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居心

趙佶前日接到了趙檉的書信,對當前的局勢做了分析,信中他沒有提東南民變之事,一是擔心趙佶又犯老毛病,衝動之下將西軍盡數調回,草草與西夏議和,導致前功盡棄;二是宋朝官員貪鄙,民生苦難,也需要給他們一個警醒,同時也是對東南官場的一次清洗『書友上傳』

信中趙檉認爲攻下靈州後,現在以對西夏予以重創,短期內其已經沒有了再戰之力,且朝中上下人心惶惶,求和心切,已是到了和談的最佳時機;其次此次西征收復大片舊土,人心未穩,應加以鞏固,穩定政權;再者河東軍千里遠征,兵馬未歇,已經人困馬乏,人心思歸,不利再戰

此信來的正是時候,趙佶現在被西北勝利刺激的熱血沸騰,一心伐遼,收復燕雲十六州,而他也知道憑藉河北與京中這些不識戰事的禁軍難以建功,準備將西軍北調再加上樑師成、王黼幾個人在耳邊天天唸叨與西夏議和之事,也覺得煩了,便招幾人前來議事,果然一問之下幾個人都是異口同聲的同意議和

“衆位愛卿,即覺時機成熟,朕也深以爲然,河東軍千里遠征,孤軍深入,未防重蹈覆轍,可與西夏議和”趙佶點頭同意了,“不知衆位愛卿可有了主張?”

“陛下,前次議和,和談主使已經派出,蔡學士還在太原,合議也早已商定,照其執行便可”李邦彥說道

“不可前次議定是以明堂川爲界歲賜照例,可如今我大軍以至靈州如何能相提並論”白時中立刻反對,心中暗罵你***吃的太多了,賣國也不能這麼賣法啊,現在從河南到河東,直到京師,報捷的信使喊得天下皆知,河東軍已經收復靈州,以明堂川爲界,出門還不得被老百姓的唾沫淹死啊別說皇上不會答應,老子也不能同意

“白學士所言極是,現在形勢已變,不能再照前例應以夏州爲界爲上,歲賜也應減半”王黼瞅了皇上一眼,已面露不悅,趕緊將邊界又向西推進了一點點

“臣同意王少宰的看法,以夏州爲界,但這次我軍大勝,應讓其納貢,消其歲賜”白時中也夠機靈,立刻跟進

“臣一時糊塗,鹽州盛產青白鹽西夏從中獲利甚多,應以鹽州劃界,奪其鹽田爲我朝所用”李邦彥說道,心中暗罵孃的你們兩個吃得都比我多,此刻你們卻把老子給賣了,那就別怪我翻臉了,看你們如何向西夏交待...

“你們不要爭了,朕已有計較,燕親王數日前與西夏察哥會談停戰之事,草擬了和談條款你們議議”趙佶看着幾個人爭來吵去,也只在稱臣、劃界和歲賜這老三樣上打轉轉,心中有氣,將趙檉送來的奏表掏了出來說道

王黼等人聽罷,頓生疑惑邊臣上書都是經過三省審議才能呈給皇上的,可幾個人你瞅我我看你都沒有見到過,心中都是一涼,看來皇上對他們還是心存戒意,相信自己的兒子樑師成臉上也不好看,自己是皇上身邊的人,是掌管着整個大內,卻也不知此事,可見皇上與外臣溝通另有渠道,自己做事以後可要小心點了

“稱臣、納貢、賠款、開放商埠、免稅,以西長城爲界...”幾個人越往後看,臉色越難看,心中都‘贊’燕親王真是個人才,這些條款哪一條都夠勁兒,加在一起能把西夏逼死,原來皇上心中早已意屬此議,自己說什麼當然也不會讓陛下滿意了,可自己吃了西夏那麼多好處,不說點什麼也交待不了啊

“陛下,興州乃是西夏之都城,且易守難攻,其怎肯輕易讓出,恐怕難以達成,戰事必將持久,豈不誤了陛下的大事”王黼先說道

“陛下,我軍如攻興州,必遣大軍,而臣知靈州深入夏境,經濟凋敝,道路難行,糧餉必然不足,戍守十分艱難,耗費巨大”白時中接着說道,意思還是不但興州不行,以靈州爲界都不可能

