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

金堂玉厥內,這一處稍顯樸實無華的書房。

書案上,幾張人物畫像依次排開,邊上的紅衣男子一手抱在胸前,一手摸着下巴,眼瞼略微咪起,眸光沉晦,似乎是在思考着艱深的疑難,卻忽而眉心一散,脣角凌厲頓緩:“殿下的畫藝又精進了。”

書案一側,立着的一個親兵裝扮的男子下巴往底一掉。

“還以爲五郎驚異的是殿下的記憶能力呢,五郎當日不曾目睹那一場驚險,實在是……不想殿下草草幾眼,便將那些陳屍當場之刺客模樣牢記,甚至連逃脫的幾個活口中,也能靠着回憶畫出一人來,我從前雖聽五郎說過殿下有‘過目不忘’之能,還以爲有誇大的成份在……”

話未說完,便聽門外一聲突兀的噴嚏,兩人轉身,見三皇子捂着鼻子一步邁入門檻:“我就說一路之上,怎麼鼻子發癢,竟是有人在溜鬚拍馬?”一揚衣袖,免了兩人見禮,笑看着孔奚臨:“小五來了?可是姚會一事有了什麼發現?”

原來,三皇子自從聽說姚會“醉死”後,便修書一封,託孔奚臨暗中打探這事,自打歸京,久不見孔奚臨登門,這時見他,自然以爲是有了進展。

孔奚臨卻是輕輕一哼:“真不知殿下緣何關注那個一無是處,哪有什麼發現,就是在妓坊裡飲酒過多,縱慾過度,早被美色掏空了身子,據順天府察明,當日是服了過量的五石散,才致猝死,只姚家還顧及這一無是處身後名聲,才找了個醉死的藉口。”

據說西魏時,世家貴族素喜服食五石散,多有那些因過量致死之人,後來前明、東明兩朝嚴禁,及到大隆,此行更爲世人不恥,便是那些聲色犬馬之紈絝,偶爾服食,也得掩人耳目,張揚出來是要被鄙視的,服食五石散,倒比留連勾欄等一般紈絝之行更屬“下流”,引人側目。

順天府尹陸澤雖是勳貴出身,但爲人可稱忠正,與金相黨羽只維持着面子上的交情,他既然定了案,總不會是受人收買行枉法之事。

只不過嘛,又怎知姚會過量服藥是否自身行爲?也有可能被人謀害,但連姚家自己都對這個嫡子灰心喪氣,只覺他連被人謀害的資格都沒有,更不論世人會怎麼看待了。

也難怪孔奚臨雖因三皇子所託,在此事上花廢了一些心力,但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能察出什麼蹊蹺來,只他這時滿腹憂怨,又重重一哼:“殿下瞞得我好苦,今日若非聽家父之言,還不知道幷州之險。”

一邊親兵下巴再是往底一掉──怎麼覺得,書房裡有股匪夷所思的酸味?

三皇子拍了拍孔奚臨的肩頭:“我不是沒見着你嗎?並非有意相瞞。”

“蘇氏五娘果然於殿下有救命之恩?”孔奚臨一挑眉梢,顯然甚是懷疑。

親兵默默轉開目光。

“多虧她那一箭,射殺了此賊。”三皇子伸着指頭,點了點書案上的一張畫像,卻轉頭問親兵:“東昌,讓你察的事如何了?”

這位親兵兼親信薛東昌,正是唯一知道三皇子曾受箭傷的人,但對於爲何明明只發一箭,卻能傷了兩人的異事,他當然不會廢心琢磨,這時聽問,當即滿面佩服:“殿下所料果然不錯,屬下今日與朱雀碰了頭,據他辨認,指出其中兩人是四殿下暗培之死士,尤其這一個!”

薛東昌拾起一幅畫像,在手裡揚了幾揚──相比另一個刺客的濃眉鷹目,畫中之人甚是眉清目秀,稱得上是小白臉了。

“也當真是碰巧了,當日饒幸脫身當中,殿下獨獨畫出此人,卻偏是他數日之前現身四皇子府,只四殿下防範及嚴,朱雀不能探得兩人交談。”

朱雀顯然也只是一個代名,是三皇子早就安插在四皇子府的耳目,眼下多少還得些信任,只不過還沒到四皇子行刺殺一謀前,會與之謀商的程度。

不過薛東昌關於碰巧的判斷,引三皇子略一挑眉。

當然絕非湊巧,那日雖然事發危急,可三皇子還是留意到這白麪刺客只是“一人之下”的地位,那個險些傷他性命的鷹目,多得白麪率衆掩護,才能輕易擺脫侍衛對他發起突襲,後來,又是這白麪一聲令下率人奪路而逃。

