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

上回書說到吳王李恪因爲遊獵毀壞民居、傷了百姓,而丟了官位受了處分,皇上開始想一個問題,有誰去接替吳王做荊州都督呢?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的身影浮現在他的面前,此人就是武德元勳武士彠,不久之後委任狀就送到了他的府上,武士彠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此人原本是一個商人,晉陽起兵時,把家產獻給了唐公,作爲起兵的資本。因爲身份所限,自武德以來,雖然獲得不少榮譽,卻從未真正獲得具有實權的職位。如今要主政一方獨擋一面了,懷着萬千歡喜,來到殿前謝恩,皇上說:“李恪在荊州的時候官聲不好,你去之後希望能把李恪留在那裡的爛攤子收拾好,一旦任務完成,必有更重要的任務。”武士彠說:“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所能完成使命。”皇上說:“對你朕當然是放心的,只是朕的兒子在荊州沒有爲百姓謀福,實在是讓朕慚愧。”武士彠說:“陛下,吳王李恪在諸王之中表現還是很好的,至於遊獵一事,不過是一時貪玩,只要加以訓誡,情況自會好轉,將來必成大器。”

皇上釋然了,笑着說:“不管怎麼樣,朕先在這裡謝你了。”在前往荊州的路上,武士彠非常的關係,此時正是隆冬時節,由北到南,一路之上氣候越來越暖。車中他的女兒睜大了雙眼看着外面的風景,說:“阿姨,荊州都督是很大的官嗎?”武士彠說:“主政一方,已經非常大了。”對方說:“比三省長官如何?”武士彠說:“但自然是比不過的,能夠坐在那個位置上的,要麼是武德元勳,要麼是秦府舊臣,要不能力非常出衆,像你阿爺這樣的人是沒有機會的。”對方說:“阿爺的能力不出衆嗎?”武士彠說:“比起草莽碌碌之輩,當然要出衆很多,比起朝中的良臣和猛將,自然還是要差很多的。”對方說:“荊州是很大的一塊地方嗎?”武士彠點點頭說:“大約五百多年以前,劉表割據荊州,後來荊州被劉備所得,由關羽鎮守,之後呂蒙白衣渡江,把荊州奪走了。荊州東聯烏會、西通巴楚用武之國!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方說:“荊州出產的人長得好看嗎?”武士彠說:“到了那裡之後你就知道了。”一路之上舟車勞頓,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經是貞觀十二年的年初了,入城之後很快來到衙中,接收了官印。而這個時候的長安正沉浸在歡樂的氣氛當中,當然這個歡樂是非常有限度的,因爲太武皇帝駕崩與皇后過世的悲傷並沒有完全散去。房喬來到東宮,向皇嗣說明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皇嗣說:“母親過世之後,我的位置就搖搖欲墜,房先生能否助我一臂之力?”房喬說:“殿下,身爲人子要多盡孝心,身爲儲君要關心社稷,進孝心可以消除陛下的猜忌之心,關心社稷可以積累人望,自古儲君難做,希望殿下多讀史書,凡事多於陛下商議,只要做到這兩點,殿下的位置就沒有人能動搖得了。”

皇嗣說:“你說的自然是很有道理,我擔心的是魏王,在洛陽他如果反覆的向陛下進讒言,我該如何自保呢?”房喬說:“陛下是非常善於採納諫言的,掌舵無際,何謂負責都是向着陛殿下的,只要殿下潔身自好,就不會有什麼危險。”皇嗣說:“魏王總是讓我感到不安。”房喬說:“殿下,如果你把這種焦慮表現的過於明顯,皇上就會覺得你容不下自己的兄弟,這對你來說反而是很大的危險。”皇嗣說:“話不能這樣說,我是容不下他,可他能容得下我嗎?”房喬說:“恕我直言,殿下,如果真的容不下魏王,那麼殿下的儲君之位一定保不住,怎麼說魏王也是陛下的愛子,陛下怎麼會不爲他的將來考慮呢?”皇嗣一臉委屈的說:“陛下做事從來都是我行我素,根本不考慮我的感受。”

