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勞動改造與邊貿
回程路,漫長且清閒。
甘明蘭在閒暇之餘開始慢慢整理思路。
關於關西今後的發展,幹武帝在班師回朝前與她進行過深入探討。
在針對西域喀什葛爾汗國,是否需要統佔的問題上,幹武帝表現出了極強的耐心。
他道:
“關西的十萬駐軍,不僅是插在通往西域關口上的尖刀,也是朝廷立足中原的底牌。朕對你們的要求是,時刻保持戰鬥力。”
甘明蘭給予了肅穆的迴應:
“保證完成任務!甘露川先鋒營已經脫離軍墾一線,作息制度與戰時一致,時刻準備着!”
不是口號。
此行征戰西南,就是最好的證明!
幹武帝本人對兩萬關西軍這一次的表現,很是滿意。
同時,他也對甘明蘭說了些掏心窩的心裡話。
上位者考慮的,從來都是不是一時的勝負。
滅一國易,治一國難。
西域這些遊牧民族只要不將其趕盡殺絕,有馬、有人,他們隨時都能組成部落,自成一國。
“所以,甘將軍!在朝廷沒有治理整個西域的能力之前,且以震懾和分化爲主。
問問你們關西九衛周圍的土著,讓他們在喀什葛爾汗王和關西軍中做選擇,你看他們站那一頭?”
甘明蘭誠懇的表示受教:
“陛下英明!關西的裕固族,畏兀兒、回回與哈喇灰部落,還有委魯母附近的十幾個部落,與我們關西交好已久。
他們把成品的牛、馬、羊賣給我們,同時也用市價從衛所一月舉辦一次的市上,採買生活所需的鐵鍋、小麥粉、鹽、棉布等。
東裕固族的小首領常常感慨,不是我們關西離不得他們,而是他們依靠關西軍的日子,比先前過得好了數倍。”
提到這些邊貿物資,幹武帝提醒道:
“別的倒也罷了,賣鐵鍋給他們要特別注意,謹防那些部落把鐵融了製成刀具。”
“陛下請放心,熊總兵早有預防。他讓哈密的鐵匠鋪打造了一種特別薄的鍋具。
這些薄鐵鍋比起以往動輒二十多斤的,同樣口徑大小的,還不到五斤重。
且,熊總兵下了死令,買新鍋的部落必須在衛所登記造冊,一戶規定只能買一口。
新鐵鍋若是不小心摔壞了,買新鍋必須要出示舊鍋,以鍋換鍋。”
如此一來,就能儘量避免鐵製品被那些部落鑽空子。
幹武帝眼前一亮,大加讚賞:
“這個老熊有這等好主意,以前在邊城的時候怎麼不提一句?韃靼那些年爲了搶鐵鍋可沒少寇關。”
甘明蘭摸了摸鼻子。
薄鐵鍋是鐵匠的能耐,但一戶一鍋,用破鍋換新鍋的建議是她提的。
本意是想在皇帝面前給自家上級美言幾句,差點穿了幫。
她趕緊打補丁:
“邊城的鐵匠打不出薄鍋來,還是在去關西的流中找到了能工巧匠。”
幹武帝:“.”
“那甘將軍好好同朕講一講,你那個打造西北糧倉的計劃吧。”
沒有確切的計劃,只因她手握滿級木系異能,在高產糧食和優質牧草的培育上,有十足的把握。
現在不比後世,動輒十幾億人口,需要多多的耕地和不斷的提高產量。
只有半拉子江山的雍泰朝,百姓人口離一千五百萬都還差好些。
地少嗎?
真不少!
甘明蘭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才道:
“回陛下,關西的防風沙林已經逐漸長成,高產的良種產量已經趨於穩定。
想要爲朝廷打造一個西北糧倉,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耕種面積。 但關西現有的勞動力種植任務已經十分飽和,若等關西現有的移民二代成長爲勞動力,至少還要十年時間。
最快捷的辦法,其實還是移民。
關西只要保證日常有五十萬人耕地,富餘出來的糧食多養活兩百萬人都沒有問題。
所以,臣請奏,朝廷今後把那些犯事了,年紀正當年有一定勞動力的囚犯,都流放來關西勞動改造吧。”
“這”
幹武帝聽到這裡,都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這個甘將軍,可真是敢想開口要。
先前扒拉了幾十萬移民去不算,現在還打上了囚犯的主意。
想讓囚犯被勞動改造?
甘將軍斬金截鐵:
“是的,要是把這些犯罪了的囚犯放在牢獄裡,不事生產,如何讓他們感受到犯罪後的惡果?
臣在前朝時,不幸被夫家所累做過流放犯。那三四千裡的路走下來,不死也要脫幾層皮。
對那些真正有惡行的人來說,失去自由後,日日勞其體膚,纔是對他們最大的懲罰。”
甘明蘭是通讀過前朝律法的,要她說,比起動輒被流放千里的政治犯,大部分關押在牢房裡的,罪行要惡劣得多。
她起初打的主意,是關內那些失地的農人。
但感覺到了,幹武帝打破前朝土地制度的決心很強。
退而求其次,她就想到了後世的勞改農場。
那纔是純純的免費勞動力!
不要,白不要!
爲了給關西爭取多些這些免費勞動力,甘將軍把餅畫得又大又圓。
幹武帝被她的餅,香迷糊了。
很快就鬆口同意,今後會把關西作爲三年以上刑犯的勞改農場。
囚犯們:啥?勞動改造?是天降惡魔嗎!
幹武帝不管囚犯的死活。
在關西高產糧食的種子問題上,他想了解下,賣給甘明蘭首批糧食種子的番商是些什麼人。
甘明蘭:撒了一個謊,今後就要用無數個謊來圓。
好在,這一套話術她早背熟了。
“那些番商自稱是西域以西數千裡外的粟特人,這些人尤擅經商,他們喜歡把攜帶的商品沿路售賣.”
來之前,幹武帝其實對絲綢之路是否重開,持保留意見的。
但粟特人販賣的高產糧種,讓他不得不重視。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正是粟特人無意間賣給了甘將軍糧種,關西用這些糧種種出了高產糧食來。
高產糧,是朝廷養活一千五百萬百姓的底氣。
至於今後,外族會不會根據番商提供的消息前來寇關?
有關西十萬大軍在。
不足爲懼!
到了甘將軍這裡,這點微不足道的顧慮都不是問題:
“可以把絲綢之路的貿易點設在,連接雪山南北的委魯母,我們在委魯母建一座專用來貿易的城池。
城內不駐軍,只留一些維持商貿秩序的市場管理人員。允許各國、各部落、各關內商家在委魯母城開店。
如此一來,番商販貨的行程減去了大半,就再沒有入關的理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