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保密

天高雲淡,日上三竿。

陽光穿過窗簾的縫隙,在地毯上灑下細碎的光斑。吳暉推開窗戶,微風拂面而來,清新而自然。

深吸了幾口,感覺腦子裡清醒了好多,吳暉捏了捏發漲的眉心:“再不喝了!”

孫嘉木瞄了他一眼:“領導,昨天、還有前天,甚至大前天,你都是這麼說的!”

吳暉愣住,無言以對。

他仰着頭,想了好久,找了一個完美的藉口:“都怪王齊志!”

“對!”孫嘉木重重點頭,“賴王齊志!”

算一算,兩人到西京已經五天了。看了大雁塔,逛了芙蓉湖,去了省博,還參觀了景陵、杜陵。甚至還到終南山上轉了一圈,見識了一下現代隱士的修道生活。

逛了一整天,晚上是不是得消遣一下? 王齊志主打一個好客,哪兒好吃,哪兒有特色,就帶他們去哪。

而每天臨上桌之前,兩人都信誓旦旦:今晚絕對滴酒不沾。

但毫無例外,每天都喝多。

自然而然,第二天等起牀,都快中午了。吃頓午飯,再隨便逛逛,天又黑了。

然後,原封照舊。

五天,十年的茅臺喝了三箱,但林思成的研究中心門朝哪開,兩人都還不知道?

“再不能上當了!”吳暉嘆了口氣,“今天任王齊志說出花來,咱們哪都不去。”

孫嘉木想了想:“都逛五天了,應該沒地方了可去了吧?”

“誰說的?”吳暉“呵”的一聲,“兵馬俑你去了?”

“咦?”

搞考古的來了西京,竟然不看一下兵馬俑,着實說不過去。

嘖,又拖了一天? 正嘀咕着,“噹噹”的兩聲,孫嘉木打開房門。

看着探頭探腦的王齊志,他斜着眼睛,“呵”的一聲:“王教授,今天又準備帶我們去哪逛?”

“不逛了,景點看多了也沒意思,剩下的改天再去!”王齊志一本正經,“今天帶兩位領導看研究中心!”

“哈,不拖了?”吳暉笑了一聲,“琢磨了五天,林思成準備拿什麼糊弄我倆?”

“放心,絕對不糊弄!”王齊志振振有詞,“肯定讓兩位領導滿意!”

兩人對視了一眼:真的假的?

其實第一天,他倆就覺察到了。

雖然林思成說,有了點重大發現,需要側重研究一下,最多三五天。但兩人懷疑,林思成應該是遇到了什麼難題。

很正常,兩人也表示理解:這不是種菜,種子埋地裡再澆點水,就能長出苗來。這是復原失傳上千年的古代工藝,遇不到難題才稀奇。

同時,兩人也在琢磨:是不是從一開始,林思成就在放空槍? 可能並不像他說的,有上噸的樣本,更或是,壓根就沒找到?

但把他倆哄到西京,林思成肯定是要拿出點真東西來的,所以吳暉和孫嘉木耐着性子,跟着王齊志胡混了五天。

終於要見分曉了? 兩人精神一振,簡單收拾了一下,跟着王齊志下了樓。

賓館就在學校邊上,拐個彎就到。進了校門,王齊志直直的把他們領到文遺學院實驗中心。

左右瞅了瞅,孫嘉木眯住眼睛:“王教授,這地方不對吧?我記得你說過,你們那研究中心,是單獨的三層樓?”

“我怕待會嚇你們一跳,先帶兩位鋪墊鋪墊!”王齊志笑着指了指,“我實驗室就在上面!”

“搞鐵器文物保護研究那個?”

“對!”

兩人眼睛一亮。

這個項目,幾家頂尖機構也纔開始涉足,比如國家文物局文研院(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比如國博,比如北大。

可以這麼說:這幾家基本都在摸着石頭過河,甚至還沒有明確的研究方向。換種說法:都在使勁的往裡砸錢,卻砸得不明不白。

按王齊志的說法,他和林思成也是摸着國博和文研院過河,但吳暉直覺沒這麼簡單。

連文研院和國博自己都不敢保證:他們的研究方向一定就是對的,砸進去的那麼多錢會不會白花,你怎麼摸? “上去看看!”

