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這就是差距

第227章

這就是差距

林思成一頁一頁的翻書,腦海中回憶着與這本書相關的信息。

1402年,朱棣靖難成功,決定遷都。

四年後,朱棣下旨,命泰寧候陳珪總其事,工部尚書宋禮、禮部尚書李至剛輔之,營建BJ。而後歷時十六年,徵召工匠百萬,京城皇宮才建城。

時工部侍郎張思恭爲督官之一,令樣式房與算房(工程設計與管理)及時記錄,編京師天宮營造法式。

到萬曆年間,因年久受潮,原書漶洇不清,萬曆命工部編修。由工科給事中何士晉主持,擴增宮殿、陵寢、城牆等土木工程,後改名爲工部廠庫須知。

雍正時,工部再次編修,令果親王允禮、莊親王允祿領銜監刻。擴增寺廟、箭樓、皇倉,改爲工程做法則列。但將其中營造紫禁城的部分,也就原有的京師天宮營造法式單獨摘了出來,改名京師天宮志。

之後到了民國,馮玉祥把傅儀趕出故宮,故宮博物院接手時,工部工程做法則列還在,京師天宮志卻不見了。

再之後,樑思成和林徽音依據工程做法則列,譯解工藝技術,但只恢復出了建築形制和基石部分。

即石作(臺基、柱礎、石雕竺)、瓦作(牆體、屋面、殿脊等)、土作(地基)等。

其餘木作、油漆、彩畫、裱糊、銅鐵錠鉸(金屬構件),乃至琉璃、雕鑾、畫作、竹作,已全部佚失。

民間倒是有流傳一部分,比如全國知名的樣式雷(清代宮廷建築匠師家族,多次參與清代皇家建築設計)。不過大都是完工後工匠憑記憶偷偷記錄下來的,全不全不說,數據準不準還是個問題。

但這會兒,莊子敬突然就淘來一本,還要送給他? 林思成暗暗驚詫,仔仔細細的翻。

先看紙,稍有點粗,還有點厚,顏色泛黃,就晚清民國時期民間刻印本常用的竹紙。

再看字,橫畫細,豎畫粗,撇捺直硬,轉折分明……這是民國早期流行的硬版宋體。雖然對比明顯,但字體過於方正,稍顯板滯,缺乏靈動。

再看印工:墨色偏暗,黑中泛灰,洇染痕跡明顯。甚至能看出刻刀餘痕。

說實話,不管是刻還是印,都不怎麼好。

而且只有一卷,算是三四分之一本,大致就是木作、油漆、磚瓦這三部分。如果只是從文物的角度來說,價值也就一般。

但如果從宮殿營造工藝,失傳技術的角度來說,這書給林思成,就是無價之寶。

如果用心鑽研兩年,故宮就得請他去上班……

越想越是古怪,林思成擡起頭:“莊總,你從哪找到的?”

“就縣裡,賣主姓呂,祖上是燒琉璃的,據說清朝的時候被請到京城修過皇宮……按他的說法,這書是他爺爺傳下來的……”

“但呂氏後人太多,光是咱們縣開公司建窯燒琉璃的就有十三家。這還沒算太原、大同、運城,大大小小,光咱們省開的呂氏琉璃公司,三十家都不止……

竟爭太激烈,所以這一支好早就不燒了,現在幹建築。我們兩家算是親戚,我一說要找和古代工藝有關的文物,他就把這書送了過來……”

林思成眼皮一跳:“送?”

莊子敬笑了笑:“對,沒花錢!”

林思成暗暗一嘆,話到了舌根下,又吞了回去。

如果姓呂,那就全對上了:龍門呂氏是北方琉璃匠作世家,興於明代萬曆年間。絳州志、河津志都有記載:清初受召修建瀋陽故宮,之後時不時的就會受召入京,給紫禁城雕磚補瓦。

建國後,曾多次參與故宮、少林寺、晉祠、雲岡石窟等古建築修復,家族祖傳的“孔雀藍釉琉璃”獲得過“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

今年,山西申遺的傳統技藝類傳承十二項,運城獨佔兩項。其一是絳州澄泥硯,其二就是河津琉璃。而且是由省非遺保護中心親自推薦,並負責保護。

傳承如此悠久,家裡有這樣的東西,一點兒都不奇怪。

再算算時間:莊子敬父親的朋友,怎麼也該有四五十。既然是從祖父那一輩傳下來的,如過活着,最少也該有九十多上百歲。這書是民國刻本,也能對得上。

唯有一點:印的不怎麼好,又是建築技術類,琉璃工藝的他們本來就會,其它的學了也沒啥用,關鍵是不好學,所以都沒當回事。

再者早不幹這一行,留着也沒什麼用處,就送給莊子敬了。

陰差陽錯,既然讓自己碰上了,肯定沒有放過的道理……

看他只是翻書,卻不說話,莊子敬往前湊了湊,“林老師,我也不是太懂,這書是不是沒什麼價值?”

