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

話說長孫無忌回到家中,對於皇上新發出的敕令,進行了反覆的琢磨。把晉王李治奉在秦州,與當年皇上被封爲秦王,似乎有一種內在的聯繫。但是這種聯繫若有似無,似乎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東西。難道說將來的某一天晉王李治會繼承大統嗎?想到這一點他吃了一驚,之後他穿着便衣,獨自一人來到了李淳風的府邸,長孫無忌身份高貴,突然到訪把李淳風嚇了一大跳。趕緊到門口迎接,長孫無忌示意不要聲張,兩個人悄悄的溜到了密室。長孫無忌說:“李公能掐會算,我此番來的動機,想必你也能猜得到吧!”李淳風說:“如果在下猜的沒有錯,大概是爲了前途吧!”一聽這話,長孫無忌立刻挑起大拇指說:“果然非同凡人!那就請李公賜教。”李淳風說:“司徒,天機不可泄露,什麼話當說什麼話不當說,我還是能分得清楚的。”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你什麼都不用說,我提問就行,問完了我就走。”

李淳風點點頭,長孫無忌說:“皇上封晉王李治爲秦州都督,是不是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寓意呢?”李淳風笑而不語,長孫無忌說:“皇嗣自比建成,萬一他要是登基做了皇帝,會不會有意貶低自己的老子呢?”李淳風也不說話,長孫無忌說:“還有一節,皇嗣這個人對於胡人風尚十分喜歡,對於中原人之間許多繁瑣的禮節感到厭惡,他希望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係是非常簡單的,而不是表面客客氣氣,背後卻相互算計。”李淳風面無表情,長孫無忌說:“魏王李泰精通文史,但我覺得此人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吳王李恪頗有武略,日後必爲隱患。”一聽這話李淳風的表情立刻變得嚴肅起來,他不敢相信一個大臣會把一個皇子視作隱患。長孫無忌接着說:“隋朝取代了唐朝,可隋朝公主仍舊在大內服侍陛下,這怎麼能不讓人感到擔心呢?”

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似乎都像是一聲驚雷,李淳風靜靜的聽着,終於等他說完了,行禮說:“無量天尊!試圖今天所說的話,我不會有半個字泄露出去。”長孫無忌滿意的點點頭說:“對於你我還是相信的。”李淳風說:“司徒身上擔着千鈞重擔,希望司徒多多保重。”長孫無忌笑着說:“承蒙陛下信任,我自當不辜負聖恩。”把長孫無忌送出去之後,看他走遠了才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回過頭看見童子站在那裡,童子說:“阿郎爲什麼要嘆氣呢?”李淳風說:“長孫無忌這個人自作聰明,自然將來必定是霍光一樣的人物,也一定是霍光一樣的下場。”童子說:“這樣的話可不能亂講。”李淳風說:“你能明白這個道理很好,以後永遠記住禍從口出。”長孫無忌心滿意足的回到家中,夫人看見他一臉得意說:“你一看起來好像很高興,難道有什麼喜事嗎?”長孫無忌說:“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我現在有了新的感悟,怎麼能不讓人感到興奮呢?”

夫人說:“能不能把你的感悟告訴我呢?”長孫無忌說:“只怕告訴你都聽不明白。”夫人說:“能不能聽明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你新感悟的內容。”長孫無忌說:“皇上登基之初,我就下了一步棋,勸皇上立承乾爲皇嗣。自以爲有了擁立之功,可以保後半生以及兒孫的榮華富貴。然而世事難料,種種跡象顯示,李承乾似乎沒有繼承天下的命,冥冥之中淨王纔是真命天子。現如今皇嗣、魏王李泰都是熱竈,晉王似乎顯得非常冷清,然而他卻非常地得寵,我要好好的觀察他,看他到底是不是可造之材,如果是的話,我就真正找到了後半生,發揮才幹的基石。”夫人點點頭說:“夫君的深謀遠慮令人佩服,不過皇上明察秋毫,要是讓皇上看出來你在算計什麼,那就不太好了。”

