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東宮講讀

話說這太子所居住的東宮在紫禁城的內城,也就是俗稱的“大內”。晚上關上皇城大門之時,太子也是被關在皇城內,沒有什麼特權的。不過當今太子只有七歲,倒也沒有出去遊玩的那份閒心。

張凡跟在馮寶的後面,進了太子居住的宮中。院子里正是一片吵鬧,幾個小太監愁眉苦臉地看着一顆不算高的小樹上的一個半大孩子,苦苦哀求:“殿下,快些下來吧,那裡危險。要是讓娘娘看到,奴才幾個挨鞭子事小,殿下到時候也要收責罰啊!”

那孩子看了看幾個小太監,滿臉的不高興,搖着頭說道:“不要,你們幾個當真是無趣,整天一臉假笑,叫你們陪我玩也不幹,我纔不下去呢。乾脆叫人拉出去砍了,再換幾個有趣、聽本宮話的來。”

幾個小太監聽了他的話,先是一陣哆嗦,然後更是苦苦哀求了起來。之後又是一陣吵鬧,那孩子更加無理取鬧,甚至有些不通人情起來。

話說一個孩子胡鬧倒是很正常,不管是不是皇子,皇子也是人,小時候也是一樣的調皮,可是到了這種地步倒有些不正常了。張凡用疑惑地眼神看着一旁的馮寶,後者也是有些無奈,解釋道:“殿下他雖然小,倒是經歷了一些事情,這才變得這般。不過殿下只是言語有些太過,倒沒有這份心思。”

原來這朱翊鈞、未來的萬曆皇帝,如今雖然年幼,倒也是經歷了一段較大的人生落差。他出生在嘉靖四十二年,是朱載垕的第三子。剛剛出生的時候,衆人很是高興,裕王府更是張燈結綵,前來道賀的人絡繹不絕。然而這樣的情況很快就結束了,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瀰漫了起來。原因很簡單,當時的嘉靖皇帝對於這個皇孫的出示很不高興,甚至是憤恨。所以朱翊鈞的出生沒有人敢上報皇帝,連名字都不敢起,直到五歲的時候纔有了朱翊鈞這個名字。

嘉靖皇帝是繼承自己同輩的武宗朱厚照的皇位而登基,這就造成了他總是有種不正名的感覺,總是覺得有人在覬覦自己的皇位,而這種情況到了嘉靖晚年更甚。他怕自己的兒子裕王朱載垕威脅自己的皇位,連過年都不準朱載垕前來看望。只是朱載垕很清楚,嘉靖就他這麼一個繼承人,所以倒也能忍。而那時的朱翊鈞雖然也是很受當今李貴妃的喜愛,卻是不敢公開。可是當朱載垕登基爲明穆宗後,朱翊鈞這個原來各個畏懼、無人敢提的名字頓時成了香餑餑,到處是得到一片讚頌。朱翊鈞本身也是很得朱載垕的喜歡,加上他的兩個哥哥早死,隆慶初年的時候更是被立爲太子。這種待遇極大的落差使得朱翊鈞這種待人的方式變得特別起來。

“殿下只有這時纔會如此,若是陛下和娘娘在,決計不會這樣的。”馮寶解釋道。

“這倒是可以理解。”張凡說道。

“其實皇上讓你來也是有讓你教導一番殿下性子的意思。”馮寶說道,“其實殿下平時待人很是不錯,特別是對陛下和娘娘,而且也很懂事,張大人也很是讚揚。”

張凡聽着馮寶地訴說,倒是對這位太子殿下有了個大概瞭解,看來眼前的景象也不過是一時的孩子氣而已。不過聽馮寶的描述,這位太子殿下將來繼位後定是位明君的材料,怎麼會又得了明朝歷史上最懶的皇帝的稱號呢!

幾個小太監還在苦苦哀求,馮寶也是看不下去了,走了過去,說道:“殿下,快些下來吧,陛下派了爲狀元來做你的侍讀。”說是侍讀,其實是讓張凡能夠教導太子,只不過張凡學問是夠了,資歷還不夠,暫時只能這樣。

張凡也上前來見禮:“參見太子殿下。”

朱翊鈞倒是被張凡吸引了,跳了下來,好奇地圍着張凡轉了好幾圈,看了半天沒發現什麼特別的,這纔開口說道:“狀元也沒什麼不同的嗎。不過,做本宮的侍讀不是應該找個跟本宮差不多大的嗎,怎麼他會來?”

