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不戰而降(二)

岳飛在咸興府僅僅呆了一天的時間,之後繼續率領宋軍南下。

咸興府守將崔思全也跟在岳飛的身旁。

深夜,偏僻的小路上,戰馬馳騁的聲音不斷的傳出。

前方隱隱約約出現了幾十個黑影,岳飛率人朝着這幾十個黑影而去。

很快前面傳來了尖叫的聲音,只見這幾十個黑影奔跑的速度更快了!

然而,他們的速度再快也趕不上戰馬的速度,過了不到半刻鐘的時間,這幾十個黑影被宋軍圍在了中間。

這是幾十個高麗百姓,有男有女,有老人也有小孩,他們一個個臉色蒼白,他們的身上揹着大包小包,似乎都是行禮!

漸漸的,這幾十個高麗百姓跪了下來,他們朝着周圍的宋軍不斷的磕頭。

“問問他們,這是要去往何處?”岳飛道。

崔思全呆在岳飛的身旁,此刻立即用高麗語喝問這些高麗百姓。

“將軍,他們說要去前方的山中藏身,躲避戰亂。”過了一陣之後崔思全道。

“告訴他們,不用去前方的山中!我大宋軍隊軍紀如山,絕不會濫殺百姓,也不會搶奪百姓的財產!讓他們繼續住在自己的家鄉,戰爭很快就會結束,我們會在高麗先實行一到三年的免稅政策,一切只會比以前更好,不會比以前更差!”岳飛道。

崔思全將岳飛的話告訴這些高麗百姓,這些高麗百姓的臉上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來。

等到崔思全說完,岳飛才繼續帶着大軍往前。

所有的宋軍騎兵都是從這些高麗百姓的旁邊繞過,他們沒有搶奪高麗百姓手中的行禮,更是絕對沒有一個人凌辱女子,等到宋軍經過之後,這些高麗人議論紛紛。

“這就是大宋的軍隊?他們似乎和咱們高麗的軍隊有些不同呢!”

“聽說戰爭一旦發生,最受苦的就是我們這些老百姓了,到時候家破人亡是肯定的事情了,可是我們遇到了這麼多軍隊,現在還好好的站在這裡!”

“怎麼辦?咱們還要去山裡嗎?”

“咱們回去看一看,如果村子還在,沒有遭遇洗劫,咱們就不去山裡了。”

高麗百姓在這裡議論紛紛,崔思全跟着岳飛,則是奉承道:“貴軍真乃仁義之師,崔某佩服!”

岳飛笑了笑,道:“我大宋陛下要的是一個完整的高麗,不是一個殘破的高麗!此戰過後,高麗僅僅是死去了一些士兵,僅僅是失去了曾經的大王、朝廷而已,普通百姓生活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宋軍佔領高麗,僅僅是改變高麗的上層建築,不是爲了清洗普通高麗人。

高麗不同於女真、蒙古等族,這裡同樣是農耕文化,同樣是儒家文明,只要政策得當,這裡可以很順利的融入大宋之中,增加大宋力量。征服一個國家,最好的辦法是用文化、文明去同化,而不是如同後世蒙古那樣僅僅靠着武力征服。

※※※

岳飛一路往南,路上碰到不少逃難的高麗人,每當遇到這些人,岳飛便會派人好言相勸,讓這些高麗人重新返回家鄉。

六月二十八日,宋軍來到永興城下。

永興城乃是朝鮮東海岸的重要港口,清朝末年的時候,朝鮮還是中國的藩屬國,當時永興城曾經是北洋水師的軍港之一!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曾經率領定遠、鎮遠、威遠等北洋軍艦在這裡駐紮,和日本人對峙!

現在這裡僅僅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僅僅只有三千駐軍。

岳飛兩萬騎兵到來,永興城門早已經關閉。

永興城中的三千駐軍站在城牆上,許多人身體都瑟瑟發抖,他們手上的武器也樣式不一,有人手裡甚至是拿着木棍之類的武器。

岳飛沒有下令立刻攻城,而是命人在城下勸降。

僅僅過了一刻鐘,永興城門打開,永興城知縣跪在岳飛的面前,一臉的諂媚笑容。

本來這永興城知縣早就想要出城投降,只是他是一個文人,覺得自己好歹應該矜持一下,所以等到宋軍勸降之後他纔出來。

看到這諂媚笑容,岳飛不由得苦笑搖頭。

大軍在永興城呆了只有半天的時間,之後繼續南下。

宋軍一路上攻無不克,招無不降!

