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

上回書說到皇上要宴請秦府的舊臣,這樣一來一個問題又擺在他的面前,既然要舉行宴會,魏徵、王圭等人到底應不應該被邀請的?如果他們沒有被邀請,就說明皇上對待他們有所區別,如果邀請了他們這些秦府的舊臣,又該作何感想呢?思前想後拿不定主意,身邊一位宦官說:“陛下是在爲宴會該邀請誰發愁嗎?”皇帝說:“如果不邀請魏徵和王圭,他們一定會覺得朕在區別對待。如果真邀請了他們,秦府的舊臣就會有複雜的想法。”宦官說:“陛下自己覺得與哪一頭的關係更加親近呢?”皇帝說:“這個現在朕也不好說了。”宦官說:“如果陛下自己都說不清楚,秦府的舊臣有一些想法不是很正常的嗎?”皇帝說:“你覺得這件事情這應該怎麼處置呢?”宦官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如果陛下能夠遊說秦府的舊臣接受邀請魏徵、王圭,那就可以給這兩個人發出邀請,要是陛下自認爲沒辦法擺平這件事,那就不要邀請魏徵、王圭。”

一聽這話皇上馬上說:“如果朕連秦府的舊臣都不能擺平的話,那這個皇帝乾脆還是換人吧!”於是傳旨,把長孫無忌招進宮,入座之後皇上滿臉堆笑說:“有一個問題,真希望你能夠幫忙拿個主意,宴請秦府的舊臣,到底應不應該把魏徵、王圭也列入被邀請人名單了?”一聽這話長孫無忌的汗毛就樹立起來了,皇上這麼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刻意的在敲打他,還是有別的什麼意圖?於是拱手說:“無論陛下怎麼做,作爲秦府的舊臣都會支持。”皇帝說:“你真是這麼想的嗎?”長孫無忌說:“當然。”皇帝當即下令,把魏徵和王圭補入被邀請的人員名單,而且特意寫明是長孫無忌提的建議,皇上很以此爲由嘉獎了他。皇帝說:“你果然是個識大體的人,相信你一定能夠說服他們接受朕的這個決定。”事已至此,長孫無忌也不好說什麼了,拱手說:“他們不是會接受這個決定,而是非常歡迎這個決定,皇上既然把魏徵視作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作爲秦府的舊臣也沒有人敢於他爲難。”

不久之後,長安派使者過來說:“派去漠北送親的人已經回來了,契苾何力將軍已經平安地抵達長安,只是有一點意外。”皇上說:“發生什麼意外了?”對方說:“爲了表明不會投降薛延陀的決心,按照當地風俗契苾何力將軍用刀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現如今他只剩一隻耳朵了。”聞聽此言,皇上立刻就呆住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才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說:“都是這樣不好不該安排他去撫慰自己的母族。”對方說:“他這次回來陛下打算怎麼安置他呢?”皇帝說:“目前右驍衛大將軍出缺,就讓他補這個缺吧!”對方拱手說:“那我就以契苾何力將軍的名義在此謝過陛下了。”皇帝說:“你回去告訴他,朕不會忘記他對朕的這一番情意。”

其說皇帝下令舉行宴會,底下的人就開始忙碌起來。對於如何安排這一場宴會,皇上非常的關心,他注意到。被邀請的每個人喜歡吃什麼東西,有什麼忌口的東西,總而言之細緻入微。就在宴會舉行的前一天,整個會場就已經被裝飾一新。而那些被邀請的秦府舊臣們一個個興奮不已,程知節找到秦瓊,說:“我以爲陛下已經把我們忘了,現在看來是我想多了。”秦瓊說:“這樣的話可千萬不能出去說。”程知節說:“俺老程又不是傻子,怎麼會把這種話拿到外面去說呢?”秦瓊點點頭說:“這樣最好,所以說我們過去與陛下情同手足,可他畢竟現在已經是皇帝了,現如今君臣之禮大於手足之情,要是我們把這個道理忘記了,就會引火上身。”程知節說:“你就放心吧!我還沒有糊塗到那個程度。”