至於其他幾幅畫像,都是與三皇子交過手的,已盡數陳屍當場。

想來都是鷹目手下,往常還沒有資格出入皇子府,朱雀纔對他們全無印象。

但既然認出鷹目與白麪,便已足夠。

不過三皇子當然不會天真到做出以此爲據,狀告御前,揭穿四皇子爲主謀的行動。

他眼下深覺玩味的是:“我這個四弟,當真多疑謹慎,居然連自己岳家都信不過,也果然狠辣,眼瞧着秦相出面犯險,他也不提個醒。”

薛東昌一臉不明所以,孔奚臨卻品出幾分味道來:“殿下以爲,此事與秦相無干?”

“當然無干,否則,他也不會輕易出面在聖上面前質疑金相。”三皇子一斜脣角:“秦相之狡詐,比金榕中過無不及,倘若他知道是老四主謀,怎麼會全無顧及,把自己暴露出來?應是他自認爲清白無辜無懼謗構,又意識到聖上剷除金黨的決心,纔會無所顧忌的出頭。但若非聖上爲明察秋毫之君,這回難保不會懷疑秦相藉此機會,欲行刺殺之事,嫁禍金榕中。”

四皇子自己隱藏得穩穩妥妥,袖手旁觀秦相冒險,這東牀快婿當真孝順。

薛東昌方纔恍然大悟:“難怪朱雀多年苦心賣命,至今才得五、六分信任,依然被四皇子排除在覈心親信之外。”

“這樣,也就夠了,若他當真得了老四的全心信任,我倒得懷疑朱雀所言可信程度。”三皇子輕笑。

薛東昌抹了一把冷汗,這還真是,論到多疑,三殿下也是不惶多讓。

“殿下意欲如何?”孔奚臨卻問:“眼下,四皇子顯然已經將您當作了眼中釘。”

“眼中釘倒不至於,絆腳石更準確一些。”三皇子搖了搖頭:“只他這回計劃落空,必然也會更加謹慎,不會再輕易出手,再說留着他,作用倒比清除了要強,這次的事情,就當吃個啞巴虧罷。”

“殿下所見甚是。”孔奚臨極爲贊同。

“不過金榕中遇刺一事也是疑點重重,並且眼看大禍臨頭,他就甘心束手就擒?”三皇子又再蹙眉,他始終感覺,旖景是有意使金榕中脫嫌,不至牽涉到刺殺皇子一案當中,但她這樣做有何目的?

真是難以理解。

孔奚臨卻又問道:“殿下與蘇氏五娘之事,可有何進展?”

“小五,她眼下已是廣平郡主,這就是進展。”三皇子先示意了薛東昌離開──他雖視薛東昌爲親信,但有的事情,能少一個人知道,還是不要大意地好:“皇后已經起意替我爭取了。”

孔奚臨嗤之以鼻:“那時皇后也爲殿下爭取過蘇氏大娘,結果呢,人家還不是成了福王妃。”

這話讓三皇子心裡大是添堵,重重一哼:“你就知道潑我冷水,有皇后爭取總比沒有強吧?”話雖如此,三皇子終究還是覺得興致索然下來,皇后說得沒錯,關健還是得爭取旖景的意願,但唯有在旖景面前,他竟然屢屢碰壁,便是經過幷州之行諸多接觸,又同歷生死之險,那丫頭待他依然是禮節周道,卻疏遠敷衍,讓人恨得咬牙。

一時不想再提,遂又說起另一件事來:“待今年萬聖節後,我應當會出使一趟西樑。”

孔奚臨纖長的眼角一斜:“在這關頭?”

“無可奈何之事,也是聖上的意思。”三皇子蹙眉,這才說了仔細。

不比東明,大隆高祖與太宗二帝對萬聖節皆沒有鋪張慶祝,聖誕當日,不過是接受百官朝賀,在宮內行宴而已,當今聖上自然秉承祖訓,登基以來,並未大慶誕辰,可今年卻是天子四十正生,又有以西樑爲首之小國君主紛紛送上國書,懇請大隆帝君四十大慶之際,能允各國遣使來朝恭賀,眼下不比建國之初戰亂頻繁,已經歷了二十餘年的太平盛世,又逢天子正生,各國國君又這般虔誠,滿臣文武爭相附議,聖上自然會體恤臣民與友邦的盛情,此年臘月萬聖節,大行慶典難免。