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咸興、永興、元山、江陵、榮州、大田、光州等地官員、將領紛紛投降!一路南下,岳飛幾乎沒有遇到抵抗!

這讓岳飛感覺詫異不已,他不明白爲何高麗人不抵抗?

其實這正如南宋末年的情景一樣,襄陽城破,蒙古人南下,南宋各地無數讀聖賢書滿口仁義道德的各級官員紛紛降元,江南幾十個州軍的知縣、知州紛紛主動獻城,最後連坐鎮將領福的京湖宣撫使、湖北制置使等無數地方大員也紛紛投降,整個江南幾乎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塌。

當時南宋皇太后謝道清召集天下軍隊勤王!江南尚有六十餘萬大軍,最後勤王的只有兩萬人,其中一萬人還是文天祥率領的農民義軍,其餘五十餘萬軍隊全部不戰而降!

忽必烈打下天下之後,對這種現象也是詫異不解,他詢問那些主動投降的大宋官員,問他們爲什麼如此輕易的就選擇投降,大宋官員全部說不上話來。

今日高麗的情形和南宋末年一模一樣!

本來高麗建國就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也已經快到朝代的末期!歷史上,大約三十年之後,王氏高麗發生劇變,武將攝政,高麗大王幾乎成了傀儡!高麗國家本身也已經是矛盾重重,在得到遼東、千里長城數十萬兵馬被戰敗的消息之後,高麗國內的官員誰都不願意再繼續和大宋做對。

岳飛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他只是覺得高麗人沒有骨氣,打心眼裡瞧不起這個民族!

吳玠、吳璘、王貴等人率領大軍一路南下,也沒有遇到多少抵抗!許多時候,宋軍尚未到來,前方城池的主要官員已經前去迎接,有的時候甚至是當地的官員、將領、士紳全部出來夾道相迎。

等到了七月十九日的時候,距離千里長城被破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整個高麗幾乎全部降了,只剩下一個地方——仁州!

※※※

當初吳玠南下的時候,仁州知府也已經打開城門投降,吳玠仍舊令仁州知府暫時管理仁州,然後繼續帶兵南下。

他卻不知道高麗大儒金燦竟然在仁州鄉下組建了義軍,不久之後金燦帶領一萬義軍攻克了仁州,殺死了仁州知府,在這裡宣佈抵抗宋軍。

已經到了農曆七月二十,秋葉漸漸的變黃,秋風吹起,天氣已經轉涼。

黃昏時分,滿頭白髮的金燦站立在仁州城牆上,眺望開京方向。

他的弟子,那個中年儒生仍舊跟在他的身旁。

“現在國家的形式如何了?”金燦道。

“老師,大田、光州、大邱等地都已經投降了宋軍,整個高麗似乎只剩下我們了!”中年儒生道。

“怎會如此?”金燦的身體輕輕顫抖,臉上都是悲傷。

“老師,我們僅僅只有一萬人,而且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農夫,我們如何是幾十萬宋軍的對手?”中年儒生道。

金燦眉頭微微皺起,一句話不說。

“老師,陛下都被宋軍俘虜了,各地都投降了,聽說宋軍乃是仁義之軍,他們所過之處秋毫不犯,這和契丹人、女真人完全不同!我們爲何還要抵抗?”中年儒生道。

“正是因爲人人都如你一般,國家纔會陷落,纔會滅亡!我是寧死也不會投降的!”金燦咬牙道。

“哎!”中年儒生輕輕嘆了口氣。

七月二十三日清晨,陸續有宋軍來到這裡,仁州城中的一萬高麗義軍臉上都露出了驚恐的表情來。

不過宋軍並沒有立刻攻城,等到了七月二十四日的時候,吳玠、岳飛聯袂來到了這裡!