怎麼可能沒價值? 恰恰相反,價值不要太高。

“莊總,我不騙你:給別人,也就一本民國時的舊書,連文玩都算不上。但如果給我,價值真就挺高!”

林思成笑了笑,“所以,莊總你開個價!”

“林老師,你別見外……”莊子敬快人快語:“以後麻煩您的地方還很多!”

“好,莊總,你也別見外,鑑定費什麼的就別提了,不管是這次還是以後。”

林思成再沒多磨纏,連書帶盒子裝了起來,“以後只要有需要,我能辦到的,莊總隨時打電話……”

莊子敬後知後覺:林思成竟然不是假客氣? 看來這書對他真的挺有用……

他一臉喜色,不住點頭:他放着西京不待,挖空心思的接近林思成,不就等這一句麼?

又待了一小會,喝了半杯茶,林思成告辭,兄妹倆把他們送出別墅。

看着兩輛車出了小區,莊子敬猛的拍了一下手掌:功夫不負有心人! 說着,他又拿出手機,撥着號碼:“爸,搭上線了……對,他挺滿意……”

“你放心,我不急,等再熟悉一些再說……”

莊依站在一邊,腦海中迴盪着關帝簽上的四句謁語……

爲什麼就這麼巧? ……

林思成安安靜靜的坐在副駕上,手裡抱着那隻盒子。

葉安寧一心兩用,時不時的瞄一眼。

後座上,趙修能和王齊志暗暗狐疑。

如果只聽莊子敬講,這就是一本燒琉璃,做陶瓦,刻磚雕的民藝典籍。就民國普通的刻本,印的還不怎麼好。

但他們瞭解林思成:這東西如果一般,林思成不會那麼重視,還那麼客氣。

其它不說,按市場行情,今天莊子敬怎麼也得給林思成付個三五萬的鑑定費。

林思成倒好,不但不要,還要給莊子敬倒給錢? 但說實話,讓他們看,這書別說三五萬,賣一千都夠嗆……

王齊志琢磨着,又瞄了一眼:“林思成,這什麼書?”

“老師,這是紫禁城的營造法式!”

果不然? 只看京師、天宮這四個字就知道,這書和故宮有關。

趙修能努力回憶着,“我記得清代編纂過官式建築法典,好像叫什麼則列……”

“是工部工程則列,依據明代工部廠庫須知重新編訂,但刻印的時候,把有關‘紫禁城法式’的部分全刪了……”

“當時只是怕流入民間,宮內的文淵閣、景陽宮、毓慶宮都有收藏。但民國時偷的偷,丟的丟,燒的燒,基本全佚失了……”

林思成拍了拍盒子:“這頂多也就有三四分之一……”

三個人怔愣的一下。

造個寢墓都會把工匠全殺光的年代,當然不可能讓皇城的建造數據流入民間,刪掉很正常。

但民國時全部佚失,這代表着什麼? 意味着這書裡的工藝技術,十之八九已經失傳了……

王齊志往前一湊:“意思是這書裡的技術,全失傳了?”

“老師,還不是不太清楚!”林思成搖搖頭,“有機會的話,得到故宮和國家圖家圖書館問一問才知道!”

其實他比誰都清楚:其中的大部分都失傳了。直到2022,故宮翻修造作辦,才從地下挖出相關文獻。

再算算,十四年的時間,夠他研究好幾個來回。

當然,先不着急,所謂貪多嚼不爛,先把瓷器修復搞明白了再說。

林思成輕描淡寫,王齊志和趙修能只是狐疑了一下,再沒追問。

反倒是對於今天的這頓飯,兩人隱約覺得不大對勁。

“師弟,我怎麼感覺這個莊子敬,是故意想落你人情?”

“確實有點,總覺得有大事要求你?”王齊志深有同感,“但幹珠寶首飾的,雖然和文玩搭點邊,但搭的也有限,他能求你做什麼?”

趙修能琢磨了一下,突發奇想:“總不能是盯上了楊志高的那批貨,就被公安局扣走那批假和田玉?”

