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軍渡

經過一個冬天充足的準備,劉胤決定渡河東征。

根據關東傳回來的消息,晉軍在數條戰線上屢受重創,很顯然,司馬炎已經不具備擊敗胡人的力量了,五胡亂華的這一幕大戲,已經是提前的上演了。

歷史上,五胡亂華的導火索是八王之戰,晉國的皇族內部爲了爭權奪利,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輪番登臺,你方唱罷我登場,混戰不休,造成了中原大地赤地千里,西晉王朝國力衰落,於是五胡紛紛叛亂,西晉王朝灰飛煙滅,中原大地陷入了三百年暗無天日的五胡之亂。

雖然八王之亂那場大戲還沒有上演,但五胡之亂卻率先地拉開了帷幕,這和晉國國力中衰顯然是分不開的。

歷史上晉國滅蜀吞吳,統一天下,也確實達到了國力的鼎盛之時。其實五胡從來就沒有消停過,鮮卑人禿髮樹機能在涼州的叛亂,氐人齊萬年在雍州的叛亂,都是曠日持久影響巨大的,那時晉國國力還處於上升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能把這兩場叛亂給鎮壓了下去。

直到八王之亂後,晉國國力衰落,面對風起雲涌的諸胡叛亂,已然是力不從心了,在諸胡的聯合打擊之下,西晉王朝也很快成爲了中國歷史上比較短命的王朝之一。

所以顯而易見,八王之亂只是五胡亂華的導火索,並不是決定性因素,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晉國的力力和軍力。

司馬炎在沒有取得絕對優勢的時候就倉促地代魏,本身就是一個致命的缺陷,王朝更迭所帶來的種種動盪,也是他始料未及的。蜀國崛起和吳國的強勢,讓初立的晉國非但沒有繼承和發揚魏國的強大,反而在這場競爭之中,落在了後面,此消彼漲,晉國的國力大不如前朝魏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包括匈奴在內的五胡的力量就擺在那兒,不會增加不會減少,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內遷,數百萬的胡人滲透進入了中原,或許司馬炎帶着有色的眼鏡,從來沒有正眼地瞧過他們,但胡人的力量在不斷地增長着,在潛移默化之中,其實已經到了一個相當可怕的程度,只差一個臨界點。

而劉淵在這個時候,站到了風尖浪口。

也許是一種偶然,如果司馬炎沒有剝奪劉淵上黨太守的位子將他遷往帶方的話,或許劉淵還不一定生出叛亂之心。

但偶然之中還是還是帶着必然,野心勃勃的劉淵是否會任勞任怨地呆在上黨太守的位置上,這是誰也無法確定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使沒有劉淵,也會有趙淵、王淵起來叛亂,五胡之亂是不可逆轉的大勢,中華民族終究是不可能逃過這場劫難的。

劉胤自然沒有理由坐視五胡的強大而不理,如果晉國真的滅亡了,天下大勢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所以出兵東征,劉胤早已下定了決心,在胡人羽翼未豐的時候消滅他,遠比將來得勢之後更容易些。

晉蜀相爭,說白了,就是兄弟鬩牆,就算爭個你死我活,終究還是華夏民族內部之事,但五胡不同,他們帶給華夏民族的,是亡族滅種之難,這種仇怨,已經上升到了民族存亡的地步,絕對是不能容忍和姑息。

在華夏民族危亡的時刻,晉蜀吳的三國之爭已經變得不太重要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爲了準備東征,劉胤已經籌劃了整整的一個冬天,三大野戰軍團也完成了補充和休整,各郡的守備兵也進行了重組,劉胤將新增的兵源都補充到了守備兵這一塊上,各郡各城各關卡都有了守備兵來擔任城防任務,三個野戰軍團就可以抽調出來,全部投入到東征之中。

當年,東征可不光是準備軍隊這麼簡單的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涉及到十三萬人馬的後勤補給,尤其是跨界作戰,其規模和數量都是空前的,雍州刺史郤正此次擔任的就是後勤部長的職務,所有的糧草輜重物資軍需,都是由他一手來操辦的。

此次東征,和劉胤當初北伐一樣意義重大,它必將拉開蜀國戰略總攻的大序幕,具有里程碑一樣的作用,蜀軍諸將更是信心飽滿,鬥志昂揚,對此番東征都抱着極大的信心。

由秦入晉,綿延的黃河數百之遙,但黃河穿行在險峻的秦晉大峽谷之間,水流湍急,能選擇渡河的地點並不太多,其中蒲阪津便是最爲重要的一處。

但現在選擇從蒲阪津入幷州卻不是最爲有利的,晉國雖然淪喪了幷州和河東的大部分領土,但蒲阪津卻一直牢牢地控制在汝陰王司馬駿手中。雖然現在晉蜀處於停戰狀態,但如果想進入幷州,首先得跨過蒲阪津這一關,而司馬駿肯定不會答應。

不過劉胤則是另有主意,即使司馬駿同意蜀軍渡河,從蒲阪津渡河也未必是最佳路徑,匈奴人的老巢在左國城,如果從蒲阪津渡河之後,再打左國城的話,就相當地繞道了,而且會繞得很遠,整個行軍路線就是遭到匈奴人的攔截。

