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新西京

眼看已是十月中旬,皇帝卻還沒有回京的意思,參政知事李綱和右相陳遘兩人來到洛陽迎皇帝歸京。兩人都已多年未到過西京,當來到城下時都不由的驚歎一聲,此刻雖還沒有窺得全貌,但也可看出比之隋唐之時的洛陽城範圍還要大上一圈。

五代之時城池幾經興廢,太祖登基後定爲西京令人修葺,也只是草草築起了一道丈餘高的外城牆,後來又在女真人南下時兩軍爭奪中被毀。而現在城牆高有五丈,城基皆是條石壘砌,城頭上又修起高峨巍聳的城樓,寬達十五丈的護城壕,上面架起了三座拱橋,一旦敵軍到來只要將橋拆毀便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塹。

城池的防禦措施也十分完備,羊馬城、甕城、馬面、角樓等一應俱全,並在城上修築了炮臺,搭建了大小不一的碉堡。他們知道這些築壘平時可以存儲彈藥、方便官兵值守,戰事就成了一個個堅固的堡壘,即便敵人上了城牆也會被兇猛的機槍火力封死道路。另外他們聽說城牆之中存有暗道,可以用來藏兵、運兵,並在城牆中部開有射孔,但是現在皆隱於其中,難窺全貌。

洛陽城是以洛水爲城市的中軸線分爲南、北兩城,北城自建城之始便是宮城所在,而南城一直作爲坊市區。而這時接到當朝兩位宰執到來的消息,洛陽留守許宏率衆匆匆來迎,將他們接入城中。李綱兩人起先還驚於西京城防的堅固,可當他們一行人由南門進入後又不禁發出感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條寬達三十丈的大路。而城下則是一道二十丈寬的環城路,郭城內則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劃分出若干方形或是長方形的裡坊。

“許大人。這洛陽南城在唐時據說八十一坊、兩市,看如今模樣似不遜於盛唐之時吧!”李綱邊走邊問道。

“李相。南城的坊市皆以重新規劃,大小裡坊已有百數,在洛水南岸也復建了兩市,規模以超出唐時!”許宏恭敬地答道。

“許大人,這坊市密佈,當初建城時是不是拆遷了許多民戶啊?”右相陳遘問道。

“陳相可能有所不知,洛陽城在女真入侵之時兩軍在此幾次爭奪,房屋盡毀,百姓或逃或亡。甚至被女真所虜,人口不足先日之二三,外城幾乎被夷爲平地,成爲狐鼠鳥獸之家,城池與重建無異,哪裡還有擾民只說!”許宏苦笑着說,他曾在收復洛陽之初就曾擔任留守之職,甚是瞭解當日之慘狀。

“看今日之繁華真是難以想象當日之景象啊!”陳遘感嘆道,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羣。耳邊充斥着南腔北調的吆喝聲,及滿眼的酒旗、幌子誰能想到這裡曾被戰火毀滅。

“大人說得是,當日陛下下令重建洛陽城時有令先建市後建城,首先修築道路。疏通運河,着力建設發展洛水之南的裡甲坊市,並收攏逃散的百姓。招募流民給予優惠,開墾田地。興修水利。”許宏說道,“而洛陽自古便是溝通西北與中原的要道。更有運河的往來便利,沒有幾年工夫這裡商業便逐漸恢復,然後才利用稅收所得建起城池,如今城中作坊和商鋪遍佈,可謂一地難求啊!”

“陛下考慮真是深遠,此前都是先建城後有市,陛下卻反其道而行之,又開先河啊!”陳遘不由讚道。

“許大人,這城中人口現有多少?”李綱邊行邊問道。

“李相,現在城中有戶十五萬,加上駐軍、官員及家眷人口近七十萬,還未達到盛唐之時的百萬之數!”許宏想也未想便回答道,可見他這個留守很稱職,對城中情況十分了解。

“許大人,七十萬人口也不是小數了,糧食是不是也需從江南調運,這漕運可是重中之重啊!”李綱點點頭說道,供養這麼多的人口所費巨大,像汴京每年就需從東南調運大批糧食,漕運兩月不通便會導致城中糧食緊缺。

“李相所慮的極是,不過近幾年洛陽糧食基本已經可以自給,不需從外埠大量調運!”許宏笑笑說道,“建城之時,陛下已經將大量流散和東南無地的農戶招募到此間附近州縣,而洛陽周圍河流衆多,水網密佈,有灌溉之利,可開墾的荒地甚多,如今洛陽各府縣新增良田十餘萬頃,所產糧食可供城中食用,再有幾年熟田增加,糧食隨之增產,加上陛下推廣的新作物豐收,甚至可在關中、河北、河東歉收之年填補所需!”

