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

四月下旬,春色漸漸回到山海關一帶了。

所謂山海關,自然有山有海。

從插入海里的寧海城算起,往北依次是南翼城、關城、北翼城,這是西面的設施,東面從南向北依次是威海城、東羅城、威遠城,東西之間用一道城牆連接起來,南北距離差不多二十里。

北翼城緊貼着北面的燕山餘脈萬壽山。

徑直穿越萬壽山,又是約莫二十里便是一條河谷,九江河河谷,正中有一關門,九門關,又名一片石關。

關城以東約莫三十里便是九江河,以西差不多這個距離是湯河,緊挨着關城的則是石河,背靠燕山山脈,南臨大海,中間三條河流穿過,妥妥的山海形勝之地。

考慮到山海關以東便是大夏國的領土,李自成要儘快完成對吳三桂的殲滅,最好的辦法便是越過一片石關口繞到山海關的後面對其進行包圍。

大明在當時設置一片石關口時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在一片石關口的西邊約莫二十餘里的地方便是石門寨,周長四里,是一個千戶所城寨,要下一片石關,必下石門城寨。

這裡你要說了,山海關以西不還是有大片的土地嘛。

這裡便要說道說道了。

前面說過,從北面燕山有很多河流向南流下,在山海關附近,大的便有剛纔所說的石河、湯河、九江河三條,其餘小河、小溪不計其數,冬春之交,大小河流解凍之後便在燕山南麓這處狹窄的平原上氾濫成災,造成到處是沼澤、水窪子。

依着古時的水利水平,若非特別重要的農業地區,彼等是不會花費精力修葺的,何況山海關是什麼地方,那可是護衛京畿的咽喉重地,附近一片水窪子不正好阻止可能從關東過來的敵軍嗎?

不過關城西北三十多裡石河南岸的石門城寨卻是一處高地,周圍的地勢也遠比山海關附近高企,於是,那裡便成了重要的屯兵之所。

石門城寨、一片石關、山海關三者互爲犄角,想要攻破關城,必須屯兵石門城寨,想要包圍關城,必須打破一片石關的阻隔。

想要正面攻打山海關,就必須面臨時不時出現的河汊、沼澤以及關城西岸那條石河,就算你費盡心思抵達關城下面,由於石河的存在,你能展開的兵力也不多,何況,作爲邊陲重地,山海關的城牆上密佈火炮,火炮對石河兩岸都能覆蓋到,想要輕輕鬆鬆從正面進攻也不可得。

於是,當李自成帶着大軍抵達山海關附近時,不出所料,他將自己的大本營、李雙喜率領的親兵營兩萬精騎佈置在被唐通佔據的石門城寨,讓劉宗敏帶着李過前營、袁宗第左營以及辛思忠右營下轄的劉體純、辛思孝兩部精騎去攻打一片石關。

而讓谷可成帶着中營、後營在北翼城的西邊不遠處紮下大營——那裡的地勢也相對較高,不受此時漸漸氾濫的各條河流的影響。

此時,李自成已經從京畿投降明軍嘴裡進一步瞭解到了大夏國的情形,一想到那大夏國竟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將經常肆虐大明遼東一帶的女真人、蒙古人收拾乾淨,李自成便再也坐不住了。

山海關東面便是大夏國的土地,吳三桂可能隨時逃到那裡。

於是,比歷史上更爲急迫,眼看他帶來的吳襄、永王、定王都不起作用,他立即讓劉宗敏、谷可成展開了對一片石關、北翼城的進攻!

大順軍進攻還是老套路,先讓投降的明軍步軍上,消耗、緊張對方一陣子後,再上自家的騎兵,這樣鬆一陣緊一陣,讓敵人防不勝防。

大順軍抵達後的第二日早晨便展開了進攻,當日,無論是一片石還是北翼城都是搖搖欲墜!

第二日,谷可成手下的大將郝搖旗捷足先登衝上北翼城的城牆,隨後全殲此城的守軍。

大順軍佔據北翼城!

