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

崔呈秀起身向朱由校行了一禮,就半側着身子,拿出其早就準備好的冊子進行彙報。『

按照崔呈秀的話說,天啓八年相比於天啓七年,在東林黨被全面剷除和東廠對文官監控力度再次變得嚴格後,官場的傾軋與鬥爭相對要緩和得多,因而京官倒也沒什麼大的組織體系變動。

反而是地方上,尤其是山東、鳳陽等地,大量地方官員因爲明裡暗裡反對新政而被罷職或問罪,導致今年大量地方官實缺名額出現,亟需大量士子卻遞補這些地方官,恢復地方行政秩序。

好在大明英明偉大的皇帝陛下朱由校未雨綢繆,早在天啓七年就以示恩天下爲由,大幅度提高了會試和鄉試錄取名額。

因而如此,使得比往年多出好幾倍的二三甲進士和多出的候官舉子們得以迅補充地方缺額。

“學而優則仕,雖有那些所謂的書香門第的子弟們不願與我們這些掉在錢眼裡的人同流合污,但普通人家出身的讀書人特別是北方和雲貴川、湖廣等地的士子還是有大量的士子願意爲大明效命的。

對於這些士子,要多加鼓勵他們出仕,甚至一些拔貢的生員也可大力簡拔,如今國家亟需人才之時,不可因功名高低而偏廢,東廠的人也要對這些準官員們進行查訪,隨時告知給吏部。

腦子靈活開放的多往江南、閩浙、兩廣、遼東等地派,日後實行諸多新政和麪對外來勢力也好應變;對於恪守成規以清廉自詡重視教育的官員則多派四川、雲貴、湖廣等地,特別是漢夷雜居之地,日後推行漢化和讓儒家教育深入到苗寨壯區也容易些;

另外,那些考了進士舉人不願意出來做官的,朕允許他們經商或著書立說或從事其他行業,但不準在其家鄉待在,須由朝廷指派到某亟需教化的窮鄉僻壤去教書育人或活躍當地貿易!不然,何必出來參加科舉,耗費國家財力而不爲國出力,還佔着茅坑不拉屎,使一些雖學識不夠但有報國之志的士子名落孫山,倒成全了他的清高美名!”

崔呈秀很認真的記下了朱由校的指示,其中讓東廠協助吏部,將掌握的各地士子的思想主張隨時報告給吏部供其銓選時參考,這不由得不讓他暗自佩服陛下朱由校的靈活,也讓他現原來東廠除了蒐集罪證抓人以外還有輔助六部執行政務的功能。

吏部尚書崔呈秀彙報後,便是吏部左右侍郎分管部務的情況,其中有各級官員的京察結果和考評等級,需要罷黜因年邁、有疾、無能者多少人。朱由校倒也沒有再插嘴,他作爲皇帝,不可能事無鉅細都要去插手,但聽一下還是必須的,至少能知道這些身居高位的官員到底有沒有尸位素餐,有時候通過他們的言辭表達邏輯就能看出一二。

吏部雖說六部第一重要的部門,但今年的年終廷議,朱由校更關注的是戶部的報告,前世他讀明史類讀物,無數大家常常說大明的詬病就是財政,所以從他做了這大明朝的天啓皇帝以來,他最關注的就是自己賺了多少錢,國庫有了多少錢。

爲此,他也不會寧願背上一個無情帝王的罵名,大量剪除各地已經沒了爪牙的藩王,甚至變着法的去剝奪他們的特權,不僅僅是各地藩王,還有佔有特權利益的鄉紳們,朱由校寧願將整個山東官場的官員都大清洗一遍也要從鐵公雞一般的鄉紳身上拔出雞毛來。

戶部尚書郭允厚見陛下盯着自己,不由得拭了拭額頭的汗珠,且不由得訕笑道:“地暖太熱了”,然後纔拿出準備好的冊子來準備長篇大論的總結大明財政在這一年的收入和開支,坦白講,今年的國庫收益已經大爲改觀,甚至他郭允厚完全可以拿出許許多多的成績來渲染,甚至說不定會因此而加官進爵。

