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

雖說對於帝王,四十來歲已是執政後期,但對於官場而已,四十來歲入值內閣算是年輕。

不過,這也是朱由校如今願意看到的現象,帝國就需要一批年輕的官員來銳意進取,現在還不是保守維穩的時候。

不僅僅是內閣需要新鮮的血液,即便是六部都察院以及科研領域也需要新鮮血液。

在大明兩院院士中,除徐光啓外,宋應星、畢懋康、孫元化、伽利略等一批足以可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科學巨匠大都已是垂垂老矣,甚至不少已經不得不離開了科研前線,而轉爲後方的教育工作。

爲此,朱由校命令禮部投入巨資支持青年科學家的課題研究,並讓學部加強對基礎教育領域自然科學教育的普及程度。

朱由校準備讓學部從新改良科舉,參考現代高考制度,取消科舉以八股文爲主考試內容爲儒家四書五經的主要模式。

隨着主政的官員中接受過新思想新教育的官員越來越多,從根子上改變儒家對大明正統思想教育領域的統治地位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

所以,朱由校也不會擔心會因爲改變科舉考試形式而引起多大的社會動盪。

之前的大明教學是分兩個系統的,一個是舉業,一是啓蒙,這兩個系統之間教科書與教學方法不一樣,而現在新式教育在楊廷麟、張岱與魏敏兒等人努力下已經佔據了啓蒙領域的基礎教育,甚至在高等教育即直接可以做官方面也通過大學的形式有所滲透。

只是現在考取功名還是以八股取士爲標準,如今改變取士方式倒也是迴應接受大學教育的新士子的呼聲。

當然,反對聲也是有的,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儒學世家,他們這輩子在官場與商場所獲得的一切特權都來自於他們自身一大利器,即四書五經的熟稔和一整套教育體系。

如今,朝廷改了八股時文取士標準,就等於剝奪了他們在這個世界上享受高人一等生活的最後屏障。

這比讓當年讓他們交商稅,納錢糧還要讓他們難受,只是可惜的是,當今陛下早已消滅了北宗孔門,儒學各世早已沒了脊樑骨,除了心理埋怨或者辭官不做以外,也別無辦法。

不過,朱由校也考慮了他們這些仍舊只讀四書的人的感受,因而並沒有直接消除八股取士,而選擇淡化。

朱由校打算仿造現在高考模式,將科舉分爲文理,對於武科舉在現今已經進入機械作戰的大明,已經沒必要存在。

而所謂文理科舉,自然是分爲文科與理科的模式,且文理兩科都有數門功課,每門採取百分制。

文科考試取士內容則分爲文學、史學、時務與經濟、算術、外文、地理六科,其中外文是在當今世界非漢語系中自選一門選修,按照朱由校的要求,等到全世界都通用漢語後,這門課程就可取消,現在不過是爲培養戰爭與貿易所需人才纔不得不設而已。

如此以來,即便是文科取士也不再是以儒學爲主,即便是儒學佔據很多內容的文學中,僅僅考經學的部分也不過佔據十分的分值,而八股文則佔據着四十分的分值,但要求卻不再限制以四書五經爲題,要以當下熱議之話題爲題目,考生也可以儒墨法道諸子學說盡情發揮,只需格式符合八股文就是,評分標準只以邏輯是否嚴密,開題是否新穎,文采是否卓然爲三要素。

而理科取士除考格物、化學、生物三門外,也考算術、文學、史學三門,可以說文史與算術乃文理都得學的主科。

等到新式科舉改革方案一出,果真引起軒然大波!

有憤然輟學表示此生不再舉業的,也有依舊減不掉對功名的熱衷而不得不一邊痛罵一邊從新學習新式學科的。

學部也立即發出命令,着即讓各布政使司提學副使將各州府縣學宮、學堂的學子已取得功名和未取得功名的童生分好文理二科,並命各地學子主動去州府縣學宮學堂處登記自己是修文科還是修理科。

很多傳統儒家也就是書香門第的子弟都選擇了文科,畢竟對他們而言,即便多了史學、地理、時務與經濟還有一門外文,但也比學什麼格物化學生物強。

對於新式科舉如何準備考試,朱由校也特地讓學部頒佈了下一次即天啓三十二年的會試考試大綱。

殿試考試形式不必,依舊是策問爲主。

同時,對於鄉試與院試乃至府縣試也由提學副使和各府州縣正堂官即知府或知州知縣頒佈考試大綱。

這樣也可讓學子們按照考試大綱複習。

然而很多學子不會想到的是,因爲很多地方官員幾乎都是以前的理學專家,也就對文史極爲在行,再加上做官這麼多年,在時務和經濟上也有了豐厚的經驗,所以出的文科題除掉外文一道外都很難。

相反,因爲很多地方官也不知道自然科學或者知道很少,所以出的很簡單,譬如甘肅布政司天水府的府學理科格物一門的試題中就有天上有幾個太陽這樣的簡單之踢。

即便是南直隸這樣的科舉大省,在院試理科題目中出的題也不過是筷子插入水中看起來是被折斷成兩根是什麼緣由這樣簡單的題。

相反,在文科中,很多官員爲展現自己的豐厚學識,把題目出的特部刁鑽,好不容易有了史學一門,有官員直接出了南詔國因何而亡的題目,很多考生對此都是一臉懵逼。

等到天啓三十二年的時候,甚至連會試文科會元也不過只得了四百九十四的分數,相反理科會試後的理科貢士平均分都在五百以上。

於是,這也促進越來越多大人轉文投理,不過這也正中朱由校的下懷,畢竟一個國家最基礎的還是科學生產其次纔是高尚靈魂的塑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此時的大明皇帝朱由校還是得把目光聚焦在東南亞半島的戰事上。

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一百九十一章 謀殺與官紳們的反對第九十章 火炮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八章 皇后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五百零二章 對西伯利亞的強制性文化灌輸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五百零四章 大開殺戒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十七章 結黨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上架感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
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一百九十一章 謀殺與官紳們的反對第九十章 火炮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八章 皇后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五百零二章 對西伯利亞的強制性文化灌輸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五百零四章 大開殺戒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十七章 結黨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上架感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