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動手不動口

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

故爲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於天子,朝之而不慚。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後尊。

事不辯不明,這些學子的年紀大的也不過十五六歲,心機不深,說話的時候也沒有那些大臣說話那麼委婉,自然是心裡想什麼就和太子說什麼。

對於李承乾教他們做的這幾個小水車頗爲喜歡,但是對於整日做手工,而不習聖人之道表現出了不明之意。

一大早,李承乾就帶着他們又來到這大約建方不得百米的模型田邊,招了招手,和就這這些學子們席地而坐。

這些圍在他周邊的學子有的出身勳貴之家,例如劉齊賢、王方慶、裴行儉、王璇、陸元方、張錫、李敬玄、長孫濬、長孫淹、長孫溫。

也有出身地方小吏和庶民之家,李敬元、楊武、李景堪、王德真、辛茂將、趙仁本、袁恕己、侯思之、李義府、任知古、王璇、王弘義、張柬之。

“孤知道,你們都是認爲習孔孟之道是富國強民之法,安定社稷之道,這道理沒錯,但是也不全對。”

李承乾的話,讓這些孩子臉上都露出了不解之意,這儒家之道自漢以後被歷代君王視爲國之重典。

治國理政之時無不尊奉其道,歷代士子無不見習其精髓,入仕輔佐君王,怎麼今兒到了太子這卻給否了呢。

“殿下,臣有些不明白,能否請殿下賜教一二。”,孩子王裴行儉替衆人說出了心中的疑慮。

看着裴行儉像個小大人似的的給自己行禮,李承乾笑着對他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坐下了。隨即言道:“守約,你還是個娃娃,還不是臣呢,幹嘛搞得那麼老氣橫秋的。”

李承乾的話,讓在座的學子們都呵呵的笑了起來,而當事的裴行儉也是尷尬的撓了撓頭兒。

“農桑是立國之本,這個道理不用孤說,你們的耳朵也是聽得起繭子了。可有誰告訴你們如何的勸課農桑呢?所有人告訴你們的也都是紙上寫的。

蒼文書院纔要求每個學子都必須選學一門工科,其目的就是讓你們掌握一門技藝,讓你們知道不管從事那一行,都是不易的,而我們試做的這個小水車的目的也是如此。”

“有句話叫君子動口不動手,在本宮開來不如該成君子動手不動口,會說的,不如會作的,身體力行的教授百姓如何興農桑、修水利,是不是要比寫十篇錦繡文章讓,百姓們聽得雲裡霧裡不明其意要強呢。

明年開春,你們都會有個課題要完成,就是到附近的幾個縣爲農戶做些水車,讓他們灌溉起來更加方便。……”

李承乾的話,給這些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的少年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少年人嘛,對於古板的教育方式在心裡一直都是牴觸的。

且又活潑好動,自然是喜歡到處看看風景,所以對李承乾給他們佈置的課業就感興趣了,有意無意的都把眼睛瞟向那幾個小水車。

“關中自古以來都是久受乾旱之苦,如果我們的讓每個縣都能修足了水井、溝渠、水車,那以後這裡的百姓靠天吃飯的將會得到大量的改良,到處都是沃野,也就不會在出現大面積的逃荒了。

積少成多,積粒成堆,以後蒼文書院的每個學子畢業前都必須親自帶人完成一項有惠及鄉里的課業。

同時你們也要明白,來到這裡讀書並不是在仕途上選擇了一條捷徑那麼簡單,更爲主要是你們要所學知識讓更多百姓吃飽、穿暖。”

待李承乾說完,那個叫張柬之的學子站了起來,對李承乾躬身行禮,口中念道:“謹遵均命,不敢有違,此生必傾盡所學,澤陂蒼生。”,隨後其他的學子們也學者張柬之的樣子起身行禮。

“好,你們話,孤記住了,做事要腳踏實地,切勿操之過急,記住過猶不及,事緩則圓,飯要一口口的吃,事要點點的做。”

話畢,對遠處侍立的工學講師們招了招手,示意他們可以過來再給這些學子好好的講講了。......