當三皇子奉諭前往幷州不久,西樑王的信函便抵錦陽,除了恭賀萬聖一事,也提說了另一件──

西樑太子竟然在秋狩中,被猛獸所傷,不治身亡。

與中原泱泱大國君主一統不同,西樑是由三盟聯合執政之國。

長久以來,西南楚州銅嶺關外,分散着十餘小國部盟,本是各自爲營,發展至後,以烏樑、金鐘、雲邊最具規模,世人常以西南三國代稱。但東明時候,北原人狼子野心,不僅屢屢侵犯中原,更將疆域往西擴展,逐漸威脅到西南三國。

各自爲營,已不具備抵抗北原之力。

存亡旦夕,烏樑國君率先發起“自強自保”之治,先是收服了不少周邊散落部盟,擴大國土,進一步增強國力,漸成西南三國之首,又召集三國聯議,與金鐘、雲邊國君達成同盟,建立西樑政權。

西樑建立之後,雖以烏樑宛氏爲王室,但一國軍政卻由三姓決策,建立了一個特殊機構,稱三盟政會,由烏樑宛氏、金鐘胡氏、雲邊慶氏組成。

當今西樑王正是三皇子之外祖父。

西樑王有兩子一女,女兒來了大隆和親,長子被立太子,不想卻在秋狩時喪命。

還有一子,卻並非王后親生,這時年不及冠,身體也甚是孱弱。

西樑王已近殘年,又因喪子之痛,一病不起。

故而寄書大隆天子,想見見女兒留下的血脈,也就是三皇子。

這當然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其實,西樑太子因意外薨歿後,西樑王屢屢提議立幼子爲儲,卻被三盟政會以並非王室嫡系否決。

已故太子原有兩子,不幸夭折,唯有一女,尚且十三,待字閨中。

西樑素有傳統,王爵之位只以嫡出血脈爲繼。

若無嫡子,也可接受嫡女之夫或者兒子承襲,稱爲“嫡女夫繼”或“嫡女子繼”,這與中原女嫁從夫,與孃家無涉的禮法頗有出入。

西樑王嫡出血脈唯一子一女,眼下皆亡,女婿是大隆天子,當然不能去西樑繼承王位,三皇子同樣有繼位資格,但他是堂堂大隆皇子,莫說聖上不願讓他去“蠻夷小國”爲君,便是西樑國內的三盟政會,也不可能通過。

除此之外,已故太子之女未來夫婿也能名正言順繼承王位。

這便是三盟政會否決西樑王讓庶子繼位的根本原因,胡氏與慶氏打的無非是讓自家子侄婚配宛氏,名正言順地讓王室易姓的盤算,而當年三國同盟,也的確有這麼一條協議,假若宛氏嫡系無嗣,可擇胡、慶兩姓嫡系爲王,便是實行嫡女夫繼,也當在胡、慶兩姓擇選婚配。

可當今西樑王素以“鐵腕”治政,多年以來,不斷打壓三盟政會,已大見成效,當然難以接受“嫡女夫繼”,使王室易姓。

但兩姓勢力雖大不如前,也還沒有徹底根絕,再說兩姓堅持的又是祖制,名正言順,西樑王欲逆制行事也不容易,要“和平”解決此事還得爭取外援。

大隆帝國的態度就顯得尤其重要,而聖上讓三皇子出使西樑,無疑是暗示──他會支持岳父西樑王。

這對“蠻夷小國”的貴族來說,必然是沉重的打擊,他們在西樑已是處境堪虞,更何況再加上泱泱大國之君的阻力。

三皇子到底是西樑公主之子,血脈一半歸屬宛氏,自然不會置外祖父不顧,因此這一趟,他是勢在必行。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個誤會,或生事故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盤,遭遇雷霹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六百七十章 尷尬王爺,拋之腦後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六百二十一章 盡在籌謀,世子心計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穫,知情之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離間,高低顯然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爾之間,有若朝晞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脫胎換骨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兩百七十一章 網已密織,只待獸來第四十九章 溫言安慰,巧救臘梅第六百四十六章 衛冉滲入,肖蔓遭疑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計,連連告負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五章 再見故人,深藏愛恨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兩百八十四章 兩地不同,一樣月色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蘭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穫,知情之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九十九章 別出心裁,掌管茶樓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懷妒恨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個誤會,或生事故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盤,遭遇雷霹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六百七十章 尷尬王爺,拋之腦後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六百二十一章 盡在籌謀,世子心計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穫,知情之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離間,高低顯然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爾之間,有若朝晞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脫胎換骨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兩百七十一章 網已密織,只待獸來第四十九章 溫言安慰,巧救臘梅第六百四十六章 衛冉滲入,肖蔓遭疑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計,連連告負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五章 再見故人,深藏愛恨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兩百八十四章 兩地不同,一樣月色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蘭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穫,知情之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九十九章 別出心裁,掌管茶樓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懷妒恨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