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重整漢軍

ps:稍後更正,大約兩點………………………………………都在姜維和鍾會的殘餘勢力的控制之下。

姜維和鍾會發動叛亂——姜維只是兵諫,而鍾會則是實打實的叛亂——所調動的人馬,絕大多數是二人的親信和心腹,姜維這邊,參於兵諫的將領只有寧隨一人,鍾會那邊,參與叛亂的將領則有夏侯鹹、王買、句安、鍾邕等多人,這些人大多在叛亂之中殞命,少數被當場擒拿,等待他們的,只有嚴懲。

而未參與兵諫和叛亂的將領,姜維這邊有蔣斌、王舍、柳隱等人,而鍾會那邊有田續、爰青、皇甫闓等人。

蔣斌王舍柳隱雖爲姜維的部下,但他們都是一心忠於季漢的,姜維秘密行事,自然不敢用這些人,生怕泄露了消息,但說到底,他們與姜維也只是上下級的隸屬關係,並不是姜維的親信心腹甚至是死士,姜維兵諫,只能用他信得過的人,比如副將寧隨和兒子姜源,蔣斌他們一直不在姜維的考慮之中。

而田續、爰青、皇甫闓等人,當年鍾會在襄陽叛變司馬晉之時,他們就三心二意,只是被鍾會挾迫和威脅,被逼無奈之下,纔跟隨鍾會造的反,他們和胡烈一樣,並沒有真心實意地歸順鍾會。

後來胡烈反水之後,鍾會乾脆將這幾個人軟禁了起來,甚至一度動了殺心,欲除之而後快。後來鍾會降漢,這些人也就隨波逐流,成爲了漢將,隨着晉國的覆滅,鍾會也就不再擔心他們會再反水了,便解除了軟禁,陸續地讓他們在軍中擔任不太重要的官職,而軍中的實權,則一直由鍾會的心腹親信夏侯鹹王買句安他們把持。

隨着姜維和鍾會以及他們手下的一干心腹身死洛陽城,姜維和鍾會的舊部是一片譁然,這十幾萬軍隊是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怕朝廷將他們劃歸到了叛軍的行列而加以剿滅,雖然他們自認爲姜維鍾會的叛亂與他們沒有任何的干係,事先他們也絲毫不知情,但他們畢竟是姜維和鍾會的屬下,而象叛亂謀逆這樣的大事,基本上是要誅連無數的,他們究竟有罪與否,不在他們自己,而在於朝廷的態度,如果朝廷認爲他們有罪,那麼他們就肯定會受到牽連。

大難臨頭,他們肯定會謀求自保,單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讓他們單獨地去對抗朝廷,無異於是蜉蚍撼樹,但幾十個人上百個人乃至成千上萬的人聯合起來,那麼他們的力量則會變得很強。

所以,他們不自覺地相互串連了起來,結成了秘密的同盟,不過步姜維鍾會的後塵,他們是沒有膽量也去做的,他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謹慎地觀望,看看朝廷那邊會對他們有什麼樣的舉措。當然如果真的把他們逼急了,鋌而走險,不惜以身試法,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劉胤當然清楚他們現在心中所想,所以在處理姜維和鍾會後事之時,劉胤儘可能地低調處理,除了參與到開陽門兵變之中的那些叛亂者之外,劉胤沒有進行更大範圍的誅連,以避免清查擴大化。

這個階段劉胤主要致力於穩定局勢,儘可能地將這場叛亂帶來的危害後果降到最低,季漢朝廷剛剛遷都到洛陽,百廢待興,正是欲重振朝綱,進取天下之際,卻突遭如此重大的變故。如果朝廷再使用強硬的手段,誅連九族,牽連部屬的話,那麼勢必將會加劇局勢的動盪。

要知道,整個洛陽南部可是有着十幾萬的軍隊,這些軍隊之前是歸姜維和鍾會統領的,劉胤根本就插不上手,如果局勢惡化,再將這十幾萬人逼反的話,那這個後果真的就不堪設想了。

而且劉胤也清楚,無論是蔣斌、王舍、柳隱還是田續、爰青、皇甫闓,他們並不是姜維或鍾會的親信,否則姜維和鍾會叛亂之時,也不可能將他們放在後方,不讓他們參與到叛亂之中來。顯而易見,他們和姜維鍾會只是普通的上下級隸屬關係,並沒有參與到姜維和鍾會的陰謀之中來,如同硬要將他們定性爲姜維鍾會的同謀,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就連參與到叛亂之中的姜維之子姜源,朝廷都能赦免其死罪,那麼更何況這些沒有參與叛亂的姜維鍾會的部下,如何能給他們定罪?

