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

楊奉回到漢中,和王綿、褚蘭相見,自是歡喜不盡,盡訴離別相思之苦。本來帶着纖雪和婉露兩人,楊奉甚是心虛,但是畢竟是何進所賜,不能不帶回來,而且兩人又都是絕色容顏,比之王綿、褚蘭二人也遜色不多。

但是王綿和褚蘭對楊奉帶回兩個絕色女子沒有絲毫的幽怨,反而是甚是欣喜,見到這樣的情形,楊奉高懸的一顆心纔算真正放下來。看來王綿和褚蘭都不是心胸狹窄、善妒之人,這樣的話以後自己的後宮才能不會出現大的風波。

在當時的時代,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更不能隨意拋頭露面。像這樣楊奉一出征就是九個多月,王綿、褚蘭心中均是因不能隨身服侍楊奉而自責不已,如今有兩個女子代她們在外面照顧楊奉,兩人心中更是隻有感激而無任何埋怨,更何況在當時的年代,像楊奉這樣身份地位的人哪一個不是一大羣妻妾。

回到漢中的第二天,楊奉便召見了閻圃,幾個月不見,閻圃更顯得神采奕奕,雖然這幾個月以來,閻圃裡外奔波,甚是操勞,但是閻圃絲毫不見疲憊,反是更見年輕,楊奉知道這是自己讓閻圃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的原因。

聽了閻圃的彙報,楊奉心中不禁欣喜異常,漢中的發展大大出了楊奉的意料之外。雖然經歷了黃巾之亂,使得漢中的啤酒的銷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這幾個月下來,收入也甚是可觀,除去各種成本,光啤酒的利潤竟然高達九百萬金,這個數字不禁讓楊奉興奮了好一陣子。

閻圃將這九個月以來漢中的發展情況向楊奉做了一個詳細的彙報,沒想到竟然說了近一個時辰,閻圃說完之後覺得口乾舌燥(其實任誰連續說了兩個小時的話都會口乾舌燥的),便端起了身前的盛滿啤酒的酒杯,一飲而盡。

嚴格來說,在主公沒有端起酒杯喝酒之前自己先喝是對主公的不敬,但是楊奉畢竟是來自後世的人,十分討厭這樣的繁文縟節,並且命令手下衆人在自己面前可以自由隨便,不必也不能遵照這些繁文縟節行事,所以像閻圃這樣備受孔孟思想影響的人才敢在主公面前作出這樣的舉動。

閻圃將杯中的啤酒喝完之後,只覺得全身上下爽呆了,剛纔的口乾舌燥一掃而光。本來在古代,尊崇茶道,大都是以茶水作爲待客之道,但是因爲漢中的啤酒在當時從來沒有啤酒歷史的時代來說實在是太誘人了,加上楊奉本身對茶就不感興趣,便將茶水替換成了啤酒,沒想到這樣以來,楊奉手下衆人有事沒事都喜歡到楊奉這裡彙報工作,其實是爲了來喝上免費的啤酒。

直到後來,龐德在一次彙報工作之後,楊奉便開始對啤酒招待進行限量。因爲那一次,龐德在彙報工作的一個時辰之內竟然連喝了四十杯,喝得楊奉瞠目結舌,四十杯可是有三十升呀,還好是幹喝,沒菜,不然的話就算是六十杯估計龐德也能喝完。

閻圃喝完了啤酒,看着身後的侍女爲自己斟酒的姿勢,喉嚨裡不由咕咚一下,嚥了一口吐沫。不是說閻圃好色,而是好啤酒,楊奉也沒想到像閻圃這樣的文人,酒量竟然不下於成廉等人,只是不能喝猛酒,若是慢慢喝起來,除了龐德、嚴顏之外,其他衆將都不見得是閻圃的對手,這讓楊奉很是吃驚。

楊奉點了點頭,肯定閻圃的成就,誇讚道:“沒想到短短九個月的時間,漢中的發展竟然如此之大,相真當居首功。”

聽了楊奉的誇獎,閻圃的臉上閃過一絲得色,卻又不敢在楊奉面前驕傲,道:“這都是主公的安排有方,圃只是按照主公的意思去做,漢中方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若是論功勞,主公才應當排在首位。”

楊奉對閻圃如此謙虛感到十分滿意,道:“相真不必謙虛,相真這數月的辛苦奉心中自然清楚,到時候奉自會論功行賞。另外,武都郡之事辦的如何了?”