但郭允厚卻感到有些後怕,他怕自己將自己總結的結果報告出來後會引起整個文官集團的震動和憎惡,因爲這裡面的一系列數據都很好的證明了商稅徵收和官紳一體納糧後的巨大好處,但這結果一旦公佈出來就會徹底的否定了大明文官們依舊堅持的商稅徵收就是與民爭利,損害國家利益的論斷,甚至爲大大的支持陛下接下來的推廣。

雖然現在的官員們不敢再跟陛下叫板,但懷恨在心的頑固守舊派們會不會將憤怒泄在他這個戶部尚書身上,把他郭允厚當作商鞅,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而且一看見陛下那鷹隼般的目光,郭雲厚最終還是一咬牙,說道:“回稟陛下,天啓八年,國庫各項賦稅收入合計收得一億零三百四十二萬銀元,各項開銷賦稅合計是五千八百五十四萬銀元,節餘四千四百八十八萬銀元。

郭允厚只是唸了一串數據,整個廷議當場就鬨然一聲,且都齊刷刷的把目光看向郭雲厚,雖說朝廷實行幣制改革後,銀元相對要比銀兩等價性要略低些,但相差並不大呀,如今突然國庫年收入就達到了上億銀元,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郭部堂,你不會是搞錯了吧,我大明何時這麼富裕了”,李明睿也不是很相信,仗着他是皇帝最信任的內閣大學士,便替其他官員們出頭表達了自己的疑惑。

“不敢欺瞞陛下和在座的諸位,這個數字是戶部全體同仁覈實了不下三十次後得出的結論,其中還沒有把臘月的算進來,鳳陽那邊還有一筆一千兩百萬銀元的稅款沒有遞解進京”,郭允厚這麼一說,李明睿也恍然大悟,他也不好再插嘴,對於商稅這個東西,誰都不願意提及,也不敢隨意表意見。

朱由校自然看出來這些官員們的狡猾,微微一笑後也沒揭穿,只是點頭道:“繼續說下去。”

“是!”郭雲厚繼續說道:“收入方面,其中,夏秋兩稅比去年增加了三千多萬銀元,主要是陝西實行攤丁入畝以後,一改陝西無稅可徵的局面,擴大的收稅面,一些隱藏的大戶被查了出來,另外,就是山東官紳一體納糧後,山東的夏秋兩稅也翻了兩倍,但最主要增加的原因還是鳳陽商稅的徵收;

鳳陽巡撫馬士英鼓勵經商且提高商稅額度以來,整個鳳陽地區每三月就給朝廷遞解一千萬到四千萬不等商稅,尤其以下半年居多,具體由馬士英稟告給陛下,微臣這裡要說明的是,鳳陽給朝廷的稅收貢獻了接近七成,但在去年,鳳陽的夏秋年稅在整個國庫賦稅收入中佔據不到三成。”

朱由校聽後不由得一拍桌子:“瞧瞧,一箇中都鳳陽在徵收商稅後就能增加如此多的稅收,朕倒要看看,誰再說商稅不可徵這件事來,若不徵商稅,他能給朕變出這上億的國庫收入來嗎?”

官員們只得附和稱是,他們也不是傻瓜,自然知道這商稅一徵,將會大量充實國庫,但這也就意味着,民間財富特別是他們這些士紳們的財富將會大量流入朝廷的腰包,如此一來,他們拿什麼去廣置田產,修建園林、蓄養聲伎。

“朕知道你們心裡都不樂意,覺着朕是把你們這些當老爺的錢給拿走了,但你們想想,你們現在是餓的吃不起飯了嗎,還是連衣服也沒錢置辦了,刑部左侍郎張雋寧,你在監刑處死范文程後在回京時曾在蘇州一場豪賭中輸了一百萬銀元,可有此事?

還有太僕寺的正卿周常禮,你在省親還鄉時在京城提前以十五萬銀元將皇家工業公司的一套鑲鑽穿衣鏡拍賣下來,在運送回去途中不幸被一搬運的民工摔碎,卻大筆一揮,免了那幫民工的賠償,可有此事?”,朱由校見這裡面有不少臣僚都不是很動然,便不由得冷冷一笑,就將從東廠這裡掌握的幾個官員的瑣事說了出來。

聽朱由校這麼一說,刑部左侍郎張雋寧和太僕寺卿周常禮都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心中也是驚懼不已,暗歎自己的這些事居然已經被陛下知曉了,也虧自己還故作聰明的以爲陛下不知道他們底下的風雅之事。

¸ttκд n¸¢Ο “周常禮!”

