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君侯歸

小喬出門後,方纔鼓樂喧天的使君府,漸漸靜寂下來,賓客散盡,喬越見喬平依舊對着大門方向久久不動,便上前勸他入內,說道:“二弟,侄女已走遠。方纔城內盛況,你也親眼所見,爲兄實在欣慰。”

喬平慢慢轉身,道:“長兄,弟有一言,本是不該問的,只是困擾許久,趁着這機會,弟斗膽問一聲。十年前父親發兵征討李肅,臨陣按兵不動,以致魏經父子喪命,這才與魏家結下怨隙。父親當時,到底是否確曾派了信使去給魏經報過信?當年兄與父親一道隨軍,應當清楚。”

喬越一愣,隨即面露不快,揮了揮手,道:“都過去的事了,如今你突然提這個做什麼?大人當年無論如何處置,總是有他的道理,豈是我們這些做兒子的能夠置喙的?”

喬越這麼答覆,喬平心裡便坐實了猜測。

十年前陳郡事後,魏家治喪,喬平被父親喬圭派去漁陽弔唁。靈堂之上,魏家家將拔刀怒對喬平,斥罵喬圭老奸巨猾,不守信義,當時根本就沒派信,坐山觀虎鬥而已。喬平十分驚懼,以爲自己要走不出這魏家大門了。沒想到徐夫人不但當着他面厲聲呵斥家將,還溫言安撫喬平。喬平劫後餘生回到兗州,向父親喬圭詳述當時情景。

他至今記得清楚,父親當時皺眉許久,最後嘆了一聲:“魏家有媼如此,恐日後是我喬家之禍!”

這十年裡,喬越一直疑心父親當年確實未曾報訊過。父親老謀深算,曾也雄心勃勃。當時魏家勢力雖仍在北方燕幽一帶,與兗州秋毫無犯,但魏經治軍嚴明,因功封侯,又有賢達之名,天下名士,紛紛投奔而去,隱隱有雄主之相。

或許父親考慮魏家日後一旦崛起,於兗州擴勢不利,這才順水推舟,想借李肅之手,意欲除去一個隱患罷了。

“二弟,兩家聯姻,既化解不和,又解我兗州目下之困,何來不妥?你勿再多想。”

喬平苦笑:“長兄,蠻蠻已如你所願出嫁,兗州困也暫解。從今往後,望長兄勵精圖治,重振我喬家聲勢,如此,既造福郡民,蠻蠻到了魏家,也算還有倚靠。”

喬越面露訕色,哈哈道:“自然,自然,二弟放心。”

……

魏樑領着一隊魏家親兵護送小喬北上,日行夜歇,起頭一路無事,快進入冀州的地界時,有日,天將將黑,一行車馬尚未趕到驛庭落腳,恰好又經過一處荒僻無人的曲折道路,覺察到身後似乎有人尾隨,立刻命折回察看,親兵回來卻說並無異常。

魏樑貌似粗魯,實則心細如髮,也不動聲色,當晚投驛庭後,親自持刀守護在小喬室外,次日起加強戒備,行路也愈發緊趕,最後終於在年底前,送小喬順利抵達了冀州信都。

……

冀州前刺史高棠,以幸遜把持朝政、殘害忠良、漢室名存實亡之名,反出朝廷,殺身邊不從之人,自立爲帝。朝廷先後派多路兵馬圍剿,奈何高棠經營多年,兵強馬壯,又借冀州地利,竟久攻不下,無奈着魏劭攻打。去歲秋,魏劭親自舉兵入冀州。

先前的另幾路兵馬來攻時,來一撥兒,冀州百姓便去一層皮,甚至發生了官軍圍住鄉集,屠戮村民,割下頭顱後掛於馬上冒充叛軍首級回去領功的事,早就苦不堪言,風聞幽州魏劭又到,無不驚懼,拋下地裡待收的麥子四下散避,甚至有地方,全村人跑了個空。魏劭大軍到來之後,不但秋毫無犯,見地裡麥子無人收割倒伏在地,士兵反而解甲下地,收割後堆至村口離開,又捉拿沿路那些落草爲寇以劫掠爲生的流兵散勇。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原本逃家避難的人便紛紛回來,更有青壯自願投軍,沿途百姓一反常態,敲鑼打鼓歡迎魏劭大軍入冀。

