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斂財’

趙檉關於建立櫃坊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積極相應,因爲盛字各堂完全具備了開辦櫃坊的條件。論信譽,從最初的盛德堂和盛義堂便注重買賣公平、誠信經營,良好的口碑享譽各地;論資金,如今積累的銀錢已有千萬,其中大半閒置在金庫中留着應急,而現在每年的收入足以應付各項開支,且有盈餘,可謂資本雄厚。

此外還有幾項優勢,十幾年間諸堂在各地建設了大量的邸店、商鋪,已經形成以汴京、太原、杭州三地爲中心,周邊諸州府爲骨幹,輻射軍縣的商業網絡。且經過各商鋪、學校的培養,也有了一批屬於自己的經濟管理人員,做這種事情也可以應付的來,還有項優勢大家都沒明說,那就是燕親王的牌子做後盾,且還有一支從未吃過敗仗的虎狼之師在旁虎視眈眈,一般人誰敢搗亂。

“本王還是有些擔心,我們如果建立覆蓋各地的櫃坊,勢必要動用鉅額的資金儲備,一旦遇有突發情況發生,一時難以籌措到大量資金,造成措手不及呢?”趙檉想了想又問道,他知道大宋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投入大量資金搞櫃坊,遇到動亂資金無法回收,反而誤事,他不得不多個心眼。

“王爺,其實我們不必鋪開那麼大的面,只要在各路府治設立一家櫃坊即可,個別商業發達的地區才考慮州縣一級。而櫃坊都是先收錢後辦事,不需佔用多大的資金。即便遇到擠兌,從鄰近調撥也不會誤事!”張確回答道。

“嗯,以點帶面這個主意好!”趙檉點頭讚道,接着又提出一個問題,“可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因爲我們的櫃坊是面對全國,而各路的兌換的比例是不同的,且變化較快,一旦計算出錯,咱們不但掙不了錢。還得賠上本錢!”

趙檉知道前世各國幣值也是不同的,國際貿易多以美元爲標準計算,而宋雖然建國百年,且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着幾個貨幣區,各自爲政,互不通用。當時有十三路專用銅錢,其中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這導致貨幣使用混亂,比如一個銅錢可以兌換十個鐵錢,而鐵錢又有大小之分,有一當十、一當五之分,既是國家發行的官票――會子,在各地也有不同的價值,要想實現全國通兌,就需要有個計算標準。

“王爺考慮極是,即便是一地。各行之間兌換標準也不統一,弄不好真的要吃虧的!”張確點頭道。

“王爺,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各路獨立覈算,那樣就可以避免呢?”趙智想了想道。

“不行,做買賣就是賺取貨物各地之間的差價,你兌換隻限於一地,那豈不失去了意義!”趙檉一口否定了趙智的建議。他的構想是建立全國通存通兌的錢莊,不能僅限於一地。

“王爺,那您看以金銀的價錢爲標準結算如何?”趙智又說道,西征時爲了保證各部能就地買糧。王爺曾提出給各部發放一定的金銀自行使用,這些東西雖然不能作爲貨幣,但是其價值卻是各地都認可的。

“嗯,這個主意還行!”趙檉點點頭,前世的貨幣都是採用金本位,黃金也是最好的儲備貨幣。

“好,只是金的量小,而銀卻流通量大,我們各地的櫃坊就以銀價爲準結算,只是各地距離較遠,需要互通信息,纔好運作!”魏伯初也覺可行,但是他也想到個困難,各地的銀價也是不同的,兌換時就要參考目的地的價格,而信息傳遞就成了面前最大的困難。

“魏鹽監,這個好說,我們各堂之間有傳遞的渠道!”張確笑道,其實這個困難對他們來說真不是大問題,商隊建立之初就擔負着收集各地商業、軍事情報的任務,而情報的最大價值就在於時間性,所以那時便通過各種手段建立了完備的信息傳遞通道,現在如果東南有大事發生,最多也就兩天就可傳到王爺的手中,這點事順手就辦了。

