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戰和又起

趙檉即位三年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擴大生產,整訓軍隊,可能老天爺也看到他的不容易,居然是年年風調雨順,國家沒有發生大的天災,就是十年有八年受到洪水威脅的開封都沒受到水患的威脅。而大宋畢竟底子厚,又佔據了豐饒之地,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百業重興,邊貿興旺,從而迅速恢復了元氣。

在強大自己的同時,趙檉不但自己不再給金國歲貢,還切斷通往金國的陸路交通,搶劫其它諸國給金的歲貢,還封鎖沿海港口,凡是進入金國水域的船隻不論來自哪裡全部擊沉。且不斷派兵騷擾金境,迫使他們供養一支龐大的常備軍,這些手段使金國的財政收入枯竭,經濟趨於崩潰,到了興國四年,金國的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根本無法無力侵犯。

但是在這形勢好轉的時刻,趙檉卻想不明白了,過去天天嚷着要北伐金國,迎回先帝的呼聲卻越來越弱。他即位之初這種奏章常常堆滿案頭,現在卻成了稀罕物,取而代之的卻是要求削減軍隊開支,減少武備,裁減兵員的奏章。朝野上下似乎已經忘卻剛過去沒有幾年的‘靖康之恥’,完全沉浸在經濟發展、政通人和的好日子裡了。

‘忘戰必亡’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趙檉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過和平的日子,厭倦戰爭,但是富國而不強兵,危機剛剛過去就忙着解甲歸田,必然會走老路。自己費勁巴拉的搞經濟,恢復民生。不也是爲了能外御強敵,內安黎民。可強敵未滅,國恥猶存的情況下。他們忘得太快了,而定州路兵馬總管岳飛的一本奏章在朝堂上引起了一場風波…

岳飛上書趙檉‘稱軍馬已經整訓完畢,糧草充足,而金軍日漸衰弱,應起兵北伐,收復燕雲,直搗黃龍,迎回先帝。’有的朝臣卻稱其好戰,國家剛剛穩定。匪寇才平,烽煙未熄,卻要再起戰事於國於民不利。

而其滅金的言論也引起非議,他們以爲應乘此時機不是再戰,而是和談換回先帝,哪怕是耗費銀錢。還有人以爲現在已經恢復到了遼宋時的舊界,還奪取了雲州,已經佔了便宜,可以與金媾和。再現遼宋‘澶淵之盟’後的百年和平…

趙檉在上邊聽得明白,心裡明白在外敵入侵、戰亂不斷的特定歷史條件自己不斷提高武人的地位,使武將事權增重、地位和威望提高,與宋朝以文制武的傳統國策發生了衝突。而以文制武的傳統國策與武將權力增重之間的矛盾將始終存在。且這個矛盾也會隨着抗金形勢的變化而升降,如今天下似以太平,這個矛盾便開始增強。

岳飛不過是個三邊守臣。一封奏表卻引起他們這麼多言辭激烈的言論,不外乎是擔心戰爭再起武人們必然再受重用。進一步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反而不如趁現在的機會阻止戰爭的爆發。什麼爲國爲民多半是藉口。對於此事趙檉反常的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也沒有駁斥他們的言論,而是保持了沉默,可事情卻並未因此平息,反而持續發酵。

先是太學數百學生於清明日祭拜成爲靖康之變殉難烈士之後,羣情激昂,他們以血爲墨寫了封奏表進到宮前。宣德門再次上演了‘伏闕上書’的一幕大戲,太學生們宣讀討金檄文,朗讀殉難大臣們的詩賦,呼喊口號,吸引了大批百姓圍觀,一些反戰的朝臣被追打,辱罵,只能避在宮中不出。

太學生上書的次日,各個軍校的學生也‘自發’的到樞密院上書要求出兵北伐,而他們的態度卻比之太學生們‘文明’多了,一直保持着嚴整的軍容,進退有序,嚴守軍紀,更沒有發生打人、罵人的事情,始終保持着剋制。

在文武兩學的學生們羣體上書後,又有京中各行會聯合上書。這些人從各個坊市聚集到宮門前,來的不但有各行的大佬,也有殺豬賣肉的攤主,瓦子的伎人,酒樓的泡湯,上竈的大廚,遊方的道士、和尚,形形色色、服飾各異,不一而足。