不過在他們的東邊不遠處還有一道城牆——威遠城,彼等想要來到山海關的東邊,還得拿下威遠城才行。

北面,一片石關。

吳三桂帶着一萬精騎來到了一片石。

在一片石的北邊,九江河的河谷地帶,是一片南北長約五里,東西寬約一里的平坦地方,那裡,李過的前營正在嚴陣以待,而在一片石關的正西面,也是一道山谷,不過卻比北面狹窄得多,那裡,袁宗第的左營也在虎視眈眈。

吳三桂身爲大明的平西伯、山海關總兵,與其他人有一個不同之處,主要在作戰上。

直到此時,他依舊喜歡身先士卒。

他的作戰方式與瀚海軍頗有些相似,大戰發生時,他喜歡首先便將自己最精銳的家丁投入戰鬥,就像大唐太宗的玄甲重騎一樣先撕開敵人,然後,次一等的力量迅速跟上,最後讓輕騎追擊敵人。

當然了,由於大順國的突然崛起,吳三桂到此時並沒有得到統領如此衆多的兵馬嘗試他這個戰術的機會。

眼下,他的機會到了。

與吳三桂相比,農民軍出身的大順軍估計是窮慣了,對於自己的兵力就要保守得多,他們依舊讓最差的力量在前面進行“消耗”,然後次一級的力量再進行對峙、消耗,最後纔是最精銳的力量出現給敵人以致命一擊。

不過,眼下他們碰到了自從組建起三千家丁騎兵後一直沒有嘗試戰力的吳三桂,他們現在的戰法能得逞嗎?

不過令他們放心的是,在李過與袁宗第的中間,一處小山坡上,駐紮着劉宗敏的三千黑甲騎兵,無論李過、袁宗第那一處受到攻擊,他這三千重甲騎兵都可以突然出現側擊敵人。

說是重甲騎兵,也就是在棉甲之外再套一件鐵甲罷了,若是放到以前的滿清,那便是巴牙喇護軍的配置了,與滿清一樣,這三千黑甲騎兵的武藝、身手無一不是出挑之輩,劉宗敏是鐵匠出身,據說這三千人的鐵甲、兵器還是在他的指點、監督之下打造的,質量肯定也是上乘。

吳三桂出關了,不動則已,一萬騎全部出動,他親自帶着三千家丁突前,高得傑、王屏藩帶着剩下的人馬略略拖後,呈品字形朝李過的大隊衝去!

也是,北面的戰場更寬闊一些,只有那裡,擺得下幾萬騎兵的對決!

對面的李過一見,現在敵人直接朝他衝過來了,正在攻城的步軍肯定抵擋不住,而敵人一下投入如此多的騎兵,自己想要再採用以前的戰術也不行,於是也帶着自己的大隊迎了上去。

李過的前營裡,除了他自己統領的五千精銳,還有一直跟着他的左果毅將軍張能和右果毅將軍馬重僖,這兩人都是闖營勇將,馬重僖還是十八騎之一,如同吳三桂一樣,李過居中,張能、馬重僖一左一右也全數壓上了。

李過號稱一隻虎,自然也是勇力卓絕之將。

不過他們的戰術,還是以往的老戰術,雖然三營盡出,不過每一營又分成了三撥,前兩撥都是一千五百騎,最後一撥是兩千騎。

三堵牆!

眼下並沒有炮灰供彼等驅使,不過在各自的五千人中還是按照戰力分成了三撥!

當然了,就算是三堵牆,也並不是傻乎乎地衝上去白白消耗,李自成他們陝北之人長期在邊地,時常與蒙古人打交道,也學會了先用弓箭、骨朵等武器擾亂敵陣,再用刀槍衝陣的戰法。

在接近吳三桂那三千家丁時,李過的第一撥、第一堵牆便從紛紛從身上掏出了短斧、骨朵、標槍等物!

不過,對面可是關寧軍,關寧軍最厲害的是什麼?如果彼等與清軍一樣,也是靠勇武、骨朵、弓箭、甲冑禦敵的話,也不會讓袁崇煥闖下偌大的名頭。

關寧軍自然有他的獨到之處。

三眼銃!

三千家丁,包括吳三桂自己都是一手三眼銃,一手長刀的配置,抵近李過的第一堵牆時,三眼銃,不不不,此時吳三桂軍裡三眼銃應該稱爲三眼槍纔是,三根銃管之間還有一根凸出來的槍頭,長五尺四寸,重七斤,施放完畢之後,可當長槍使,亦可當夾棍用。

這種三眼槍的有效射程高達五十米,不過一半會在二三十米的距離施放,明軍沒有燧發機,火繩只能提前點燃,拎着還在燃燒的火繩衝刺,一般人還真沒有這個勇氣,但吳三桂的騎兵都有!