魏劭收攏人心,如虎添翼,幾次戰事,高棠先後就丟掉數個城池,最後龜縮在信都閉戶不出。魏劭也不急着攻打,駐兵下來,到了年初,圍城數月後,一鼓作氣攻下信都,高棠走投無路,自裁而死。冀州百姓聞訊奔走相告,推年長望重之耄耋持萬民書,代爲出面懇求魏劭留下。魏劭上表,稱信都之外還有高棠殘部爲虐鄉里,數目衆多,故順應民情,繼續駐兵掃蕩反逆殘餘勢力。朝廷忌憚他勢力擴張,起先不允,令撤兵出冀,魏劭便遵命撤兵。不想朝廷隨後派去的數位冀州牧竟被百姓羣堵於城門之外,羣情洶涌,幾次下來,無人敢再領冀州牧,朝廷鞭長莫及,無可奈何之下,只得順應民意,令魏劭暫時代領。魏劭便再次入冀,百姓當時夾道歡迎,如今已經將近一年。

最近魏劭就在信都。比起漁陽,信都距離也更近,所以成婚地就近定在了這裡。

……

信都古城,地方並不是很大,但在冀地,卻人人皆知。

戰國趙魏戰,趙國失邯鄲三年,以信都爲陪,城中築信宮,內有一樓,名檀臺,以百年檀木所築,高十數丈,登樓臺可望見全城,歷經數百年後,至今尚存,幾經修葺,將“信宮”裡的宮字除去,改邸,便成爲如今的使君官邸。

魏劭在信都時,就落腳在舊時信宮。

小喬婚車從城門口徐徐而入。

透過馬車窗牖,她看到護城河水波不紋,城中那條用青色大石鋪就的主道寬闊而平整,可容十馬並排而行,兩邊民房林立,城池街景,與她看慣的東郡不盡相同,燕趙古風,撲面而來,走在街上的男女老少發現她乘坐的大車,紛紛停下腳步看個不停,面上露出好奇之色,彷彿並不知道魏劭就要娶妻似的。

馬車在一路的好奇目光注視之下,最後停在了信宮門前,門口鎧甲衛兵森然而立,認得魏樑,開門放行。

小喬被扶着下來,終於脫離了顛簸多日的馬車,與陪嫁的春娘以及幾個侍女入了信宮。

在路上時,旅途無聊,爲打發時間,春娘難免自己臆想了不少抵達成婚地後的情景。

現在親眼見到,信宮雖大,殿舍儼然,裡面卻冷冷清清,莫說春娘原本想象中的預備成婚的喜慶,便是連人也沒看到幾個,片刻纔來了個婦人,四十上下的年紀,打扮周正,面容端肅,顯出幾分嚴厲之色。這婦人身後領着幾個僕婦,自稱鍾姓,奉命在此迎接喬家新婦。雖然語氣也不失恭敬,但看着小喬的目光,總令人感覺到透出了幾分冷淡。

小喬揣測,這婦人雖是下人,但在魏家應該有一定的地位,便照慣例呼她“鍾娘”。

“不敢,婢不過一下人,奉命來聽差遣,女君喚婢一聲鍾媼便可。”

鍾媼領小喬到了落榻之處,名“羽陽”,座西朝南,採光極好。

鍾媼留下兩個僕婦供小喬差遣,稱有事儘管尋自己,說完朝小喬躬了躬身,轉身便走了。

這鐘媼一走,春娘未免大失所望,更心疼小喬,支開鍾媼留下的兩個僕婦,自己一邊忙着和侍女鋪榻設座,一邊低聲抱怨,末了道:“那魏侯如今到底可在城中?婚期又是何時?”

