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堅守平陽(上)

ps:稍後更正………………………………………………………………………軍的補給線,而且可以直接將晉冀之間的蜀軍分割開來,是晉軍攻擊目標中獨一無二的好點。

但由於蜀軍有所防備,晉軍的偷襲失敗,再想攻打葦澤關已經是事不可爲,不過好在蜀軍的這條補給線從蒲津關到葦澤關綿延數百里,晉軍無論攻擊那一段,都可以達到破壞蜀軍後勤補給的目的。

當然,選點也是極爲重要的,僅僅是掐斷蜀軍的補給線不難,難的是這個點必須可以起到分斷蜀軍的目的,同時應對蜀軍的反撲也要有後續的手段。

別看蜀軍對晉軍佔領上黨漫不經心,可一旦晉軍威脅到他們的生命線,必然會遭到蜀軍的瘋狂反撲。

所以文鴦對下一步具體攻擊那一點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除了葦澤關外,按理說是首選晉陽,晉陽處於幷州之腹,是聯結幷州東西南北的交通要衝,如果能拿下晉陽的話,對控制整個幷州局勢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晉陽離葦澤關較近,離上黨比較遠,如果晉軍翻越崇山峻嶺到達晉陽的話,恐怕蜀軍的大隊人馬早已經搶先一步拿下了晉陽,晉軍如果落了後手的話,戰局的結果就很難預料了。

文鴦認真地考慮之後,決定選擇平陽爲突破口,將蜀軍的補給線一舉斬斷。

平陽郡是後來從河東郡中析置出來的,處於太原郡和河東郡之間,是聯結幷州南北通道的重要樞紐,蜀軍的補給線也正是從蒲津關開始,一路向北,經平陽郡至晉陽再折向東行至葦澤關。

文鴦選擇首先攻打平陽,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平陽離上黨最近,上黨郡的綺氏縣就與平陽郡的楊縣相鄰,只需翻越一道山嶺,晉軍就可以從上黨郡跨越到平陽郡來。

到達葦澤關的蜀軍由於路途的關係,就算速度再快,也只能是趕到晉陽,對於平陽,他們就是鞭長莫及了,而晉軍則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完全可以搶在蜀軍主力到來之際,搶先拿下平陽郡。

至於平陽的那麼一點可憐的守軍,直接就被文鴦給無視掉了。

現在平陽郡的駐軍,總共也只有七千人,而且還是分散到各個縣城的,平陽郡城之中,尚不足三千人馬,就這麼一點的兵力,當然不會讓文鴦放在心上。

晉軍突然地攻陷楊縣,打了蜀軍一個措手不及,畢竟距離晉軍攻克上黨,也纔不過幾天的時間。晉軍大兵壓境,整個平陽郡是一片恐慌。

駐守平陽郡的是太守楊定,他得到楊縣失守的消息之後,趕忙找都尉姜源來商議軍情。楊定憂心沖沖地道:“晉軍數萬兵馬突然兵犯平陽,平陽只有三千守軍,如何抵禦得了,姜都尉,你看該如何是好?”

劉胤當初攻克隴西諸郡之後,各郡的太守依然還是延用了魏國的舊太守,不過對太守的職權進行了削減,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各郡的守備兵由郡都尉統領,而郡都尉則是受驃騎將軍府垂直領導,郡都尉不受郡太守的轄制,基本上做到了軍政分立,這也就徹底地改變了自秦代以來郡守軍政一把抓的弊端。

隨着蜀國的地盤越來越大,所佔領的郡縣也越來越多,不過各郡太守和都尉的這種任命,卻也就一直地延續了下來,太守主管民事總攬郡務,郡都尉只負責城防軍事。

不過做爲一郡之首,郡太守也不能對郡內的防務熟視無睹,兩人基本上處於分工合作,如果遇到大事,則需要協商處理,楊定將姜源召來,就是因爲平陽郡遭受到前所未有之危機。

楊定是長安人,文職出身,顯然對晉軍的兇猛攻勢有些畏懼,而都尉姜源是益州廣漢人,先前在蜀軍陽安營中,擔任過軍侯。

象姜源這樣出身的蜀軍軍官,後來大多轉職做了諸郡的都尉,姜源也是身經百戰的將領,雖然此刻做郡都尉要比在野戰軍之中任職輕閒的多,但長期的戎馬生涯,讓姜源的膽略和豪氣並沒有隨着職位的不同和時間的流逝而隨之流失,姜維甚至比楊定知道晉軍來犯的消息更早一些,很顯然他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

“楊太守勿憂,晉軍遠來,雖然兵馬尚衆,但已經是疲憊不堪,想要攻克城防堅固的平陽城,絕非易事。平陽城中兵少,倒也無妨,我們可以速速抽調周圍各縣的兵力,來加強平陽的城防,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向驃騎大將軍求援,下官聽聞大將軍已經兵至晉陽,從晉陽到平陽,也不過才三五日的路程,我們只城需堅守十餘日,必可等到大將軍的援兵。”