劉胤對洛陽之南的軍隊,採用冷處理的辦法,一切暫時維持原狀,所有的糧餉軍需,仍按原數撥給,讓他們躁動的情緒慢慢地得以平復。

這次劉諶繼位,大封羣臣,也沒有將這些統兵之將給遺忘掉,蔣斌被封爲了後將軍,王舍被封爲了平東將軍,柳隱被封爲了安北將軍,田續、爰青、皇甫闓分別被封爲了雜號將軍。

季漢的將軍等級,以大將軍爲最高,其次便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再次便是前後左右將軍,接下來按序便是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平將軍、四安將軍,以下則爲雜號將軍,比如建威將軍,昭武將軍,立節將軍,龍驤將軍等等。

唯一例外的,就是雜號將軍之中的輔國將軍、輔漢將軍、鎮軍將軍如果冠之以大將軍的名號,則地位會竄升幾級,比如以前董厥現在胡濟擔任的輔國大將軍,其位置便在大將軍之下,前後左右將軍之上,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同等而列。

同理,如徵西將軍加上大將軍名號之後,位置也將僅排在大將軍之下,劉胤曾經擔任過的驃騎大將軍,那地位就超越其他的大將軍,如徵西大將軍、鎮軍大將軍,輔國大將軍,成爲大將軍之下的第一人了。

第801章 繼續分兵第897章 誘敵深入第1060章 祭旗第75章 劉胤的安排第283章 戰火蔓延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755章 匈奴兇猛第647章 機會難得第537章 首席智囊第174章 三箭連珠第596章 錦帆賊第56章 初識陳壽第562章 請旨第26章 入宮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85章 遊擊的十六字訣第1218章 鏖戰第1113章 貪狼第1108章 姜維的支持第753章 北上還是東渡?第537章 首席智囊第836章 忿恨第595章 走水路第805章 拿下第184章 永安都督羅憲第199章 決戰來臨(上)第372章 街亭之戰(一)第926章 解圍第1140章 擋我者死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716章 自疑者第1171章 劉胤的作戰風格第1018章 物似人非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306章 過草地(一)第820章 迂迴第977章 平陽告急(續)第96章 火藥第227章 不翼而飛的奏章第100章 驚人一幕第862章 正名之戰第41章 議事第526章 又見青兒第542章 景王妃羊徽瑜第1107章 劉恂第268章 撤離雒城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881章 毀書斬使第561章 出兵第1121章 雪地追擊第1009章 羊腸阪第280章 三國混戰第336章 兩不相幫第167章 赴宴張府第1317章 收復西陵第892章 對匈奴的最後一戰第383章 街亭之戰(十二)第1141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09章 失守陽安關第916章 君命不可違第1153章 新皇登基第553章 雙簧第449章 節 姜維的逆鱗第806章 戰火燒遍整個上黨第106章 策反第1076章 朕不做亡國之君第1139章 棋逢對手第10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776章 老爺嶺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1349章 清君側第37章 新官上任第111章 跳出包圍圈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276章 平妻第694章 上黨太守第1006章 鴦殞第92章 贗品第325章 說客第1209章 北敵寇邊第1043章 賈充的末路(下)第836章 忿恨第841章 獵物第552章 底線第1087章 離情苦短第26章 入宮第1220章 大雪滿弓刀第229章 證據第281章 吳主駕崩第22章 三七的功效第1077章 楊駿投誠第684章 反意已決第74章 漢中司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1241章 全軍盡沒(上)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710章 馬蘭羌和盧水胡第717章 逃遁第561章 出兵第848章 借道
第801章 繼續分兵第897章 誘敵深入第1060章 祭旗第75章 劉胤的安排第283章 戰火蔓延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755章 匈奴兇猛第647章 機會難得第537章 首席智囊第174章 三箭連珠第596章 錦帆賊第56章 初識陳壽第562章 請旨第26章 入宮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85章 遊擊的十六字訣第1218章 鏖戰第1113章 貪狼第1108章 姜維的支持第753章 北上還是東渡?第537章 首席智囊第836章 忿恨第595章 走水路第805章 拿下第184章 永安都督羅憲第199章 決戰來臨(上)第372章 街亭之戰(一)第926章 解圍第1140章 擋我者死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716章 自疑者第1171章 劉胤的作戰風格第1018章 物似人非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306章 過草地(一)第820章 迂迴第977章 平陽告急(續)第96章 火藥第227章 不翼而飛的奏章第100章 驚人一幕第862章 正名之戰第41章 議事第526章 又見青兒第542章 景王妃羊徽瑜第1107章 劉恂第268章 撤離雒城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881章 毀書斬使第561章 出兵第1121章 雪地追擊第1009章 羊腸阪第280章 三國混戰第336章 兩不相幫第167章 赴宴張府第1317章 收復西陵第892章 對匈奴的最後一戰第383章 街亭之戰(十二)第1141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09章 失守陽安關第916章 君命不可違第1153章 新皇登基第553章 雙簧第449章 節 姜維的逆鱗第806章 戰火燒遍整個上黨第106章 策反第1076章 朕不做亡國之君第1139章 棋逢對手第10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776章 老爺嶺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1349章 清君側第37章 新官上任第111章 跳出包圍圈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276章 平妻第694章 上黨太守第1006章 鴦殞第92章 贗品第325章 說客第1209章 北敵寇邊第1043章 賈充的末路(下)第836章 忿恨第841章 獵物第552章 底線第1087章 離情苦短第26章 入宮第1220章 大雪滿弓刀第229章 證據第281章 吳主駕崩第22章 三七的功效第1077章 楊駿投誠第684章 反意已決第74章 漢中司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1241章 全軍盡沒(上)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710章 馬蘭羌和盧水胡第717章 逃遁第561章 出兵第848章 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