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個人魅力成就最好的幹部

守本分——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一個人很熱心好不好?好!可是有人會說:“多管閒事!這麼熱心幹嗎?”但一個人不熱心又會捱罵:“只顧自己,本位主義。”所以做人真的很難:你去幫人家忙就是多管閒事,不幫人家忙就是不樂於助人。

但是,你千萬要記住:把本職工作做完,還要熱心幫助別人,這才叫作本分。把事情做完,其他事不管了,那不可以;本分沒有做好,就拼命去幫助別人,也不對。一個人只要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就沒有權力去幫助別人。如果那樣做,就是想討好別人、想邀功,就是有不良企圖。

所以,我們慢慢可以感覺到,人只要一動,就有人整他了。有人會想,這個人不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專門去幫助別人,他肯定有什麼不良企圖,要不然怎麼會這樣?另外一種情況是,這個人只顧自己,對別人的事情漠不關心,也會有人盯住他:爲什麼會這樣,他是不是想把東西偷走、移走?要不然怎麼會這樣?

所以,守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你可以大膽地守,而幫助別人要很謹慎。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得很好。

比如,沒有人敢幫採購員買東西。“哎呀,今天採購不在,我來代辦吧。”你真的這樣做了,大家就會懷疑你想拿回扣了。

另外,如果有人提議“我們公司去青島旅遊好不好”,馬上就有人贊成:“很好,很好,我表姐在旅行社。”

如果我表姐是在旅行社工作的,我不會主動講,大家找到我,我要說:“這種事情找別人,不要找我表姐。”如果大家一定要找她,我才勉爲其難叫她來做。這樣,就不會有人懷疑我。

所以,“瓜田李下”很重要。太熱心的人總是容易被人家懷疑是有企圖的,如果你採取推、拖、拉的辦法,推到最後,大家都會認爲這樣做沒有問題。

任何事情一定要做到人家沒話講,你纔算成功了。

守規矩——守員工心甘情願接受的制度

中國人做人實實在在,做事規規矩矩,我不相信中國人不守法。

守規矩是什麼?就是你一定要搞清楚所有的規章制度。我們現在很少這樣講,是因爲我們公司的規章制度根本就不適用——都是東抄西抄來的。制度不可以抄襲,因爲每家公司的狀況不一樣。

而且,很多老闆、幹部不明白,規章制度是要用來執行的,要由員工自己定纔有用,老闆和幹部定都沒有用。

我輔導的公司要制定規章制度,都是把員工找來。生產部門要什麼制度自己定,只要能生產出來,什麼時間上班都可以。員工們自己開始議論,就不用我出面了。

所以,守規矩的第一條就是,企業定的制度應是員工們心甘情願接受的,是他們願意遵守的。

很多公司要求員工打卡,由此產生了很多弊端。員工去客戶那裡修理機器,修理一半就停下來,說要回去打卡。客戶就不高興,員工說:“我打卡要緊啊,機器可以明天再來修。”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是不打卡的,因爲打卡有太多的問題沒辦法解決,關鍵在人。公司叫員工打卡,8點上班,員工8點20來了,把打卡表調回去,打完再調回來。公司能把員工怎麼樣?管理者沒有什麼辦法。其實,不要太相信那些死的東西,因爲人是活的。

換句話說,人們願意遵守的時候,這就是規矩;不願意遵守的時候,這就不是規矩。

守時限——提前完成才能做到

很多人跟我講:“我的幹部不守時,每次開會都遲到。”我如果跟他講真話,他會受不了的:“就是因爲你聲望不夠,人家不怕你!”因爲你威嚴不夠,別人根本就不拿你定的時間當一回事。誰不守時呢?中國人該守時的時候一分一秒不差,不該守時的時候,又有那麼多的“規矩”,由此才造成現在不守時的情況。這就是中國人的變動性。

還有,幹部自己是不是守時也很重要。一般情況是,員工會看幹部。所以,做幹部的自己要去接受挑戰,要學會帶人——把大家帶到都很守時。

我們一定要遵守時限,否則大家都浪費時間。什麼叫作守時?我認爲,守時就是提前完成。如果不提前完成,幾乎做不到守時。

我在英國叫計程車,司機會一分不差地來按我的門鈴,有人會說,那他不是神嗎?不是,是他提前到了,他在外面守候着。這才叫作守時。

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去機場要多久啊?”“半個小時肯定到了。”然後他遲到10分鐘,一上車就跟你講:“時間有點緊張。”你看,自己遲到還要“要挾”別人。

對付這種人我有自己的辦法。明明是10點的飛機,我會跟他講9點半。他會在9點出發,哎呀!急得要死,我一點不急,我自己留了半小時在那裡,我急什麼?你要跟司機講實在話,沒給自己留有餘地就會逼死自己!