王齊志帶路,徑直上了三樓。

沒怎麼介紹,只說是帶朋友來看一下,各組打了聲招呼,各司其職。

王齊志本來想解說一下,但吳暉壓根不上套。

搞了半輩子研究,負責的還是文物考古領域最頂尖、最權威的部門,吳暉堅信一個道理: 搞學術領導的,十個有八個都愛瞎寄巴吹,一斤話裡能擠出七兩的水份。

你得看具體搞技術研究的在怎麼幹。

他擺擺手,意思讓王齊志別說話,他自個會看。

王齊志從善如流,帶着他們進了實驗室。

與年前相比,實驗室的規模擴大了近一倍,上了好幾套新設備,原有的兩個實驗組擴大到了三個。

包括輔助人員,人數增加了一倍有餘。

一如既往,各司其職,專注而又投入。

吳暉暗暗點頭。

他一直認爲,搞研究的還是純粹一點的好,就比如像眼前:你看你的,我幹我的。

不需理會是不是領導,又是誰帶來的,我把我的活幹好就行,其他的自然有上面的領導頂着。

由此可見,林思成的實驗室管理水平還是相當高的。

暗暗轉念,如走馬觀花,大致看了一圈。

但看的越多,吳暉越是覺得不對勁:不是……這研究的都是什麼? 幾個組都在做實驗,做的都是金屬防鏽的鈍化處理,但實驗的標本,卻讓他有些看不懂:

牛油、菜籽油、茶葉、松脂、食用鹼水、磷礦石、泡花鹼(天然礦石,俗稱水玻璃)、石墨、環氧樹脂……甚至還有葡萄糖?

他看了好久:“王齊志,這是在研究什麼?”

“古代金屬防鏽技術中的吸膜成份!”

吳暉愣住,嘴張了好半天。

一直說鐵器文物保護,但同類型的文物保護,研究方向卻有本質的區別:

文研院的研究方向是出土鐵器文物保護研究,屬於田野方向。

國博的研究方向則是館藏鐵質文物技術研究,主要針對文博機構。

兩個課題均屬國家文物局金屬類文物保護修復技術與工藝。

但不管是哪一種,也不管是文研院,國博,還是後來的北大,或是北工大,都是以“已出土文物”、“現代保護技術”爲重心。

說白了:防止金屬文物出土後,發生“崩潰性”的病害鏽蝕現象。

比如有些青銅器,剛出土時金光鋥亮,但有的幾分鐘之內,就能鏽的跟刷了一層黑漆一樣。

更有些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點的鏽成渣,碎成粉。

所以,林思成和王齊志搞的這個“古代金屬防鏽”,不是南轅北轍,相背而行?

那王齊志之前說的,“摸着文研院和國博過河”,又是怎麼摸的?

吳暉皺了皺眉頭:“核心數據呢,能不能看一看?”

“看倒是能看!”王齊志沉吟了一下,“但領導,你得保密!”

吳暉都被氣笑了:王齊志,你沒吃過豬肉,難道沒見過豬跑?

大學畢業就進文研院,一干就是七八年,學的是金屬文保,乾的也是金屬文保,好歹也是領過部級獎項的研究員,你學生有沒有研究對,你自己看不出來?

拋開這些全都不談,你老丈人總姓單吧,要什麼資料找不到,看什麼數據看不到?

結果,就這? 我沒指着你鼻子笑話你就不錯了,你倒好,讓我保密? “好,我保密!”吳暉又氣又笑,“給老子開電腦!”

電腦本就是開着的,王齊志輸了密碼。

吳暉揮揮手,讓他起開。

剛點開文件夾,他稍稍一頓:金屬類文物保護修復技術與工藝。

子目錄:出土鐵器保護研究、館藏鐵質文物保護技術研究。

都挺對啊?

與國博、文研院的課題題目一個字都不差,十有八九就是照着資料抄的。

轉着念頭,吳暉先點開了第一個子文件夾,也就是“出土鐵器”。

這個研究的比較早,國家文物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立項,初步性的解決了鐵器脫鹽與緩蝕的技術難題,九六年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但之後,再沒有取得過明顯的進展,基本一直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微創新。

仔細再看:文件的前半部分是一些已攻破的重點技術的引用,比如金屬文物劣化機理研究、埋藏環境中的腐蝕機制、科技手段解析鏽蝕產物的成分。

後面則是保護修復技術開發、預防性保護體系,以及預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評估。

照這個看,王齊志沒說謊:他們確實是在摸着兩家國字頭過河。甚至可以說,覆蓋面也罷,研究方向、課題重心也罷,都是照着文研院和國博抄的。

但爲什麼抄到最後,能歪到十萬八千里之外?

