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東方欲曉(上)

尼堪動心了,現在的他還是有所倚仗的,新艦隊剛剛組建完畢,正好可以拿出來實驗一番。

但問題又來了,此去馬尼拉,勢必會遇到荷蘭人、鄭芝龍,目前這兩股人馬對於瀚海國似乎並沒有挑釁的跡象,不過算起來都是尼堪的仇人,前者的平戶商務代表死於瀚海國海軍的散彈之下,還被打成了篩子。

鄭芝龍的侄子鄭聯還是尼堪親手殺死的,尼堪倒是很納悶,以鄭芝龍的實力,爲何一直隱忍至今?

不過從海參崴南下,最好的路線自然是沿着大陸架的海岸線行駛,西班牙人掌握的航線雖是順風,卻是逆流,且沿途都是茫茫大海,島嶼稀少,一旦出事,只有葬身大海一途,完全沒有別的選擇。

這樣的話就必須通過臺灣海峽了,那裡可是鄭芝龍和荷蘭人的天下,即使是走外海,也就是日本列島南部、球球羣島、臺灣島東部海域,也有可能遇到荷蘭人,何況在這個時節隨時可能遇到颶風。

艦隊組建完畢之後光訓練是沒有用的,以戰代練,永遠是瀚海國軍隊的不二做法。

不過那也得等到秋冬季節來臨,北風大盛時才行,當前讓這支艦隊中的快船去臺海以東的地方試探一下航線還是可以的。

對於通過臺灣海峽,尼堪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以鄭芝龍船隻的密集度(此時,他的麾下應該有大小船隻三千多艘,東南西北方向都有),自己船隊的行蹤不大可能隱瞞過去)。

就算自己有信心戰勝他,可如果他以幾百艘甚至上千艘圍攻自己,就算勝了估計也是兩敗俱傷,嗯,還是從臺灣島東部海域試試吧。

如今纔是五月份,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準備。

對於鄭芝龍,尼堪也在思考,以他穩居亞洲海域第一的實力,爲何對自己殺死鄭聯遲遲沒有反應?

又想到他以前與荷蘭人的交手,最後還是允許荷蘭人在臺灣立足,“估計他骨子裡還是一個海商多過海盜吧,對他來說,穩穩地賺錢估計勝過了一切”

又不禁一陣冷笑,“以他現在的實力,有心的話,橫掃整個東南亞都不成問題,可惜啊”

汪然明見尼堪突然將雙眼閉了起來,一時喃喃自語,一時又發出冷笑,還以爲自己的話語哪裡得罪了他,於是有些忐忑不安。

半晌,尼堪睜開了眼睛。

“汪先生,你的來意,本汗已知曉,不過茲事體大,本汗也得與諸位大臣商議過後再說,就算要去呂宋,那也得等北風起了才行,你先回去吧,本汗有任何決定,一定會知會你的”

長達四五個月的等待期,尼堪自然不會將自己的決定現在就就告訴他,就算汪然明能守口如瓶,保不準他的手下會將消息透露出去,給荷蘭人、西班牙人、鄭芝龍提供準備的機會。

汪然明無奈,只得退下了。

汪然明走後,尼堪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哈哈哈,難道真是穿越的福利?新艦隊剛組建完畢,馬上就有實戰的機會”

一旁的楊庭棟有些莫名其妙,“穿越?這是何意?”

尼堪能毫不猶豫下定決心去馬尼拉,當然不是完全奔着解救馬尼拉的華人去的,以西班牙人目前的實力,以及聖地亞哥堡、王城的堅固以及城上配置的火炮,想要攻破難度非常大,而自己的人馬都是北方人,就算僥倖戰勝西班牙人,佔了菲律賓也不會適應那裡的氣候。

他看上的是甲米地的工匠。

若汪然明沒有說謊,只要將那幾百戶船匠弄回來,自己艦隊下一步的發展就完全有依託了。

目前歐洲已經開始建造多層直通甲板、首層甲板平整、船腹呈橢圓形的新式戰列艦了,蓋倫船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不過這些技術卻分散在各地,想要完全統一起來,估計還要等到十八世紀。