兩個人正在這裡聊着,忽然有一位傭人進來說:“侯君集將軍到了。”秦瓊說:“快快邀請。”話音未落就聽到一串腳步聲,侯君集推門而入。兩個人趕緊站起來說:“侯將軍怎麼有空到這裡來呀?”侯君集說:“我如今可是個閒人,自從打高昌回來之後,就失去了陛下的信任。”他看起來非常的沮喪,秦瓊說:“將軍千萬不要這樣說,以侯將軍的才幹,總有一天還會派上用場。”侯君集說:“你們難道從來不擔心這麼一點嗎?”秦瓊說:“放心吧!陛下肯定不會委屈你,而且我們這些人都是秦府的老臣了,應該多一些擔當。”看着秦瓊在那裡打哈哈,侯君集的心裡很不是滋味,說:“我們是一殿之臣,難道就不能以誠相待嗎?”秦瓊說:“侯將軍,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侯君集說:“這是何人所作?這句子我怎麼聽着有些耳生呢?”秦瓊說:“聽着耳生就對了,這是我們過時之後很多年纔有一個人作的詩。”聞聽此言,侯君集大笑,說:“想不到你也能這麼逗悶子了。”

與此同時,房喬早就已經收拾停當,隨時準備趕往宴會的現場。這個時候,唐儉來到了府上,說:“陛下邀請大家赴宴,這絕對是好事一樁,不過事先到你這裡來走一走,在秦府的舊臣當中,你的位置最高。”房喬趕緊說:“這話千萬不能亂講,若論秦府舊臣當然首推長孫無忌。”唐儉說:“長孫無忌固然了不起,但大家都知道他之所以得寵,是因爲他是皇帝的大舅子,而你就不同了,憑的是真才實學。”房喬說:“這樣的話說多了,我想善終,怕是難比登天。”唐儉說:“你怕得罪長孫無忌?”房喬說:“哪個我都不想得罪,我希望大家能夠和睦相處,而不是勾心鬥角,但人的願望和事實總是有些距離的。”唐儉說:“你也沒必要這麼灰心,我相信一切都會轉變的,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朝着相反的方向推進。”

宴會正式開始之前,大家陸陸續續到達現場。只見尉遲恭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顯得非常的恭敬。曾幾何時,他大鬧宴會現場,現如今他像是雕塑一般。很多人上去跟他打招呼,他顯的彬彬有禮,這個時候任城王李道宗進來了。二人見面彼此都覺得十分尷尬,李道宗特意找了一個比較遠的位置坐下來,沒過多一會兒就有一位宦官把他請了起來,說:“你貴爲郡王,怎麼能坐在這麼偏僻的位置呢?再說位置是事先定好的,按照安排去坐就是了。”任城王把那位宦官拉到一邊說:“你也知道我曾經被尉遲敬德打過,現在把我安排在距離他那麼近的地方,這不是讓我難堪嗎?”宦官說:“要不這樣,我去跟陛下說一說,看能不能給你換個位置。”

之後他就來到御前如此這般一說,皇帝說:“他提的這個要求的確不過分,你就看哪個人願意跟他換,調一調他的位置吧!”宦官說:“要想辦法還和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要不然天長日久可怎麼得了呢?”皇帝說:“人待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就會有恩怨,人家既然想換那就換,要使我們在宴會之上強人所難,這反而會傷了和氣。”宦官出去跟秦瓊商量,秦瓊說:“我也不喜歡尉遲恭,你還是跟別人商量吧!”結果商量了一圈,沒有一個人願意換,宦官心裡盤算着,我可不能讓皇帝覺得我辦不了事,於是說:“秦將軍,任城王與尉遲恭之間的事,你是知道的,如果把這兩個人安排在一起,整個宴會的氣氛都會讓大家覺得尷尬無比,爲了大局就請你幫個忙吧!”秦瓊說:“那麼多人被邀請,你怎麼就盯上我了呢?”宦官不慌不忙的說:“還不是因爲將軍一向正直,最能體恤他人。”秦瓊說:“我擔心有過這麼一回之後,以後我每一次都被安排跟他坐在一起。”宦官說:“這一點請你放心,只此一次不會有下回。”

秦瓊說:“只是一回跟我換,還是說宴會就這麼一回?”宦官說:“當然是前者了。”宴會開始之後,現場響起了美妙的音樂,舞伎步入了舞池,伴隨着音樂的節奏,他們翩翩起舞。侍者一輪一輪的給大家倒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皇上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樂聲暫停、舞伎退了出去,皇帝說:“今天受邀的絕大多數都是秦府的舊臣,從跟着朕打天下到擁有了天下,這是一種不得了的緣分,真希望彼此之間的這一場相遇,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大家各自嚴守本分,朕保證在貞觀朝不發生鳥盡弓藏之事。過去我們以誠相待,今後也應該一如既往。”羣臣起而拜賀,皇上說:“感謝上天讓我們相遇,感謝大家的付出,讓天下太平,今後我們還要相互扶持,造福天下的黎明百姓。”

說一番客套話之後,話題很快就會繞到如何治國上來。皇上說:“打天下的時候時刻命懸一線,很多時候來不及多思多想,只能隨機應變。治天下則不同,很多事情需要反覆推敲,纔好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所以自從朕登基之後,在處理公務之餘讀了很多書,其中最多的是史書,可以從前人的得失當中有所覺悟。”其中有的人已經準備好接受皇帝的提問了,比如魏徵。有的人覺得事不關己,比如尉遲恭。而有的人則顯得惶恐不安,比如侯君集,其實他也說不清楚自己爲什麼會這樣。這些人的表現被皇帝盡收眼底,但宴會之上,皇上無意讓誰出醜,話題一轉說:“最近讀《史記》當中的《李斯列傳》,有了很多感悟,有誰讀過這一篇?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嗎?”