過去說是七十二行,可宋朝是大發展時期,京中卻有一百零八行,可謂覆蓋了各行各業的每個基層,而且人數衆多,來到宮前的就不下萬人。他們的‘大遊行’一時間轟動全城,而他們比之學生們的遊行卻實惠多了,捐出各色物資、銀錢合計百萬貫以資軍用。

事情越鬧越大,百官們一時毛了爪,又紛紛上奏,有的要求皇帝下旨安撫百姓;有的以爲不能助長此風,藉以要挾朝廷,應調兵鎮壓,以免引起動亂;有的說應該聽取民聲,朝廷應民所想;還有的人認爲民心可用,正是北伐的良機,滅金國雪國恥。

皇帝依然沒有表明態度,宰執們也不敢妄下論斷。可事情還在發展,是戰是和的爭論從朝堂向民間蔓延,從京城向四周府路、江南擴散,而各地官員也紛紛上奏,他們的態度反而比較鮮明,力主北伐,對金開戰,而這些人多是趙檉即位後更換的主戰官員。

主和的聲音反而多是來自一些曾被趙檉打壓的士人和官僚集團,他們的目的很簡單藉此挑起文武間的矛盾,使以李綱等士人重新站隊,從而逼迫皇帝重新啓用他們這些人與金媾和。而江南的民間的聲音又比江北弱了許多,他們許多人沒有經歷過金國入侵,對亡國的感觸要淡一些。可江北卻被金軍掃蕩,他們家破人亡對金國恨之入骨。

就在雙方爭論不休的時候,趙檉忽然得到登州水軍的奏報,稱在巡海中俘獲一艘從遼東開出的商船,可船上的人卻稱自己是大宋的御史中丞秦檜。他們找人辨認,確認無誤,正是汴京城破之時被金軍擄走的秦檜,現在請皇帝定奪。

趙檉有些好笑,自己的出現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許多良將因爲自己的出現而變得無聲無息,消失在歷史當中。他本以爲秦檜這等奸佞也終會被歷史的車輪碾過變成紅塵中的塵埃,消失的無蹤無跡,沒想到他又重新出現在自己的視線中,不知道其爲何又來找死…

………

秦檜登陸之後表明了身份,說明了‘脫險’的經歷,立刻獲得了禮遇,受到了當地士人的熱情款待,只因爲其在靖康之變中力主抗金才被金人所忌,將他擄走,是大家心目中的忠臣義士。這些讓秦檜心中稍安,對自己迴歸的使命有了些底氣,可有些擔心新君對自己的態度。

原來金國在之前制定了幾項對宋策略,可卻都無法落實,而形式對他們卻越來越不利。爲此,金國女真最高決策者於年初再次聚首開會,會議的中心內容即是商討如何才能滅亡南宋的問題

會上,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遠房侄子陳王完顏兀室,擔心“宋氏之再隆”,可是單憑軍事力量又“不可以威取”,於是認爲要想方設法從宋內部進行破壞。爲了實施以和議佐攻戰的計劃,他們又進一步地分析了南宋大臣們的情況,認爲李綱等人志在於復仇,宗澤等人則習於兵事更爲強勢,這些人“勢難先屈”,也不可能爲金國女真人所利用,商量着派內奸打進宋廷爲內應。

於是有人提出只有派遣在金國的宋臣先歸,對宋進行威嚇,使之歸順,我們“佯不從而勉強聽之”。大家都覺得這條計謀很好,但派誰合適呢?他們提出孫傅等人,可卻被宗翰否認了,認爲其已經‘失節’,爲宋朝上下怨恨,回去也不會獲得原來的地位,他提出了不如派秦檜回去。

宗翰說他很喜歡秦檜這個人,所以才把他“置之軍中”,不到半年,“其言皆驗”。他認爲秦檜不僅已經投靠了金國,而且做事十分有策略。“若縱其歸國,必是得志,可濟吾事”。?同時,還認爲秦檜在靖康末年,給金國上書請存趙氏,成爲俘虜,在宋朝廷裡也留下了‘忠義’的名聲,是以‘天下高之’。有了這件迷人的外衣作僞裝,送秦檜回去,就容易掩蓋其內奸的真面目,而且還能取信於宋廷。

其他人也覺得宗翰所說的話有道理。而秦檜自賣身投靠金國女真人後,的確不斷用實際行動表明他是真心實意爲其金國主子服務的。可大家還是不太放心秦檜,一幫人又對秦檜多次試探,終於下了結論——‘南臣貧薄,唯檜溫實’,也就是說,他們對秦檜經過多次考驗以後,對秦檜是完全信賴得過的!