“張大人雖然名爲侍讀,卻並非只是陪殿下讀書而已。張大人熟讀四書五經,更是上過戰場,陛下是想讓他教導殿下一番。”馮寶解釋道。

“你上過戰場?”畢竟還是個小孩子,馬上被這幾個字吸引住了,趕忙問道。

“回殿下的話,正是。”張凡如是答道。

“那快些告訴我,戰場上是什麼樣子。”朱翊鈞小孩子的性情頓時表露無遺,太子的自稱也不同了,直接“我”了起來。

“這些微臣自然會告訴太子殿下。”張凡也開始用上一些對待小孩子的手法,“不過此時該用午膳了,待殿下用過,微臣自然會好好地告訴殿下。”

“那好,王德先,快去準備午膳。”朱翊鈞立刻吩咐地上跪着的一個太監,“張侍讀就留下來陪本宮一同用膳。”

雖然張凡的到來純屬無意,但是畢竟讓朱翊鈞從樹上下來,這讓幾個太監們很是感激張凡。如今朱翊鈞吩咐午膳的事,幾個太監自然是盡心盡力。

午膳的飯菜很是豐盛,畢竟這裡是皇宮,而且是太子東宮,伙食自然不會差。各種菜餚,甚至張凡見都沒見過的都在眼前。朱翊鈞倒是沒空好好享用,他還等着張凡給他講故事呢,吃飯的時候雖然還保留着皇家應有的禮儀,但是吃飯的速度特別快。張凡倒也是覺得這太子殿下很是有趣,故意放慢了吃飯的速度,惹的朱翊鈞很是催促。

飯後,朱翊鈞就拉着張凡。張凡沒有辦法,只好和他說起了那次自己隨軍出征的事情。張凡能考中狀元,文章寫的自然是好,何況他還受過後世大衆傳媒那種吊人胃口的手段,從他口中說出的故事自然是跌宕起伏,很是吸引人。一旁伺候的幾個太監和宮女都被張凡的故事給吸引住了,跟着故事一同緊張、悲哀、喜悅,朱翊鈞更是如此。

待張凡講完了故事,已經過了兩個時辰了。衆人也算是聽到了個完美的結局,很是高興。而張凡卻見到朱翊鈞緊皺着眉頭,不由得有些好奇,問道:“殿下,爲何愁眉不展,可是臣說的不好?”

朱翊鈞搖了搖頭,看着張凡,面色嚴肅而恭敬地想張凡做了一禮,說道:“多謝張大人的教導,讓本宮明白了韃子對我大明覬覦之心不滅,果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本宮定會努力,將來也定要將韃子全部消滅,還我大明邊疆百姓一個風平浪靜。”

張凡倒是被他這番話有些呆住了,他說的故事雖然也有這麼一種意思在裡面,但是他壓根就沒有想過要給朱翊鈞灌輸什麼思想,只是很單純的給一個小孩子講故事而已,哪裡能想到只有七歲多謝的朱翊鈞能想到這麼多,這麼遠!如今倒是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難道告訴他:“我沒那個意思,只是講故事而已,你也別往心裡去”?顯然不合適,張凡想了想,也只得馬上還禮,口中說道:“殿下小小年紀竟然能領會其中深意,實乃我大明之福啊!”

“張大人不必如此,本宮還遠遠不夠。”朱翊鈞說道,“本宮現在就去求父皇,讓張大人來教導本宮讀書。”說完,不等在場的人做出任何反應就跑了出去。

張凡倒是有些驚呆了,他怎麼也想不到會是這麼一種情況。一肚子經史子集現在什麼也說不出來。

話說這朱翊鈞去找了隆慶,隆慶正在自己宮中休息就被朱翊鈞叫醒了過來。

“鈞兒,找父皇有何要事?”隆慶很是好奇,朱翊鈞很是孝順,若不是有什麼要緊事定不會在這個時候打擾自己。

“父皇,兒臣此時前來打攪,失禮了。”朱翊鈞先是告罪一番,說道,“那位父皇派來做兒臣侍讀的張……張……”想了半天,朱翊鈞發現自己到現在還不知道張凡的全名,只是知道他姓張而已。