春娘不解,小喬也是茫然不知,捶了捶因爲久坐馬車變得有些酸脹的小腿,起身來到窗前,推開向外眺望。

庭院疏闊。在她所居的羽陽近旁,那座古樸高樓從地拔起,一束陽光恰好穿過了飛檐翹角之間的縫隙,投下來一圈明亮的光斑,微微晃人眼睛。

……

每天定時有僕人送來飲食熱湯,奉養倒是周到,但小喬似乎出不了信宮的門,而且,她似乎也被人遺忘了。

鍾媼那天過後就沒露面,至於丈夫——姑且稱之爲丈夫,那個名叫魏劭的男人,更是連影兒都沒露。

這樣一轉眼,就快到年底。春娘開始焦急起來,捉住那兩個僕婦打聽了無數遍,但僕婦似乎隨了鍾媼,無論問什麼,都是搖頭,再逼問,就跪下去磕頭請罪,把春娘氣的實在不輕,要去找那個鍾媼問個清楚,被小喬阻攔了。

來之安之。不過是剛開始。他不急,她更不急。

定康七年的春節,快要到了。天晴的時候,小喬登上檀臺,能看到附近民居里的民衆忙着打掃房屋,滌衣曬被,爲春節做着準備。

也是來到這裡之後,小喬才知道,春節這個被後世視爲吉祥團圓的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在從上古延續至今的樸素認知中,並不表示吉利。猶如竹節,竹本平順,唯“節”疙瘩,這種日子稱節。所謂春節,便是春季中最不吉的日子。便是爲了辟邪祈福,人們才用滌塵團圓的方式過起春節,熱鬧程度,遠不及後世。

小喬不能出去。當然,她自己也沒想過要出去,但沒人阻攔她可以登上居所旁的這座檀臺遠眺。

檀臺真的很高,甚至高過了城牆。站在頂層的瞭望臺上,能看到目力所及的城牆外的一片荒野。

……

距離年底還剩最後幾天的時候,下了雪。

中午,雪停了,太陽出來,竟然分外的明媚。

小喬窩在房裡打了一個下午的瞌睡,到了傍晚,登上了檀臺。

最近幾天,她會在這個時候登上檀臺等待落日。

城牆之外,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原野。看着夕陽在原野盡頭收盡最後一道光芒,最後被徹底吞入地平線的時候,如果她是詩人,說不定也能寫出一首能夠流傳後世的登樓觀日暮歌。

這個黃昏和之前並沒什麼大的區別,只是屋頂覆蓋了一層猶如棉花的積雪,星羅棋佈着的街道黑白間雜,斑駁一片。白色的是積雪,黑色的是被行人踩踏融雪後露出的道路本色。像往常一樣,人們趁着天光下去前的這最後一刻,忙忙碌碌。挑擔、推車、疾步行走……幾個孩童快樂地堆着巷子角的積雪,發出的笑聲似乎也能傳到這座高樓之上。

“天要黑了!太乾冷了!風就跟刀子刮過似的!屋裡有火盆,女君下去吧!”

春娘體胖,爬了幾十級樓梯,便有些氣喘,勸着小喬,給她加了一件狐裘披風。

春孃的前半生沒離開過氣候溫潤的東郡,初來乍到,有些不習慣這裡的氣候,恨不得從早到晚都待在房裡不出來。

檀臺樓頂的風,確實很大。小喬合攏雙手湊到嘴邊,呵了幾口暖氣,用剩了餘溫的手心按了按被凍的冰冷的面頰,轉身正要隨春娘下去的時候,忽然,遠方日落的方向,傳來了一陣隱隱的聲浪。

這聲浪起先隱約,而且沉悶,小喬以爲自己幻聽。但很快,聲音就變得清晰了起來,來的有些令人猝不及防,猶如平地而起的一陣悶雷。

小喬不由地停下腳步,轉頭再次遠眺。

城牆之外,那片原本死寂的猶如沉睡了的白茫茫荒野,忽然間彷彿甦醒了過來。目力所及的盡頭,一片雪霧似乎被狂風捲的拔地而起,茫茫遮天,擋住了地平線上的半輪落日,若有旌旗,隱現其間。

“那是什麼?”