因爲這一次被宴請的大多是秦府的舊臣,所以魏徵也無意在這種場合出風頭從而招致別人的怨恨。皇上說:“尉遲將軍,聽說你最近一直都在讀書,不如你來說說吧!”尉遲恭說:“陛下,臣的確在讀書,不過讀的不是史書,而是專講修道的玄學書籍。”皇上說:“你這是打算要成仙?”現場發出一陣鬨笑,尉遲恭紅着臉說:“我這一生殺孽甚重,所以成仙應該不關我事,只要求得長生,我就心滿意足了。”皇上說:“所以說殺了不少人,卻都是爲了天下太平,相信你一定能夠得償所願。”說着讓人倒了一杯酒給他,這個時候王圭說:“陛下,臣最近剛讀過《李斯列傳》而且頗有心得。”皇上說:“你說吧!”王圭站起來走到舞池之中,大聲說:“李斯最終爲趙高所害,此人不愧爲一世之傑,落得這般下場,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衆人紛紛點頭,他接着說:“當他被押到刑場的途中,對自己的兒子說‘現在就是帶着黃狗去外面狩獵也不可能了,人不知足,乃至於此!’當年范雎在秦國爲相,蔡澤來到咸陽,揚言要奪他的相位,結果范雎讓出相位最後得以善終。而李斯因爲捨不得相位,竟然與趙高合謀害死公子扶蘇和蒙恬,殘殺其他始皇的子孫,這樣的結局實在是他咎由自取。”此言一出,現場譁然,特別是房喬,悵然若有所失。其實他對於樂極生悲,有着極爲清醒的認知,也屢次提出想交出相位,皇帝就是不準。其實皇帝也很爲難,一方面是皇后的囑託,另一方面是很難找到一個纔敢與他相當的人取而代之。一看房喬如此的難堪,皇帝說:“你覺得毛病出在李斯的身上,朕覺得不然,問題還是在始皇的身上。”一聽皇帝這麼說,大家集中精神,想要知道他接下來會說出什麼樣的高論。皇帝說:“在統一六國的過程當中,秦並天下之後的諸多作爲,李斯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但任用此人爲相是始皇一生當中犯的重要錯誤。”

一聽這話,衆人目瞪口呆。皇帝說:“始皇本人,李斯、趙高等輩皆是法家傳人,所以他們很容易達成共識。而公子扶蘇對於治國的看法與始皇不同,與李斯也不同,與趙高也不同,所以一旦公子扶蘇得志,李斯就沒有伸展的餘地了。但以公子扶蘇的性格,如果他做了皇帝,李斯、趙高、胡亥等人都會善終。”衆人聽得非常的認真,皇帝說:“李斯這個人在少年時就立志做倉中碩鼠,後來他到了秦國,終於借秦國之力,實現了平生抱負。但歸根結底,他只是一隻碩鼠罷了,並不是一位真正的賢相,此人有才無德,只知道一位討好始皇,從來沒有見過他指出皇帝有什麼過失。”

這個時候魏徵終於說話了,他說:“比如漢朝的蕭何曹參,他們是賢相都能夠善終,本朝的房、杜也是深受皇帝和百姓看重的賢相,豈是李斯之流所能相比的呢?”皇上說:“魏夫子所言極是。”看到魏徵替房喬解圍,這些秦府的舊臣們對他的厭惡一下子減少了很多。然而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的臉色卻非常的陰沉,說:“魏夫子說這番話是何意呀?方纔大家只是在談論李斯,並沒有說到房先生。”魏徵說:“雖然我提到了房先生,卻並沒有別的意思,長孫司徒怎麼就不高興了呢?”皇上說:“今天是讓人高興的日子,真不希望在這宴會之上,有人掃了朕的興。”一看皇帝這樣長孫無忌不再言語,很快舞伎再次回到舞池,隨着樂聲翩翩起舞。皇上端着酒杯、思緒萬千,這個時候他的眼睛飄向了房喬,而此時的房喬臉上已經沒有了尷尬的神情,皇帝心裡想但願此人能夠善終,要不然朕如何取信於人呢?