“哦,現在洛陽糧食已能達到自足,豈不會節省許多的人力、物力,擺脫漕運之苦!”李綱有些不相信地說道。

其深知開封是運河的供給中心,政府的糧食和物資的主要來源地是長江下游。宋政府每年爲了保持汴河的暢通,投入了大量人力與物力。首先是分黃河水的汴口,因黃河主漕擺動不定,需歲歲更易,以迎水勢。汴河以下的河道因水流渾濁,非經常疏浚難以通航。大中祥符年間,規定三五年一浚,河牀仍不免年年淤高,逐漸形成了地上河。

皇佑年間始定“自河口浚治,歲以爲常”,汴口冬閉春開,汴河每年通漕才二百餘日。即使如此,至熙寧年間,開封以東雍丘、襄邑一帶,汴河河底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餘,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爲解決汴河泥沙來源問題,元豐三年,曾在鞏縣任村沙谷口至河陰縣汴口之間廣武山北麓黃河灘地上開渠五十里,引伊、洛水入汴,堵塞舊汴口,避開黃河濁流。因洛水較清,史稱引洛的入汴河爲清汴。元佑五年,因水源不足,又恢復引黃河爲源,汴河依舊淤淺。

宋初長江下游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但自成爲京師的糧食和物資主要來源地後,其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天下大部分財富集中在開封,其他地方卻越來越窮困,這正是趙匡胤所擔心的。他預言:“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結果不幸而言中,過了不到百年,民力幾乎耗盡,富庶的長江下游地區經濟發展停滯,以致政府經常入不敷出,龐大的軍費開支使政府和人民都喘不過氣來,財政上的積貧和軍事上的積弱成爲不可挽回的趨勢。這皆是漕運之苦造成的。

“哦,這宮城是在原址復建的嗎?”。一行人在衆衙役和親隨們的努力下上了橋,橋下船隻如梭,宮城已在眼前,陳遘看了看問道。

“宮城是在原來舊城上圍建,但是其中是各部衙門、太學和武學所在,臣僚和宗室的府邸也多在其中,佔據了其中大部分地區,只有少部分爲裡坊和軍作監工坊所在。不過洛水上唐時所建的黃道橋、天津橋、星津橋和新、舊兩座中橋皆原址重建,使兩城相通,並無不便之處!”許宏介紹道。

“宮城中沒有禁軍值守嗎?”。李綱聽着介紹皺了下眉問道。

“哦,李相是這樣的!”許宏趕緊答話道,“西京外城的平時交由州軍負責,駐此的豹將皆在過去的東都苑駐紮,宮城守衛由其部派出,每季由一個旅輪戊,周而復始,餘部在東都苑軍營駐守。皇城平日則由禁軍和州軍各派出的一個指揮駐守,皇帝移駕宮中時則由近衛軍接管皇城城防!”

“好,東都苑面積廣大,舊事所載廣博二百餘里,平日可訓練軍兵,陛下閒時可前往狩獵休憩,許大人真是國之幹才啊!”李綱捋捋鬍鬚讚道。

“李相拗讚了,下官不敢居功!”許宏笑笑說道,“西京建設皆由陛下規劃指導,軍事守備方面是前留守蔣飛大人負責督建安排,皇城和宮城乃是府尹景王殿下之功,下官只是坐享其成罷了!”

“十餘年間便重建西京城,並有瞭如此規模,所耗甚多,許大人也是籌措有力,我記得戶部好似並未有劃撥建城所需不過百萬貫之數!”陳遘一直在吏部任職,對此還是有印象的,當時許宏以侍郎之職主管西京事務監造城池,而新建一座大城豈是百萬貫能夠的。

“呵呵,這下官更是惶恐了,重建西京所用款項皆是陛下所籌集的!”許宏連連作揖道。

“陛下所出?不是內庫早已空虛了嗎!”李綱驚訝地說道,他可是知道皇帝爲了打造遠洋艦隊和維持宗室的龐大費用,加上老底讓女真人搶走了不少,皇帝可是天天哭窮的,那其用什麼方法籌集到如此多的重建資金,難道皇帝真有點石成金的神仙本事?

