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

新赫圖阿拉,也就是以前九州強藩熊本藩所在的熊本城。

以前的九州,戰國時代號稱九國,故稱九州,其中熊本藩的位置處於正中間,周圍平地也最大,實際上是九州三強藩,北面的福岡、中間的熊本、南面的薩摩中最強的。

九州之地,比臺灣島還要大四千平方公里,平地更是多過臺灣島,在以前的戰國時代便有接近兩百萬人口,德川幕府開啓後,雖然發生過島原之亂以及豪格入侵事件,到了眼下,依舊有一百五十萬戶左右的丁口。

更爲關鍵的是,“大清”皇帝豪格佔據此地後,在大夏國的提點以及自己的領悟下,很快就意識到日本人主要是那些武士階層在發揮作用,普通農戶與之前遼東的漢人農戶並無大的分別,恐怕服從性還在漢人農戶之上。

於是,另外一場大屠殺開始了,整個九州島的武士階層在他們進入島嶼後的五年時間裡幾乎被屠戮殆盡。

當然了,如此大的島嶼,想要將武士全部除掉也不可能,有不少駕着船隻逃到了南面的琉球羣島,然後就像那些大明嘉靖、萬曆年間的倭寇那樣,以琉球羣島爲基地,不斷北上襲擾九州島沿海,讓豪格煩不勝煩。

當然了,此時,控制琉球羣島的是大夏國,他們放任了這種局面存在。

但豪格手下的孔有德畢竟是東江宿將,就在三年前,在一場海戰中,他指揮艦隊在九州島南面的種子島附近幾乎全殲了來犯的原九州武士出身的海盜,那場戰事過後ꓹ 九州島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一百五十萬丁口,幾乎與努爾哈赤拿下遼東後的丁口相差無幾ꓹ 何況,此時附近並沒有關寧鐵騎以及東江鎮游擊隊,豪格的日子按照常理來說應該不錯纔是。

豪格也是這樣想的。

在他的想法裡ꓹ 以九州島爲基礎,徐徐進圖本州島ꓹ 進而佔據整個日本,屆時或北上“收復失地”ꓹ 或就在日本列島作威作福ꓹ 都使得。

但他身邊的代善、馬國柱都是老奸巨猾之輩,他們異口同聲說道:“陛下,千萬要對大夏國保持柔順,有半點忤逆之處,以彼等海上的實力,大清再一次覆亡就在頃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原本的歷史上,豪格的猶豫和懦弱讓他的皇位被他人奪去ꓹ 顯示了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人選,機緣巧合之下ꓹ 他真正成了大清國的皇帝之後ꓹ 身上種種弊端顯露無遺。

最明顯的是對待左近的多鐸部。

按說在這種遠竄異域立國ꓹ 周圍依舊強敵環伺之時ꓹ 稍稍有頭腦的就要放低姿態,內裡萬衆一心ꓹ 暗暗積蓄實力ꓹ 對外則必須有清晰的戰略才行。

比如對日本ꓹ 你佔了人家的地盤,對方依舊有相對廣袤的地盤ꓹ 衆多的丁口,更有強大的武士階層,一點也不輸於你滿洲八旗,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發揮滿洲人以前在長白山奔襲的特長,“禦敵於本土之外”,學習毛文龍,以少數精銳兵力不斷襲擾本州,搶劫其丁口、財貨,讓其防不勝防。

當敵人惱羞成怒,盡起大軍前來複仇之時,由於兩地隔着大海,此時應該有一支強大的水師纔是上上之選,豪格南下時,將朝鮮的龜船、板屋船搜刮一空,更得到了瀚海軍不少退役的二手戰艦,局部實力遠在控制長州藩的毛利家族之上。

此時,依託強大的水師,不斷在海上消耗敵人才是正理,因爲你九州島縱深太小,一旦被敵人突入領土,造成的傷害可不是區區一個島嶼所能承受的。

而幕府所在本州島東西長達兩千多裡,就算被清國竄入部分領土,也不會傷及根本。

故此,清國若是想在九州島立足,一個戰略清晰的“持久戰”是少不了的。

抵達九州島三年後,代善、馬國柱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代善提出的思路與上面所說的差不多,而馬國柱更是提出了拿下福建對面的臺灣島,並以那裡爲根基,進圖大明領地的戰略。

其實,這兩種想法只要實現一個,都會讓清國的國祚延長一些,但豪格卻都拒絕了。

輕鬆拿下九州島之後,他便以爲日本是另外一個大明,可以輕易佔據,三年後,他親自帶領三萬大軍跨海來到長州藩,並在那裡與幕府連番大戰,大戰持續了大約一年時間,雙方互有勝敗,不過由於幕府有廣闊的腹地,糧草、兵源可以源源不絕地從東面過來,最終豪格不支退出了長州藩。

