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獻策之人

“殿下可知,五姓七望會如何向殿下以及工商業發難嗎?”崔玉忽然上前一步,一躬到地問道。

“呵呵!若是我猜的不錯,無非就是工商業將農戶變成工人,使得種地之人減少,糧食產量下降,五姓七望這些大世家,肯定是抓住農業是立國之本這一條不放,大肆攻擊工商業已經動搖國本,然後聯合族中的官員一同上書,逼朝廷對工商業進行打壓。”李愔笑道,對於這條他自然早就想到,而且也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應對之策。

“殿下果然聰慧,一語就將其中的關鍵道破,五姓七望正是想借這個理由,將工商業發展的勢頭打壓下去。”崔玉聽到李愔話,心中對這位齊王殿下也是讚歎不已,不過緊接着他眉頭一皺,有些憂慮的說道:“殿下,雖然五姓七望是將農業做爲打壓的藉口,但這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隨着工商業的發展,糧食產量已經受到不小的影響,若是放任下去,那就算是工商業再怎麼興旺,恐怕也只是無根之木,對此殿下可有什麼解決之道?”

“農業事關國家穩定,本王也十分注視,只是對於農戶流失這件事,我雖然預料到肯定會發生,卻沒想到會這麼快,不過解決的辦法卻也不是沒有,我早就讓人做了一些準備,就算是對方聯合起來發難,也奈何不了本王,至於想打壓工商業,更是癡心妄想!”李愔說到最後,雙手拳頭緊握。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

雖然五姓七望影響力遍佈大唐,但他也不是初到大唐時的那個紈絝王爺,只單純比較影響力的話,他身後的利益集團聯合起來,未必會比對方弱多少,另外他還有一招殺手鐗沒有用,到時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王況和崔玉聽到李愔早有準備。都是十分興奮,現在工商業的興旺,可以說都是眼前這個齊王殿下一手挑起來的。無論產業再大的工商業主,也都要唯這個少年馬首是瞻,因爲齊王殿下就是大唐工商業的一面旗幟。只要這面旗幟不倒,他們和其它工商業主就不會有事。

另外他們兩人對於李愔如何解決農業問題,也十分的感興趣,不過他們問了幾次,李愔卻是不願多說,每次都叉開了話題。這讓崔玉和王況都顯得有些焦急,對視了一眼之後,剛坐下的王況又站起來躬身說道:“殿下,有人託我向您獻上三策,雖然不能徹底解決農戶減少的危機。但卻能暫時緩解人口不足的問題!”

李愔聽後一愣,他本以爲王況兩人只是向自己通風報信的,沒想到竟然還幫自己出謀劃策,看來武媚娘猜測他們是來向自己投誠的,也不是沒有一點依據啊。想到這裡。當下一臉好奇的問道:“王兄,不知是哪三策?又是何人所獻?”

“殿下,是什麼人獻的咱們暫且先不提,您先聽一下這三策如何,這第一策名爲廣畜奴隸……”王況看李愔表現出興趣,立刻表現出一種奇怪的興奮。也不管李愔願不願意聽,立刻就開始講起那三策來。

李愔開始還有些漫不經心,畢竟在他看來,唐人受思維的侷限,能想到的辦法根本跳不出這個時代的侷限,比如王況說的第一策,聽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想大量抓捕奴隸,以填補農戶人口的不足,這個辦法李愔也知道,但關鍵是到哪裡去抓奴隸?

但是隨着王況的講解,李愔是越聽越驚訝,甚至有種震驚之感,比如對方在第一條計策時,就指責李愔太過保守,只將捕奴的對象定在朝鮮半島和北方草原上,豈不知在西域以及南方的吐蕃,都有大量的人口存在,以李愔的影響力,早就應該發動人去那裡捕奴。另外對方還指出,在海外的爪哇等地,還有大量的崑崙奴存在,這些崑崙奴身體強壯,性情也比較溫和,無論是用來挖礦還是種田,都是極好的勞力。

這一席話讓李愔聽的是大汗淋漓,本以爲自己已經夠激進的了,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比他更激進,而且還四面出擊,將大唐周邊的各個國家都當成掠奪的對象,完全不顧及大唐的形象,雖然只是王況轉述,但話語中的那股血腥與赤裸卻怎麼也掩蓋不住。

聽完激進的第一條策略後,第二條和第三條策略其實是連在一起的,而且只聽兩個名字,李愔立刻就是一愣,因爲這兩條策略分別叫做推廣粗放種植和土地置換。

對方很犀利的指出,中原大地從春秋戰國時期,農業就進入到精耕細作的死衚衕裡,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盡辦法提高畝產量,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就是貴族世家佔有大量的土地,而數量最多的普通農戶,人均佔有的土地卻極少,只能想盡辦法提高有限土地上的出產,也就是精耕細作。

精耕細作並不是不好,但是這種耕作方式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造成了一個人能耕種的土地有限,大量人口都被束縛在了土地之上,若是在以前倒沒什麼,可是工商業發展起來後,再用精耕細作的方式耕種,顯得已經不合適了,那就不如改用粗放式耕種。

打個比方來說,原來一個成年勞力,用精耕細作的方式,一年只能種五畝地,那麼改爲粗放式耕種後,他就能種十畝甚至是二十畝,雖然畝產量肯定比原來要少一些,但是收穫糧食的總量卻是原來的數倍還不止,也就是說,同一個人所出產的糧食,比原來多了幾倍。