按照他的記憶,多層直通甲板、船腹包銅是英國人首先發明的,不過船腹橢圓形的設計(以前的蓋倫船都是圓形)卻是西班牙人的獨創,而自己的新艦隊幾乎將所有的創新都用上了。

饒是如此,雖然自己多次提點,大明的船匠也是聰明透頂,終究是在慢慢摸索中建造出來的,這三年,黑城、伯力的船場別的都沒做,就只打造了這九艘船隻,還是一邊建造,一邊琢磨,特別是帆索的設計,尼堪他自己也只知曉個大概,雖然這些船隻勉強下水了,目前的表現還是不錯,不過實戰中如何,他還是有些打鼓。

若是有馬尼拉那幾百戶船匠加盟,他稍微提點一下,估計像汪然明提到的麥氏父子都很快會明白,屆時,麥阿水加楊春的組合,加上海軍學校專攻船隻技術的學生(如何精確製圖的技術尼堪已經完全沒有保留地交給了他們),估計是亞洲最強,什麼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都要要靠邊站,連荷蘭人也只能望其項背。

當然了,若是能在一次戰鬥中大勝西班牙人,並將他們的狗腿子倭人、摩爾人殺傷一些,再與馬尼拉總督簽訂秘密協議,在保證華人安全的前提下雙方繼續貿易則是最好的結局。

佔領呂宋?

“還是做一個北境之主吧,我還是喜歡寒冷的味道”,尼堪深吸了一下,好好地感受了一下空氣中潮溼陰冷的味道。

不過他讓新艦隊齊聚海參崴,不是專門來接受校閱的,而是另有他用。

次日,尼堪行宮。

尼堪高坐主位,兩側孫秀節、羅承志、孫佳績、曲承恩、楊庭棟分列左右,屋中還多了兩人,赫然是柳川靜雲和王文慧。

這兩人突然出現在這裡,讓所有的人都有些意外。

時至今日,王文慧已經完全掌握了尼堪的灰衣衛,不過一直深居簡出,沒想到這次竟然跟着尼堪到了海參崴。

已經二十八歲的王文慧經過了瀋陽事件後變得冷酷無比,但對尼堪絕對忠心耿耿,眼前的他一身絲質的灰色衣服,衣服袖口繡着瀚海國的左飛龍、右猛虎、中間火槍的標準徽標,不同的是,徽標上部還加了一個海東青,還是雙頭的,算是“灰衣衛”的獨特標誌。

尼堪出行時,除非戰時,都喜歡戴一頂蒙古式的大帽,眼下的王文慧卻是一頂小帽(類似後世的西瓜帽),灰色的衣袖本來還比較寬大,袖口卻突然收緊,加上牛皮護腕,顯示了他的獨特身份。

依舊是一副白皙的面孔,興許是經歷了瀋陽那件慘烈的事情後他的話語更少了,面色用慘白來形容來似乎更爲恰當。

他坐在右邊首位,面目微微下垂,手裡隨時拿着鵝毛筆和縫成一冊的白紙,這也是尼堪要求的,正常條件下自然是用毛筆的,但像在這種場合,需要速記的話,西洋人使用的鵝毛筆還是好使一些。

柳川靜雲坐在另一側的下首,與之前相比,他的狀態倒是很正常,似乎更加沉穩了。

當然了,兩人都刻意地避免將視線投向對方。

“……”

“……”

羅承志在彙報伯力省這幾年的發展情況,包括人口、耕地、工坊、道路、港口、軍力諸務,其實這些情況尼堪都是門清,但既然巡視到此地了,也少不得再讓地方長官正式彙報一遍。

“溫暖的港口,我也想啊”,等他彙報完了,尼堪不禁長嘆一聲,按照之前的計劃,牧仁他們抵達瀛洲後,只留兩艘大船,也就是布拉姆號、奧拉號,一艘戰艦、一艘武裝商船在那裡,剩下三艘大船全部乘着阿拉斯加暖流、千島寒流從更北的地方返回國內。