實際上儲君問計於房喬完全是因爲迫不得已,他對房喬這個人是非常反感的。在武德九年,他不但勸陛下行周公之事,還一手策劃了玄武門之役,如果不是此人,陛下也不至於創下奪嫡的先例。不知不覺把對房橋的厭惡就表現了出來行秋低着頭,不再言語,然後找了個藉口退了出去。回到家中悶悶不樂,盧氏說:“今天一回家你就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難道我給你氣受了嗎?”房喬說:“皇嗣對我謀劃玄武門之役耿耿於懷,他將來要是繼位的話,房家能不能保全還真是個問題。”一聽這話盧氏被嚇一跳,說:“這話我怎麼聽不明白了,如果不是你謀劃了玄武門之翼,他又怎麼可能是今天的皇嗣呢?”房喬說:“將心比心,也許此刻的他覺得自己更像當年的建成。”盧氏說:“既然如此,咱們皇家應該如何自保呢?”房喬露出一臉苦笑,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話說在洛陽陪王伴駕的侍臣當中,有一個人是荊州都督武士彠的老友,此人與武士彠是通家之好,對於他家裡的情況瞭如指掌。這一天他來到御前幾乎是用顫抖的聲音說:“陛下,微臣特意來爲陛下道喜。”皇上說:“無緣無故的喜從何來?”對方不慌不忙的從袖子裡拿出一張圖,雙手舉過頭頂,太監把圖截過來,放在皇上的面前攤開,原來畫的是一個美人,對方說:“陛下此女,年方十四!不僅長相絕妙而且聰慧過人,如果將此女聘入宮中,必能助陛下一臂之力。”皇上說:“朕有那麼多的文臣武將,哪裡需要她的一臂之力的?”對方說:“想必陛下也聽說過,男人是土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土再了不起也不能替代水的作用,房先生就算是再智慧過人,也不能替代皇后。”皇上端詳圖中的美人,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說:“既然如此就安排一下將她聘入宮中吧!”

不久之後旨意到了荊州,武家的人大驚失色。武士彠低頭不語一臉愁容,家中的女眷更是哭得非常厲害,夫人說:“皇上的後宮佳麗三千,你進了後宮,如同一滴水被丟進了大海,瞬間就會蹤跡不見。”對方卻不慌不忙的說:“母親,進宮就有機會陪王伴駕,就有機會得更大的富貴。誰知道這不是咱們武家騰達的機會呢?”因此她非但沒有覺得悲傷,反而顯得很興奮。他的這個表現大大沖淡了大人悲傷的心情。起程之後一路上,她問了很多事情,比如宮中有多少位美人?最得寵的人有什麼特色?過世不久的皇后是衆人羨慕的對象,這位小女子也不例外,說:“皇后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只是她太委屈自己,換成我絕不會那樣。”

在洛陽,皇上每一天望着那一幅美人圖出神,這個時候爲爭坐不住了,來到御前直截了當的說:“陛下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個典故?當年商紂王來到女媧宮中,對女王不敬,終於招來了亡國之大禍。”皇上說:“這自然是聽說過的,不過你突然提起這個,到底是因爲什麼?”魏徵說:“陛下身爲天子,爲皇室廣延子嗣乃是份內之責,但陛下如此癡迷於畫中的美人,臣以爲對於江山社稷恐怕不是吉兆。”皇上說:“你說的沒錯啊!如果朕真的癡迷於畫中的美人,那朕無疑晚節不保了,不過不是那麼一回事,朕之所以反覆的端詳此人,是因爲朕感覺這個人有些面熟,卻又說不清在哪裡見過。”魏徵笑着說:“此人在武德年間是天子近臣陛下見過她的女兒,又有什麼可稀奇的呢?”皇上搖搖頭說:“你誤會了,朕覺得此女長得很像是某個仇家,也許是上輩子的事吧!”這把魏徵說了一愣,皇上說:“算了,等她來了之後,朕就會知道更多。”

魏徵說:“能否將畫中的美人讓臣看一看。”這是非常犯忌諱的一句話,可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話已經說出了口。趕緊跪倒在地說:“臣有罪,請陛下責罰。”皇上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讓太監把話遞畫他,說:“讓你看看,幫着參詳參詳,你覺得這個人的面相在哪裡有點不大對。”魏徵看了兩眼,忍不住露出一絲苦笑,搖了搖頭,皇上說:“你說說看。”魏徵說:“此女有伏羲之相,看來是要當皇帝的,不過他是個女人,應該不至於。”這話立刻引起了皇上的警覺,說:“那他應該會成爲呂雉一樣的人物。”魏徵說:“這個人的長相很像是某一位佛,方額廣頤兩耳垂輪,一看就是有福之相。”皇上說:“不會的,一定是咱們想多了。”魏徵說:“冥冥之中的事兒很難說清楚,但只要陛下廣行善政,爲子孫積福,大唐的社稷自然可以綿延很長一段時間。”