那一戰,豪格損失了約莫上萬的人馬,這還不算,在那一年他將國庫三年的積存消耗一空。

故此,雖然幕府那邊損失更大,但人家畢竟國力更強,很快就恢復過來,而清國卻一直蹉跎至今,由於沒有錢糧,無論是去本州島的遊擊,還是南下攻略臺灣都無從談起。

而就在清國蹉跎歲月時,幕府發動了對付多鐸部的戰事。

此時,應該是豪格的第二個機會,全力支持多鐸,打敗日本後爲自己再贏得幾年喘息時間,不過一想起以前多爾袞、多鐸兄弟與自己的不對付,豪格不顧代善、馬國柱的勸告,並不打算支援多鐸。

此後,若不是強大的大夏出面,多鐸也不會派出孔有德。

熊本城,這座以前九州島最大的城堡,已經完全修成了一座方圓六裡的中式城堡,在代善的強烈建議下,也改成了他們建州女真人起家的赫圖阿拉,此處稱之爲新赫圖阿拉。

新赫圖阿拉雖然不大,不過承襲了以前瀋陽的建築,分外內外兩城,內城自然是皇城,也就是兩處四進的建築羣連在一起而已,豪格南下時,不禁將自己父親留下來的年輕妃子一股腦接受了,還將朝鮮國王的妃子也一併接受了,加上作爲拉攏滿漢貴族所接納的衆多妃子,他的後宮羣比努爾哈赤、皇太極加起來都大得多。

兵敗長州藩之後,悔恨、惱怒、失望等情緒一直纏繞着豪格,回到九州之後,他乾脆將政事扔給代善,實際上他的長子齊正額已經十九歲了,若是自己不管事,應該讓長子監國纔是,但豪格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新赫圖阿拉,一場政變正在醞釀之中。

政變很快實施了。

代善死了,死在他七十歲大壽的宴會上,與歷史上相比,代善還多活了五年。

若是代善還活着,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這場政變發生的。

前面說過,來到九州的八旗主要以豪格親領的正藍旗以及代善統領的正紅旗爲主,基本保持了較爲完整的牛錄建制,另外,便是李國翰漢軍鑲藍旗、金礪的漢軍鑲白旗、孔有德的兩紅旗了。

豪格的下面還有伊拜、費揚武父子以及安費揚古的兒子達爾岱,達爾岱實際上控制着正藍旗,伊拜、費揚武控制着包括兩黃旗、鑲藍旗在內的滿洲八旗餘部。

由於達爾岱、伊拜都已經年老,豪格的實力實際上掌控在費揚武手裡。

再就是掌握着兩紅旗的代善父子,代善一死,大權實際上掌握在滿達海、瓦克達兄弟手裡,滿達海掌控着正紅旗,瓦克達掌管着鑲紅旗。

日常政務主要掌控在代善、馬國柱手裡,代善一死,馬國柱實際上大權獨攬。

滿達海府邸。

滿達海、瓦克達、馬國柱、達爾岱、費揚武罕見地聚到了一起。

議題只有一個。

拿掉“無能”的豪格,這已經成爲衆人的共識,不過是讓另外的人上位,還是讓齊正額提前上位,衆人依舊各懷心思。

達爾岱、費揚武自然想讓齊正額提前上位,而滿達海卻想自己幹。

對於滿達海,達爾岱倒是無所謂,因爲無論是在朝鮮還是九州,滿達海已經表現出了愛新覺羅家族新一代傑出代表的勢頭。

當然了,愛新覺羅家族除了他滿達海,尚有一人不亞於他,那就是年僅二十四歲的豪格五弟碩塞,南下後,碩塞無論是文政還是武功都頗有建樹,也是豪格用以對付諸王的一把尖刀,由於他的母親實在太過卑賤,碩塞也絲毫不會他的皇位產生威脅。

對於馬國柱來說,自然是傾向於齊正額,因爲那樣對國內造成的影響最小,否則一着不慎就會釀成軒然大波,大清偏隅於日本一島之地,再也禁受不住折騰了。

不過,無論是滿達海還是費揚武都不是自己能得罪的,故此,當他們在激烈地爭論時,他都在閉着眼睛做養神狀。

“馬大人”

不多時,各方的討論陷入了僵局,對皇位最爲熱切的滿達海便將目光投向馬國柱,這位眼下政務上的首席大臣。

在聽到“馬大人”三個字時,馬國柱已經從神遊中恢復過來了,他說道:“諸位王爺,不是微臣不敬,竊以爲都不妥”

“你……”

滿達海大怒,不過一旁的瓦克達趕緊拉住了他,剛纔,他也意識到他們這樣堂而皇之討論皇位的更迭實在有些荒唐,不過如何個荒唐法他又說不出來。

馬國柱緩緩說道:“大清能來到九州島,殊爲不易,再也禁不起太大的波折了,微臣以爲,眼下我等只能討論攝政王,而不能討論繼位者”

瓦克達問道:“你的意思是還是讓齊正額上位,讓攝政王輔佐他?”