這也是爲了避開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航線,其實從墨西哥的阿爾普爾科出發,向西經過北赤道暖流、東風帶是更好的選擇,但目前尼堪決定在瀛洲慢慢發展、隱藏實力,等時機成熟後再走那條航線。

而瀛洲(溫哥華)、西雅圖、波特蘭都是常年不凍的優質港口,附近又出產大量的優質船材,那裡纔是最佳的海軍基地,可惜……

東北亞這邊,稍微靠北的地方,旅順港自然是好,濟州港也就是勉強能用。

尼堪親自來到海參崴,彙集所有新造的船隻,原本的目標只有一個。

旅順港。

時間已經來到1639年,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大明的壽命只剩下五年了,不過隨着尼堪的橫空出世,軌跡似乎又出現了變化。

遼東方面,瀚海國的步步緊逼,幾次大戰之後,滿清北邊的國境線一次又一次被壓縮,不但如此,丁口也是衰減的厲害,正常歷史上最大的助力蒙古人他幾乎用不上了,眼下也就是科爾沁、喀喇沁兩部還有些實力而已。

非但如此,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後期肆掠大明的旱災、鼠疫也沒放過遼東,當然了,疫情可能沒有大明那麼重。由於尼堪控制了察哈爾,滿清想要得到“八大商人”明目張膽的援助是不大可能了,向北又打不過,境內衣食又緊張,於是就只能向西、向南發展。

就在尼堪在籌劃瀛洲瀛洲事宜時,皇太極又集中精力向山海關總兵轄區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一場面目全非的松山、杏山戰役中,成功攻佔了錦州、寧遠,搶奪了大量的丁口和物資,如今的大明在遼東的領土也就是覺華島以西約莫兩百五十里的狹長地盤。

大明驚慌失措之下,滿朝文武已經開始討論將關外的丁口、軍隊全部撤到關內的議題了(其實如果他們一開始就這麼辦,沒準還能將夕陽國度的命運稍稍延長一些),同往常一樣,清流振振有詞,直言“祖宗江山來之不易,豈能輕易捨棄”,有識之士也據理力爭,雙方爭執不下,皇帝也難以決定,最終還是沒有一個結果。

最後還是新任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沒有理會朝廷的,只在關外的廣寧中後所、前屯衛保留了少量人馬,將大量人馬全部撤回了山海關以內,其它還有大量的堡寨、城池全部捨棄,打的注意也是敵人若是全力進攻,便立即捨棄兩地。

於是這兩地實際上成了前線的哨所。

但皇太極也非常狡猾,特別是在北方強敵壓境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佔領錦州、寧遠後,他非但沒有進攻這兩地,反而嚮明廷派出了使者,以明廷那四處透風的情報系統,消息很快傳到了瀚海國。

滿清居然要跟大明議和!

此時,由於滿清只入關了兩次(雖然第二次造成的損失比歷史上任何一次都大,還幾乎活捉了尼堪,但還是比歷史上的五次入關好了許多),對明廷北境造成的損失遠不如歷史上,而皇太極近兩次對遼西的攻打由於顧忌身後的瀚海國,每次都是全力攻打、速戰速決,渾不像歷史上那樣以逸待勞、圍城打援,逐漸消耗明廷的實力。

於是,明廷的實力在一六三九年似乎比歷史上還強一些。

但山西、陝西、京畿的大旱、鼠疫依舊給朝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並且,這兩種災情時好時壞,似乎並沒有徹底好轉的時候。

此時,與歷史上一樣,張獻忠又在谷城“復起”了,張獻忠一起,深藏在商洛大山的李自成估計也快了,此時的整個河南由於大旱、反覆的兵災、匪災,已經是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極度蕭條景象,有限的明軍也收縮在洛陽、開封等幾個大城市裡。

那裡,正是李自成的目標!