整個高麗只有一座城池在抵抗,他們想要看看這城池的主事之人。

第626章 泉州第385章 退去第324章 招攬秦檜趙鼎第618章 宣武十年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596章 出兵高麗第498章 大軍到來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476章 裡應外合第002章 山外青山樓外樓第554章 戰事結束第539章 包圍第275章 絕境(一)第021章 傳國玉璽(一)第169章 十面埋伏第557章 遼東緊急軍情第572章 皇族安置第397章 土河之戰(一)第047章 路上第242章 北征第080章 康王登基第441章 梁紅玉往東第162章 出現第044章 潼關失陷第025章 兵分兩路第465章 四處戰火第622章 年終第535章 長春州(二)第382章 重返臨安第125章 臨安第232章 義軍第094章 登基十日第381章 江南最後安排第176章 百姓生活第499章 榆州城破(一)第545章 反攻(一)第554章 戰事結束第330章 茫茫草原第325章 走訪(一)第217章 休養生息第507章 逃跑第022章 傳國玉璽(二)第249章 秦鳳路第461章 登陸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317章 海上第398章 土河之戰(二)第261章 勸降(二)第369章 烏合之衆第484章 誓師伐金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483章 北伐計劃第585章 和談(二)第113章 見面(一)第005章 武學奇才第153章 曲端到來第329章 寧武關第085章 涇原第152章 軍國第591章 諮議局(二)第454章 經濟(一)第298章 攻陷大同第284章 路上相遇第042章 北國風光第189章 義軍內訌第030章 身份暴露第252章 回援第266章 精銳騎兵第282章 伏擊(二)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421章 血洗燕雲第108章 康母(一)第501章 長途跋涉第088章 各方拉攏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490章 阻攔第559章 一網打盡(一)第358章 制度(一)第106章 彈劾李綱(二)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145章 練兵(一)第108章 康母(一)第136章 血夜(三)第325章 走訪(一)第583章 一路見聞第294章 出使長安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300章 江陵第588章 送別第603章 平壤(二)第361章 洞庭湖(一)第268章 再次徵召(二)第169章 十面埋伏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029章 被圍第345章 燕雲之計第544章 女真出戰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393章 李彥仙到來第413章 圍殲
第626章 泉州第385章 退去第324章 招攬秦檜趙鼎第618章 宣武十年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596章 出兵高麗第498章 大軍到來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476章 裡應外合第002章 山外青山樓外樓第554章 戰事結束第539章 包圍第275章 絕境(一)第021章 傳國玉璽(一)第169章 十面埋伏第557章 遼東緊急軍情第572章 皇族安置第397章 土河之戰(一)第047章 路上第242章 北征第080章 康王登基第441章 梁紅玉往東第162章 出現第044章 潼關失陷第025章 兵分兩路第465章 四處戰火第622章 年終第535章 長春州(二)第382章 重返臨安第125章 臨安第232章 義軍第094章 登基十日第381章 江南最後安排第176章 百姓生活第499章 榆州城破(一)第545章 反攻(一)第554章 戰事結束第330章 茫茫草原第325章 走訪(一)第217章 休養生息第507章 逃跑第022章 傳國玉璽(二)第249章 秦鳳路第461章 登陸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317章 海上第398章 土河之戰(二)第261章 勸降(二)第369章 烏合之衆第484章 誓師伐金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483章 北伐計劃第585章 和談(二)第113章 見面(一)第005章 武學奇才第153章 曲端到來第329章 寧武關第085章 涇原第152章 軍國第591章 諮議局(二)第454章 經濟(一)第298章 攻陷大同第284章 路上相遇第042章 北國風光第189章 義軍內訌第030章 身份暴露第252章 回援第266章 精銳騎兵第282章 伏擊(二)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421章 血洗燕雲第108章 康母(一)第501章 長途跋涉第088章 各方拉攏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490章 阻攔第559章 一網打盡(一)第358章 制度(一)第106章 彈劾李綱(二)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145章 練兵(一)第108章 康母(一)第136章 血夜(三)第325章 走訪(一)第583章 一路見聞第294章 出使長安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300章 江陵第588章 送別第603章 平壤(二)第361章 洞庭湖(一)第268章 再次徵召(二)第169章 十面埋伏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029章 被圍第345章 燕雲之計第544章 女真出戰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393章 李彥仙到來第413章 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