長孫無忌說:“這一點你放心,我做事自有分寸。”從那之後,長孫無忌也表現出一種不爭不搶的姿態,一再向皇上表明。會嚴格按照皇后的遺囑行事。皇上一方面非常的感動,一方面又不忍心讓這位才華橫溢的大舅子沒有用武之地。這一日晌午,陽光灑落在地面上,把大地哄得非常的暖和,朝房裡房喬和幾位大臣一邊飲茶一邊閒聊,房喬說:“時光荏苒,一晃都已經到了貞觀十一年,在這十一年裡,我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能夠保證天下太平、百姓安樂的東西形成一套制度,然後一代一代的因循下去,就可以保證大唐的持續繁榮。”戴胄說:“周公制定周禮功在千秋,但周人也有這樣的說法,周雖舊邦,天命維新,苟日新,日日新。所以光憑因循怕是沒有辦法保證大唐的持續繁榮。”房喬說:“每一代人都要盡人事聽天命。”

房喬和衆人的談話很快就被人知道了,不久之後皇上就問起了這件事,房喬說:“陛下,我說的這件事恐怕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形勢隨着時間的延續不斷變化,制度有如量體裁衣,也應該有所損益……”皇上說:“不是每一代人都能遇到你這樣的賢相。”房喬笑着說:“沒有聖君,哪裡會有賢相呢?”皇上說:“你說到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們的確應該樹立一個又一個的規矩,形成一套又一套的制度,同時又告訴後人,這些規矩和制度可以根據形勢的變化有所損益,但如何改變這些規矩和制度也有應當遵循的法則,不然一天一變如何了得?”皇上說:“變與不變要因時而異。商鞅變法秦得而富強,曹參因循天下得以太平,百姓得以富足。”房喬說:“在所有制度當中,有兩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培養天子的制度,一個是選拔人才的制度。前者做不好,沒有聖君,後者做不好,沒有賢相。”

皇上說:“房先生,你覺得如何才能把一個人培養成一代聖君呢?”房喬說:“陛下,臣生平所學都是爲臣之道,並不知道如何能做一代聖君,陛下已經垂拱十一年,必定有所感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一點點累積,再把它變成一套制度,然後每一代唐朝的皇帝都從這個制度下培養出來,大唐必定可以實現持久的興盛。”皇上說:“房先生所言,甚合朕意,房先生,對選材一事有何見解呢?”房喬說:“方今天下,文臣大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士族,一個是寒族,武將大致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將門,一個是行伍。”皇上說:“那麼朝廷該如何選用他們呢?”房喬說:“士族官員很多都是勳貴恩蔭,寒族官員很多都是刀筆吏出身,除此之外,另外一部分氏族官員以文采見長,而刀比利出身的人以刑名錢穀見長。”

皇上說:“文采是用來裝飾門面的,選人用人應該以實務爲主。”房喬說:“如果是解決具體的問題,當然是刀筆吏出身的人比較能幹,但如果不是解決具體的問題,而是要調和陰陽、理順關係,這就需要以文采見長的官員了。”皇上說:“詞藻華麗之輩就能調和陰陽、理順關係?”房喬說:“修文學境界不同,專攻詞藻這是術,問道纔是真正的聖人之學。漢武帝的時候選拔賢良方正之士,既有像司馬相如這樣專攻詞藻之人,也有像董仲舒這樣究天人之際的人,也有像東方朔這樣詼諧的人。”皇上說:“話雖這麼說,可漢武帝的時候並沒有良相。”房喬說:“漢武帝乾綱獨斷,宰相如同朽木,哪裡會有賢相呢?”皇上說:“你覺得漢武帝這個人用人如何?”房喬說:“漢武帝頗能識人用人,這也是他能夠成就一番功業的原因。”

皇上說:“選拔武將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房喬說:“武將之中有帥才也有將才,對於一個帥才而言,更重要的是智謀,對於一個將才而言,更重要的是勇武。一般來說,起自於行伍的人都非常的勇武,而將門之後當中的少數人則頗有智謀。”皇上說:“這些人才你都是如何去發現他們呢?”房喬說:“最重要的是時刻留心,面對底下的官員,永遠不端架子,耐心的聽對方對一些問題的借鑑,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其實這和做任何事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就是熟能生巧而已。”皇上說:“你有沒有想把自己這一生的本事教給別人呢?”房喬說:“陛下,臣已經在很努力的這樣做了,只是有些事情即便是盡心盡力,也沒有辦法做到。陛下應該知道《莊子》裡關於輪扁的記載,你可以把技藝交給別人,想要把道傳下來是非常難的。孔子可以傳六藝,但孔子的道已經失傳了。”