李承乾找來的這位擅長灌溉工具的製造的匠人是姜行本教出來的,這傢伙本事不錯,但脾氣不好,和姜行本說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都有人信。

就在前不久,這傢伙改良已有筒車,做出一種高轉筒車,比李承乾他們這幾天做的這個筒車效率要高上很多。

這種高轉筒車以人力或畜力爲動力,外形如龍骨車,其運水部件如井車,其上、下都有木架。

各裝一個木輪,輪徑約四尺、輪緣旁邊高、中間低,當中做出凹槽,更顯凹凸不平,以加大輪緣與竹筒的摩擦力。

下面輪子半浸水中,兩輪上用竹索相連,竹索長約一尺,竹筒間距離約五寸,在上下兩輪之間、在上面竹索與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滿水後的重量。

綁着竹筒的竹索是傳動件,當上輪轉動時,竹索及下輪都隨着轉動,竹筒也隨竹索上下。

當竹筒下行到水中時,就兜滿水,而後隨竹索上行,到達上輪高處時,竹筒將水侵瀉到水槽內,如此循環不已。帶動連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從低水源地區取水。

對於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能做出這樣灌溉工具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這樣的人才當然是不能浪費在衙門裡勾心鬥角的,所以即使惹得姜行本有所不滿,李承乾也得幫人挖過來。

“殿下,讓學子們在這跟着劉先生學就是,李師那泡了一壺好茶,請殿下過去評鑑一二。”,許敬宗走到李承乾旁邊輕聲說道。

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清官、能吏!第六十二章 包工頭杜構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話是不能當真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麼小就會看花姑娘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九百八十五章晉王府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還是寫符?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八百七十四章 秦瓊是什麼用意?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賞口湯喝不?第四百二十一章 獨佔鰲頭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第一百六十八章 蘇婉的真實身份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陽宮級別最高的保安第八百七十一章 南衙的異議!第二百零九章 吃誰的飯就得知道向着誰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道門的交易第二百四十一章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去告訴那禿驢,本宮在這等着他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八百八十八章 秋天的第一捆菠菜!第一百四十章 都想當這個官(2)第四百八十四章 這世上原本沒有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動(1)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鴨子們第二百五十五章 殿下,這裡面的水深着呢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第二百三十一章 虛懷若谷的李承乾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極宮前上演的全武行第八百八十二章 鹽山之利!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棗交情第六百六十三章 錢太多了,膨脹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八十七章 初遊翠微宮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九百二十九章 其實你不必這樣!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頭,老子看錯你了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五百五十一章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坑的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就是個壞種啊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三百六十章 長袖善舞的許敬宗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二百章 武德殿中的蒙面女郎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第二百零七章 進了賊窩的李靖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第二十章 上元節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第六百三十三章 最不願看到的背叛!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第八百二十八章 該不該給面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凌煙閣 (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八百九十一章 報復來的就是這麼快!第八百一十二章 “道門”由來的真相!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並治,兩手都要硬第四十四章 大安宮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樣的爲政之道!第六百七十四章 親戚來了是非多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風變大風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吳府作客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認乾爹的!第三百九十三章 利是一把雙刃劍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七十八章 找老房的真正目的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一百二十六章 侯君集嚇尿了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處置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將軍威武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三百四十八章 會吃醋的小傢伙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人,一個活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四百六十章 強龍和地頭蛇之間談話第六百六十五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一百二十七章 誰的賬也不買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儀攤事了!
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清官、能吏!第六十二章 包工頭杜構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話是不能當真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麼小就會看花姑娘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九百八十五章晉王府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還是寫符?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八百七十四章 秦瓊是什麼用意?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賞口湯喝不?第四百二十一章 獨佔鰲頭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第一百六十八章 蘇婉的真實身份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陽宮級別最高的保安第八百七十一章 南衙的異議!第二百零九章 吃誰的飯就得知道向着誰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道門的交易第二百四十一章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去告訴那禿驢,本宮在這等着他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八百八十八章 秋天的第一捆菠菜!第一百四十章 都想當這個官(2)第四百八十四章 這世上原本沒有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動(1)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鴨子們第二百五十五章 殿下,這裡面的水深着呢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第二百三十一章 虛懷若谷的李承乾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極宮前上演的全武行第八百八十二章 鹽山之利!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棗交情第六百六十三章 錢太多了,膨脹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八十七章 初遊翠微宮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九百二十九章 其實你不必這樣!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頭,老子看錯你了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五百五十一章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坑的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就是個壞種啊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三百六十章 長袖善舞的許敬宗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二百章 武德殿中的蒙面女郎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第二百零七章 進了賊窩的李靖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第二十章 上元節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第六百三十三章 最不願看到的背叛!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第八百二十八章 該不該給面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凌煙閣 (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八百九十一章 報復來的就是這麼快!第八百一十二章 “道門”由來的真相!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並治,兩手都要硬第四十四章 大安宮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樣的爲政之道!第六百七十四章 親戚來了是非多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風變大風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吳府作客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認乾爹的!第三百九十三章 利是一把雙刃劍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七十八章 找老房的真正目的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一百二十六章 侯君集嚇尿了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處置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將軍威武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三百四十八章 會吃醋的小傢伙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人,一個活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四百六十章 強龍和地頭蛇之間談話第六百六十五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一百二十七章 誰的賬也不買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儀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