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遵詔

此次祝捷,趙檉使人趕鑄了一千隻金碗,三千隻銀碗和五千只銀盃用以獎勵有功,李綱拿起一隻金碗看了看,碗內刻着‘保家衛國,功績永存’八個字。由於時間倉促製作的並不精緻,甚至看起來十分粗糙,但是分量十足,絕不是那種薄如蟬翼的以次充好的玩意兒。

“唉,河中軍這次繳獲不少,只這些金銀碗便不少於二十萬貫!”範瓊瞅着一隻只金碗銀碗被軍士們領走,不禁眼熱道小說章節。

“哼,這些金銀碗全是燕王散了自己的私財鑄成的,卻不是繳獲的,在座的恐怕無一人肯如此吧?”王稟冷哼一聲說道。

“都說燕王仗義疏財,看來確實如此,也難過將士們用命!”範瓊訕訕說道,皇上坐擁大宋,只拿出一千兩金子就肉疼的緊,真不如這燕王大方,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聽說出兵的時候收了捐款就有二百萬貫,二十萬貫不過十取其一,大頭還是落在了自己兜裡,這燕王帳算的明白。

可範瓊很快就被打了臉,糧草官許宏很快便宣佈各界善款除了花銷之外,全部用於義勇、鄉兵的遣散費和撫卹傷亡軍士的費用,並無一文錢放進了燕王的口袋之中。自己的判斷失誤,讓範瓊覺得很不爽,他想看看士兵都賞了金碗銀碗的,那軍官該賞點什麼?

事情再次讓範瓊失望了,左路軍都統野利得到的是金將完顏闍母的盔甲和佩弓,他的馬和長刀卻歸了右路軍都統正川,就這撐死值個三四百貫的東西卻樂得兩個人屁顛屁顛的。其他軍將所得更少。有的是面金軍將旗,有的是某個偏將的兵器。反正都是些不值錢的破爛,但卻沒有人表示一絲不滿。彷彿這纔是他們得到的最好的賞賜…

大會開完,自然就是殺豬宰羊的會餐,因爲來了這麼幫子貴客,趙檉命人支起涼棚,好歹沒讓他們和大兵一樣在露天中席地而坐,河東的文官武將們自有手下人作陪,趙檉和李綱、張孝純佔了一個帳篷,以便說話。

“飯食簡陋,兩位大人見諒!”趙檉對兩人說道。他倒不是客氣,他們各自桌上的菜與軍士們無異,只是大盆換做了盤子,看着文雅了些。

“比起圍城之時,這已是佳餚,王爺客氣了!”經歷了半年圍城的張孝純是吃過苦,捱過餓的人,對飲食已不再那麼講究,夾起塊肉吃着說道。

“無妨。與民同樂,又在軍中哪裡那麼多講究!”李綱看看桌上的菜微不可查地皺了下眉說道,顯然對王爺如此不講究很是意外。說起他的家世是很有來頭的,系出自唐朝的宗室。他們家的老祖宗,在唐時因宗室身份出任過建州刺史。

李綱祖先地位隆寵,父親李夔也是皇帝的近臣。他本人在三十歲後又多年在朝爲官。而大宋的官員,待遇之厚爲歷朝之最。加上他的出身和地位,家中財富也甚多。根本不差錢,自然是不缺乏錦衣玉食,過着奢華的生活,當然人家花的是自己的錢,無損於其政治立場。

“兩位大人來此,是爲了遣散河中援軍,催促本王回京之事吧?”趙檉喝了口酒笑笑說道。

“咳…不錯!”李綱沒想到王爺說話這麼不講究,酒還沒喝兩杯,便直言點破,一點彎兒都沒拐,“聖上幾次下詔詢問王爺近況,希望王爺能早日進京赴任,爲君分憂!”

“呵呵,分憂談不上,不讓皇兄擔憂,本王也就心滿意足了!”趙檉笑道,舉杯邀兩人共飲。

“王爺說笑了,聖上求賢若渴,王爺胸有韜略,英勇善戰,朝中又正是用人之時,歸京后王爺定能一展抱負!”李綱也知自己昧着良心說話,王爺這一回去恐怕比自己還慘。

“也罷,本王已經決定三日後河中軍撤兵歸田,我回京赴任,兩位也能睡個好覺了!”趙檉言道。

“哦,王爺此話當真?!”李綱又驚又喜,原想還得磨磨嘴皮子,沒想到王爺這麼痛快就答應要走了。

“軍中無戲言!”趙檉面色一肅說道。

“好,下官爲王爺擺宴送行!”李綱端起杯一飲而盡道。

“王爺一去,河東便失砥柱,女真若再遣兵來襲,有誰能擋。”張孝純臉色黯然地喝下杯中酒道。

“誒,本王雖離開,但是河東有李大人坐鎮,他在朝中亦是一力主張抗金,斷不會再出現童貫棄軍而逃的事情!”趙檉笑道,“且如今河東有二十萬雄兵,豈容女真再度輕易南下,以後河東就拜託給李大人了。”

“王爺不要羞臊下官了,若不是王爺搶先出兵解圍,下官還不知如何應對!”李綱苦笑道,“下官現在雖說又兵二十萬,但卻少良將,我是一書生哪裡懂得用兵之道,還請王爺不吝賜教!”