“王爺,既然我們要在西北立足,那麼櫃坊的生意也應與它處有所區別!”魏伯初在官場中打滾多半輩子,又曾身處高層,如何看不出趙檉在西北種種所爲是爲了穩固自己的根基,於是又提出建議。

“魏先生請講!”趙檉今日有些興奮,自己醞釀多年的願望就有可能在這顛簸的馬車上實現,他笑着說道。

“王爺,您雖威名遠揚,但畢竟日短,下官想櫃坊放貸的生意在其它各路應以小額、短期爲限,以降低風險;而在西北三路經營的放款,可以做些信譽放款、抵押放款、大額放款等,放款對象主要應是那些商號,這樣可以吸引各地的商戶到西北,這樣不但可以繁榮西北,還可以增加稅賦!”對於魏伯初對王爺的評價,張確等人都面露不滿,可魏伯初卻像沒看到似的喝了口茶說道,“我們通過存、放、匯、發行憑帖和兌換業務,對商家融通資金,調劑頭寸,清算賬務,使其得以靈活週轉,持續營運,便會與我們關係更加密切,這也可以成爲我們控制西北商界的一種重要手段!”

“甚好!”趙檉不禁拍案叫絕,這種利用櫃坊對商家又拉又打的辦法也只有魏伯初這種即懂經濟,又懂政治的人才能想的出來,看王爺叫好,張確等人也不好再發難,訕笑着附和着說好。

“本王看在西北發放‘青苗錢’的做法也可以交給咱們的櫃坊去做,向農戶低息放貸或預付糧款,這樣既可保證農戶春播秋收,官府能收取賦稅,我們又可以得到農戶的餘糧,建立穩定的糧食收購渠道,從而控制糧食的價格,掌握糧食資源,避免再出現今年的窘況!”趙檉又補充道。

“王爺這確實是惠民之計,當年王荊公這項措施本是爲了抑制兼併,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救濟百姓,但實際執行卻操之過急出現偏差。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而且隨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爲了邀功,額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結果青苗錢就變爲官府輾轉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而司馬公其人是唯倫理治世,不經實務,便沒有延續改良,反而輕而俱廢之,故後世只知青苗之敗,不復察青苗之妙,如果王爺能以專人實施,必能建奇效!”魏伯初感概地說道,他曾是親歷者,當然知道其中的利弊。

“我們還可以藉此吸收農戶存款,可以不收租金,凡付其些利息,再將錢貸與商戶,這樣還可賺取其間的利潤,我覺得也可試試,畢竟積沙成塔,那些小錢集中起來也不是個小數目!”趙檉又提出來新的建議,其實這在後世都是通行的做法,而在如今不收錢反付息卻有些另類。

“王爺此法可行,看似吃虧,其實不但可以吸引農戶存款,還不用佔用我們的大量資金,真是兩廂受益的好主意!”張確媚笑着說道,他對王爺現在是十二分的信服。

“那樣我是不是也可在軍中設置櫃坊,吸收軍士們的存款,再轉存於你們的櫃坊放貸取利啊!”趙智插嘴道。

“當然可以,這樣既便於軍士們將薪俸寄給家人,又能取利,怎麼不可爲呢!”張確好像自己的櫃坊已經開業,馬上招攬起了第一個大客戶,他可知道忠勇軍的人都趁錢的。

“嘿嘿,那我也入一份,省的那麼多錢放在庫裡發黴,也還能掙點零花錢!”見喜說着也湊起了熱鬧。

“魏先生,如今我們的鹽的生意基本已經鋪開,你看是否可以考慮以我們盛和堂的名義發放鹽引呢?”趙檉搖搖頭,這些傢伙怎麼都變成錢串子了,苦笑着又問魏伯初道。

趙檉想到‘銀票’的出現如果說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因爲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再者金屬貨幣重量大攜帶不便。‘銀票’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還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是順勢而生,那麼‘鹽引’就是因爲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爲了彌補不足發行的‘債卷’。本是應急的權宜之策,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剝奪鹽商利益,收斂民財的慣用手段。發展到如今因爲蔡京屢變鈔法,喪失了信用而崩潰,王黼上臺後不得不廢棄了鹽鈔法,改爲市場自由流通。

