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冀州閒適的夏季結束,整個州域都進入農忙,燕氏如今對糧食的需求太大了。對比起其餘州域,冀州的繁榮程度無疑又回到黃巾之亂前的水平,甚至遠遠超過當時。畢竟在過去冀州得土地七成都被攥在世家大族手中,對人口的流動、聚集有很大影響。現在則變得不同,在冀州七成大族沒能撐過十幾年的混亂之後,在燕氏官吏丈量土地、分發田畝之後,當冀州百姓私田不得買賣而由官府分發之後——冀州這塊有非凡潛力的土地幾乎被完全開發。

冀州不像幽州那樣擁有大片高山、密林,冀州也不像幷州那樣土地貧瘠,冀州亦不像司州那樣比鄰前線,冀州就是冀州,一馬平川沃野千里。

遷徙的流民來到這裡定居、流通的商賈來到這裡開市,整個冀州匯聚着千萬生民,而這些百姓耕種着冀州幾乎所有能夠耕作的土地。

燕氏在兩三年前下令各地收集農具的付出到了收穫的時候,各地將作監將其中各方面最優秀的農具成批打造,其中價格低廉、製作容易的由各地派送至農戶家中;同時編戶齊民,推行驢耕、牛耕以及相應的耦犁,由新派至地方的太學諸生擔任的亭令管理,交付亭下百姓共同取用;在鄉里一級,有水渠的則由官府製作水車‘翻車’來提供灌溉,一些有天然水流的地方製作渴烏來翻山汲水。

這一切都由燕氏新的亭令、裡令、鄉令三級地方官吏來管理使用,意在惠及百姓的同時增加他們的權威。太學諸生都是天之驕子,但其中難免有學藝不精、濫竽充數者,爲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在初次選任吏員時所需考校的學業不在經義,而在練兵、農事、律法。

他們在亭裡鄉的首要事務也僅有三點,敦促百姓用更好的手段、更便捷的工具、更簡單更快速地耕好自家的土地;當百姓耕作的時間變短,便由他們來率領百姓教授技擊、隊列以及開蒙讀書;最後便是常規的政……鄉里之中能有屁的政事,無非宣講律法,決斷糾紛而已。

最後的律法其實算不上什麼事務,過去漢朝在這一方面的官職部署都爲了穩定,像亭長、求盜、薔夫這些人便可以將此事做的很好,而燕北所安排的兩點用簡單的話來說無非就是耕與戰。

用士子來教授百姓耕田、用士子來教授百姓技擊隊列,並制定下嚴格的操練時間與操練目的——農閒時每兩日根據所在裡的諸生裡令所掌握的才能習練劍術或槍矛半日,另外半日習練弓術,並在其中搜尋適合學習騎術、御術的農家子弟,每隔四日便挑其中一日爲鄉里舞象之年(15到20歲)以下的童子少年教授蒙學。

儘管如此,燕北與他的幕僚都知道這些農家子弟在將來未必會進入仕途,因而所教授的無非是開蒙與基礎的《九章算術》,讓他們將來即便不做什麼大事,也能以此謀生。

但若單靠這些,不論燕北還是田豐亦或沮授,都不認爲單靠制度就能保證百姓會聽命行事,尤其是燕北。

在親身經歷廟堂之高的制度性至江湖之遠後完全變形的經驗之後,燕北再治國治政上略有感觸,已不像過去那麼幼稚。在決定改變一項制度之前,燕北與趙王宮的幕僚無數次推算之後發生最壞的可能,並專程從國中招來各地三老、普通百姓來問詢此事……這着實有重大意義。

還真讓他們找到漏洞。

在平民黔首之間,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直接決定了他們吃多少。以定下諸生士子的操練強度,不說處慣了力氣的農人,單單那些開蒙學的童子、少年,普通的乾飯稀飯很難保證他們操練之餘還要受學的精力,這直接會導致這項制度崩潰。

燕北翻遍了今時史書,最終找出了一個被丟在灰塵裡很久的東西,如獲至寶。

先漢時孝武皇帝爲籌措軍費而使用的武功爵,總共十一級爵位,凡買到七級以上爵位的人可以任命官吏,其實就是開自朝廷的買官賣官。儘管這一政策令孝武皇帝很快籌集到足夠的軍費,但同樣也使仕官渠道變得複雜,秩序崩壞。

燕北是不會開買官賣官的先河的,何況實際上在他治下千金之家並不多,就算是賣爵位,也很難達到孝武皇帝時的成果,關鍵是他也不缺錢。燕氏是藉着北方接連混亂的東風才能良好地與幽州、冀州進行田制改革。因爲田策的根本目的就是消除土地兼併,這天然就站到擁有廣袤土地的士族、豪強、富戶對立面,又未必能與百姓站在一起的事。

這麼多年來不是沒有人像荀悅一樣抱着抑制兼併的想法,只是沒人像荀悅一樣抓住這麼好的機會從而實踐。

田策形成之後,便意味着燕氏治下基本不會出現擁田千頃的豪強。當田地所能獲取的利益擁有上限,人們便只能將目光轉向商市,從而帶動商市的繁榮。

但孝武皇帝的武功爵的的確確給燕北提供了極優的思路……開爵位。

單單讓百姓開蒙、學技擊戰陣,恐怕大多數百姓都會覺得不以爲然,就像過去漢朝在鄉中操練鄉勇一樣,成了遊俠兒惡少年纔會去做營生。因爲一無所獲,留下便肯定是那些遊手好閒之輩,尋常百姓恨不得有時間能在農閒時歇上一歇。但凡農閒就沒有好日子,不是炎炎烈日便是隆冬歲寒,誰願意去做這等毫無回報的事情。

但若能夠給認真操練、學習的百姓開上幾級民爵呢?

與衆不同的民爵,有示以榮耀的爵印、有稍好的地位、有減稅的作用。

難道百姓還能無動於衷?

九月,趙王宮傳信冀州諸生,在民爵之外開四級武爵,以技擊優者爲兵士、兵士優者學弓馬,弓馬優者爲御士、御士優者學戰陣,戰陣優者爲武士,武士入伍直任什長。

各級武爵,依次減免田租賦稅,直至武士減免家中一人賦稅。

法名武士爵,實則全王權下縣之法。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六十一章 守備軍都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三百一十五章 五斗米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
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六十一章 守備軍都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三百一十五章 五斗米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