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爸爸,今天那哥哥長得好看,又很有禮貌,還會畫這麼好看的畫,我看他也很好。”
秦小妹很是稀罕這套水滸卡,看看這張看看那張, 都不捨得放下。
她盤算着等開學了,一定要拿去學校跟同學們顯擺一下。
秦齊沒想到,肖琢收穫的第一個小迷妹竟然是自己的小妹。
秦小妹突然又想到肖琢給家裡人拿了禮物,就跑去角落拎過來給大家看。
第一個袋子打開,裡面裝着兩包茶葉、兩條好煙、兩根人蔘、兩盒燕窩。
“哇,這是肖琢哥哥給爸爸媽媽買的吧!”
秦齊倒是很意外, 肖琢買的這些東西一看就挺貴的。
看來一下子賺了十幾萬,他買起東西也是不眨眼呀!
第二個袋子裡裝着一個會眨眼睛的漂亮洋娃娃。
“這個應該是送我的吧。”
秦小妹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線。
她從小沒玩過幾樣玩具,回來秦家之後也沒嚷着要買什麼玩具,一家人勤儉慣了,倒是沒想到要給小妹買。
看到小妹眼神裡的熱切,秦齊就知道小妹還是很喜歡這些東西呢。
第三個袋子裡是兩臺隨身聽、一臺照相機,還有一架拇指琴、一個陶笛,還有一把口風琴,附着演奏說明書。
不得不說,肖琢還是很會送東西的,給長輩的東西都是養生的好東西,給她們姐妹的都是好玩的小玩意。
“這孩子也太破費了,一下買兩臺隨身聽、一臺照相機,這一臺可不便宜呀!”
秦齊笑道,“我帶他賺了那麼多錢,他肯定是過意不去, 纔會買這麼多的!”
秦書和秦嫿倒是很高興。
她們早就眼饞姐姐的隨身聽了, 這下一人一臺總算不用搶了。
至於照相機, 更是稀罕玩意, 農村裡可沒有幾個人有的。
而且這不是卡片機, 看上去是一臺專業相機呢,旁邊還有三卷膠捲。
“有了這機器,我們就能隨時拍美美的照片,明天咱們拿着去外婆家吧。”
秦小妹嚷嚷着。
秦齊對着說明書研究了一下,就知道這相機該怎麼用了。
“好,明天咱就去拍。”
外婆家裡的山水肯定很出片的。
收好隨身聽和相機,姐妹三個又開始擺弄那三個小玩意。
她們雖然不懂音樂,但一首小星星還是比較好上手的,研究了一會說明書,姐妹三個就一人拿一個,合奏出小星星的旋律來。
一晚上熱熱鬧鬧的時光就這麼悄悄滑過。
第二日一早,秦齊和秦書一早出發去接外公外婆。
天氣預報說了過兩天要下雪,等下了雪那邊山路幾天都化不開,公交車也會停運,所以還是早早接過來放心。
到了山裡,秦齊就拿出相機開始擺弄。
後世大家都是用手機拍照,雖說不懂怎麼玩專業相機,但拍照技術還是槓槓的。
尤其是這山裡的原始風光本就美不勝收, 秦齊給外公外婆在小房子前拍了不少合影,又帶秦書去山上拍。
這要是其他季節,效果肯定還得更好。
山上的老鄰居們看到秦齊姐妹,都熱情地上前來打招呼。
“姑娘,我前一段下山,在兒子家的電視上看到你了。”
“姑娘,下次你見了王忠義老爺子好好感謝他一下,今年多虧了他,我們手裡都攢下錢了!”
“小書,你又長高一大截,越來越俊了,都跟你姐姐一樣高了。”
“要帶外婆去你家住?哎呀,你外婆真是沒白疼你一場啊。”
走了一路都有老人們來跟兩姐妹搭話。
秦齊看着他們一個個身體健康,也爲他們高興。
然後就讓秦書輔助着,給每家老人都拍了照片。
他們都是半輩子沒拍過照的人,一個個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高高興興地拍照。
吃完午飯,兩人就帶着外公外婆下山。
到了村裡,小姨和二姨已經在路口等着了。
知道爹孃要去大姐家過年,她們給裝了一大包年貨,讓秦齊姐妹帶回去。
“二姨、小姨,我們家又不是沒飯吃,不用帶這麼多東西啊。”秦齊笑道。
“帶的都是你們家裡沒有的東西,回去放心吃!”小姨笑呵呵地說道。
“有你們姐妹們愛吃的柿餅子、黑棗,還有你媽愛吃的大肉蛋、爬豆丸子,吃不了兩天就得吃光!”
這半年兩個姨幫着收山貨、賣糧食,也賺到不少錢,心裡也高興着呢。
幾個人到了公交車站,誰知竟碰上舅媽尤氏。
尤氏因爲舅舅王世昌被抓,又被王忠義警告了一番之後,她也不太敢對公婆放肆,這幾個月老實很多。
聽說公婆這是要去大姑姐家過年,尤氏眼睛一亮。
“娘,我送你們去吧,正好我和孩子們也在那住幾天,聽說秦有良賺大錢了呢,快過年了,家裡都要揭不開鍋了。”
王德善不由罵了她一句。
wωω⊙ ttκΛ n⊙ ¢o
“家裡有糧有田的,只要不懶,這年頭就不至於揭不開鍋。去這麼多人,美蘭家裡哪有地方裝!”
“嗨!王月那沒良心的,這輩子估計都不回來了,秦齊,你收到她什麼信沒有?”
秦齊搖搖頭,她一直等着表姐跟她聯繫呢,可都沒什麼消息。
尤氏沒再多說。
“那行,娘你們去吧,等過完年我再帶孩子去看你們,順便把你們接回來。”
秦齊倒沒想到尤氏說話這麼好聽的,怕是心裡又有什麼想法吧。
“舅媽,我們到時候送外婆回來,你不用跑了。”秦齊笑道。
“我又不去吃你家飯,你着急什麼,你們別送了,到時候我去接,我還要去找朱甜甜呢。”
秦齊還不知道這兩人能勾搭到一起。
不過也是,她倆老公現在可都在裡面關着,說不定可以一起坐車去探監……
王德善、張玉英一路坐車到了秦家村,就感到女兒家變化不小。
房前屋後都收拾得整整齊齊,後院也擴大了。
那間小南屋雖然不大,但裡面卻收拾得乾乾淨淨,窗戶上也釘了一層厚塑料布擋風,爐子裡燒的也是大塊的煤。
爐火旺盛,煙囪裡都能聽道呼呼地火焰升騰的聲音。
一點也不像之前來女兒家時那悽惶的樣子了。
那時候女兒家大冬天都不捨得燒煤塊,只燒拌了黃土的煤粉。
爐眼裡的火什麼時候看都是半死不活的,只有做飯的時候纔會燒旺一點兒。
“美蘭,你日子我看過得比以前可是好了。”
張玉英前後轉了一圈之後,就坐到爐子前取暖。
王美蘭臉上露出紅暈。
“娘,這日子是好了呢!三個孩子都聽話,各個都厲害,我就等着享福。”
“聽說有良還搞了瓷石窯?”
“嗯,是啊!已經賣出去一窯了,他燒的瓷石品質挺好,不愁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