原來,漢中只是益州的一個小郡,只是因爲它是益州北部的咽喉,所以才顯得尤爲重要,但是漢中郡卻是一個多山之地,因爲可耕之地少,所以經濟並不發達。益州是大漢的天府之國,各郡的農業十分發達,也只有漢中除外了。

而漢中郡西面相鄰的武都郡卻是盛產糧食的地方,所以楊奉自來漢中上任的第一天起,便有將武都郡吞併的念頭,只是苦無機會。

後來,楊奉在武都郡的探子竟然無意中獲得了武都郡太守習凱貪污錢財、強搶民女、搶佔良田的罪證,就在楊奉準備以此要挾習凱的時候,楊奉被靈帝召到洛陽去了,臨行之前,楊奉將此事交給閻圃去辦了。

即使楊奉不問,閻圃也會將此事向楊奉彙報的,這時既然楊奉問起,閻圃便將事情的前前後後向楊奉做了彙報。

習凱在得到一封匿名信之後,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因爲這封信將自己的所有的醜事寫的一清二楚,並且還說要轉給刺史張喬。刺史張喬乃是清正廉潔之人,平生最痛恨貪贓枉法之人,雖然當時刺史並沒有權利直接處理太守的權利,但是可以轉奏中央,更何況張喬在朝中頗有影響力,所以益州治下的衆多郡國的太守都是清正之人。

習凱在得到這封信之後,心中害怕之極,想到舉家逃走的念頭。因爲以張喬的性格,一旦發現自己的這些事情屬實,肯定會要了自己的性命,與其坐以待斃,習凱覺得,還不如現在就逃走,遠離益州。

就在習凱準備私下逃走的時候,第二封信又出現在了習凱的書房之內,這封信的意思是讓習凱不要害怕,只要習凱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這些事情張喬永遠都不會知道,皇上更不會知道。

看到這封信之後,習凱似乎吃了一顆定心丸,認爲此人只是想以此事作爲要挾,騙去點錢財罷了,便不以爲意了。隨後,第三封信跟着來到,信中要求與習凱見面,見面的地點就在武都郡沮縣的一家酒樓。

習凱本想在見面的時候將對方拿下,於是私下安排手下兩名都尉調兵遣將。結果,就在當天晚上,這兩名都尉慘死家中,同時習凱收到了一封充滿威脅的信,若是習凱再耍花樣,所有的證據將會到張喬的手中。

結果可想而知,武都郡雖然表面上的太守是習凱,其實已經成爲了楊奉的附屬地。更在後來馬相、趙祗在益州起義的時候,習凱莫名其妙的死掉了,外間傳聞習凱是被黃巾賊人所害,其實是死在了楊奉的手中。

接見完閻圃之後的第二天,楊奉便視察了漢中的兩萬軍隊的訓練情況。本來在楊奉走之前漢中郡的軍隊數量是一萬六千人,後來張任、徐榮在高順帶來的九萬人之中選擇了四千人編入軍隊之中,湊夠了兩萬之數。

這兩萬士兵在張任、徐榮的訓練下,不但軍紀嚴明之極,而且更是具備了高強的戰鬥力,在當時大漢各地的官軍之中,可以稱得上是一支鐵血軍隊。在看完張任和徐榮專門爲楊奉安排的演習後,楊奉不住的點頭,對張任和徐榮的成績甚是滿意。

而高順提前帶回來的那九萬大軍也早已經得到了有效的安置,這是閻圃按照楊奉的意思做的,也就是和歷史上曹操推行的“屯田制”差不多,這九萬人的六萬人被分散安置到了漢中各地,每個地方有一個頭目,忙時耕種,閒時則由頭目帶領大家訓練,而高順等將則不定期到各處進行視察,根據各地的耕種情況和軍隊訓練情況進行綜合考評,獎罰有度,所以大家都不敢偷懶。

高順接手了漢中的兩萬人馬之後,九萬人中剩下的三萬人則跟隨了張任、徐榮二人來到了武都郡,能夠掌控武都郡的唯一方法便是將武都郡的軍權牢牢控制在手中,所以閻圃根據楊奉的意思,讓張任、徐榮二人帶領三萬人馬接手了原武都郡的所有官軍,並將他們遣散回鄉,爲了避嫌,楊奉並沒有到武都郡視察。

最爲可觀的是嚴顏訓練的五千輕騎兵,在嚴顏的一聲號令之下,五千輕騎兵一起向前衝鋒,場面可謂是壯觀之極。進退、收縮、反圍、包抄等各種輕騎兵的變化都展現的淋漓盡致,更讓楊奉大開眼界的是這五千士兵竟然都可以在馬上完成弓箭和長矛的來回更換,看得楊奉不禁連聲叫好。

在對各項工作視察一遍之後,楊奉甚是滿意,大開酒宴,犒賞衆人。

之後的日子,楊奉便一直陪伴着王綿和褚蘭二人,花前月下,好不快活。楊奉更是叮囑二人小心提防纖雪和婉露二人,不要露出半分聲色,王綿、褚蘭二人乃是極端聰明之人,自是領會楊奉之意。雖然表面上與纖雪和婉露二人親如姐妹,但所談之事,皆是閨房之事,從未在二女跟前透露出楊奉的任何機密。二女雖然也多次旁敲側聽地從王綿和褚蘭的口中打探消息,但二女早得楊奉叮囑,故意泄露一些楊奉對何進忠誠的消息,二女哪裡會知道,自是如實回報給了何進。何進得了消息之後,自是毫無懷疑,心中大喜,遂將楊奉也倚爲了心腹。