暗暗狐疑,吳暉繼續往下看,翻開了項目計劃書。

咦,好像不大對? 抄歪了不說,竟然還能抄得多出來? 除了附膜材料,林思成還做了封固和修復可逆性等材料的研究計劃。但吳暉記得,文研究和國博,好像都還沒開始研究? 他仰着頭,努力的回憶:從文研院調到考古司才兩年,記性再差,也不可能差到這個地步?

就是沒有!

想了好久,他指了指屏幕,“這兩個方向是從哪來的,就這個封固和修復可逆材料?”

“創新!”王齊志言簡意賅,“總不能一直跟屁股後面抄吧,不然吃那啥都趕不上熱的,當然得想辦法弄點自己的新東西。”

吳暉恍然大悟,下意識的回過頭:那幾個實驗組正研究的牛油、茶籽油、茶葉、松脂,就是文件中所指的附膜材料。

剩下的,則是封固和修復可逆性材料。

照這麼看,林思成的研究方向基本是對的。

比如文研所和國博現階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緩蝕劑吸附金屬,降低電化學腐蝕對文物的損害。也就是林思成計劃中的附膜材料。

不過兩家都是以化合物爲主:或是改良,比如早期的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或是研發,比如胺類化合物,主要研究的是化合物附膜中分子滲透緩蝕技術。

而林思成實驗的這些,則是天然物和無機鹽。文研院和國博不是沒考慮過,但一是過度依賴物理隔理,隔離的只是文物表面,持久性差。

二是效果不穩定,有時會起反面作用。像動植物油脂,易氧化腐敗,反而會加速文物腐蝕。

所以,林思成的方向是對的,但方案偏了。

再看文件中剩下的兩項,也就是所謂的封固材料、可逆性修復材料,應該就是實驗室後面驗究的那些:食用鹼水、磷礦石、水玻璃、石墨、環氧樹脂等等。

這兩個方向當然也是對的,但吳暉覺得,有些過於超前。

因爲只有突破緩蝕劑這一關,然後纔能有所謂的封固和修復。

說簡單點:你首先要保證文物不再上鏽,不再腐蝕,才能修復並封固。不然修也是白修。

照這麼看,林思成現在就研究這個,就像是在照着空氣打靶。

但吳暉沒吱聲。

搞研究,最難的是敢想,更難的是敢幹。林思成能憑空設計出研究方向,並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就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研究人員。

至少比王齊志強。

所以,錯了沒關係,大不了從頭再來,但堅決不能打擊積極性。

思忖間,吳暉大致看了看,又點第二個文件夾,也就是“館藏文物”那一份。

和第一份大差不差,基本延襲國博的研究方向和路線:

圍繞“劣化機理-評估技術-保護材料-防治規程”全鏈條研究,建立館藏文物綜合病害防治體系。

別說,抄的……哦不,跟的挺緊:像超聲波輔助脫鹽,三維有限元分析這兩項,國博也纔開始涉足。

咦,等等,不對。

下面這是什麼? 苯駢三氮唑(BTA)緩蝕劑復配工藝體系? 這不就是國博正在研究的,含氮化合物緩蝕劑的改良工藝?

霎時間,吳暉睜大眼睛:這是國家專項核心技術,王齊志關係再硬,膽子再大,也不可能把這樣的東西拿來給他的學生抄。

再說了,還在研究階段,都還沒來得及往上報,他除非跑到國博的實驗室照着電腦抄。

吳暉一下來了精神,滾動鼠標,逐字逐句:

一、溶劑基礎復配體系。

溶劑類型:水、丙酮、乙醇。

應用場景:1、青銅器保護。

濃度……配比工藝……作用與機制……

效果:緩蝕效率從50%提高到75%。

2、鐵質文物保護: 濃度……配比工藝……作用與機制……

效果:緩蝕效率從30%提高到70%。

吳暉的眼睛一點點的睜大:國博現階段的BTA緩蝕率是多少?