楊定愁眉不展地道:“抽調各縣的兵力,倒是不無不可,只是各縣兵力調一空之後,晉人必可輕鬆地佔領之,有些縣城關係到我軍的後勤運輸線,一旦失去,我軍的補給線便向被晉人所掐斷,此可謂是急所。”

處於這條補給線上的各郡太守,都會將保障這條補給線視爲重中之重,因爲上面下達的命令就是一定要保證補給線的暢通無阻,而且這條命令是壓倒性的,各郡太守必須要優先執行。

姜源道:“各縣守軍多則千人,少則數百,如此少的兵力去守縣城,根本就無法抵擋地住晉人的進攻,補給上被掐斷是必然的事,現在也只有整合各縣的兵力,集中力量來守平陽,只要平陽不失,便還有反攻的機會。”(。)

第87章 一路追蹤第1051章 參軍曹第1107章 劉恂第121章 以退爲進第179章 武昌第942章 馬隆的智謀第1080章 扣押第798章 輕鬆之戰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607章 黃河難渡第72章 岳父大人第178章 吳主孫休第282章 擁立新君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34章 行刺第1036章 三道詔書(五)第771章 攻破王宮第16章 玉碎第857章 相見第328章 天才還是瘋子第1300章 喪母之痛第1308章 弒君(下)第150章 最後的底牌第413章 荀愷第1240章 被迫回師第7章 這閒事我管定了第1166章 佈署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406章 斜谷疑兵第278章 屯田第525章 豁然開朗第841章 獵物第1297章 桑州第599章 另闢蹊徑第1037章 圖窮匕現第26章 入宮第1097章 試探之意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見第1210章 三年伐吳大計第166章 安西將軍第437章 兵行子午第765章 以百敵千第225章 應對之策第449章 節 姜維的逆鱗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932章 選擇打司馬駿的理由第894章 決戰前夕(續)第82章 姜維的回覆第148章 激戰(中)第168章 真正的較量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623章 凌亂了第342章 幹得漂亮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364章 筵宴第395章 協防陳倉第704章 北地胡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386章 星流雲散第1252章 扶余來使第1028章 一物降一物(下)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864章 兵圍晉陽城第762章 軍渡第544章 一諾,重於泰山第539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1184章 孫秀第893章 決戰前夕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936章 八面埋伏(下)第525章 腦洞大開第212章 閻宇的野心第30章 初守景陽宮第630章 巷戰(二)第1232章 按兵不動第728章 火能克木第108章 叛亂第340章 脫胎換骨的虎騎營第815章 自食其果第402章 五丈原之戰(三)第1184章 孫秀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90章 張網以待第430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上)第553章 雙簧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1123章 難如意第43章 第三工坊第562章 請旨第261章 稟明劉禪第878章 顧全大局第288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720章 得利的漁翁第199章 決戰來臨(上)第65章 姜維的憤怒第586章 別了,洛陽第124章 初至江油關第745章 夜奪五寨(三)第288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第87章 一路追蹤第1051章 參軍曹第1107章 劉恂第121章 以退爲進第179章 武昌第942章 馬隆的智謀第1080章 扣押第798章 輕鬆之戰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607章 黃河難渡第72章 岳父大人第178章 吳主孫休第282章 擁立新君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34章 行刺第1036章 三道詔書(五)第771章 攻破王宮第16章 玉碎第857章 相見第328章 天才還是瘋子第1300章 喪母之痛第1308章 弒君(下)第150章 最後的底牌第413章 荀愷第1240章 被迫回師第7章 這閒事我管定了第1166章 佈署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406章 斜谷疑兵第278章 屯田第525章 豁然開朗第841章 獵物第1297章 桑州第599章 另闢蹊徑第1037章 圖窮匕現第26章 入宮第1097章 試探之意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見第1210章 三年伐吳大計第166章 安西將軍第437章 兵行子午第765章 以百敵千第225章 應對之策第449章 節 姜維的逆鱗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932章 選擇打司馬駿的理由第894章 決戰前夕(續)第82章 姜維的回覆第148章 激戰(中)第168章 真正的較量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623章 凌亂了第342章 幹得漂亮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364章 筵宴第395章 協防陳倉第704章 北地胡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386章 星流雲散第1252章 扶余來使第1028章 一物降一物(下)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864章 兵圍晉陽城第762章 軍渡第544章 一諾,重於泰山第539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1184章 孫秀第893章 決戰前夕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936章 八面埋伏(下)第525章 腦洞大開第212章 閻宇的野心第30章 初守景陽宮第630章 巷戰(二)第1232章 按兵不動第728章 火能克木第108章 叛亂第340章 脫胎換骨的虎騎營第815章 自食其果第402章 五丈原之戰(三)第1184章 孫秀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90章 張網以待第430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上)第553章 雙簧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1123章 難如意第43章 第三工坊第562章 請旨第261章 稟明劉禪第878章 顧全大局第288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720章 得利的漁翁第199章 決戰來臨(上)第65章 姜維的憤怒第586章 別了,洛陽第124章 初至江油關第745章 夜奪五寨(三)第288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