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招兵買馬

沒過多久,很多人發現在襄陽城的城門口牆壁上,張貼出一張公示,引起了人們的圍觀。

有讀書識字之人給大家讀出了其中的內容,衆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張募兵的公告啊,募兵到不是什麼值得驚奇的事情,因爲當今亂世,各州縣都在募兵,見怪不怪。

正所謂好男不當兵,如果日子安穩,能吃上飯,誰會願意去當兵呢。

不過這份招兵公示卻讓很多人蠢蠢欲動,因爲它的條件實在是豐厚,不但管吃管住,而且還有豐厚的薪水。

亂世人命如草芥,有很多地方甚至直接抓壯丁,根本沒有薪水,只給你一日兩餐,稀湯掛水,根本就吃不飽,所以對於公告上的待遇很多人都不太相信。

“這是不是真的啊。”

“不知道,不過看起來不錯的樣子,你看最後一條,一旦錄取,當即可以領取二十文錢。”

“你剛纔沒聽見嗎,貌似是咋荊州大人的三公子募兵,想來應該是真的。”

“當官的話你也信?”

“你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當官的也有好壞之分,咋州牧大人就是個好官,當今天下,到處都在打仗,只有咋荊州安全,這都是州牧大人的功勞啊,想來既然是州牧大人的公子發佈的公告,應該不會是假。”

“不如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

於是很多人在將信將疑中來到了報名的地dian,地dian就在城郊劉修買的這處宅子之中,此時這處宅子格外熱鬧,大部分都是十八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的青年。

此時劉修負手而立,眼含笑意的看着所有的人,雖然大家都不太相信,但是隻要有一個人報名,並且獲得酬勞之後,他相信後面肯定會有更多人的報名。

果然人頭躁動沒多久,一個身材魁梧的八尺青年第一個走向了報名處。

“大人,你看俺夠不夠資格,俺要報名。”

“恩,姓名?”

招募官是馬良臨時從家族裡帶過來的僕人,畢竟現在劉修現在還是孤家寡人,但是又不可能親力親爲,幸好有馬良投效,劉修就省去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都交給了馬良處理,比如在荊州各處張貼公告,一夜之間包括襄陽城在內的各周邊縣城都貼滿了招募廣告。

“張石頭。”

“年齡?”

“二十。”

“圍着這座宅子跑二十圈,如果可以堅持下來就錄取了。”

“啊?”青年錯愕,沒聽說過募兵還要考驗人的啊,以前那些募兵不是隻要報名就可以了嗎?

“還愣着幹什麼。”招募官不耐煩的大喝一聲。

“哦。”這青年也是實誠,傻頭傻腦的愣是一口氣跑了二十圈,如果換成稍微有dian頭腦的人的話,絕對會思量一番,懷疑募兵的真假,說不定就放棄這次投兵的機會了。

馬良站在劉修的身邊,看着劉修滿意的笑容,心裡卻是涌上了一絲疑惑,這劉修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他也是見過世面的人,自古募兵無非兩種,一種是招募,另外一種是抓壯丁,而募兵往往只是看看身體有無殘疾之類,然後就通過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人以長跑來作爲投兵者的考驗的。

“主公爲何將長跑作爲募兵的考驗呢,良百思不得其解。”馬良終於是沒忍住道出了心中疑惑。

劉修笑道:“呵呵,季常有所不知,這長跑能夠看出很多問題,我只有招募五百人的權限,所以需要的是精,不在於數量。”

“請主公賜教?”

“長跑可以看出一個人身體,性格,耐力等各方面的情況,如果此人能夠跑完二十圈,則說明此人身體素質強,性格堅韌,耐力比較好,反之,則此人的某方面必有缺陷,這些缺陷平時或許看起來並不重要,但是如果在戰場上,則會是致命的。”

馬良眉頭微皺,細細的品味着劉修的話,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越發的對劉修佩服,竟然從一個很平常的跑步也能夠看出其中的門道,想來世上不會有第二人了。

“主公英明。”

很快那叫張石頭的青年揮汗如雨的跑完了二十圈,兩條腿就像灌了鉛似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嘴裡還不忘說道:“俺……俺跑完了,是不是可以錄取了。”

還沒待招募官說話,劉修拿起一兩銀子走到張石頭的跟前,淡笑道:“你被錄取了,這二十文是承諾。”

張石頭拿着那塊二十枚銅錢,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果真跑一跑,就能被錄取,而且真的有錢拿。

“俺被錄取了,還有錢拿。”張石頭激動的喃喃自語道。

而劉修卻是直起身子,轉過頭面向了衆人,道:“各位鄉親,我乃劉修,此次招募千真萬確,絕無虛假,這張石頭就是證明。”

“他就是三公子啊,看來公告上並沒有騙我們。”

“當然是真的了,你沒看到張石頭嗎,三公子親手將二十文錢送到他手上,這還有假。”

“我也要報名。”

“我也要。”

“別擠,我先來的。”

“排隊。”

場面混亂不堪,不過在馬良帶來的私兵面前,秩序很快就維護住了,大家排隊前進,劉修粗略一看,大概有上千人之多,有些人一看就是小孩子或者頭髮都白的老頭,弄的劉修哭笑不得。