三十米的時候,雙方的遠程武器都開始施放!

此時的問題就來了,無論是短斧、標槍還是骨朵,在馬上扔出,在飛行了三十米後基本上是強弩之末了,不過是起到騷擾敵陣的效果罷了,如果遇到的是普通明軍,李過他們肯定是在抵近到一二十米才施放,不過彼等一見到對方大批的三眼銃就不得不提前施放了。

在中原一帶與官軍反覆鏖戰時,彼等自然領教過三眼銃的厲害。

“砰……”

“撲撲……”

兩種不同的聲音帶來了不同的效果。

令後陣李過神色嚴峻的是,這一波,己方明顯受損更爲嚴重一些,等雙方交錯而過時,對方的陣型依舊整齊,而己方卻已經有些稀稀拉拉了!

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二十二章 冰火島(二)較量第二章 烏勒茲的烏巴什第二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四:第三手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三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十一:蓋州前線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四十四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上)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八章 三雄會第七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下)第二十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上)消失的玉印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六十四章 內茲佩爾:你們沒得選擇!第三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十二:火中取栗(1)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二十一章 飛龍在天(下)第二十三章 諜影重重(上)盛京的柳郎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第九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九:交易大會(中)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與嶽樂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第六十四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4)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四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六:京都皇宮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二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二)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二十六章 濟州風雲(上)鬆尾智保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三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下)第五章 總攻前夕(四)那一炮的風情第六十五章 明斯克大公國(7)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二十四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2)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五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3)新奧爾良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十九章 隴右往事之一:聲東擊西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十五章 斗轉星移(中)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十一章 大夏監國(7)坎斯克盆地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四十八章 春之祭(二)劫持的遊戲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十九章 兩個景教部落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十九章 城樓上,城寨裡第二十六章 援救(五)尾聲第三十八章 行者無疆(6)壹岐島,秋雨之戰(中)第三十二章 氣吞萬里如虎(一)少年的定計第二十八章 立陶宛省(3)維爾紐斯定計第七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④第十一章 東方已曉(五)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下)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十三章 克孜勒(三)劍河省第三十九章 兩河流域之王第三十八章 聲東擊西(上)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下)③第六十六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6)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三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中)第四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8)阿巴拉契亞山小分隊的尾聲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八十六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8)第九章 家中有事知問誰第十九章 密信(下)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六十八 世紀謀劃之五:悲與喜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九章 亞速(下)第十七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上)第三十五章 行者無疆(3)劍客與忍者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十五章 羅佳,羅佳
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二十二章 冰火島(二)較量第二章 烏勒茲的烏巴什第二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四:第三手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三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十一:蓋州前線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四十四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上)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八章 三雄會第七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下)第二十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上)消失的玉印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六十四章 內茲佩爾:你們沒得選擇!第三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十二:火中取栗(1)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二十一章 飛龍在天(下)第二十三章 諜影重重(上)盛京的柳郎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第九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九:交易大會(中)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與嶽樂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第六十四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4)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四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六:京都皇宮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二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二)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二十六章 濟州風雲(上)鬆尾智保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三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下)第五章 總攻前夕(四)那一炮的風情第六十五章 明斯克大公國(7)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二十四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2)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五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3)新奧爾良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十九章 隴右往事之一:聲東擊西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十五章 斗轉星移(中)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十一章 大夏監國(7)坎斯克盆地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四十八章 春之祭(二)劫持的遊戲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十九章 兩個景教部落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十九章 城樓上,城寨裡第二十六章 援救(五)尾聲第三十八章 行者無疆(6)壹岐島,秋雨之戰(中)第三十二章 氣吞萬里如虎(一)少年的定計第二十八章 立陶宛省(3)維爾紐斯定計第七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④第十一章 東方已曉(五)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下)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十三章 克孜勒(三)劍河省第三十九章 兩河流域之王第三十八章 聲東擊西(上)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下)③第六十六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6)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三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中)第四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8)阿巴拉契亞山小分隊的尾聲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八十六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8)第九章 家中有事知問誰第十九章 密信(下)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六十八 世紀謀劃之五:悲與喜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九章 亞速(下)第十七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上)第三十五章 行者無疆(3)劍客與忍者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十五章 羅佳,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