守承諾——除了理,還要講人情

“凡輕諾者必寡信。”我當領導,一個任務交代出去,如果下屬馬上講“沒有問題,很快可以做成”,我不能相信他,我會派人去跟蹤他;我會比較相信那些跟我說“給我兩個小時,我琢磨琢磨再給你彙報”的下屬。

有人會問,在接受工作時,即使很有把握也不要輕率地答應嗎?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很有把握也不可以。

守承諾,要一諾千金。外國人對於重視的事一定要寫出來纔算數,講的話絕對不算數——我們觀念裡的外國人就是這樣。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他們的特點,不要上當。而有些中國人簽字也不算數,承諾也不算數,宣誓還是不算數,但是隻要他心裡認定了,就算數了。也就是說,凡是有形的東西,對這些人幾乎都沒有什麼約束力。這就是區別。

面對持不同文化的人,如何讓他們守承諾,確實說到做到呢?

要讓一個外國員工簽署一份文件,不是那麼容易的。他會從頭看到尾,有不同意的條文會跟你講,你同意他纔會簽字。而他只要一簽字,就是算數的。所以,假定你要罰這個外國員工1000美元,他會問:“你憑什麼罰我?”你指着文件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籤的。”他就乖乖認罰。

而你罰某個中國人1000元人民幣,他會問:“你憑什麼罰我?”同樣,你指着文件說:“你來看看,這是你自己籤的。”他會拿起文件再看一下(這時候他會很仔細地看),然後他會講一句話:“奇怪,怎麼會有這條?如果知道有這條,我根本不會籤,我當時沒有看到這條才籤的。”他不認賬。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是不是沒有辦法了呢?怎麼辦?只有走合理這條路。只要你的條約合理,他籤不簽字都會守承諾;不合理,他簽了也不算數。你的合同是很合理的,閉着眼睛籤,他也一定會遵從。合理的東西沒有人不遵從,這是簡單的道理。

那麼,我們如何要求大家按承諾去做呢?

舉例而言。甲、乙二人做買賣簽了約以後,物價一直漲,甲就天天在家裡罵乙撿便宜了。那麼乙就主動還甲一點,補貼甲一點——因爲甲吃虧了。這樣甲還會罵乙嗎?絕對不會。甲跟乙簽約以後價格一直跌,那就換成乙罵了,甲就退還乙一點貨款,乙就沒事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這麼一種思路——除了理,還要講人情。要不然,你沒法跟別人打交道。

重改善——避免突變,而要永遠在變

所謂“改善”,也就是持經達變。我在歐美讀書時,我的教授們跟我講:“你們中國人不會變,你們很保守。”我聽了心裡很高興,我真的很高興:一個這麼會變的民族,幾乎已經到了亂變的時候了,還會弄到被人家看不出來。其實是中國人習慣漸變,不喜歡突變,所以,中國人總像沒有變一樣。

儒家最了不起的就是“不停滯”理論,永遠在變,可是沒有突變。因爲只要突變就有人抗拒,我們會變到讓人無從抗拒。

公司總經理宣佈要修改人事規章。員工會想:是不是薪酬體系要改變?如果薪酬體系一改變,所有人都反對,沒有人贊成,因爲大家的既得利益要受損,於是絕對跟總經理事事作對到底。

如果說你是一個部門的新主管,準備調整一下部門人員結構,按照持續而又漸變的策略,應該怎麼變呢?

你要把員工找來詢問:“你覺得我們現在的人員結構合不合理?”一句話就夠了。如果員工講“合理”,你就知道他不是合作者,將來準備抗拒自己,如果把工作給他做了,自己的計劃就實行不了;說“不合理”,經理要進一步詢問:“不合理嗎?我都沒有感覺到不合理,你感覺哪裡不合理呢?”員工會講出子醜寅卯,結果,總經理是順着對方的話,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了工作。

經過這麼一個推、拖、拉的過程,最後水落石出,答案就出來了——不是你的答案,而是大家的答案。既然是大家的意見,政策實行起來就沒有阻礙。誰再抗拒,誰就是罪人。

善調整——分清角色,避免混淆

幹部的立場,對上而言,自己是下屬;對下而言,自己則是上司。面對這種忽上忽下、不上不下、既上又下的變動性,你應該清清楚楚地隨時做合理的調整,以免角色混淆,變成不清不楚,讓自己受到巨大的傷害。

要清清楚楚地掌握事實,必須重視資料的蒐集。但是,蒐集一大堆沒有用的資料簡直就是浪費,所以要確立目標,蒐集有用的資料,按主題分類整理,並且分析判斷資料的內容,才能夠充分活用。

資料分析的過程中,必然發現若干問題,趕快進一步去加深瞭解,並且聽聽現場人員的意見,彙集起來,再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來擬定對策。有了腹案,帶着它去向上級反映。獲得上級的許可與支持,再回頭和有關人員溝通,把問題解決。

下屬看見你這種清清楚楚的實事求是精神,便不致懷疑你“只看上不看下”,一切唯公司高層領導命令是從,不顧基層的實際困苦,因此比較願意接受你的意見,也比較願意把實際情況告訴你,使你更容易獲得有用的資料,也更方便得到圓滿的溝通。