皇上說:“如果真的能這樣,那真是再好不過了。”魏徵離開之後,皇上讓人把那幅畫掛在寢宮的牆壁上,一有空就跑來端詳一番。時間稍微久一些,皇上對於這位武姓美人的樣子已經牢牢的記在心中,這一日清晨,洗漱完畢之後,皇上開始批閱奏章。一忙就是一整天,明日舉行朝會皇上早早的睡了。此時天還沒有亮,皇上就被叫醒了。洗漱完畢之後,宮人把翼善冠和袍服拿來,穿好之後,在衆人的簇擁之下來到御門,入座之後,羣臣拜舞。皇上說:“衆卿平身。”禮部尚書王圭說:“陛下,三平以上官員見到親王,一律都要下車行禮,則符合古禮,請予以革除。”一聽這話皇上臉色陰沉,說:“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特別的尊貴?所以刻意藐視親王。”

皇上這麼一說,王圭害怕了,立刻退了下去。魏徵說:“陛下,三品以上官員乃是三公九卿八座,位置在親王以上,所以見到親王下車行禮是非常不合適的。”皇上說:“人事無常,萬一皇嗣有個三長兩短,這些親王當中會有人是你們的主公。”魏徵說:“陛下,從周朝開始一直都是父死子繼,要是親王都有機會做天子,這些親王們,豈不是個個靜極思動,請陛下想一想,大唐還能安穩嗎?或者是親王爲了高升一步謀害皇嗣,或者是皇嗣爲了自保殘害兄弟。所以臣斗膽請陛下收回,方纔所言以堵禍亂之源。”皇上說:“朕以爲元旦過後,氣候就會逐漸變暖,現在看來未必……”然後站起來拂袖而去,衆人被撂在了當場。回到後宮,皇上越想越覺得不平,這個時候魏王站在一側。皇上說:“你聽出來了嗎?他們這麼說就是爲了提醒朕,不能把皇嗣廢掉,就算皇嗣有個三長兩短,也只能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魏王說:“陛下,這些文臣向來如此,不必爲此煩惱。”皇上說:“你說說看朕該如何答覆他們的請求。”

魏王說:“陛下,如果拒絕,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再一次勸諫陛下。所以臣的意思是先答應下來,不過要答應的非常含混。”皇上說:“也只好這樣了。”於是傳旨召見王圭和魏徵,二人拜舞之後,皇上說:“你們今天御前所請是不是爲了給朕一個警告?在大唐說了算的是你們,不是朕。”魏徵說:“陛下,隋朝的時候親王的位置很高,三品以上的官員見到他就像老鼠見到貓,這些親王動不動就可以當間毆打公卿,可如今隋朝還在嗎?正是因爲這些親王得到了超過禮制的優待,他們才一個個跋扈不已,生覬覦之心。所以隋煬帝繼位之後,立刻開始剷除自己的兄弟,因爲他們都可以繼承大同。爲了皇室和睦,爲了天下太平,請陛下采納臣的意見。”

皇上說:“方纔你舉的是隋朝的例子,但這可以保證你心裡想的一定是在唐朝發生的事,真通過玄武門之役得了天下,如今不也一樣天下太平嗎?”這個時候王圭的頭上開始冒汗了,魏徵不慌不忙的說:“陛下通過玄武門之役而得天下,最後還能成爲明君聖主,這樣的例子翻開史書還能找得到嗎?”皇上說:“魏夫子說這樣的話是欺我沒有讀過史書嗎?衛武公的情形與朕相差無幾。”魏徵說:“陛下,臣蒙受知遇之人,所思所想都是爲了幫助陛下奠定萬年太平的基業,兄弟相宜骨肉相殘,絕對是禍亂的根源,買一下這樣的禍根,大唐要想太平怕是很難的,只有汲取隋朝教訓,處處防微杜漸,這樣才能夠想避一下所期望的那樣,貞觀朝的治世一直延續下去。”皇上一邊聽着,一邊捋着鬍鬚,一邊點頭。