馬國柱點點頭。

會談不歡而散,不過由於涉及到皇位更迭這樣異常兇險的大事,在座的自然不會輕易泄露出去。

不過當費揚武回到自己的府邸時,卻發現父親伊拜與漢軍鑲白旗的固山額真金礪在一起。

費揚武終究是武人出身,不禁將今日所議之事說了出來,當然了,他沒有直接說廢立皇帝之事,而是旁敲側擊說出來當前的困局以及皇帝不堪其任的事實。

“萬萬不可!”

最近,金礪與伊拜走得很近,眼見得要成爲伊拜的親信了,這也是費揚武毫不顧忌地將此事說出來的原因,再者,將此事說出來可以將金礪拉進來,金礪手下的鑲白旗漢軍也是一支頗有實力的勢力,真有大事發生,也是可以拉攏得力量,何況他還掌管着一部分水師。

但金礪卻一下識破了費揚武等人的盤算,站起來大聲發對。

第六十二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中)第六十三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3)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上)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十五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1)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三十七章 叢林法則殺殺殺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二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4)第五十八章 收官(8):尾聲(上)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十章 消失的奧拉部第六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⑦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十四章 美洲公司之七:懸崖邊,野牛、白馬、內茲佩爾人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五十六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下)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七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中)第二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中)第一章 邊荒傳說Ⅱ之一:“龍虎風雲”第二十七章 喀啦蘇克的古木布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四十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1)臨行第五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3)新奧爾良第四十七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五:莫愁湖上的憂愁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二十一章 鼎足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十九章 支奴幹(六)牧仁的心思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十四章 霜狼騎兵(10)第十一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3)明、清衰亡之辯(下)第四章 大夏監國(3)風雪古道Ⅱ(下)第十三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三)安東尼奧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三十八章 東方初曉(中)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四十四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上)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七十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上)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九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④第六十七 世紀謀劃之四:威與德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六十章 川藏風雲(6)滾滾向前!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十五章 朝鮮火繩槍VS索倫隧發槍第二十八章 秘密協議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八十三章 美洲大草原(1)第五十三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下)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七十二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6)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七十二章 方濟各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第四十四章 山海關之十:新一片石之戰(5)第十九章 大漠雄心之九:部族騎兵的對決第八十七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9)第二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7)第三十六章 山海關之二:蟻附第六十七章 川藏風雲(11)萬馬奔騰與並駕齊驅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第十八章 一路向東(8)安加拉省第一章 博格拉汗第七十八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下)第五章 黑龍江(下)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四章 西行漫記(三)火併中的馬賊第四十四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上)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八章 海參崴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十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④
第六十二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中)第六十三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3)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上)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十五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1)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三十七章 叢林法則殺殺殺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二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4)第五十八章 收官(8):尾聲(上)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十章 消失的奧拉部第六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⑦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十四章 美洲公司之七:懸崖邊,野牛、白馬、內茲佩爾人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五十六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下)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七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中)第二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中)第一章 邊荒傳說Ⅱ之一:“龍虎風雲”第二十七章 喀啦蘇克的古木布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四十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1)臨行第五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3)新奧爾良第四十七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五:莫愁湖上的憂愁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二十一章 鼎足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十九章 支奴幹(六)牧仁的心思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十四章 霜狼騎兵(10)第十一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3)明、清衰亡之辯(下)第四章 大夏監國(3)風雪古道Ⅱ(下)第十三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三)安東尼奧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三十八章 東方初曉(中)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四十四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上)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七十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上)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九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④第六十七 世紀謀劃之四:威與德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六十章 川藏風雲(6)滾滾向前!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十五章 朝鮮火繩槍VS索倫隧發槍第二十八章 秘密協議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八十三章 美洲大草原(1)第五十三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下)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七十二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6)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七十二章 方濟各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第四十四章 山海關之十:新一片石之戰(5)第十九章 大漠雄心之九:部族騎兵的對決第八十七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9)第二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7)第三十六章 山海關之二:蟻附第六十七章 川藏風雲(11)萬馬奔騰與並駕齊驅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第十八章 一路向東(8)安加拉省第一章 博格拉汗第七十八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下)第五章 黑龍江(下)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四章 西行漫記(三)火併中的馬賊第四十四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上)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八章 海參崴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十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