如果從軍渡渡黃河的話,一過河便可以直接攻擊左國城,給匈奴人的老巢來一次致命之擊,這纔是理想不過的選擇。

軍渡在秦晉大峽谷的中段,氐人逃跑時,就是從軍渡這帶過的黃河,不過時值冬季,黃河結冰,齊萬年過黃河是相當的輕鬆,只要保證沒有大量的人馬同時過河的情況,河面上的冰層還是可以承載住的。齊萬年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輕鬆地過了黃河,進入了幷州,投奔了劉淵。

而此時卻是春天,又到桃花汛的時候,河水暴漲,水流湍急,想要從軍渡過黃河,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904章 水淹信都(上)第394章 應對第1157章 吳人的野望第622章 打柴溝之戰(下)第1170章 收服軍心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1105章 文宣,這次你可得幫我第160章 全軍覆滅第609章 收復大小榆谷(上)第952章 激戰葦澤關(上)第320章 圍而不打第200章 決戰來臨(下)第396章 聲東擊西第253章 就這麼的簡單粗暴第784章 破偏廂車陣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1258章 大敗而歸第493章 中埋伏了第511章 未見青松第793章 混入第446章 火器之威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652章 圍而殲之第703章 出使洛陽第390章 士家歸附第762章 軍渡第861章 不長記性第712章 脣亡齒寒第1005章 插翅難飛第1196章 周處救主第215章 做個交易如何第995章 降兵可用第229章 證據第247章 莫衷一是第1235章 鮮卑亂(下)第1196章 周處救主第45章 緝拿黃染第1354章 接管天牢第877章 誰來摘桃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443章 蔣斌第1267章 兵渡馬訾水第1250章 東進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659章 再戰武關(下)第477章 朝廷來使第216章 各懷心思第88章 又見雪舞第1345章 遷都之議第1005章 插翅難飛第1284章 完虐狗奴國(下)第828章 再戰寒山要塞(上)第884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462章 武關之戰(下)第1061章 懵了第578章 遁逃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311章 臨洮第1096章 驚出一身的冷汗第174章 三箭連珠第1081章 密謀第1021章 新的防禦體系第878章 顧全大局第683章 撤離第621章 打柴溝之戰(中)第266章 從涪城撕逼到雒城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1298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973章 揮兵東進第641章 三危山第895章 決定命運的一戰第38章 不是在開玩笑第37章 新官上任第240章 涪城之戰(六)第580章 反擊第799章 囚牢戰法第592章 繞道荊州第1089章 母子重逢第14章 箭不虛發第329章 諂佞小人第4章 手足之誼第234章 反包圍第1331章 進軍荊南第20章 絕處逢生第157章 撤退第57章 交淺言深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1048章 詐降計第1035章 三道詔書(四)第1246章 封狼居胥第922章 戰信都第179章 武昌第209章 地震?第1073章 改旗易幟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95章 另闢蹊徑第1146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248章 你們想錯了
第904章 水淹信都(上)第394章 應對第1157章 吳人的野望第622章 打柴溝之戰(下)第1170章 收服軍心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1105章 文宣,這次你可得幫我第160章 全軍覆滅第609章 收復大小榆谷(上)第952章 激戰葦澤關(上)第320章 圍而不打第200章 決戰來臨(下)第396章 聲東擊西第253章 就這麼的簡單粗暴第784章 破偏廂車陣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1258章 大敗而歸第493章 中埋伏了第511章 未見青松第793章 混入第446章 火器之威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652章 圍而殲之第703章 出使洛陽第390章 士家歸附第762章 軍渡第861章 不長記性第712章 脣亡齒寒第1005章 插翅難飛第1196章 周處救主第215章 做個交易如何第995章 降兵可用第229章 證據第247章 莫衷一是第1235章 鮮卑亂(下)第1196章 周處救主第45章 緝拿黃染第1354章 接管天牢第877章 誰來摘桃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443章 蔣斌第1267章 兵渡馬訾水第1250章 東進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659章 再戰武關(下)第477章 朝廷來使第216章 各懷心思第88章 又見雪舞第1345章 遷都之議第1005章 插翅難飛第1284章 完虐狗奴國(下)第828章 再戰寒山要塞(上)第884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462章 武關之戰(下)第1061章 懵了第578章 遁逃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311章 臨洮第1096章 驚出一身的冷汗第174章 三箭連珠第1081章 密謀第1021章 新的防禦體系第878章 顧全大局第683章 撤離第621章 打柴溝之戰(中)第266章 從涪城撕逼到雒城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1298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973章 揮兵東進第641章 三危山第895章 決定命運的一戰第38章 不是在開玩笑第37章 新官上任第240章 涪城之戰(六)第580章 反擊第799章 囚牢戰法第592章 繞道荊州第1089章 母子重逢第14章 箭不虛發第329章 諂佞小人第4章 手足之誼第234章 反包圍第1331章 進軍荊南第20章 絕處逢生第157章 撤退第57章 交淺言深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1048章 詐降計第1035章 三道詔書(四)第1246章 封狼居胥第922章 戰信都第179章 武昌第209章 地震?第1073章 改旗易幟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95章 另闢蹊徑第1146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248章 你們想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