王圭注意到了這一點,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簾子底下有一雙腳。通過這一雙腳,他判定這個藏在簾子後面的人必定是魏王李泰,所以當二人退出之後,王圭立刻拉住了魏徵,說:“方纔你發現沒有,那個藏在簾子底下的人好像是魏王。”魏徵說:“我早就瞧出來了,所以我才那麼說。”王圭說:“撇開嫡長之說不論你覺得魏王會是一個好的天子嗎?”魏徵說:“當年的隋煬帝比今天的魏王要長得體面太多,不但文采風流,還頗有軍功在親王之中,威望最高。然而得天下之後與之前判若兩人,得天下之前對楊素畢恭畢敬,得天下之後則閒置而不用,乃至於逼死了楊素。得天下之前隋煬帝非常的節儉,得了天下之後他變得極爲奢侈,不但如此,爲了對外誇耀,形成再大的浪費也不吝惜。”王圭說:“你把魏王比作隋煬帝,這合適嗎?”魏徵說:“你放心,他成不了隋煬帝。”

長孫無忌目睹了御門進諫之後,又聽說了這件事。感嘆說:“魏徵果然是一個了不起的直臣。”夫人說:“你覺得這是直,我覺得那是傻,做人何必那麼認真呢,李家的江山又不是他未嫁的人,家願意傳給誰就傳給誰,他何必在那裡自作多情。”長孫無忌一臉不屑的看着自己的夫人說:“大丈夫處世有所爲,有所不爲。”夫人更加的不屑,說:“你們也太能裝了,武德九年你們也是這麼想的嗎?”長孫無忌說:“對於我來說,皇嗣也好,魏王也好,都是外甥,爲什麼我還是願意支持皇嗣呢?我不是爲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是爲了大唐的萬年太平。”夫人抿着嘴笑着說:“你的心思別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嗎?之所以選擇支持皇嗣,是因爲立皇嗣的時候,你是極力主張的,皇嗣若不能勝任,你可能會被追究責任。當然鑑於皇上和你之間的交情,大概不會那麼做,但這至少會讓你臉上有些掛不住。”

魏王在御前垂着腦袋,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看到這一幕,皇上有些不耐煩,說:“當年朕浴血疆場,經歷過很多兇險的場面,不管局勢有多危急,朕從未消極過,越是處境艱難,越充滿鬥志。再看看你,不過小小的挫折就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就憑這個還想承擔大任?”魏王一臉不服氣說:“至少要比皇嗣強。”皇上說:“實話跟你說吧!現在的皇嗣的確讓朕感到不滿意,但如果你與他相差無幾,朕爲什麼費盡力氣要把他廢掉呢?”魏王說:“父親,兒子無能,給你丟臉了。”皇上說:“朕不是那麼在乎臉面的人,朕在乎的是在朕的身後,天下能不能太平?”魏王說:“爲什麼那些文臣就是不願意支持我呢?”皇上笑着說:“當着這的面你就不用在那裡打哈哈了,你以爲朕什麼都不知道嗎?你在私底下淪落了多少朝臣?”

魏王自知瞞不過,也交了底,說:“陛下聖明如鏡,臣怎麼能夠瞞得過呢?只是有一節,願意替臣效力的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大臣,現如今就連陳的先生王圭都不願意幫助臣。”皇上說:“在這朝中有兩種人,一種是求變之人,一種是求穩之人。所謂求變之人就是目前的境況讓他感覺不得意,對現狀滿意的人,則是一味求穩而不求新。能夠幫助你的大多是求變之人,求穩之人勢必要站在皇嗣一邊。”魏王說:“其實臣也不是求變之人,在阿爺的治下,百姓坐享太平,且日子越過越好,誰會想要改變這樣的生活呢?如果臣將來能夠替父親盡未盡之願,一定會把貞觀朝的大部分東西一直保留下去。”皇上一聽哈哈大笑,說:“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你能繼續重用你舅舅,王圭、魏徵等人嗎?”魏王說:“父親心胸廣大而有今日的治世,我也自當向陛下學習。”

魏王老是呆在御前,讓朝中的很多大臣感到焦慮。魏徵來到長孫無忌的府上,長孫無忌用最好的酒肉款待他,魏徵說:“既然玄武門之役已經結束了,陛下就應該站在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時時刻刻都忘不掉自己是玄武門之役兄弟相爭時的秦王。”長孫無忌有些無奈的說:“這個事這一輩子忘不掉,恐怕下輩子也夠嗆。”魏徵說:“話雖這樣說,可陛下難道真的想讓魏王變成第二個秦王嗎?像陛下當年一樣也來個玄武門之役?”長孫無忌說:“現如今皇上說替建成委屈,誰又替皇上委屈過呢?明明自己在各方面都勝過建成,就是沒有辦法得到繼承人的位置。”魏徵說:“要是親王們都這麼想,但凡新主登基,最先要做的事就是屠戮兄弟。”長孫無忌笑着說:“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慢慢來吧!”魏徵點點頭說:“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
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