銅,65%,鐵,60%!

等於林思成改良後的配方,比國博的還高10%?

乍一看,就覺得既可笑,又滑稽。

打個比方:學渣抄學霸的試卷,學霸才考了八十,學渣卻抄成了一百? 但吳暉卻笑不出來。

因爲後面還有:創新復配工藝替代BTA,降低環境毒素。

注:專利技術。

一、低毒體系,無機鹽協同型:

1、鉬酸鹽/鎢酸鹽復配

應用場景:鐵質文物防返鏽 復配組成:BTA +鉬酸鈉(NaMoO)或鎢酸鈉(NaWO) 作用機制:形成 FeMoO/MoO-FeO或 WO-FeO複合鈍化膜,增強陽極阻滯。

配比與工藝:BTA與鎢酸鹽摩爾比 2:1,復配溶液總濃度 5×10 mol/L……

2、磷酸鹽/硅酸鹽復配

BTA +磷酸鹽(如三聚磷酸鈉)或硅酸鹽(如水玻璃)

作用機制:複合緩蝕劑可促進不穩定鏽層(γ-FeOOH)轉化爲穩定鏽層(α-FeO) 二、無毒型複合配方體系:

1、多功能環保型複合配方

BTA +聚天冬氨酸+鎢酸鈉+葡萄糖酸鋅……

BTA +乙醇胺+葡萄糖酸鈉……

效果:緩蝕率≥96%,且無毒性着色。

2、植物源-無機復配。

單寧酸+BTA……

兒茶素+BTA……

三、有機材料複合封護體系: 1、樹脂複合型:環氧/聚氨酯/BTA……

2、石墨烯改性複合封護材料:氧化石墨烯基B72……

四、標準及工藝流程……

五、關鍵控制參數……

不知不覺,鼠標滾到了最後。

似是不敢置信,吳暉又從頭開始看,一遍,兩遍,三遍……

最後,他扭過脖子,看向實驗室: 牛油、菜籽油、茶葉、松脂、食用鹼水、磷礦石、水玻璃、石墨、環氧樹脂、葡萄糖……

再回過頭,看電腦:有機物、植物源、無機鹽……

王齊志矜持的笑了笑:“領導,保密!”

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119章 貴姓?第166章 開始第47章 書上學的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09章 做人要知足第51章 江湖救急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13章 海地祥雲雙鶴爐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249章 強迫症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89章 大清內廷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19章 報警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77章 完了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30章 同一類的東西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96章 聲東擊西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36章 就是這麼不巧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49章 強迫症第253章 半天發掘一座墓第15章 我可樂呢?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206章 龍之未升,魚鱉爲伍。及其昇天,鱗不可睹。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52章 要糟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180章 白勸了第7章 佛像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81章 太好用了第178章 不辛苦第151章 倒脫靴第205章 徹談第180章 白勸了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181章 試試手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76章 又得翻案?第73章 你是不是人?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123章 要開始了(月票加更88)第75章 我也很好奇第267章 屈才了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53章 更親近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268章 全是運氣第227章 這就是差距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269章 名字像,東西也像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66章 開始第167章 給老子封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189章 假在哪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21章 充數
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119章 貴姓?第166章 開始第47章 書上學的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09章 做人要知足第51章 江湖救急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13章 海地祥雲雙鶴爐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249章 強迫症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89章 大清內廷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19章 報警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77章 完了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30章 同一類的東西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114章 跨時代的工藝結合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96章 聲東擊西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36章 就是這麼不巧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49章 強迫症第253章 半天發掘一座墓第15章 我可樂呢?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206章 龍之未升,魚鱉爲伍。及其昇天,鱗不可睹。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52章 要糟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180章 白勸了第7章 佛像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81章 太好用了第178章 不辛苦第151章 倒脫靴第205章 徹談第180章 白勸了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181章 試試手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76章 又得翻案?第73章 你是不是人?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123章 要開始了(月票加更88)第75章 我也很好奇第267章 屈才了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53章 更親近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268章 全是運氣第227章 這就是差距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269章 名字像,東西也像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66章 開始第167章 給老子封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189章 假在哪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21章 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