朱由校突然大喝一聲,嚇得太僕寺卿周常禮當即跪了下來:“微臣知罪,微臣知罪,微臣不該。”

“你不該什麼,朕也沒有要責怪你的意思,你周常禮的祖上是養馬的出身,後來專做口內外的生意而成當地巨賈,如今更是中都定遠第一大富戶,你花十五萬銀元買塊鏡子,朕也不會懷疑你貪污的,讓你做太僕寺卿就是看在你們家販賣馬匹在行,讓你好好替朝廷管好畜牧之事,更何況你也算是寬容大度的人,不因一塊鏡子而朝民工索賠,朕是很欣賞的”。

朱由校說着又道:“朕只問你一件事,鳳陽巡撫馬士英在鳳陽改革商稅政策後,你們周氏家族是窮了還是富了,老實回答,如敢欺瞞朕,朕決不輕饒!”

“回陛下,一開始是少了點錢,但不知道爲什麼,幾個月後來鳳陽買馬的人更多了,最後竟多賺了好多”,周常禮不由得如實回答了一句。

朱由校頷點頭後就示意讓他坐下,並道:“朕給你們說過,這做買賣商業是要靠需求供應變化的,朕把它叫做市場,要想有一個好的市場,大的市場,就等於要有更多人能買得起,做生意的才能賣的更多,朝廷就是操控這個市場的一雙手,收了商稅後就能維持好這個秩序,讓更多的人來買,也讓做生意賣的更方便,這樣做買賣的百姓們也就有更多的好處,朝廷也有了收益,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朕可有把你們的財富奪走了?”

朱由校的話讓這些以讀四書五經爲主的官員有些難懂,但好在這些人智商都不低,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便都點了點頭。

朱由校見此也不再說什麼,能在這裡留下來的官員都是保皇黨官員或可以爲國家利益妥協的綏靖派,因而朱由校在循循善誘後也不擔心他們會因爲還是沒辦法放棄眼前利益而反抗自己。

接下來,郭允厚則繼續闡述開支一項。

按照郭允厚提供的數據,大明在天啓八年的軍費開支已經翻了好幾倍,其中有因爲遼東半島收復後導致的軍餉和裝備的開支大幅度增加的原因,除此之外,因爲朱由校爲避免出現兵變,便命令都察院和兵部聯合起來,專門針對各邊鎮歷年軍餉積欠的問題進行整頓和補,所以軍餉放也大量增加。

不單單是軍費開支,還有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學院以及軍械司等許許多多的大型課題項目的資金撥款,特別是今年新成立了好幾個耗巨資的大型項目如大明船政局和兩京大道的建設,另外,將一大批文人士子和犯事官員及其家屬下鄉到西部去改造,也不能真的不管,至少教育經費和基本的生活補助還是給點的。

所以雖然因爲天啓八年節省了各地藩王供養的一大筆開支再加上與滿清的暫時和解以及滿清與吳襄部的交戰使得大明戰爭開支減少還獲得了不少貿易上的好處,但也沒有使得大明總的開支減少,反而比去年增加了許多,但好在收入增幅更大,反而使得國庫有了節餘。

不過,這剩餘的錢並不多,如果現在停止一切收入來源,連一年的開支都滿足不了。而且,如果朱由校真的答應給皇長子朱慈炯封地和俸祿的話,只怕這筆節餘的錢在一個月內就能全部花出去。爲此,朱由校這個皇帝不得不再次當一次葛朗臺,當即降低了皇長子朱慈炯滿月等一系列慶典的規模。

不過,這並不代表朱由校真的沒有錢,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銀行、皇莊這三個皇家資本巨頭的利潤可不低於國庫的一年收入,但這筆資金是要用在皇家禁衛軍身上的,除此之外,還有各類大型工程建設的臨時撥款和突災害的臨機賑濟。

所以,朱由校也不會隨便拿出來學後世的滿清皇帝去大肆修建皇家園林,然後等到百年後被西方列強燒個精光。

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兩百五十六章 鴉片貿易帶來的天啓盛世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
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兩百五十六章 鴉片貿易帶來的天啓盛世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