“張凡怎麼了?”隆慶一聽是和張凡有關係,心中也有一分好奇,問道。

“兒臣想讓他當兒臣的太傅,教導兒臣。”朱翊鈞說道。

隆慶一聽,也有些失神了,問道:“鈞兒爲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當下,朱翊鈞把剛纔發生的事情告訴了隆慶。隆慶聽了後,想了想。其實他原本讓張凡去東宮就是讓他教導朱翊鈞的,只不過張凡剛入仕就封爲太子太傅,卻是有些不妥。現在朱翊鈞親自來求他,倒是有了個名正言順的機會,而且張凡是大明朝第二個連中三元的才子,不太會招惹那些言官。太子太傅作爲太子的師傅,位次於從三品的太常,以張凡現在的身份來說確實要惹人非議。現如今作爲當事人的太子也求自己,他倒也不好明着否定。

“既然鈞兒想讓他來教導自己,也罷。”隆慶心中想道,對朱翊鈞說:“好,父皇同意了。不過父皇不能封太爲太子太傅。”

“這是爲何?”朱翊鈞雖然很懂事,可有些事不是靠天分就能懂的。

“張凡才剛入仕,現在就封他做個從一品的官,恐怕下面那些言官上的摺子能把父皇的御書房給堆滿了。”隆慶說道,“不過鈞兒既然想讓他來教導,父皇倒是可以讓他來爲鈞兒講課,不過鈞兒不能行拜師之禮了。”而且隆慶也舉得要是讓那些七老八十的太傅來教導朱翊鈞,不說效果,可能那些人自己都有些不高興。

“這樣也好。”朱翊鈞的小腦袋想了想,沒有發現這裡面得分別,反正他只要張凡能夠給自己上課就行了。

隨後,隆慶又將張凡找來說了一番話,這事就算定了下來。由於張凡還是做他的侍讀,這次的任命只有皇帝的口諭。不過這事立刻從公衆傳了出去,滿朝文武更是知道了皇上很是青睞一個剛剛入仕的年輕人,頓時,各方勢力都開始了對張凡的關注,對於張凡這個政壇新星的拉攏也開始了。張凡由於常在宮中,倒是沒有受什麼影響,不過自己家中倒是更加熱鬧了。隆慶這位皇帝花錢倒也是大手大腳,這次還特地賜了張凡一座大宅子,倒是給人一種張凡聖眷正隆的感覺。

自此,張凡也開始了對朱翊鈞的教導。朱翊鈞現在雖然只有七歲,卻是天資聰穎,頗有讀書的天份。期間,生母李貴妃也來過幾次,問起朱翊鈞的學業他也是對答如流,很是讓李貴妃開心,另帶着張凡也水漲船高,甚至連張居正這位張凡的老師在朝中的說話也更有了份量,畢竟這枕頭風的力量還是很大的。

經過了一段時間,朱翊鈞雖然還沒有正是拜張凡爲師,卻是一直以學生禮儀對待張凡。張凡也是盡心教導,以如今的勢頭看來,四年之後,朱翊鈞登基之時,張凡定然是貴不可言。“現在能和張凡打好關係,以後在朝中行事會更加方便。”抱着這種想法的人不少。張凡一開始也被這種狀況弄了個措手不及,不過經過張居正一番提點,他也打定了一個主意。在不得罪人的情況下婉言謝絕。