春娘順着她的視線望去,睜大眼睛,聲音不禁驚惶起來。

小喬繼續望着。

悶雷聲越來越清晰了。

她終於看清楚,那是一大隊的騎兵,數量千計,正往城池方向快速奔馳而來,行的再近些,聲勢已經如同驚雷。

“君侯歸——”

“君侯歸——”

就在這隱隱彷彿撼動地面的馬蹄聲中,片刻之後,城門口的城牆腳下忽然呼聲大振,這呼聲隨風鼓盪,一聲高過一聲,送到信都古城的暮空之上,也傳到了小喬的耳鼓裡。

街道上的人也聽到了,紛紛停下腳步。短暫的靜止後,不約而同地朝着城門方向飛奔而去。

“君侯歸!君侯歸!”

整個古城騷動了起來,更多的人開始從屋裡跑出來,奔走相告。

……

在小喬抵達信都,在信宮裡窩了半個月之後,這個雪後的日暮時分,燕侯魏劭終於從數百里之外的博陵回到了信都。

第132章第132章第84章第132章第108章第28章 正文已替換第52章第62章第94章 12.19第157章第129章第29章 無題第51章第62章第16章 魏侯之怒(中)第63章 12.4第159章 魏儼第20章 同居第150章第87章 12.16第49章 11.26第27章 夜話第136章第109章 12.27第29章 無題第27章 夜話第91章 12.18第101章 12.23第125章 1.4第50章 11.27第61章 12.3第40章第76章第136章第11章 姝麗第156章第114章第131章第97章 12.21第73章 12.9第42章第65章 12.5第10章 目盲君第62章第86章第56章第63章 12.4第82章第137章第15章 魏侯之怒(上)第157章第8章 婚禮第24章 已經替換第68章第129章第60章第158章第97章 12.21第3章 比彘第73章 12.9第42章第75章 12.10第18章 美人淚第19章 北歸第1章 蠻蠻第32章 無題第115章 12.30第41章第153章第161章第46章第153章第87章 12.16第75章 12.10第63章 12.4第91章 12.18第25章 晨安第137章第50章 11.27第36章第143章第57章 12.1第162章第61章 12.3第21章 月夜第160章第140章第20章 同居第59章 12.2第138章第132章第14章 斫樹第136章第72章第93章 12.19第119章 1.1第129章第111章 12.28第16章 魏侯之怒(中)
第132章第132章第84章第132章第108章第28章 正文已替換第52章第62章第94章 12.19第157章第129章第29章 無題第51章第62章第16章 魏侯之怒(中)第63章 12.4第159章 魏儼第20章 同居第150章第87章 12.16第49章 11.26第27章 夜話第136章第109章 12.27第29章 無題第27章 夜話第91章 12.18第101章 12.23第125章 1.4第50章 11.27第61章 12.3第40章第76章第136章第11章 姝麗第156章第114章第131章第97章 12.21第73章 12.9第42章第65章 12.5第10章 目盲君第62章第86章第56章第63章 12.4第82章第137章第15章 魏侯之怒(上)第157章第8章 婚禮第24章 已經替換第68章第129章第60章第158章第97章 12.21第3章 比彘第73章 12.9第42章第75章 12.10第18章 美人淚第19章 北歸第1章 蠻蠻第32章 無題第115章 12.30第41章第153章第161章第46章第153章第87章 12.16第75章 12.10第63章 12.4第91章 12.18第25章 晨安第137章第50章 11.27第36章第143章第57章 12.1第162章第61章 12.3第21章 月夜第160章第140章第20章 同居第59章 12.2第138章第132章第14章 斫樹第136章第72章第93章 12.19第119章 1.1第129章第111章 12.28第16章 魏侯之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