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得閻圃之後,楊奉的心情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爽呆了。有了一個內政高手輔佐,楊奉便可以安心做其他的事情了。這個其他的事情,其實也是內政的一部分,說白了就是賺錢,趁着現在黃巾之亂還沒有發生,趕緊賺錢。
在漢末,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首先就是要先有錢,有了錢才能招兵買馬,囤積糧草。歷史上的曹操若沒有陳留衛弘的資助,恐怕連最初的五千人馬也拉不起來,又豈能矯詔討董,博得一個忠君愛國的好名聲,這才使得之後很多人才都流向了曹操,不然曹操即使再有能耐,手下沒有兵馬,沒有人才,還能有什麼成就。
漢中之地只是楊奉設在益州、荊州、雍州之處的一個基地,一顆棋子,也是爲了方面日後攻打益州、荊州或雍州方便,楊奉真正的創業基地是選在了青州,只是現在沒有機會。但是若是手中沒有錢糧,就算日後真能執掌青州,恐怕也養不起多少軍隊,更不要說招收流民了。
三國時代的戰爭和現代的戰爭的唯一區別就在於三國時代是冷兵器時代,是人的比鬥,現代戰爭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武器的比鬥。但是無論是冷兵器戰爭還是現代戰爭,都是要以經濟爲基礎,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戰爭就會打的很困難,打勝仗的機率也會很低。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爲戰爭的很多地方都需要錢,士兵要有軍餉,陣亡將士的撫卹需要錢,盔甲兵器需要錢,馬匹需要錢,糧草需要錢,佔領一個州郡之後需要金錢來恢復當地的經濟。所以,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打到最後,甚至會連糧草都弄不上,士兵都沒有飯吃,還打什麼仗。
由於楊奉在來到三國之前是學歷史的,對於其他的一些東西都不太懂,然而有兩種事物,楊奉還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和製作工藝的,那就是紙和啤酒。楊奉在前世當導遊之前,曾經在造紙廠和啤酒廠打過零工,對於楊奉這樣的高才生,學會這些東西是不太難的。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在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東漢和帝時期,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爲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爲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爲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但是,雖然得到蔡倫的改進,東漢的紙張仍然是表面粗糙,並且紙張較厚,紙張的均勻度還是不太理想,並且製造起來相當麻煩,致使紙張的價格仍然高居不下,只能成爲一些官員富商和地主豪強的專用,一般老百姓還是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