“李相說得不錯,不過皇帝卻不是一般人,他不過也就靠着戶部撥下的款項和自己借貸來的幾百萬貫就把西京城給建起來了!”許宏在兩人耳邊小聲說道,“我聽說陛下不但沒有貼錢,而且還小賺了一筆,給皇后和幾位皇妃在山間建了座離宮,以便她們前去休閒……”(未完待續……)

第54章 血案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156章 海陸齊進第141章 歸京路(七)第383章 城堡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20章 你們傻啊第168章 造化弄人第261章 私下交易第334章 瞎猜第193章 對攻第7章 陷阱第514章 大局已定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80章 出塞第230章 事變第226章 鬥智第63章 金錢爲王第44章 截殺第466章 有心算無心第370章 崩潰第158章 隱患第21章 貴公子第411章 亂象已生第46章 困擾第366章 調整第12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章 不爭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247章 護短第59章 早有打算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136章 大局已定第140章 都一樣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113章 二戰大和堡第512章 敵變我變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26章 便宜得這樣佔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42章 掃黃第4章 走光第395章 敲詐第230章 事變第70章 逼婚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177章 靜中有動第146章 河北第4章 遵詔第107章 心思第67章 冬雷行動(三)第417章 震動第110章 孤注一擲第393章 另有它意第120章 你們傻啊第44章 這下壞了第278章 虛晃一槍第80章 名動京城(一)第201章 出逃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518章 失和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300章 一點兩面第237章 看個夠第114章 屠殺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312章 回馬槍第166章 解惑佈局第190章 圍三厥一第387章 炮灰軍第28章 鬥將第404章 山中老人第242章 攻似雷霆(一)第131章 又一年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97章 夜宿荒野第91章 康王趙構第2章 忠心第20章 插曲第84章 給予希望第354章 欣慰、心酸第5章 善後第270章 詭辯第201章 思考第207章 撤兵第223章 囚徒第49章 隱於市第122章 擁戴第250章 共識第18章 冷竈第351章 逼降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22章 看誰心眼多第265章 另有謀算三十八章 各有難處第141章 擴軍之議第92章 軍號
第54章 血案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156章 海陸齊進第141章 歸京路(七)第383章 城堡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20章 你們傻啊第168章 造化弄人第261章 私下交易第334章 瞎猜第193章 對攻第7章 陷阱第514章 大局已定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80章 出塞第230章 事變第226章 鬥智第63章 金錢爲王第44章 截殺第466章 有心算無心第370章 崩潰第158章 隱患第21章 貴公子第411章 亂象已生第46章 困擾第366章 調整第12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章 不爭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247章 護短第59章 早有打算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136章 大局已定第140章 都一樣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113章 二戰大和堡第512章 敵變我變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26章 便宜得這樣佔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42章 掃黃第4章 走光第395章 敲詐第230章 事變第70章 逼婚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177章 靜中有動第146章 河北第4章 遵詔第107章 心思第67章 冬雷行動(三)第417章 震動第110章 孤注一擲第393章 另有它意第120章 你們傻啊第44章 這下壞了第278章 虛晃一槍第80章 名動京城(一)第201章 出逃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518章 失和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300章 一點兩面第237章 看個夠第114章 屠殺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312章 回馬槍第166章 解惑佈局第190章 圍三厥一第387章 炮灰軍第28章 鬥將第404章 山中老人第242章 攻似雷霆(一)第131章 又一年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97章 夜宿荒野第91章 康王趙構第2章 忠心第20章 插曲第84章 給予希望第354章 欣慰、心酸第5章 善後第270章 詭辯第201章 思考第207章 撤兵第223章 囚徒第49章 隱於市第122章 擁戴第250章 共識第18章 冷竈第351章 逼降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22章 看誰心眼多第265章 另有謀算三十八章 各有難處第141章 擴軍之議第92章 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