當然了,粗放式耕種也有自己的問題,雖然每人每年出產的糧食多了,但若是土地的總量不變,畝產量減少,大唐每年生產的糧食肯定也隨之在減少,不過這時第三條策略就有了用武之地。

土地置換,意思很簡單,大唐剛打下遼東和高句麗的領土,那裡地廣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蕪着,而反觀大唐國內,在關中、河東、河北、河南四道,人口都十分的稠密,每人能分到的田地都不多,如此一來,就可以頒佈一條法令,允許這四道中的農戶,用家中的田地換取遼東那裡的土地,而且這個比例可以設成以一比十甚至更高,一畝變十畝,相信肯定會吸引不少人開墾新的田地。

如此一來,關中等四道的人口肯定會進一步減少,再用精耕細作的方式耕作,肯定會使得大量土地荒蕪,如此一來,粗放式耕種有了推行的基礎,而遷往遼東的農戶更不必說,每家分到的田地太多,精耕細作肯定不行,也只能選擇粗放式耕種,而且隨着他們的到來,也能讓新佔領的遼東和高句麗故土迅速安定下來。

聽完這三條和策略後,李愔眼中泛起奇光,除了第一條那條血腥大膽的掠奪策略外,剩下的兩條也正是他準備施行的計劃之一,那個土地置換暫且不說,只第二條推行粗放耕種的辦法,就足夠讓他大吃一驚,因爲以古人的思維來看,這條策略簡直是倒行逆施,千年以來好不容易纔摸索出來的精耕細作之法,卻被棄之不用,反而使用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粗放耕種,這簡直就是欺師滅祖之舉。

李愔雖然來自後世,但他卻也深知,即便是在後世,精耕細作卻還是大部分人的固定思維,因爲當時中國人的生存空間被死死的壓在東亞,無法向外擴張一步,只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想辦法,拼命的提高畝產量,以應付日益增長的人口,但殊不知,這種辦法卻是被逼出來的,若是有更多的田地,何苦用這種費時費力的辦法。

不過現在就不同了,大唐現在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國內的土地不夠,向外擴張就是了,沒有任何人敢當面指責大唐霸道,農業人口的不足,完全可以用新增加的土地來彌補,甚至若是將這兩條策略執行的好,大唐每年的糧食產量不但不會下降,甚至還是會呈現一種逐年增長的趨勢。

想到這裡要,李愔心中不禁涌起一種強烈的好奇,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才能想出如此離經叛道,卻又極其巧妙契合的策略呢?

“王兄,此人到底是誰,我想見一見他!”李愔幾乎是用一種命令的語氣在和王況說話,能想出如此策略,說明對方不但才學過人,敢想別人所不敢想,而且對天下大勢也看的極爲清楚,很可能王況和崔玉來找自己,就是受了那人的指點。如此人才若是不收歸已用,那就太對不起老天了。

王況聽到李愔對自己用命令的語氣說話,卻沒有露出絲毫的不悅之色,臉上反而露出一種悲喜交加的奇怪神色,情緒也變得有些激動,最後顫抖着雙手向李愔深施一禮道:“啓稟殿下,獻此三策之人,出自我太原王氏,只是在太原城中,卻是個人人皆知的狂人!”

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11章 飲宴聽琴第269章 運動會與商標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51章 一塊大石落了地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36章 文心發火第401章 人性之背叛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66章 文心的身世第502章 穿過叢林第84章 與新羅人的衝突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514章 末羅遊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160章 美女很多,我的心卻很小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529章 香城與倭港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701章 戀人重逢第12章 有女一帆第623章 袋鼠肉的功效第89章 人渣李愔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547章 偶遇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614章 動物園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294章 吞蕃城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691章 皇宮的改革第267章 長安雜事(下)第726章 你願意娶我嗎?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605章 遏制大食的計劃第279章 羊毛清洗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398章 演示新火器(下)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441章 連環殺第174章 天下可不止盧氏會玩刺殺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106章 黃河幫,黃河王第393章 由馮氏兄妹想到的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206章 長樂公主李麗質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303章 幫李世民處理罪犯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619章 莫力城第615章 三個選擇第178章 新羅傳來的驚人消息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第571章 樹枝與無人島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309章 打獵的青年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689章 馬氏種植園(下)第162章 溺水第610章 三姐妹第737章 樑皇山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
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11章 飲宴聽琴第269章 運動會與商標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51章 一塊大石落了地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36章 文心發火第401章 人性之背叛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66章 文心的身世第502章 穿過叢林第84章 與新羅人的衝突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514章 末羅遊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160章 美女很多,我的心卻很小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529章 香城與倭港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701章 戀人重逢第12章 有女一帆第623章 袋鼠肉的功效第89章 人渣李愔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547章 偶遇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614章 動物園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294章 吞蕃城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691章 皇宮的改革第267章 長安雜事(下)第726章 你願意娶我嗎?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605章 遏制大食的計劃第279章 羊毛清洗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398章 演示新火器(下)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441章 連環殺第174章 天下可不止盧氏會玩刺殺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106章 黃河幫,黃河王第393章 由馮氏兄妹想到的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206章 長樂公主李麗質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303章 幫李世民處理罪犯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619章 莫力城第615章 三個選擇第178章 新羅傳來的驚人消息第260章 再見金勝曼第571章 樹枝與無人島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309章 打獵的青年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689章 馬氏種植園(下)第162章 溺水第610章 三姐妹第737章 樑皇山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