上司看見你作爲幹部能夠主動發掘問題,並且深入探討,擬定有效的對策,又能夠及時請示,尊重他們的最後裁決權,當然既欣賞又放心,大可以讓你放手去做。

同樣的清清楚楚,對上對下總歸有其區別。一般說來,對上採取“幹部先說”的方式,比較有效;對下則反過來,依“先聽基層”的原則來進行,才能夠集思廣益。

作爲幹部,你向基層員工採集資料的時候,如果自己先清清楚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說對的時候,他們會認爲這是應該的,甚至還要補充一番,或者故意做一些辯解。萬一說錯了,就會傳爲笑話,對你的信心頓然消減。

最瞭解真相的,應該是基層員工,因爲他們最接近現場,或者根本就是親身體驗。先聽聽他們的意見,發現可疑的再深入探究,纔是掌握事實的辦法。讓基層先說,使其倍覺可親,因而更加信任你,也就知無不言了。何況基層對自己所說的話,不好意思不承認那是事實,根據這些事實來共商對策,也多半願意就事論事,並且勇於負責。要加強基層的參與感和責任感,讓他們先說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尊重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他們就會先說。

基層先說,再依據他們所說的,研商對策。然後拿着對策向上司請示,上司看見你對一切工作都清清楚楚,就放心得多,因此變得很好商量,也會相當尊重你的意見。

和上司商議時,你先提出報告。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得清清楚楚,然後請示:“打算如何如何處理,不知可不可以?”上司若有疑問,你必須清清楚楚地加以說明。對於自己的方案,顯現堅定的信心,而且能夠合理地堅持。相信幾次下來,經由事實的證明,必能獲得上司的信賴。有了良好的信譽,持續地維護,你便是優秀的幹部。

“清清楚楚地清清楚楚”必須注意立場的配合。有些可以公開的,有些應該私下的,千萬不能混爲一談。對上司的建議,最好是個別的,私底下清清楚楚地報告或提出問題請求解決。若是公開的場合,必須想一想是否會讓上司沒有面子或下不了臺。更嚴重的,自己固然抱着死諫的決心,不料產生的後果對整體的傷害遠比預期的利益大,請問是禍是福?不是怕上司,而是顧全大局。

對下屬的剖析,如果是技術性的,只要應該讓他知道的,公開教導他,既不必顧慮,更不可含糊。假若是人際性的,就要視一般性或個別性而定。一般性的修養,可以公開,個別性的規勸,最好私下進行。你的下屬同樣也有面子的需求,雖然和你的上司性質不同,卻應予以同等重視。不給對方面子,自己永遠最沒有面子。

善溝通——溝通上下之情,而不是轉達上下意見

某公司企劃部新近聘請了一位企管人才。他到職不久,便向總裁提出建議,希望公司實施辦公自動化。總裁心裡明白:人手不足,很難馬上實施。但是滿口答應,問他需要多少經費。他花一星期時間便提出了預算。總裁一看金額,又表示合理,並且答應經費沒有問題,問他要用多大空間。他到處觀察,選好地點。總裁表示同意,接着問他:由哪些人負責推動?他斟酌了好幾天,終於報告總裁,人手不夠,必須招考或培養,才能夠着手辦公自動化。

這位企劃部門的新員工,如果希望公司實施辦公自動化,根本用不着直接向總裁提出建議。他還有頂頭上司,爲什麼不向自己的直接主管報告,卻要越級找總裁呢?

一方面,是因爲部門主管遇事常向上推,不是“茲事體大,必須向上級請示”,便是“我非常同意,但是上級不知道會不會支持”,一心希望自己做好人,讓上級充當壞人。結果自己得不到下屬的信賴,下屬只好凡事越級報告。

另一方面,就是部門主管經常掠奪下屬的功勞。有優點往自己臉上貼金,有缺失則往下屬身上推。下屬也不是傻瓜,很快了解這種情形,於是有好的建議,自然越級,以免被頂頭上司半途截奪,成爲他的功勞。

所以,作爲主管,你平日的表現,如果真的是“清清楚楚”,那麼下屬有什麼意見就會直接向你建議,用不着越級找總經理。而且,對下屬的功勞或過失你也應該清清楚楚,使下屬知道有功有過,固然瞞不過,也不會被扭曲。這樣下屬就不會擔心好意見、好表現被你半途截去。一則能安心和你溝通,再則不必處心積慮,設法在領導面前極力表現。

一箇中層幹部的職責本來就是上通下達,否則就是失職。但是上傳下達,要有轉折,不可以裸。幹部應該有這種警惕性,應該明白事理。不負責任的幹部,會把上級的話直接傳給下級,這是最壞的幹部;把下級的話直接傳給上級,這也是最壞的幹部。老闆跟幹部講的話,如果幹部裸地傳給員工,員工來找老闆,老闆一定否認:“是他聽錯了。”

作爲中層幹部,你必須認清自己的主要任務在溝通上下之情,而不是轉達上下之間的意見。否則,通信器材這樣發達,通信工具如此便捷的今天,實在用不着幹部在那裡傳來傳去。通上下之情的重要關鍵在於使得高層和基層都聽得進去,樂於接受,並且產生預期的行動。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
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