“全是青海玉和危料,弄回去不等於砸招牌?”林思成不以爲意,“與其琢磨那個,還不如叫我去趟公盤……”

但剛說了半句,林思成“咦”的一聲。

王齊志和趙修能也反應過來:林思成不但會鑑玉,還會鑑翡翠……

破案了,八成就是想請他去緬甸走一趟。

但說實話,緬北那一塊,從二戰以後就沒安生過。

書已經拿了回來,說出去的話不至於反悔,但那地方能不去還是別去的好。

說直白點:像他這樣的,怎麼也算是‘高精尖’人才。而那邊的翡翠礦基本全是軍閥開採,一個搞不好,就是“來的時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胡亂猜忖了一陣,又說了一下明天去鄉寧縣的事情。回了酒店,林思成又把趙伯恆叫到房間。

“明天你先把瓷土樣本送到運城。中午歇一歇,然後把這本書送到西京,交給李貞。記住,別聲張……”

趙大猛拍胸口:“師父放心,我爹我都不講!”

“哪至於防你爹?”林思成不由失笑,“但以後咱們到京城能不能站穩腳跟,就看能不能把這書裡的技術研究透……”

趙大猛點頭:“師父,我明白!”

……

晨霧漸淡,朝霞氤氳。

天光初透,黑色的岩石上泌出露水。一羣灰斑鳩落在電線上,咕咕咕咕咕。

廣播裡唱起了歌,工頭拿着點名冊,站在廣場上。工人陸續走出宿舍,準備上工。

林思成站在固鎮礦山的山頂,舉目眺望。

山不高,時起時伏,連綿不絕。礦區完全露天,像是一個巨大的漏斗,一圈一圈的往下盤旋。

大部分是堆積性的粉砂土層,伴有瘦煤型的零星煤層。

大致看了看,林思成捏起一把瓷土,慢慢的捻。

瓷土很細,質地很軟,捏在手中就如麪粉。

偶見砂粒和煤渣粒,並細小的鐵化合物顆粒。但並非常見的黑色或棕色,而是一種淡淡的青藍色。

仔細看了兩眼,林思成往前一遞:“趙師兄,你看!”

趙修能瞄了一眼,皺起眉頭:“綠礬?”

“對!”

說準確點,這是硫酸亞鐵爲主,與鋁、鈣、鎂、錳等微量元素結合的混合物,如果不經篩選,燒出的瓷器會呈現淡淡的青色。

也就是第二次,胖子老闆賣給他的那些瓷片中的宋代青瓷的呈色。

王齊志看了看:“那些細白瓷片呢?”

“還是這種土,但要過濾,除鐵,再用化妝土增白……”林思成言簡意賅,“所以胖子老闆賣給我們的瓷器,就是用這裡的瓷土燒的……”

一提胖子老闆,趙修能就來氣:狗日的一肚子壞水,拿他當猴耍。

他開價開到了五萬塊,只是問他一句話,那些瓷片從哪挖的,猜猜胖子是怎麼說的?

好幾年了,他也記得不太清了,好像是永濟? 瓷土在河津,窯址在永濟,直線距離一百五六十公里。中間又是山又是河,隔古代,打個來回至少得十天。

他媽的開瓷窯的老闆,腦袋是被驢踢了嗎? 林思成呵呵呵的笑:“師兄不用惱火,這不是找到了嗎?等於省了五萬塊……”

也對。

趙修能呼了口氣:“那鄉寧縣的西坡鎮去不去了?”

林思成丟掉瓷土,接過方進遞來的溼巾,漫不經心的擦着手:“去!”

“但七、八十年代蓋新窯的時候,古窯址早被拆了個七七八八。即便還有,也在地底下埋着,怕是一時不好找。”

王齊志嘆了口氣:“莊子敬怎麼說的,能不能找到熟人問問?”

“能,找的還挺多。說是已經聯繫了當地幾位比較懂行的業內人士,手裡都有樣本,價格都不是太高……所以鄉寧肯定得去。”

林思成想了想:“西坡鎮也得去一趟,至少得看看,這兩地的瓷土有什麼區別!”

幾人點頭。

大致看了看,又問礦區要了點精選的瓷土,一行人再次啓程。

直線十來公里,礫石鋪就的工程路,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同樣是礦,但與之相比,這裡就顯得隨意許多。

很明顯,規劃做的不夠細緻,安全措施也要差很多。

管理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因爲這兒屬於夾層石礦,大致就是巖中巖。不需要挖那麼深,更不像固鎮的瓷土礦,除了土就是土,坑壁垮塌的風險很大。

沒有下坑,就站在坑頂上看了看。一如照舊,看完礦坑,林思成又抓了一把礦土。

典型的風化礦,除了高嶺土,石英和雲母的含量也極高,屬於三元複合體。

顆料很大,整體呈色趨於淺紅,說明氧化鐵含量極高,至少也在百分之十左右。

也有零星煤層,卻成了焦瘦煤。

乍然一比,感覺與之前的固鎮村,完全處於兩個地質層帶。

趙修能有些沒搞懂:“兩個鎮連在一塊,中間也沒什麼大山大崖,地質區別怎麼這麼大?”