“哼,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靈州臨黃河,土地肥沃,西夏經營百年,墾良田何止幾十萬頃,早已將那裡變成魚米之鄉,產出佔其國之半再者靈州在太祖時乃是我大宋西北之屏障,軍馬供給之地,自被党項所得,我大宋即失樊籬,又至軍馬不濟”趙佶訓斥道,“西夏得靈州,北面跨越黃河,串聯河外諸鎮,與興州結爲一體,佔負山阻河之有利地勢;東面走鹽宥與平夏相連,西走白亭海可通河西,南下山水河川與山陝毗連,使我朝環、慶、原、渭等州成爲緊張之邊地故夏得靈州,則疆域團固,失靈州則疆域瓦解,不能立國宋夏百年交兵,其重實在靈州,此次收復,豈能輕讓與人,此次合議以興州劃界,隔黃河則調兵輸糧艱難,朕以爲以靈州爲界爲佳,可侍天險拒敵,又可以靈州沃野屯墾,以固邊防,實爲上策”

“皇上聖明,臣等魯鈍”幾個人見皇上說出這麼一番道理,都知事已難爲,就聽皇上的

“好,着三省依此議定條款下旨,命中書左丞蔡攸往靈州議和;燕親王征討西夏屢立殊勳,晉太尉,領樞密院副使之職,命其與陝西制置使童貫同爲副使與西夏合議”趙佶看着幾個人惶恐的樣子心中大樂,這下你們知道朕的厲害了,看你們以後敢不盡心做事想到此趙佶加覺得自己是個明君,在自己的親自‘指導’下兒子得此大勝,雖未滅了西夏,可也令其元氣大傷,等收復了燕雲,再找他們晦氣不遲,現在讓其在苟延殘喘幾日

“陛下,現遼國使臣還在京師,其態度強硬,讓我朝退出河南所復之地,這麼做是不是會引起兩國交兵”樑師成這時悄悄地說道

“哼,其已是喪家之犬,還要管我們的事,你將朕意告知,如在橫加干涉,朕便聯金伐遼”趙佶厭惡地說道,現在是此一時彼一時了,正找茬收拾他呢,此刻諒他不管再起邊事

“遵旨”樑師成也識趣,知皇上正在興頭上,此時不能再說,只能下來想辦法了

“告訴蔡攸,如果他不能達成此議,就讓他留在西北牧馬”趙佶說罷起身離開了垂拱殿去了宣和樓,那裡有兒子從西夏送來的不少古玩字畫,現在還未鑑定完畢,他得去看看

殿中剩下幾個人唉聲嘆氣的離開了,現在只能告訴西夏那倒黴蛋皇上同意議和了,至於內容打死也不能說,否則大過年的不定惹出什麼事兒來...

議和詔令一下,朝堂上所有的人都鬆了口氣,包括站在諸班首位的太子趙桓,這兩年趙檉在西北遭罪,他雖在京中日子也難熬的很趙桓發現自己在不斷的被邊緣化,按照宋朝的制度,在通常的情況下,‘宗室不領職事’只可以享受待遇,而趙佶卻一再打破常規令自己的兩個兄弟擔任實職,且不斷高升,擴大權力

趙楷提舉皇城司,這是相當重要的實職差遣,其主要職責是拱衛皇城並偵察臣民動靜,說白了就是特務機關其上臺後,皇城司的權勢明顯增大,自此不隸臺察,且不受殿前司節制,親從官的編制由四指揮增加到五指揮,員額由兩千七百七十名增加到二千九百七十名,勢力不斷壯大,實力逐漸增強,就是他這個太子也在皇城司的‘護衛’之下,也就是說他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趙楷的眼睛

趙楷也利用自己的權勢勾結朝臣,數次挑戰他的太子之位善於見風使舵者難免認爲趙佶有廢趙桓、立趙楷爲太子之意,某些好事者甚至在林靈素的所謂神霄府中,將趙楷尊奉爲‘長生帝君’林靈素雖然一度深受尊重,但畢竟只是個方技之士,他居然敢說今夏京師大水臨城,是因爲水自太子而得,好在他作惡多端,惹起民怨,終於被棄,沒鬧出什麼大事

