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

眼見畢懋康因燧槍而被直接加爲太子太傅,正式躋身於一品高官行列。

身爲工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的徐光啓都有些羨慕,暗暗看了孫元化和宋應星等人一眼。

孫元化不由得苦笑,他和湯若望實驗了許多次,也沒有成功實現有紅衣大炮的威力但體積和重量可以縮小十倍的車載式大炮。

即便是用了最好的工匠,也打不出那種可以持久耐用的好鋼管來。

宋應星也是一樣,爲了能實現火藥的威力更大,他和幾個煉丹的老道士研究了將近半月,但目前也還沒取得明顯的進展。

不過,看着畢懋康等人被陛下如此厚賞,他們也不由得暗自摩拳擦掌。

朱由校也沒有輕慢其他的工匠,也各賞了些銀兩。

接着,朱由校又在徐光啓和畢懋康的帶領下去了軍器局,軍器局是工部和內官監共管,因而內官監的少監粱福也跟了來。

按照朱由校的指示,軍器局已經被進行了改造,整個軍器局的作坊直接被改造成了車間,爲了防止機密泄露,車間有軍隊嚴格把守,若是在平常,非車間工匠和軍器主事、畢懋康以及內官監少監等直接管理的官員外,即便是尚書侍郎來這裡都會被阻擋在外,若是硬闖甚至可以先斬後奏。

如今也是因爲朱由校要來,所以才暫且開放一日。

等到朱由校進來時就看見整個車間被分成了數個被隔離的作坊,每個作坊都在做着槍械製造的不同程序單元。

爲了讓皇帝陛下切實看到效果,李老頭等老工匠們已經進入了作坊,開始了工作。

木訥寡言的張鐵匠一進入工作狀態就咋咋呼呼的喝叱着他的手下給他添煤加火,而他自己則甩開膀子開始打鐵,張鐵匠有自己的獨家打鐵方法,每次都是一****錘在前,然後一輪小錘在後,接着加了一些用小竹筒裝着的黑色粉末。

聽一旁的畢懋康介紹,那黑色粉末是張鐵匠家的獨創秘方,打鐵時加了那東西,可以鍛造出最好的鋼。

當年戚少保殺倭寇就是用他們家的鐵打造的兵器。

朱由校點了點頭,在他看來,這張鐵匠或許是加了些焦炭什麼的,充當了還原劑。

而另一邊的陳癩頭和他的手下則在打製燧石,一雙滿是老繭的手比刺繡姑娘的手還靈巧,打磨不到幾分鐘就將一盤燧石遞給了李老頭所在作坊。

李老頭所在的作坊承擔着槍械的組裝和零部件製造,算是整個車間的中心,但在李老頭的帶領下倒也是有條不紊。

“很好,照這樣做,一天能造幾支燧槍”,朱由校不由得問了一句。

“按照陛下吩咐,現在軍器局的工匠們都是從辰時三刻開始做工到酉時三刻結束,這樣每天從完成雛形到試驗裝箱,能完成二十支。”

畢懋康倒也是博聞強識忙隨口答了出來。

朱由校點了點頭又問鳥銃的產量,畢懋康忙答是四十餘支。

“還是有點慢,多招些民間工匠,另外,朕也會讓南面的魏忠賢幫忙,將南京工部的工匠都派來,做好後還得建幾個培訓機構,找些老師傅做教諭,多培養些好的工匠,只要可以,朕可以給他們生員出身,朕也會讓吏部和禮部配合你們,總之,要把規模搞大,不要怕花錢,需要多少朕就給多少,一百萬兩,一千萬兩都不是問題。”

朱由校可以在擁兵自重的關寧鐵騎面前哭窮,但在這些涉及到大明技術革新的方面,他就表現得財大氣粗。

說完,當即就命令內官監的樑福用他的內帑給這些工匠們再軍器局後面再修一些輔助設施,如食堂、澡堂等,並在軍器附近修建房屋於這些工匠們居住。

同時,將工匠們的工錢從以前的加兩倍提高到加三倍。

朱由校這樣做,一是爲了提高工匠們的積極性,二是保護他們並監控他們,以免被外部勢力所趁。

接下來,朱由校帶着徐光啓等一干官員又回到了工部的會議廳,作爲皇帝陛下,他自然是要鼓勵一番的,同時,也做出了以下決定:

先,軍器局被直接從工部剝離開,升級爲皇家軍械所,同太常寺、太僕寺、大理寺一樣直屬朱由校統轄。

皇家軍械所下設火藥局,槍械局,火炮局。

工部右侍郎畢懋康直接負責槍械局,李老頭也被任命爲工部主事,負責槍械日常事務。

工部郎中孫元化則直接管理火炮局,工部員外郎宋應則直接管理槍械局。

湯若望也被朱由校授予翰林院檢討兼欽天監監判、工部員外郎,參與工部軍器司各類技術改造參謀。

另外,朱由校還親自給新研製的燧槍命名爲“天啓一式”火銃,由皇室訂購第一批三千支,準備率先裝備京營戍衛軍隊。

但在朱由校眼裡,他今日所見大明的科技革新都還只是應用方面的變動,但技術革命的源頭還是在基礎性研究。

所以朱由校在決定升級軍器局爲皇家軍械所,由侍郎一級高官管理並只負責成熟武器生產外,還成立皇家工程院,孫元化任院正,宋應星爲院判,負責各類武器研,待成熟後再交於軍械所製造並販賣。

同時,還成立皇家科學院,負責基礎性研究,由工部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徐光啓負責。

凡入皇家科學院皇家工程院者皆給予翰林院檢討出身。

雖然暫時只有湯若望一個外籍院士成爲兩院院士,徐光啓、孫元化、宋應星、李祖白爲批皇家科學院院士,李文三(李老頭)、張狗蛋(張鐵匠)、陳實在(陳癩頭)、李祖白(欽天監監正)爲皇家工程院院士,但大明科技體系的架子至少被朱由校搭建了起來。

皇家科學院既然作爲基礎科學研究的地方,自然是以探究自然哲理爲目的的地方,只需要輸出新的觀點與知識即可。

而皇家工程院卻是從皇家科學院的理論基礎中獲得靈感,並進而與生產力結合,研出各種時代或有極大利潤空間的產品。

皇家軍械所則是隻負責生產與銷售。

這樣一來,從基礎實驗到應用研究,再到生產力轉化,只要有了完整的科學技術革新體系,就能建造出完整的工業體系,進而從根本上改變大明的主要生產力方式,並脫離對小農經濟的依賴。

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一百章 情報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四十九章 御馬監第二章 紅丸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
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一百章 情報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四十九章 御馬監第二章 紅丸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