對於明廷來說,壞消息是,與歷史上一樣,在最近的松山、杏山大戰裡,主帥洪承疇還是被俘了。

尼堪的好叔叔,孫傳庭,並沒有逃過歷史車輪的碾壓,又回到了陝西巡撫的位置上。

唯一例外的是,由於尼堪的強勢崛起,原本在明末亂成一鍋粥的甘肅、西寧一帶實際上多半落到蒙古人的手裡,而在這個時空,受到尼堪猛烈打擊的固始汗、巴圖爾琿臺吉都緊守西寧、哈密一線,似乎並沒有越雷池一步的想法。

多了個荒涼的西北,這便是明廷唯一的好消息。

正是由於由於看到了這一點,尼堪生怕明國、滿清合流,便下定了正式奪取旅順港,並依託旅順港來消耗滿清實力的想法。

但馬尼拉的事情出現後,他就有些猶豫了。

第十三章 東江諸人第四十五章 玄武青龍決之八:囂張的死神(4)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四十六章 千里轉場(3)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下)第六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六:米阿斯與薩日德格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二十四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2)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三十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上)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第二十三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1)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六十一章 明斯克大公國(3)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十八章 聖戰(上)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五十一章 半島之殤(7)瓦爾納海戰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二十三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1)第三十三章 行者無疆(1)海權時代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二十八章 少年行(三)戈仲文第三十章 少年行(五)甲米地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四十九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下)第十八章 龍戰於野(一)五大渠魁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六章 韃靼海峽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十六章 貝爾湖以南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七十四章 火星地球第二十四章 援救(三)一切如常第四十五章 非對稱戰爭(下)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1):阿亞古茲(下)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十五章 斗轉星移(中)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上)第五十一章 半島之殤(7)瓦爾納海戰第七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下)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十三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中)艱難的開始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六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中)第四十六章 勒拿河(六)雅庫茨克之戰(下)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三十二章 破局(上)第三章 秋之行(3)風浪起(上)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十章 霜狼騎兵(6)第二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四十二章 行走在安加拉河河面的王承鸞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三十章 大對決(一)讓他動起來,好嗎?第三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中)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五章 夜襲第五十三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下)第四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6)命運(下)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七十一章 巫毒VS博格達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三十七章 叢林法則殺殺殺第三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下)第三章 土爾扈特(3)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二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第五十三章 蒸汽航線(5)將岸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中)第三十四章 江淮風雲(三)第八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9)卡斯特羅儒尼奧爾伯爵第二十章 飛龍在天(中)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十二章 克孜勒(二)雷霆之怒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
第十三章 東江諸人第四十五章 玄武青龍決之八:囂張的死神(4)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四十六章 千里轉場(3)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下)第六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六:米阿斯與薩日德格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二十四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2)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三十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上)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第二十三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1)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六十一章 明斯克大公國(3)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十八章 聖戰(上)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五十一章 半島之殤(7)瓦爾納海戰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二十三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1)第三十三章 行者無疆(1)海權時代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二十八章 少年行(三)戈仲文第三十章 少年行(五)甲米地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四十九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下)第十八章 龍戰於野(一)五大渠魁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六章 韃靼海峽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十六章 貝爾湖以南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七十四章 火星地球第二十四章 援救(三)一切如常第四十五章 非對稱戰爭(下)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1):阿亞古茲(下)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十五章 斗轉星移(中)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上)第五十一章 半島之殤(7)瓦爾納海戰第七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下)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十三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中)艱難的開始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六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中)第四十六章 勒拿河(六)雅庫茨克之戰(下)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三十二章 破局(上)第三章 秋之行(3)風浪起(上)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十章 霜狼騎兵(6)第二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四十二章 行走在安加拉河河面的王承鸞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三十章 大對決(一)讓他動起來,好嗎?第三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中)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五章 夜襲第五十三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下)第四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6)命運(下)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七十一章 巫毒VS博格達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三十七章 叢林法則殺殺殺第三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下)第三章 土爾扈特(3)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二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第五十三章 蒸汽航線(5)將岸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中)第三十四章 江淮風雲(三)第八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9)卡斯特羅儒尼奧爾伯爵第二十章 飛龍在天(中)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十二章 克孜勒(二)雷霆之怒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