所以,金國女真統治者們就把決策告知秦檜,要他回宋後‘俾結和議爲內助’。即是要秦檜南歸充當內奸,從內部破壞宋的抗金事業。秦檜當然非常樂意,結果女真統治者也就“縱之南歸”了,他們主奴之間一場可恥的政治交易就這樣開始了……(未完待續。。)

第240章 還賬第169章 人性各異第21章 貴公子第201章 思考第298章 迷霧重重第525章 羣星隕落第128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124章 敲山震虎第50章 考慮第93章 定型第463章 完顏亮的野心第65章 收割機第82章 世事難料第314章 妥協第538章 天涯末路第22章 看誰心眼多第313章 破局第90章 不安第500章 門戶洞開第435章 收之桑榆第42章 掃黃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487章 漏網之魚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424章 空中突擊第19章 麻雀第149章 大練兵(一)第455章 挑逗第533章 旗鼓相當第57章 忍不住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71章 沒想到第104章 巡邊(二)第131章 又一年第24章 知府請客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57章 推進第150章 屠虎第25章 招惹第111章 臨戰第104章 巡邊(二)第17章 善惡第33章 將門第294章 鬧劇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84章 給予希望第97章 招人第235章 震動第377章 好買賣第153章 步步艱難第107章 目的第51章 怯意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1章 奉旨回京第63章 蔡九第336章 漫漫西征路(一)第114章 勸降第252章 陰謀第60章 榜樣第97章 夜宿荒野第60章 根本問題第438章 真相第75章 費思量第292章 進退之間第222章 官場鬥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174章 傷心人第61章 願打願挨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69章 備戰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223章 解圍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290章 巧取第503章 出其不意第434章 自己的路第331章 危險第221章 父子‘同心’第245章 城破第207章 下一個目標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312章 回馬槍第211章 郭藥師第302章 不妙第193章 兩強對撞第17章 必殺令第22章 欺負官去第326章 ‘勸說’第2章 不由不信第168章 嚴峻第356章 埋伏第94章 擴張第2章 忠心
第240章 還賬第169章 人性各異第21章 貴公子第201章 思考第298章 迷霧重重第525章 羣星隕落第128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124章 敲山震虎第50章 考慮第93章 定型第463章 完顏亮的野心第65章 收割機第82章 世事難料第314章 妥協第538章 天涯末路第22章 看誰心眼多第313章 破局第90章 不安第500章 門戶洞開第435章 收之桑榆第42章 掃黃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487章 漏網之魚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424章 空中突擊第19章 麻雀第149章 大練兵(一)第455章 挑逗第533章 旗鼓相當第57章 忍不住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71章 沒想到第104章 巡邊(二)第131章 又一年第24章 知府請客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57章 推進第150章 屠虎第25章 招惹第111章 臨戰第104章 巡邊(二)第17章 善惡第33章 將門第294章 鬧劇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84章 給予希望第97章 招人第235章 震動第377章 好買賣第153章 步步艱難第107章 目的第51章 怯意第237章 宗翰死了第1章 奉旨回京第63章 蔡九第336章 漫漫西征路(一)第114章 勸降第252章 陰謀第60章 榜樣第97章 夜宿荒野第60章 根本問題第438章 真相第75章 費思量第292章 進退之間第222章 官場鬥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174章 傷心人第61章 願打願挨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69章 備戰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223章 解圍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290章 巧取第503章 出其不意第434章 自己的路第331章 危險第221章 父子‘同心’第245章 城破第207章 下一個目標第233章 禍福相依第312章 回馬槍第211章 郭藥師第302章 不妙第193章 兩強對撞第17章 必殺令第22章 欺負官去第326章 ‘勸說’第2章 不由不信第168章 嚴峻第356章 埋伏第94章 擴張第2章 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