宴會結束之後第二天皇帝就決定從岐陽返回長安,一路之上車馬勞頓自不必提,皇上藉着外面的光看着奏本,這是一份姓裴的刺史寄來的,在這一份奏文當中,他歷數高勾麗權臣蓋蘇文的罪行,建議皇帝發兵攻打高句麗,皇帝在硃批當中寫了,對於高勾麗王的遭遇,這也非常同情,只是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如果在此時讓大軍攻打高句麗,山東百姓會背上沉重的負擔,這是真不願意看到的。之前爲了避免戰亂,朕已經答應了薛延坨和親,又如何呢?因爲這件事興師動衆的。皇上的這個決定得到了羣臣的支持,而皇上自己私下裡屢屢陷入糾結當中。明明自己已經是天可汗了,爲何還要如此的委曲求全呢?回到京師之後,魏徵來到大內,皇上說:“你覺得朕在哪一些方面還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呢?”魏徵說:“打仗固然打的是將領的計謀和勇氣,但從根本上拼的是國力。”

皇帝說:“這一點朕是非常清楚的。”魏徵說:“陛下真的清楚嗎?”他這一問皇帝含糊起來了,魏徵說:“文帝和景帝的時候,匈奴頻頻來犯,他們爲什麼選擇隱忍呢?如果認爲他們窩囊,這個就錯了,是因爲他們知道當時的國力沒辦法支持一場大戰,而且戰端一開往往曠日持久,百姓苦不堪言。相比之下,前秦苻堅不顧天下初定,人心不穩,督促大軍南下,結果一戰而敗、社稷不保。又比如隋煬帝屢次討伐高句麗,按說那個時候的隋朝國力強盛,卻也架不住他反覆折騰,最終與內鼎沸、四海分崩。由此看來,一動不如一靜,只有慢慢的積蓄民力,纔有條件在戰場上得志,爲人君者,不光要能發起戰事,也要能夠及時止戰。”皇帝點點頭說:“你說的的確有理,不過朕還有另外一層顧慮。”

魏徵說:“陛下說的顧慮到底是什麼呢?”皇帝說:“天下人都喜歡平而不喜歡亂,一但天下太平,人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懈怠,只有敵人再來蹂躪,才能夠喚醒人們的鬥志。”魏徵說:“陛下說的沒錯,但只要將士勤於操練,皇上重視武備,即便是時光變遷,也無需擔心。就好像雖然經歷了文景之治,武帝仍然能夠馳騁塞北,讓胡虜望風逃竄。”皇上點點頭說:“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朕有這樣一種不好的預感,應該也不是空穴來風。”一邊說着一邊有太監過來把一摞奏本放在了龍書案上,皇上說:“最近有很多人談何黨仁弘,你覺得他有什麼問題嗎?”魏徵說:“黨仁弘是秦府的舊臣,陛下比臣更清楚,爲什麼要問臣呢?”皇上說:“這個你不用管,只要把你自己的想法告訴朕就行了。”魏徵說:“黨仁弘這個人頗有才略,在地方上聲名顯赫,不過我聽說他有個毛病,就是非常的貪婪。”

皇上說:“你覺得朕應該派人去調查他,還是應該用彼所長,而不必在意他的貪婪呢?”魏徵說:“陛下如果知道他貪婪,就不應該把他派到金山之旁滿足他的貪慾。因爲慾壑難填,最終他會越陷越深,不能自已。”皇帝說:“你說的在理,大錯已經鑄成該怎麼辦呢?”魏徵說:“以臣所見,還是應該派人去調查,然後按照情節量刑。”皇上說:“黨仁弘犯下這樣的過失,錯在朕而不在他。”魏徵說:“陛下,先應該把事情查清楚,至於要不要赦免他再說,要是就這麼糊里糊塗的,陛下覺得他會收手嗎?如果他一直這麼幹下去,它之下的百姓怎麼辦呢?”皇上說:“朕把他調離原來的位置就是了。”魏徵說:“這麼做固然容易,只是還有一個問題萬一他要是被人冤枉了呢?”皇帝瞪大了雙眼說:“朕還沒有想到這一層。”魏徵說:“無論如何應該先查把事情查清楚,至於如何處置,可以在朝會之上讓大家討論,既不能辜負了秦府的舊臣,也不能讓法網出現漏洞。”

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81山獠反叛殘殺刺史官軍出動擊破賊軍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
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81山獠反叛殘殺刺史官軍出動擊破賊軍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