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

歃血爲盟是真的慷慨激昂,但在袁公路的強硬要求下定好兵糧供給之後,各路諸侯就再沒有什麼建樹了。不過這也是好的,至少最令人發愁的糧食的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袁術兩眼冒火地犯渾,在座諸人誰也不敢與路中悍鬼袁長水咋呼,就算劉岱心裡頭千百個不願,可張邈、韓馥再加上袁術給自己分派的豫州兵糧,這三個人都覺得這樣安排吃點虧挺好,劉岱也說不出話來,只能偶爾用惡狠狠的眼神盯着橋瑁的背影,恨不得拔刀從背後將他捅死。

可是這會兒,誰會把一個小小兗州刺史的憤怒當回事呢?

接下來的大事便是自稱僞職,畢竟一個個太守刺史拉出去打仗太過不成體統,除了後將軍袁術和度遼將軍燕北之外,各個都自稱將軍。大的像袁紹自稱車騎將軍,其餘衆人也都各有稱謂,就連出兵在外的曹操都被封了奮武將軍的僞職。

雖然還不曾見過曹操本人,但就衝着這個官職,燕北對曹操的好感也又大大地上升了一截。別的不說,有曹操這個奮武將軍在,那公孫瓚的奮武將軍又是什麼呢?哈哈!

在這之前的一切事務,關東聯軍草草搭起來的架子做得還不錯,不過就在做完大多數準備工作,開始籌備戰略戰術時,衆人都抓瞎了,又開始推諉退讓,最後居然論定要等曹操回來,試探董卓軍情況再做打算……天可見憐,曹校尉出兵放馬是爲了討董卓,可不是爲了你們去當探路者的。

日子就這麼一日一日晃過去,關東諸將頂着僞職稱號無所事事,終日在會盟的將臺上飲酒作樂載歌載舞,時不時地還暢談着將董卓擊敗後天下昌平的美好日子。

這若是一場夢,燕北覺得這些人永遠都不願醒來。

隨他們作樂,燕北雖然坐在這裡與他們飲酒閒談,聽着那些他從無機會聽來的事情,聊着那些本永遠都不會接觸到的消息,但私底下的動作也一點沒停下。

命麴義部下的斥候由黎陽向西經河內郡向司隸校尉部探查敵情,並比對盧植的地圖上可能出現的紕漏加以修正,收集洛陽方向的情報;同時因爲中原局勢動盪,產生大量開始遷居的百姓,本着路過咬一口不夠還要口袋裡揣一把的指導思想,燕北命趙雲開始主持黎陽周圍遷居百姓與流民的向遼東遷居任務。

至於那些百姓原本想不想去遼東?

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中原要打仗了,哪兒都不安全。去遼東給開墾荒田還能得到郡中下發的農具與耕牛,免除一年賦稅。這樣的條件幾乎就是雙贏,燕北得到想要的人口,流民百姓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安全。

燕北就是這樣說服趙雲去做這件事的,因爲在他看來目前關東聯軍非常鬆散,各路諸侯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無論這次討董的結果如何,恐怕將來中原都不會安定下來了。

諸如劉岱與橋瑁因爲官職同屬領地權力上與此次兵糧紛爭,還是說韓馥將閔純耿武將數千兵馬據守河間對渤海郡虎視眈眈,而袁紹亦將親信部將顏良文丑留在渤海對峙……他們之間許多人的矛盾都已成不可調和之態。

儘管面上還是帶着溫和笑意,卻也正是這笑意令燕北遍體生寒。誰說這幫人不懂戰爭,燕北看來他們各個都深諳兵法,即便自己的部下在各地隨時可能與身旁交談的人打得不可開交,面上卻端着酒樽笑意盎然。

另一方面,因爲留駐酸棗着實太過無聊。燕北命孫輕提領着烏桓胡騎乘船渡河南下,兩千餘騎分散數部在周圍郡縣跑馬遊蕩,偶爾燕北本人也會提着弓弩在酸棗附近射獵,他已經閒到這種程度了。

剛過了冬天,林間走獸都肥的很,只是燕北的一手弓術臭得可以,除了兔子之外他幾乎無法射中任何獵物。反倒讓太史慈每次都獵得盡興。

在得知燕北這些日子的遭遇後,黃河北岸的麴義對燕北很是同情,甚至連帶着讓麴義對韓馥都有了很大改觀。慫的人不止韓馥一個呀!