“大人過謙了,賜教說不上,卻有兩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趙檉擺手說道。

“王爺儘管講,下官洗耳恭聽!”李綱拱手道。

“以本王看,李大人雖名爲統帥,實則卻無遣兵之權,此乃用兵大忌!”趙檉正色說道,李綱點點頭算是默認了,“河東之守在雁門,可憑大人手中之兵收復雁門卻是萬難。而現已是八月,正是馬肥草壯之時,女真人定會再度南下,所以大人當務之急不是取雁門,而是謹守石嶺、赤塘兩關,太原城也要高築城,深挖壕,囤積糧草,招募勇壯,以備萬一!”

“女真新敗,今年恐無力再南下了吧?”李綱說道。

“切不可有僥倖之心,金軍在中京屯兵數萬以爲援軍,雖有千里,但他們多爲騎軍瞬息可至,如果河東一失,則京師又將再陷兵火!”趙檉說道,在歷史上金軍就在不久後再次兩路南下,宗翰攻破太原,兩路金軍會兵開封城下,結果就是讓人家給連窩端了!

“嗯,下官記下了,王爺回京後也要事事小心!”李綱說道,也隱晦的提醒了王爺一句,希望他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未完待續。。。)

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212章 誰稀罕你第240章 還賬第49章 日日不得閒第140章 歸京路(六)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211章 各打算盤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57章 買房置地第485章 城破第26章 便宜得這樣佔第190章 換招第345章 趙檉的打算第60章 榜樣第140章 歸京路(六)第297章 腦袋屁股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126章 擴編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29章 當真了第444章 順服第52章 邪惡第49章 隱於市第13章 壓抑第137章 歸京路(三)第153章 波折第26章 送來的第55章 根據地第66章 櫃坊第78章 變局第45章 宣諭使第47章 出首第376章 開戰第105章 養馬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207章 備戰第60章 鬥智鬥勇第34章 猜忌第441章 對策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227章 都不提第90章 不安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21章 貴公子第144章 路難行第335章 憂心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51章 心眼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150章 大練兵(二)第21章 貴公子第449章 舉國同慶第71章 沒想到第73章 開刀第352章 頭破血流第127章 變數迭出第104章 巡邊(二)第210章 和氣生‘財’第2章 前生今世第108章 瘦驢拉硬屎第13章 壓抑第187章 戰涿州(一)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75章 費思量第47章 出首第63章 金錢爲王第76章 出人意料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129章 雙管齊下第39章 算計第142章 籌備第334章 瞎猜第175章 從容佈局第253章 摸不清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433章 天人交戰第147章 新生活第336章 漫漫西征路(一)第418章 左右輿論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5章 齋戒(二)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53章 讓我們飛第313章 破局第396章 借力打力第283章 混戰第41章 過年(二)第528章 和戰雙開第471章 困獸猶鬥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77章 京中無將第21章 任務第41章 忙碌第219章 步步爲營
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212章 誰稀罕你第240章 還賬第49章 日日不得閒第140章 歸京路(六)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211章 各打算盤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57章 買房置地第485章 城破第26章 便宜得這樣佔第190章 換招第345章 趙檉的打算第60章 榜樣第140章 歸京路(六)第297章 腦袋屁股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126章 擴編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29章 當真了第444章 順服第52章 邪惡第49章 隱於市第13章 壓抑第137章 歸京路(三)第153章 波折第26章 送來的第55章 根據地第66章 櫃坊第78章 變局第45章 宣諭使第47章 出首第376章 開戰第105章 養馬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207章 備戰第60章 鬥智鬥勇第34章 猜忌第441章 對策第124章 虛虛實實第227章 都不提第90章 不安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21章 貴公子第144章 路難行第335章 憂心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51章 心眼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150章 大練兵(二)第21章 貴公子第449章 舉國同慶第71章 沒想到第73章 開刀第352章 頭破血流第127章 變數迭出第104章 巡邊(二)第210章 和氣生‘財’第2章 前生今世第108章 瘦驢拉硬屎第13章 壓抑第187章 戰涿州(一)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75章 費思量第47章 出首第63章 金錢爲王第76章 出人意料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129章 雙管齊下第39章 算計第142章 籌備第334章 瞎猜第175章 從容佈局第253章 摸不清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433章 天人交戰第147章 新生活第336章 漫漫西征路(一)第418章 左右輿論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5章 齋戒(二)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53章 讓我們飛第313章 破局第396章 借力打力第283章 混戰第41章 過年(二)第528章 和戰雙開第471章 困獸猶鬥第249章 險些中招第77章 京中無將第21章 任務第41章 忙碌第219章 步步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