話說自從皇后病逝之後,皇上的情緒就一直非常的低落。太監每天看着皇上在那裡強打精神處理公務,心裡着實過意不去。於是湊上來說:“陛下,長此以往不是了局,心情不好,換個地方住兩天,或許會有所改觀。”皇上說:“朕住過的地方,皇后都住過,朕無論到哪裡,都有皇后留下的痕跡。”太監說:“既然如此,爲什麼不新修一座宮殿呢?”皇上說:“新修宮殿勞民傷財,還是算了吧!”太監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四海爲家,天下人都尊,陛下爲君父,看到陛下如此憂心,我想天下的臣民也一定會盡着一份孝心爲陛下解憂。”皇上說:“爲民父母要知道百姓疾苦,朕怎麼忍心增加他們的負擔呢?”太監說:“陛下又怎麼忍心天下百姓因爲陛下憂心而感到愧疚呢?”

聽太太這麼說,皇上覺得他說的似乎也十分有理,於是就讓太監去找戶部尚書戴胄商量此事,同時又派人去找工部尚書選擇合適的地點繪畫工程圖紙。當時已經入夜,太監來到戴胄的府上,因爲是宮裡的內官到了,戴胄以爲有旨意,趕緊穿戴整齊前來拜見,太監說:“雜家此番來不是來傳旨,而是來於戴尚書談心。”戴胄一聽心想自己與這位內官平時並無交情,又何來談心一說呢?說白了還是替皇帝傳話。於是拱手說:“在下一直想要向你請教,如今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不知道你有何指教?我自當洗耳恭聽。”太監說:“自從皇后過世之後,皇上就一直提不起精神,人的精神一旦垮了便難以持久,其中的兇險想必戴尚書心知肚明。”戴胄說:“這麼重要的事你應該找尚書左僕射房先生,或者上述右僕射溫公,亦或是長孫司徒,怎麼來找我呢?”

太監說:“既然來找你,自有一番道理。”戴胄說:“正要向足下請教。”太監說:“我在想如何才能讓皇上走出從前的陰影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一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這個地方必須是皇后不曾到過的。”戴胄說:“這些年皇上每次出巡都帶着皇后,所以眼下所有的行宮皇后都去過。”太監說:“戴尚書是聰明人,難道還有我再把話說的明白一些嗎?”戴胄兩顆眼珠一轉,心想如此一來,只有新修一座宮殿了,於是說:“按照足下的說法,只有新修一座宮殿了。只不過過去的這段時間,朝廷花出去太多的錢,要是在大興土木府庫就會入不敷出了?”太監說:“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自從你做了戶部尚書之後就天天哭窮,我就跟你說一句話,你到底想不想讓皇上從過去的陰影當中走出來?要是皇上真的因爲精神長期不振而有個三長兩短,你的良心能過得去嗎?”一聽這話戴胄也沒有辦法推辭了。

於是退而求其次說:“新修一座宮殿可以,但必須有所節制,一規模不能過大,二裝飾不能過於華麗。”太監說:“你放心,我已經差人給工部的人打過招呼了,到時候他們會拿圖紙給你看,你要是覺得不妥可以駁回。”話說到這個份上戴胄只好答應,於是戴胄與工部尚書一起向皇上遞了一份奏表,希望爲皇帝新修一座行宮,以便讓皇上做散心之用。皇上自然要推辭一番,說:“爲民父母怎麼忍心增加百姓的負擔呢?”戴胄說:“爲陛下新修一座行宮,正是天下百姓的願望,因爲大家都希望陛下福壽康寧。”工部尚書也說:“陛下,臣一定會控制行宮的規模,限制它的裝飾。”皇上點點頭說:“既然如此,你們就去辦吧!替朕好好謝一謝百姓我的孝心。”

緊接着工部就忙開了,說是要控制行宮的規模,到底控制到什麼程度呢?說是要限制它的裝飾,到底要限制到什麼程度呢?大家都有些摸不着頭腦,這個時候太監又到了,說:“對行宮的規模加以控制,這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限制到沒有皇家的氣派,對裝飾有所限制,但不能限制到,沒辦法體現皇上的尊貴。畢竟皇上是天子,四海爲家,要是皇上居住的地方非常的寒酸,傳揚出去讓那些蠻夷戎狄聽到了他們會怎麼評價陛下呢?他們說陛下在大唐毫無權威可言,因爲他居住的地方十分寒酸。”於是在太監的指點之下,公佈先擬定了章程,再請李淳風選址,選定了地址,公佈就開始根據山川地形設計房屋的造型以及內部的裝飾,圖紙畫出來之後又做了模型,拿給戴胄一看,他立刻就皺起了眉頭,說:“不是說控制規模嗎?不是說限制裝飾嗎?怎麼會是這樣呢?”再一看工部報上的錢數,戴胄更是吃驚不已,說:“真的需要這麼多錢嗎?”