這時候,天下形勢又有新的變化。自張角之亂之後,各地盜賊並起,有黑山褚燕、夏侯蘭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文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之徒,不可勝數,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人,分佈在全國各地。

褚燕就是奉張角之命保護幼主張寧的那個褚燕,因其輕勇矯捷,故軍中稱其爲“飛燕”或“褚飛燕”。褚燕在冀州黑山屯兵,周圍的賊寇多數依附於他,部衆日多,士兵百姓加在一起竟然有百萬之衆,被稱爲“黑山賊”,河北諸郡縣經常被其洗掠,朝廷無力征討,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五月,馬相、趙祗二人自號黃巾,起義於四川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其勢甚猛,不到一個月便連破辛潼、巴郡、陰平、汶山等郡縣,基本控制了除漢中、武都二郡之外的益州大部,兵力一時竟達二十萬之衆。

原來,自從馬相從廣宗城逃走之後,便投靠了宦官張讓,馬相之所以能成爲張角手下的得力干將,確實有過人之處,張讓對於這樣的人才的投靠,自然是十分高興,卻又不敢將其留在洛陽,便令其遠到益州待機而動,這和當初張角的安排不謀而合。

張讓的本意是讓馬相在適當的時候在益州起義,依靠益州複雜的地勢,割地自立,建立一個獨立王國,一旦東漢滅亡或者靈帝身死之後自己也能有一個自己的地盤。當然,張讓雖然很欣賞馬相的能力,卻並不完全相信馬相的忠心,於是便派了一名得力的手下--趙祗隨同馬相一同前往,一爲輔助,二爲監視。

張角之亂之後,天下局勢並沒有恢復到黃巾之亂之前,而是各地起義不斷,此起彼伏,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大家都是打着黃巾軍的旗號,當然,這些人中有的確實是張角之亂的餘孽,例如黑山褚燕、白波郭太,但大多數人卻都是趁火打劫,佔山爲王。

此時東漢朝廷已經無力再能控制這紛亂的局面,只是讓皇甫嵩率軍平定冀州的黃巾,下令讓其他各地州郡和地主豪強聯合起來,自組軍隊,各地解決各地的賊患。張讓看到這個局面,覺得時機到了,便私下命令馬相、趙祗趕緊在益州起義,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將益州完全佔領。

爲了讓馬相、趙祗二人能夠獲得最大的成功可能,張讓想盡辦法使得靈帝將楊奉召到了洛陽。馬相在黃巾之亂的時候,一直跟着張角,對於楊奉是十分了解的,除了張曼成是死於意外,其餘諸如趙弘、波才、彭脫、卜已、管亥、張牛角、韓烈、臧霸、張樑等黃巾有名的大將在與楊奉的對抗中不是身死就是投降,還有就是倉皇逃竄,不知所蹤,沒有一個是楊奉的對手,所以馬相也明白自己和趙祗絕對不是楊奉的對手,只要楊奉在漢中,這次的起義絕對是要失敗的,所以馬相才請求張讓想辦法將楊奉暫時調出漢中。

張讓也知道楊奉的能耐,所以便以天下局勢動盪,像皇甫嵩和楊奉這樣的名將應該坐鎮洛陽,以保洛陽不失爲理由,請靈帝下旨讓楊奉來到洛陽。漢靈帝早就被各地多如牛毛的叛亂的奏報弄得不知所措,更害怕洛陽有失,會危機到自己的帝位和性命,張讓的建議正好說到漢靈帝的心坎裡了,於是靈帝便下了一道聖旨讓楊奉率軍支援洛陽。

雖然楊奉對於張讓、馬相的陰謀絲毫不知,但是楊奉接到聖旨之後,也擔心益州會有賊患趁勢而起,便命令張任、高順二將鎮守武都郡,徐榮、嚴顏二將鎮守漢中,自己則在接到聖旨後的第三天帶着成廉、龐德二將以及一萬人馬前往洛陽。

就在楊奉走後的半個月之後,馬相、趙祗在益州起事,由於此事馬相、趙祗策劃已久,而且還有張讓的暗中支持,準備十分充足,刺史張喬卻沒有絲毫的準備,所以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辛潼、巴郡、陰平、汶山等郡相繼失守,刺史張喬只能率軍憑險據守雒縣。

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一百零九章 太后何琳第二百六十二章馬騰被殺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九十章曹操夫人(1)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3)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2)第二百零一章荀諶降曹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七章不老神仙(1)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四十章正妻王綿(1)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夏侯兵敗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二百六十六章太史西征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
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一百零九章 太后何琳第二百六十二章馬騰被殺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九十章曹操夫人(1)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3)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2)第二百零一章荀諶降曹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七章不老神仙(1)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四十章正妻王綿(1)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夏侯兵敗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二百六十六章太史西征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