有錢能使鬼推磨,還是錢的魔力大啊,這話一dian都不假,這個年代的窮苦人家用的都是銅錢,大部分都沒用過銀子,金銀之物只有上層人士,富有之人才有機會用。

雖然人多,但是直到天黑,招募合格的人不到百人,很多人都是被二十圈長跑刷了下來,可見當時的人身體素質多差,也不怪這些人,這個時代的窮人吃不飽飯,營養不良者比比皆是,第一天能夠招募到八十多人已經很不錯了。

有人歡喜有人憂,被招募上的人開開心心回家去了,沒有達到要求的人垂頭喪氣,這種情況百年難得一見,當兵打仗是掉腦袋的事情,如果被選中人應該是哭纔對,即便不哭也不至於發笑吧,有違常理,當然大家都知道,其實很多人都是衝着優厚的待遇來的。

第166章 虛張聲勢第67章 授格鬥術第37章 黃蓋攻城第214章 劉璋出兵第68章 文聘仲業第185章 得遇二賢第83章 樂進攻城第98章 伏擊斥候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8章 蔡瑁殺意第174章 爭奪州牧第189章 秦晉之好第161章 醉翁之意第80章 夏侯元讓第4章 甘寧興霸第234章 詐取柴桑第17章 三軍成立第159章 天助我也第22章 激戰水賊(二)第77章 大軍開拔第174章 爭奪州牧第143章 劉修使臣第199章 復仇怒火第28章 黃蓋程普第105章 圍三缺一第44章 賊子休走第109章 整兵追擊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28章 黃蓋程普第52章 韓玄發怒第69章 湍水設防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123章 劉表去世第50章 說服高儀第242章 士燮歸附第167章 各自謀劃第203章 孫劉聯軍第134章 火燒曹軍第204章 攻城失敗第45章 最後一戰第48章 謀反大罪第94章 背水一戰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105章 圍三缺一第91章 兩面夾擊第90章 荊州暗流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173章 春節快樂第126章 不忠不義第148章 階下之囚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175章 頒佈政策第161章 醉翁之意第201章 屠殺蠻人第165章 單挑羣毆第101章 兵臨宛城第180章 入駐襄陽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125章 劉備南撤第22章 激戰水賊(二)第3章 天下英雄第108章 軍心不穩第211章 洞庭水戰第45章 最後一戰第92章 孔明來訪第34章 韓玄棄逃第28章 黃蓋程普第2章 白眉最良第201章 屠殺蠻人第196章 徐庶跑了第117章 返回穰縣第75章 龐統歸附第80章 夏侯元讓第140章 入駐江陵第219章 給我飛機第96章 疑兵之計第56章 再臨洞庭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75章 龐統歸附第97章 瞎說實話第57章 甘寧水軍第97章 瞎說實話第41章 成何體統第13章 劉修練兵第207章 晴天霹靂第53章 益水之陽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165章 單挑羣毆第80章 夏侯元讓第235章 孫權逃走第94章 背水一戰第163章 暗流涌動第157章 劉備顧慮第69章 湍水設防第178章 雙方談判第188章 劉備陰謀第9章 必謀荊州第144章 周瑜公瑾第95章 問計徐庶
第166章 虛張聲勢第67章 授格鬥術第37章 黃蓋攻城第214章 劉璋出兵第68章 文聘仲業第185章 得遇二賢第83章 樂進攻城第98章 伏擊斥候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8章 蔡瑁殺意第174章 爭奪州牧第189章 秦晉之好第161章 醉翁之意第80章 夏侯元讓第4章 甘寧興霸第234章 詐取柴桑第17章 三軍成立第159章 天助我也第22章 激戰水賊(二)第77章 大軍開拔第174章 爭奪州牧第143章 劉修使臣第199章 復仇怒火第28章 黃蓋程普第105章 圍三缺一第44章 賊子休走第109章 整兵追擊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28章 黃蓋程普第52章 韓玄發怒第69章 湍水設防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123章 劉表去世第50章 說服高儀第242章 士燮歸附第167章 各自謀劃第203章 孫劉聯軍第134章 火燒曹軍第204章 攻城失敗第45章 最後一戰第48章 謀反大罪第94章 背水一戰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105章 圍三缺一第91章 兩面夾擊第90章 荊州暗流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173章 春節快樂第126章 不忠不義第148章 階下之囚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175章 頒佈政策第161章 醉翁之意第201章 屠殺蠻人第165章 單挑羣毆第101章 兵臨宛城第180章 入駐襄陽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125章 劉備南撤第22章 激戰水賊(二)第3章 天下英雄第108章 軍心不穩第211章 洞庭水戰第45章 最後一戰第92章 孔明來訪第34章 韓玄棄逃第28章 黃蓋程普第2章 白眉最良第201章 屠殺蠻人第196章 徐庶跑了第117章 返回穰縣第75章 龐統歸附第80章 夏侯元讓第140章 入駐江陵第219章 給我飛機第96章 疑兵之計第56章 再臨洞庭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75章 龐統歸附第97章 瞎說實話第57章 甘寧水軍第97章 瞎說實話第41章 成何體統第13章 劉修練兵第207章 晴天霹靂第53章 益水之陽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165章 單挑羣毆第80章 夏侯元讓第235章 孫權逃走第94章 背水一戰第163章 暗流涌動第157章 劉備顧慮第69章 湍水設防第178章 雙方談判第188章 劉備陰謀第9章 必謀荊州第144章 周瑜公瑾第95章 問計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