雖然鹽鈔已經臭了名聲,但是趙檉卻也看到了其中的積極一面,他知道對金的戰爭將是一場持久戰,這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持,一旦戰爭擴大,就需要擴軍備戰,而鹽引這種‘債券’就能發揮籌款的作用,所以他不想捨去,而想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374章 觸發第356章 埋伏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106章 挑逗戰爭第151章 大練兵(三)第150章 大練兵(二)第89章 賊第252章 陰謀第188章 力戰或生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39章 詭異第52章 協議第151章 蛛絲馬跡第47章 ‘盜’也有道第12章 沒事找事第21章 人心難測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419章 解讀第66章 操心命第142章 圍追堵截第18章 謠傳第7章 兩難第195章 必盡全力第33章 托出第164章 你裝吧第91章 因勢利導第160章 真真假假第37章 一擲千金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37章 一擲千金第166章 斜也死了第169章 錢緊啊第39章 選才第203章 難決第237章 看個夠第36章 心亂第176章 念念不忘第348章 監軍‘無能’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243章 攻似雷霆(二)第260章 預警第46章 欽差也得掏錢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477章 襲擊戰第42章 揭秘第77章 京中無將第443章 突破第403章 ‘菲達伊’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184章 各顯其能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321章 鬧劇第252章 陰謀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76章 手足無措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78章 變局第40章 能力第86章 困難第27章 同心第136章 大局已定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234章 渾脫軍第140章 歸京路(六)第67章 ‘斂財’第422章 難堪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118章 碰撞第261章 前哨戰第188章 戰涿州(二)第54章 各打算盤第194章 逃命要緊第130章 忙碌第142章 籌備第36章 心亂第435章 收之桑榆第465章 出其所料第73章 開刀第414章 遠程狙擊第333章 不惜代價第332章 迴旋第178章 出海第95章 自作自受第163章 偷人第336章 漫漫西征路(一)第346章 北庭第273章 ‘佛子降世’第50章 考慮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86章 其人之道第251章 帶壞孩子第158章 隱患第231章 功虧一簣第285章 難逃第492章 爲今之計第37章 完顏兀朮第147章 真相第8章 禍出一人
第374章 觸發第356章 埋伏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106章 挑逗戰爭第151章 大練兵(三)第150章 大練兵(二)第89章 賊第252章 陰謀第188章 力戰或生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39章 詭異第52章 協議第151章 蛛絲馬跡第47章 ‘盜’也有道第12章 沒事找事第21章 人心難測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419章 解讀第66章 操心命第142章 圍追堵截第18章 謠傳第7章 兩難第195章 必盡全力第33章 托出第164章 你裝吧第91章 因勢利導第160章 真真假假第37章 一擲千金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37章 一擲千金第166章 斜也死了第169章 錢緊啊第39章 選才第203章 難決第237章 看個夠第36章 心亂第176章 念念不忘第348章 監軍‘無能’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243章 攻似雷霆(二)第260章 預警第46章 欽差也得掏錢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477章 襲擊戰第42章 揭秘第77章 京中無將第443章 突破第403章 ‘菲達伊’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184章 各顯其能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321章 鬧劇第252章 陰謀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76章 手足無措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78章 變局第40章 能力第86章 困難第27章 同心第136章 大局已定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234章 渾脫軍第140章 歸京路(六)第67章 ‘斂財’第422章 難堪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118章 碰撞第261章 前哨戰第188章 戰涿州(二)第54章 各打算盤第194章 逃命要緊第130章 忙碌第142章 籌備第36章 心亂第435章 收之桑榆第465章 出其所料第73章 開刀第414章 遠程狙擊第333章 不惜代價第332章 迴旋第178章 出海第95章 自作自受第163章 偷人第336章 漫漫西征路(一)第346章 北庭第273章 ‘佛子降世’第50章 考慮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86章 其人之道第251章 帶壞孩子第158章 隱患第231章 功虧一簣第285章 難逃第492章 爲今之計第37章 完顏兀朮第147章 真相第8章 禍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