾這個假裝的乖寶寶的反面教材在前,李治究竟是不是面善心惡,誰也不敢下定論。

於是,馮渡被刺一案迅速開始發酵,所有的證據全部指向李治,李治便成了千夫所指。

竊竊的議論聲越來越大,終於還是有御史在朝堂正式捅破了這層窗紙,兩日後,三名監察御史聯名上疏,請求李世民嚴查馮渡被刺案,相關嫌疑人等皆須羈押於大理寺,等候裁處審斷。

李世民當然第一時間留中不發,沒有任何應對,對李世民的反應,朝臣們都在意料之中。

皇嫡子嘛,而且還是平日最乖巧最聽話的嫡子,由李世民留在身邊親自撫養長大的,漫說沒有如山鐵證,就算有,李世民也能用帝王的威嚴將此事按下去,死了一個小小的御史而已,難道李世民真會拿自己最心愛的兒子去抵命?別天真了,就算將此案坐實爲鐵案,李治受到的懲罰頂多是圈禁一年,罰沒部分田產,以及人生從此留下一個無法抹去的污點,這輩子不可能當上太子了,處罰得再狠一點,頂多也就是削去王爵,貶爲庶民,這已然算是最嚴厲的處罰了,至於讓李治給馮渡抵命,想都別想,龍子的性命哪有那麼低賤。

所以,當御史們聯名上疏後,李世民楞是死咬着牙,將奏疏留中不發,未做任何批示,朝臣們見李世民如此態度,大多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意,識趣的便不再出聲了,倒還是有幾個御史不依不饒,他們的目的不太好分辨,或許是受人指使,也或許是爲了效法逝去的魏徵,滿懷正義挑戰一下自己的生存極限。

流言蜚語滿天飛之時,李治的表現卻非常淡定。

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似的,如往常般性喜嬉鬧,宮學裡隔三岔五曠個課,帶着身邊的禁衛跑到長安街上到處亂竄,大手大腳買一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興之所至便叫來兩個胡商,打聽異國番邦的風土人情和故事,聽到興奮處高興得手舞足蹈,最後盡興而歸。

偶爾也拎着禮品親自拜訪朱雀大街上的老將軍們,從李靖李績到牛進達程咬金,該拜訪的都拜訪到了,聊的都是關於幷州兵備之事,請教平靖幷州的方略。

總之,李治一如既往的沒心沒肺,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是馮渡被刺案的唯一嫌疑人,日子過得跟以前沒有任何不同。

朝臣們看在眼裡,心情頓時各異。有的嘿嘿冷笑,覺得李治在演戲,在故作淡定,有的則漸漸心懷疑慮,開始懷疑李治究竟是不是真兇。

大理寺卿孫伏伽是最鬧心的,因爲李世民將這樁案子交給了他。

李治的身份是皇子,而且是嫡皇子,與普通的犯人不同,孫伏伽數次登門約談李治,李治非常配合,關於馮渡的案子,李治有問必答,而且每句都是實話,從案發當時經過暗巷的原因,當時身邊的隨從有哪些人,到景陽宮外找到的那柄兇器等等,李治的回答非常詳細。

孫伏伽有着多年的辦案經驗,李治的回答究竟是真是假有待進一步的驗證,但從李治不卑不亢不慌不忙的表現上來看,很顯然李治沒有別的犯罪嫌疑人那種心虛慌亂,他一直很淡定很配合,說話時眼神很鎮定,閱犯人無數的孫伏伽幾乎可以確定,李治與此案無關。

唯一的嫌疑人如此淡定真誠,在孫伏伽的心裡,李治的嫌疑已然越來越小了,如此一來,孫伏伽便陷入了另一個困境,如果李治不是真兇,那麼,殺馮渡的人到底是誰?

…………

李泰再次來到長孫無忌府上。

這次李泰拜訪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心裡頗爲不喜。

儘管是親舅甥,可大家的身份都比較敏感,平日能不見面儘量不要見,在這個即將決定大唐儲君的時期裡,魏王與當朝宰相來往過密可不是什麼好事,落在有心人眼裡,尤其是落在李世民眼裡,指不定會生出什麼心思。

可李泰既然來了,長孫無忌總不能馬上將他趕走,這樣更容易惹人疑竇。於是長孫無忌只好滿腹不悅在前堂接待了李泰。

李泰禮數做得很足,見面便行禮,以自家晚輩的姿態恭敬地站在長孫無忌面前,一臉憨厚恭順的表情。

“魏王殿下,老夫上次與你說過,平日若非十萬緊急之事,你我儘量不要見面,莫非魏王殿下忘了老夫的話不成?”長孫無忌不滿地道。

李泰肥臉一垮,湊近了兩步,苦着臉道:“舅父大人,今日事已緊急了,泰不得不冒着風險再次登門,求舅父大人拿個主意。”

長孫無忌哼了一聲,道:“你說的是馮渡被刺?”