麴義感到自己還是太年輕了,這世上的慫人如此之多不提,居然還有慫的不同種類。比方說明着慫,就像韓馥那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就是膽小怯懦,人家自己也承認,就算麴義整天臭個臉,韓馥見着了也是樂呵呵的。甚至若不是燕北拉着他南下會盟,就麴義對韓馥的瞭解,這位冀州牧多半可能縮在鄴城連出都不出來。

但這次從燕北在黃河南岸的所見所聞來看,這世上還有許多人的慫是悄悄的,就比如關東這些諸侯。各個說得厲害,會盟歃血祭天也都做的有模有樣,但等到真正該動手的時候一個個都不吭聲了。

在燕北看來這倒未必是關東諸侯怕了,而是他們本身就互相牽制,根本不敢與董卓進行決戰。別的不說,韓馥如果全力進攻董卓,且不論勝敗,冀州都會被養精蓄銳的袁紹吞掉;而袁紹也是一樣,有韓馥在側虎視眈眈,他敢去打董卓嗎?至於中原諸侯,也大多如此。

實際上會盟之人雖多,但根基不受旁人牽制的,也只有遼東的燕北和長沙的孫文臺二人而已。

對了,還要算上個根本沒有根基的曹孟德。

現在燕北是三人中最悠閒的一個。

此時此刻,遠在長沙被關東聯軍諸侯牽腸掛肚引爲先鋒羔羊的烏程侯孫堅,召集部將擊鼓聚兵,踏上起兵討董之路。就在他收到各地討伐諸侯的傳檄之時,他還嘆了口氣,說如果當年張溫聽了他的話,哪裡還有這場浩劫?

孫文臺之勇烈剛猛殺伐果斷,是世人難及。早年間他曾於張溫帳下參與討伐涼州亂黨的戰爭,在那時候因爲董卓倨傲,在議事時遲到,又那副兇蠻作態便引得孫堅不喜。

孫堅便向張溫進言,欲殺死董卓軍法從事。但張溫念董卓在涼州廣有威望,若殺了他會使得進剿涼州叛軍更加不易,不敢擅殺……結果,天下便遭受如此浩劫。

對於此次關東聯軍討董,孫堅甚至比燕北看得還要清晰。那幫諸侯不是他該去接觸的圈子,他不屑,也不願去接觸。甚至本來,孫文臺都沒打算要派兵參與此次討董。

但是袁術的一封書信,改變了他的看法。

說來奇怪,孫堅這個人並不複雜,雖然他能打仗並能打勝仗。但除了打仗之外,他是個很本分的人。他是長沙太守,但卻本分到連長沙的政務都從不插手,全部交給手下的長史去做,他只管平亂。荊州有他這麼一任長沙太守,周邊的零陵、桂陽,哪兒都不敢鬧叛賊。

沒有戰事的時候,他便呆在郡府中踏踏實實的或讀兵書或操練軍事,日子過得簡單的很。

一旦有人傳信召他打仗,點起兵馬便去參戰,從不拖沓。

這是個爲戰而生的人。

他根本沒打算參與什麼關東聯軍,也不認爲關東諸侯能夠做他的側翼友軍。討董之事的前軍、後軍、左翼、側翼、中軍……有他孫文臺就夠了。

這和關東諸侯沒有半分關係,這是孫文臺,一個人的討董。

兵行五日,抵達武陵。武陵太守曹寅聽說荊州刺史王睿揚言要在起兵之前先殺了他再起兵,心裡感到擔驚受怕,恰逢聽說武勳甚重又與王睿有私仇的孫堅自長沙起兵,便假傳三公檄文,讓孫堅殺死王睿。

孫堅看着檄文笑了……他知道這是假的。

但曹寅與他,都願意把這當作真的,那檄文是真是假又有什麼關係呢?

兵至荊州州治,孫堅派士卒前往城下討要賞賜。王睿登城問士卒聚在城下要做什麼,士卒答道:“我們長久奔波在外。勞苦不堪,所得的賞賜,還不夠做衣服呢!這次來,不過是想請您開恩,再賞些財物。”

“這有何難?”王睿笑了,命手下開城,至武庫、庫府,對長沙士卒說道:“你們且去看看,庫府中有什麼可以用度,但且拿去無妨。”

不過幾百軍士,又能取些什麼呢?

不過接着,王睿便見到熟悉的臉孔,不禁驚訝地問道:“士卒們請求賞賜,孫府君在這裡做什麼?”

孫堅仰首垂目看着王睿,面無表情地說道:“奉檄文,孫某來取王使君首級。”

王睿大驚,連忙跑進庫府當中,命人緊閉庫門喊道:“我犯了什麼罪?”

孫堅面無表情的臉上不屑地笑了,轉頭對部將嘲弄地笑道:“我哪裡知道你犯了什麼罪,傳令士卒,強攻庫府,殺了他。”

沒有疑惑,孫堅的士卒對烏程侯言聽計從,當即開始強攻庫府,刀斧劈擊庫府大門,厚重木門又豈能阻擋數百士卒的衝擊?不過一刻時間,木門轟然倒塌。

揚起漫天的塵土裡,士卒回報孫堅,王睿已經在庫府裡吞食金屑而死。

頂盔摜甲的孫堅邁着大步走入庫府,揮手驅散漫天揚塵,看着臉色早已發紫的王睿屍身,輕聲問道:“對我這武夫無禮之時,使君可想到今日?”

“開武庫裝備士卒。”孫堅環顧四周,對士卒下令道:“召集郡國兵,隨孫某北上討董!”

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六章 鎮關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十六章 錯馬之交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
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六章 鎮關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十六章 錯馬之交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