太監說:“孝心都已經進了三分之二,你要收回去嗎?”戴胄說:“你告訴我,如果我打算收回去能收得回去嗎?”太監說:“這個簡單,你自己去跟陛下商議。”戴胄說:“那好,朕就跟陛下實說,相信他一定能體恤百姓疾苦。”太監說:“你們這些當官的都怎麼了,一口一個百姓疾苦,你們做官都是爲百姓做的嗎?難道你們吃的不是皇上給的俸祿嗎?心裡不想着君父,一心想着百姓,真是一點良心都沒有。”被這麼一數落,戴胄還真有一點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說:“我的官是爲陛下做的,也是爲百姓做的,爲陛下是輔佐陛下成爲一代聖主,爲百姓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富足,要是盤剝過甚,百姓怎麼活得下去呢?我聽說你也是來自民間,爲什麼你就不能體恤百姓疾苦呢?”太監說:“我吃不上喝不上的時候哪個百姓管我了?只有進宮之後我纔有吃有穿,皇上給了我一切,我要爲皇上着想。”

戴胄說:“說的很好,難道你不希望皇上的江山安泰嗎?”太監說:“我當然希望皇上江山安泰,但我不希望皇上爲了江山安泰而忍着病痛不能長久,你們這些人大多深受國恩,是皇上讓你們功成名就,如今你們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惜折損皇上的壽數。”一聽這話戴胄再也想不出拒絕的理由了,於是在大內、工部、戶部三方協作之下終於落成了一座新的行宮,落成之後太監興沖沖的過來說:“請陛下題寫匾額。”皇上看了看圖紙和模型,就在上面寫了飛山宮三個字。之後皇上帶着近臣來到飛山宮遊玩,只見宮殿修得十分壯麗,遠遠的望去,宛若仙境一般。皇上龍顏大悅,皇后病逝之後,皇上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了,因此這個時候太監心裡樂開了花。

而大臣們一個個憂心忡忡,皇上對身邊的房喬說:“百姓有這樣的孝心,朕着實感動,有這樣的百姓,朕怎麼能不做一個明君呢?”房喬說:“陛下有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皇上說:“朕不光是有這樣的想法,朕還打算這樣做,讓天下人都知道朕與天下百姓的魚水之情。”房喬說:“果真如此的話,陛下的功德就可以與堯舜一比高下了。”旁邊的魏徵越聽越覺得不得勁,但也不好攪了皇上的雅興。等到遊玩結束之後,魏徵就躲起來上了一道奏疏,收到奏書的時候是第二天清晨,皇上意猶未盡。突然聽說魏徵的奏疏到了,他不由得心中一緊。魏徵是從不上賀表的人,寧願在羣臣當中當一隻令人討厭的烏鴉。太監把魏徵的奏疏遞給皇上,說:“陛下這份奏疏要不明天再看吧!”皇上說:“魏夫子的奏疏怎麼能明天看呢?朕現在就要看。”

打開一瞧,果不其然。魏徵說:“孔子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陛下修身不到家,喪父之痛,不及喪妻之痛。自從皇后病逝之後,皇上一直悶悶不樂,臣聽說節奏也是一樣深情的人,只不過陛下非常幸運的遇上了皇后這樣一位賢德的婦人。太監進讒言,修一座行宮來爲陛下解憂,陛下下來喜歡質樸,不上華麗,不喜歡大興土木,皇后當初率先垂範衣不飾錦裙不掖地。處處都注意減輕百姓的負擔,是真正的爲民父母之心,陛下見了規模宏大裝飾華麗的宮殿非但沒有感到憂心,反而十分歡喜,陛下知道嗎?在這宮殿之中隨便一個小小的裝飾都能消耗掉百姓一年所產。”皇上看着這道奏疏冷汗直冒,之後把把魏徵請來,說:“魏夫子在奏疏當中說的都是事實,爲什麼不在宮殿還沒有建起來的時候就上疏呢?”魏徵說:“臣也希望陛下歡喜,不希望陛下憂心。”就在這個時候,太監送來了房喬的奏疏。

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
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