第1406章 如何能行第480章 三司會審(下)第263章 所謂天朝第1850章 很難答應第1921章 暗中激流第1656章 絕不如此第1542章 不太好說第1024章 不算交鋒第1581章 不同反應第797章 有請太醫第529章 張凡家事第683章 瞬間霸氣第1420章 容易說清第281章 糧食無礙第789章 證明清白(中)第131章 初到泉州第668章 緩和下來第1561章 只看現在第1418章 小小煩惱第1001章 興師問罪第1902章 別有心思第377章 痛苦等待第254章 利益問題第1282章 兩手準備第685章 和和氣氣第1844章 容後再說第1060章 門派大小第1456章 到來京城第708章 瞬間風韻第1292章 真話假話第146章 御書房中(上)第644章 實在巧合第245章 安全打算第329章 龍顏大悅第1897章 就是逼宮第84章 水中映月第945章 突然消息第494章 地圓地方第203章 太監相鬥第1143章 劉顯打算第1144章 首戰大捷第533章 宴請之事第169章 百法不侵第737章 改變現狀第1133章 沒有捅破第1065章 生前身後第1706章 形勢逆轉第一前一百二十六章 略有懷疑第843章 匪夷所思第76章 內閣人選第703章 突然到來(下)第1749章 還沒有完第892章 收場之時第1475章 無法原諒第962章 遙遙路途第772章 危伏旅途第1210章 還有問題第1157章 處處相爭第243章 水仙之疑第492章 歸來之人第134章 用毒一道第一前一百二十六章 略有懷疑第1525章 平安無事第149章 幕間過場第707章 拉近距離第188章 毫不掩飾第627章 原來誤會第1386章 極力勸阻第490章 風平浪靜第1774章 開始解釋第24章 起死回生第1487章 可能如此第1472章 疑惑不解第790章 證明清白(下)第511章 誰的責任第41章 初到京城第976章 好好解釋第1377章 未來難測第331章 困難重重第537章 註定之事第140章 造化弄人第1261章 威與不威第718章 據實相告第1416章 由着他去第1521章 世事如此第59章 形勢變化第1749章 還沒有完第1353章 總有辦法第226章 遺留問題第538章 接任之事第842章 真的變了第141章 悲哀之人第1198章 就這麼說第810章 告一段落第1221章 人不自知第908章 誘導方向第1538章 純孝之舉第187章 喜從天降第307章 隆重迎接第146章 御書房中(上)
第1406章 如何能行第480章 三司會審(下)第263章 所謂天朝第1850章 很難答應第1921章 暗中激流第1656章 絕不如此第1542章 不太好說第1024章 不算交鋒第1581章 不同反應第797章 有請太醫第529章 張凡家事第683章 瞬間霸氣第1420章 容易說清第281章 糧食無礙第789章 證明清白(中)第131章 初到泉州第668章 緩和下來第1561章 只看現在第1418章 小小煩惱第1001章 興師問罪第1902章 別有心思第377章 痛苦等待第254章 利益問題第1282章 兩手準備第685章 和和氣氣第1844章 容後再說第1060章 門派大小第1456章 到來京城第708章 瞬間風韻第1292章 真話假話第146章 御書房中(上)第644章 實在巧合第245章 安全打算第329章 龍顏大悅第1897章 就是逼宮第84章 水中映月第945章 突然消息第494章 地圓地方第203章 太監相鬥第1143章 劉顯打算第1144章 首戰大捷第533章 宴請之事第169章 百法不侵第737章 改變現狀第1133章 沒有捅破第1065章 生前身後第1706章 形勢逆轉第一前一百二十六章 略有懷疑第843章 匪夷所思第76章 內閣人選第703章 突然到來(下)第1749章 還沒有完第892章 收場之時第1475章 無法原諒第962章 遙遙路途第772章 危伏旅途第1210章 還有問題第1157章 處處相爭第243章 水仙之疑第492章 歸來之人第134章 用毒一道第一前一百二十六章 略有懷疑第1525章 平安無事第149章 幕間過場第707章 拉近距離第188章 毫不掩飾第627章 原來誤會第1386章 極力勸阻第490章 風平浪靜第1774章 開始解釋第24章 起死回生第1487章 可能如此第1472章 疑惑不解第790章 證明清白(下)第511章 誰的責任第41章 初到京城第976章 好好解釋第1377章 未來難測第331章 困難重重第537章 註定之事第140章 造化弄人第1261章 威與不威第718章 據實相告第1416章 由着他去第1521章 世事如此第59章 形勢變化第1749章 還沒有完第1353章 總有辦法第226章 遺留問題第538章 接任之事第842章 真的變了第141章 悲哀之人第1198章 就這麼說第810章 告一段落第1221章 人不自知第908章 誘導方向第1538章 純孝之舉第187章 喜從天降第307章 隆重迎接第146章 御書房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