“因爲黃河!”林思成丟了礦土,拍了拍手,“其實古早的時候,這兩處的表層都是風成黃土覆蓋層。但黃河從固鎮流過,經年累月的洗涮、沉積、陳腐。

西坡鎮就只能慢慢的風化,從而導致這兩處的淺表層地質產生本質性的區別……”

趙修能倍感驚奇:“這兩地,就離着十公里?”

“對!”林思成笑了笑,“但導致這兩種地質產生差異的年限,需要以‘萬年’計。”

“就像這兒:因爲含鐵量太高,且已然風化成鐵質紅土,以古代的除鐵技術,做不到完全除鐵。再者夾巖顆料太大,用普通的陳腐方法效果不大,以古代粉碎工藝也達不到細瓷土的程度。

所以,這兒的頂多算是陶土,既便燒瓷也是粗瓷。最好是燒半瓷半陶的紫砂器:提純方便,僅需風化、錘鍊、簡單陳腐,燒造工藝要求和溫度也更低,成品率也更高……”

“固鎮則不然:原本就是風化而成的黃土層,黃河沖積形成後,又經過幾千上萬年的堆腐,早已粉砂化。無法粉砂的,要麼沖走,要麼沉底,等於大部分的雜質都被過濾掉了,瓷土細不說,還純,當然更適合燒細瓷……”

“那胖子的那些瓷片呢?”

“一半一半:細瓷器用固鎮瓷土,粗瓷與紫砂器用鄉寧陶土……”

幾個人恍然大悟。

以前這兩個鎮同屬一個縣,所以西坡鎮既燒瓷也燒陶,更燒紫砂器。但建國後分成兩個縣,鄉寧才主燒紫砂器。

瓷器只是附帶:河津的瓷土賣的便宜,我就燒一些,要太貴,我不燒也沒什麼損失……

隨即,幾人又暗暗佩服:都是第一次來,來了沒幾天,林思成已然研究的七七八八。

但縱然掰碎講給他們聽,他們卻都聽的半懂不懂? 這就是差距……

(本章完)

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35章 念出法隨第10章 都沒你牛第75章 我也很好奇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244章 一拍即合請假一天第51章 江湖救急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10章 都沒你牛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57章 包票第266章 被震住了第90章 乾隆御寶(4K第一更,求月票)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63章 買不起第195章 兩隻破杯子第4章 孫承祖業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211章 燈會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96章 聲東擊西第237章 契機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205章 徹談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165章 菩薩面相,霹靂金剛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17章 匪夷所思第231章 領導能樂瘋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205章 徹談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153章 更親近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265章 保密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71章 又撒謊?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26章 曼生壺第10章 都沒你牛第103章 嚼着吃了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78章 不辛苦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57章 包票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1章 家學淵源第78章 洗貨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113章 絕技重現第24章 鳴遠壺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7章 匪夷所思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25章 扯什麼淡?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72章 我要了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3章 免死鐵券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245章 工藝不可能憑空而來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64章 陽謀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190章 運氣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65章 搬家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0章 都沒你牛第21章 充數第164章 逼着讓人使絕招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49章 請客
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35章 念出法隨第10章 都沒你牛第75章 我也很好奇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244章 一拍即合請假一天第51章 江湖救急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10章 都沒你牛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57章 包票第266章 被震住了第90章 乾隆御寶(4K第一更,求月票)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63章 買不起第195章 兩隻破杯子第4章 孫承祖業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211章 燈會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96章 聲東擊西第237章 契機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205章 徹談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165章 菩薩面相,霹靂金剛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17章 匪夷所思第231章 領導能樂瘋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205章 徹談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153章 更親近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265章 保密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71章 又撒謊?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26章 曼生壺第10章 都沒你牛第103章 嚼着吃了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78章 不辛苦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57章 包票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1章 家學淵源第78章 洗貨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113章 絕技重現第24章 鳴遠壺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7章 匪夷所思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25章 扯什麼淡?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72章 我要了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3章 免死鐵券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245章 工藝不可能憑空而來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64章 陽謀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190章 運氣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65章 搬家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0章 都沒你牛第21章 充數第164章 逼着讓人使絕招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49章 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