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

燕北其實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表面上他身擔重擔,實際上對他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只有兩件。

一是找到出現的問題;二是將這些問題丟給合適的人去解決。

遼東的問題一直非常嚴重,這裡相當於燕氏的京畿重地,但他相信沮授能將這些事做好,這也正是他欲以沮授督幽東的初衷。無論新的遼東太守是誰,都不會比最熟悉遼東的沮授做得好。說來也是應當應分,最早沮授的才能在軍略上明顯強於治政,用兵之才遠勝燕北,以少兵據守一座邯鄲城便教燕北久攻不下。

但因爲最初與沮授的關係並非如此琴瑟相和,燕北不敢讓沮授領兵,否則他手中如今可獨當一面的大將斷然不會只有麴義,不過如今沮授坐鎮遼東四年,將複雜的遼東治理地井井有條,甚至連饑民流民都能最大程度上的安撫,給予數萬兵馬提供最安然的後方重鎮,儘管沒有戰功,治政卻是功不可沒。

燕北與司馬朗在千山一同食過晚食,又在山上草廬住了一日才下山,其間談論幽州局勢與過往閒談,倒也難得愉悅。儘管二人出身地位截然不同,卻又許多能夠說到一起的話題……事實上天底下還真沒有多少人與燕北聊不到一起的,他經歷了世間大多階級,由下至上皆有了解,反倒能在同樣的事情上給司馬朗帶來不同角度的啓發。

司馬朗雖然沒有當下答應燕北,但顯然讓諸弟進學由大儒邴原王烈等人教導令其心動,託詞回家考慮幾日,卻又給燕北推薦了另一士人出仕,是他的同鄉親族,與他同自溫縣舉家遷至黎陽又被夾裹至遼東的士人趙諮。

在那之後不過三日,不出燕北所料,司馬朗肅整衣冠地再出現在襄平燕氏鄔時便做好了出仕襄平令的準備,與之同來的還有溫縣士人趙諮。溫縣趙氏與司馬氏世代聯姻,趙諮與司馬朗亦有姻親關係,燕北與趙諮交談後發現此人並無太多出色過人的本事,不過勝在心性善良,中規中矩,應當是能夠充任小縣令的才具。

縣令之才,在燕北部下如今已算不得什麼才具了。在數年的從政歷練當中,燕北一系武夫皆自開始的屯將、曲將到如今的校尉、軍司馬之才,官吏亦是如此,即便是當初看上去最不成器的甄堯,經過數年曆仕郡府、沓氐縣之後,都成爲能夠治理萬戶大縣的官吏。

似司馬朗這般上來便被燕北委任爲襄平令的青年,在幾年之後顯然是要前往小郡做太守的。諸如石韜、趙範、田疇等人,將來亦都是出任太守的人選。

一介縣令,絕非是他們的終點。

而對於繼承盧植遺志,編撰《中平略記》的陳羣,燕北甚至給出更高的官職,他想將陳羣安排在州府,接替齊周功曹從事的職責……儘管去年陳羣拒絕了燕北出仕遼東的邀請,不過這一次當燕北再提出此事時,陳羣一口應下。

前往州府擔任從事對陳羣來說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功曹是州中大吏,非但沒有辱沒陳羣的才具還能看出燕北對陳羣的厚望……這幾乎是燕北能夠拿出最高的官職了。當然,吸引陳羣決定留在幽州的關鍵還是在於前往州府擔任功曹從事更方便於前往涿郡祭拜盧植。

儘管眼下涿郡還在公孫瓚兵馬的控制下,但陳羣以爲只要燕北親臨薊縣,一定不會准許公孫瓚兵馬駐紮在涿郡。

盧植病逝前將編撰《中平略記》交由陳羣代爲操刀,也算了卻盧植一樁心願。不過實際上這冊書到如今仍舊叫做‘中平’已經不是那麼合適,早在盧植病逝之前便已將中平年號發生在天下的事宜記錄完畢,自中平元年的黃巾之亂起,西北羌亂、幽冀二張叛、長沙區星等等,各地造反起兵者不可勝數,直至各路諸侯起兵討董。

眨眼間,到了初平三年夏的如今,陳羣將初平年間天下發生的事宜亦記載於書簡當中……若是情況允許,陳羣甚至希望能夠將盧植的心血鑄成青銅大鼎,以遺後世。

《中平略記》並非是記錄一州或是一人,亦非史書,而是由盧植、董卓、袁紹、燕北等人在天下大勢之下自不同角度做出種種舉措,從側面記載這個瘋狂而又怪誕的年代中這些明明心存天下的人是如何站在自己所處的位置上用權謀、戰爭,將漢朝推進深淵。

其間有盧植眼看漢室傾頹卻無力迴天的悲憤,亦有諸如董卓以兵當國兇威震世造成的影響;有接近史家冰冷的話語表述出權傾天下或割據一方的諸侯之善於惡,亦有夾雜強烈個人情緒的對桓靈二帝與董卓掌權時的種種爲政舉措的評判,甚至還有許多盧植對小皇帝在時局穩定後的種種建議。

只是可惜,盧植見不到那一天。

就連在盧植過世後繼承遺志繼續編撰的陳羣,也不知自己還能不能見到天下清平的那一天。

盧植在世時,每編完一簡便派人謄抄傳送燕北,燕北自是認真閱讀。他很輕易便發現盧植的略記大多是在提點自己,也正因如此陳羣纔在編書時特意將盧植的治國策論獨編出一部……不難看出,盧植希望燕北不要步董卓的後塵。

在盧植看來,燕北掌權要比董卓掌權更加危險。董卓只是專擅朝政,可若輪到燕北?

恐怕就是改朝換代了。

策論一卷,字裡行間都透露出盧植在世時的不安,儘管這在燕北這個當事人看來近乎是天方夜譚,他沒有那樣的野心也沒有那樣的實力,可在盧植眼中自漢王朝東北孕育出這個亦燕北爲首的地方割據諸侯已然擁有了問鼎中原的潛力。

似乎燕北具備權臣的一切優點,狠辣狡詐不失堅韌,唯一的缺點便是不姓劉。

盧植直至去世前,還在用他的方式挽救危如累卵的漢王朝,即便燕北認爲老尚書是杞人憂天,卻也很難不對這位漢室忠臣獻上尊敬。

司馬朗與陳羣紛紛出仕之後,燕北再一次集結起隨他縱橫天下的兵馬,這一次旌旗向西。

幽州牧!

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二百三十章 晉兜第二十八章 天大喜事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
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二百三十章 晉兜第二十八章 天大喜事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