趙桓瞄了眼站在自己下首的王黼,滿眼都是怨恨,去年嫡長皇孫趙諶降生,這是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喜事,破除了籠罩在大宋皇族百年關於繼承人的詛咒,趙佶當然也高興將趙諶封爲崇國公、崇德軍節度使可王黼這小子剛剛執掌中書便依據‘家無二主,亦無二副’,‘有適子無適孫’的古禮,向皇上進諫:“以皇子之禮封東宮子,則是便以東宮爲人主矣”趙佶猶豫了一下,王黼居然將東宮長史耿南仲叫到府上令他代東宮奏,要求辭掉趙諶的官職,於是趙諶於今年六月,降封高州防禦使

而現在二弟趙檉勝一籌,不但主政一方,搞得有聲有色,而且領兵大敗西夏,收復大片國土,逼的對方乞和,可謂文武雙全,在朝野中聲望如日中天,風頭已經蓋過了三弟趙楷,如今戰事一歇,必然回京,到時兩虎相爭,兩敗俱傷,得利的只有自己

趙桓想到此,不由的期盼趙檉能早日回京...未完待續)

看書方便

第217章 悵然若失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47章 實力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482章 覆滅第404章 山中老人第60章 鬥智鬥勇第261章 前哨戰第273章 ‘佛子降世’第208章 攻守有策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37章 一擲千金第207章 撤兵第492章 爲今之計第108章 亂世英雄第323章 技高一籌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26章 擴編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472章 晚了第331章 危險第98章 覆滅第26章 附議第341章 漫漫西征路(六)第228章 挽留第41章 忙碌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129章 雙管齊下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78章 危機第34章 相契第66章 冬雷行動(二)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85章 便宜行事第69章 選擇戰爭第142章 情分第131章 黃雀在後第118章 碰撞第52章 邪惡第139章 利益爲重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77章 接受第104章 亂局第92章 激發第107章 心思第68章 散財第16章 齊家第39章 搗亂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83章 開業大吉第10章 惡人第344章 分兵拒敵第76章 手足無措第385章 破堡第67章 ‘斂財’第55章 榜樣季子第427章 授首第305章 出其不意第29章 陣斬敵將第421章 首惡必除第24章 決心第227章 都不提第12章 闖宮第107章 聲震兩河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284章 陰錯陽差第354章 欣慰、心酸第179章 騷擾第334章 瞎猜第20章 衝突第50章 敗絮其中第53章 衝突第2章 不由不信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188章 戰涿州(二)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365章 專制第193章 兩強對撞第284章 陰錯陽差第14章 ‘仇人’相見第365章 專制第211章 別有目的第1章 奉旨回京第64章 護秋之戰第130章 忙碌第171章 帷幕漸開第273章 ‘佛子降世’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536章 作死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158章 隱患第179章 騷擾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89章 隱情第77章 接受第289章 待議
第217章 悵然若失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47章 實力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482章 覆滅第404章 山中老人第60章 鬥智鬥勇第261章 前哨戰第273章 ‘佛子降世’第208章 攻守有策第11章 絕望中的轉機第37章 一擲千金第207章 撤兵第492章 爲今之計第108章 亂世英雄第323章 技高一籌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26章 擴編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472章 晚了第331章 危險第98章 覆滅第26章 附議第341章 漫漫西征路(六)第228章 挽留第41章 忙碌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129章 雙管齊下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78章 危機第34章 相契第66章 冬雷行動(二)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85章 便宜行事第69章 選擇戰爭第142章 情分第131章 黃雀在後第118章 碰撞第52章 邪惡第139章 利益爲重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77章 接受第104章 亂局第92章 激發第107章 心思第68章 散財第16章 齊家第39章 搗亂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83章 開業大吉第10章 惡人第344章 分兵拒敵第76章 手足無措第385章 破堡第67章 ‘斂財’第55章 榜樣季子第427章 授首第305章 出其不意第29章 陣斬敵將第421章 首惡必除第24章 決心第227章 都不提第12章 闖宮第107章 聲震兩河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284章 陰錯陽差第354章 欣慰、心酸第179章 騷擾第334章 瞎猜第20章 衝突第50章 敗絮其中第53章 衝突第2章 不由不信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188章 戰涿州(二)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365章 專制第193章 兩強對撞第284章 陰錯陽差第14章 ‘仇人’相見第365章 專制第211章 別有目的第1章 奉旨回京第64章 護秋之戰第130章 忙碌第171章 帷幕漸開第273章 ‘佛子降世’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536章 作死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158章 隱患第179章 騷擾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89章 隱情第77章 接受第289章 待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