“是。”李泰嘆了口氣,道:“泰知道,那馮渡其實是舅父大人門下,這些年隱藏得很好,馮渡上疏成年皇子離京也是出自舅父大人的指使,可是……爲何好端端的便被刺了?馮渡一死,整件事可就失控了啊,泰這幾日心神不寧,寢食難安,您說,這刺死馮渡的人,究竟是……”

長孫無忌慢條斯理地捋着須,淡淡道:“還能是誰?自然是李素的手筆,呵呵,倒是好一招先發制人,連老夫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李泰呆怔片刻,訥訥道:“真的是他?可他……爲何無端端刺死馮渡?”

“很簡單,他要攪渾長安城這潭水,便於亂中取利,保住晉王李治不離京……”長孫無忌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喃喃道:“出手狠辣果決,時機也拿捏得恰好,老夫倒真小瞧了這位大唐英傑,果然名下無虛,晉王李治有他輔佐,看來真是福氣……”

斜眼朝李泰一瞥,長孫無忌搖頭嘆道:“魏王殿下,老夫很好奇,當初你爲何沒能將他拉到你麾下?得此一人,遠勝千百謀臣,魏王何以錯失此子?”

李泰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沉默片刻,緩緩道:“泰太自負了,自以爲儲君之位萬無一失,遂對李素殊無敬意,故而錯失。”

長孫無忌嘆道:“豎子無禮,不知折節屈交,何以成大事?你知不知道就算是李素在你父皇面前說一句話,你父皇亦必將衣冠周正,如待國士大賓,你有何資格對他無禮?這些年他做過的樁樁件件事蹟莫非你不知嗎?”

李泰滿面羞愧,垂頭道:“一切皆是泰之錯,如今……悔之晚矣。”

長孫無忌惋惜道:“好好一位經緯之才,生生被你逼成了對手,如今李素鐵了心輔佐晉王李治,未來大唐的儲君究竟是不是你魏王,老夫都有些拿不準了……”

李泰大急:“泰知錯了,求舅父大人幫我!”

長孫無忌哼了哼,闔目捋須不語,不知在想着什麼。

良久,長孫無忌道:“從頭捋一捋此事,馮渡被刺不僅僅是意外,而且老夫可以肯定,必然是個陰謀,隨後牽扯出晉王李治有嫌疑,這一點卻令老夫有些意外,剛開始老夫懷疑是吳王李恪所爲,後來覺得不太像,想來想去,似乎也只有李素才能幹出如此奇異之事了……”

李泰大吃一驚,愕然道:“李素……主動將真兇嫌疑扣到李治頭上?這,這是爲何?李素不是輔佐李治的謀士嗎?”

長孫無忌嘆道:“老夫思量很久,大致明白了李素的想法,馮渡死了,朝堂呈現亂象,這是李素的目的,可是,只是馮渡的死卻不夠,李素是嫌長安城這潭水還不夠渾,所以,他主動引火燒身,是爲了把這潭水攪得更亂……”

“馮渡是在李素指使之下被刺的,可是你想想,這件事從頭到尾,與晉王李治有關係嗎?”

李泰搖頭。

“那麼,晉王李治就是清白無辜的,他並非真兇,大理寺和刑部繼續查下去,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證明了晉王李治的清白,你再想想,你父皇素來疼愛晉王,晉王沉冤昭雪之後,你父皇是何等的疼惜晉王,那麼,爲了補償晉王的委屈,他有沒有可能心軟之下,特旨下詔讓晉王長留於京城呢?”

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門不幸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八十章 文武有別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七十七章 孤城不孤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七百七十一章 博取功名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割捨接受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恥下問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六百五十章 福至心靈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五十七章 敵友難辨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六百六十三章 暗生反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
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門不幸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八十章 文武有別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七十七章 孤城不孤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七百七十一章 博取功名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割捨接受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恥下問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六百五十章 福至心靈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五十七章 敵友難辨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六百六十三章 暗生反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