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黑龍江(下)

尼堪只帶着孫傳宇、查克丹等十多人上了岸。

見到船隻靠近了村子,圍觀的人羣一下騷動起來。

尼堪看見他們手裡也有握着短刀和木棍的,將一個白髮老頭圍在中間,查克丹大聲喊道:“阿斯蘭大汗在此,你等還不過來拜見?!”

查克丹說的自然是索倫語,女真語中的一支,還是幾千裡之外的尼布楚索倫語,饒是如此,那穿着在空氣中瀰漫着魚腥味魚皮衣服的男女老少還是聽懂了。

只見那腦後拖着一根粗大辮子的白髮老頭在兩個年輕人的扶持下走上前來,向着尼堪一行略彎了彎腰。

與他們的魚皮衣服相比,尼堪和他的親衛都是兩層的棉布衣服,戴着大帽,一看就是從更加“文明”的地方來的。

尼堪上前向那老頭施了一禮,“老丈,敢問此處叫何名?離大海還有多遠?”

那老頭看了看尼堪,“你等是什麼人?從哪裡來?”

查克丹趕緊上前,“這位便是統領大湖以西、黑龍江中上游,佔據呼倫貝爾大草原、科爾沁大草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阿斯蘭大汗!”

那老頭眼神裡有些迷茫,“阿斯蘭汗?那昆都倫汗呢?車臣汗呢?”

尼堪微微一笑,這昆都倫汗自然是老汗努爾哈赤的曾經用過的稱號,而車臣汗又叫英明汗,蒙古人、女真人很多人叫過這個封號,皇太極也是其中之一,這老頭說的肯定不是碩壘,自然就是皇太極了。

看來,阿斯蘭大汗的豐功偉績尚沒有傳到黑龍江下游一帶。

查克丹趕緊一五一十地同那老頭講起來,半晌那老頭纔有些迷惑地看着尼堪,還是有些不敢相信的樣子,嘴裡還喃喃自語着。

“怎麼可能?”

不過看到大江上那些“巨舟”,以及他的族人停在江邊、與“巨舟”相比宛若螻蟻的獨木舟,這才意識到剛纔這後生說的有可能是真的。

“撲通”,老頭跪下了,隨着他的跪下,他身後跪下了一大羣人,白色的魚皮衣服在陽光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尼堪將老頭扶起來,並握着他的手。

“大汗”,老頭有些不知所措,“這地方叫諸民,附近還有瓦倫、莫爾齊兩個村落,都是從黑龍江上游遷過來的,這裡有費雅咯人,也有鄂倫春人、黑斤人”

諸民,實際上就是索倫、女真的轉音。

尼堪點點頭,這些人多半是不願意跟着大隊遷徙到金國的,又怕得罪了金國人招致災禍便遷徙到下游一帶。

“我叫瑚圖禮,是黑斤人,舔爲諸民城的哈拉達,如今城裡還有兩百多戶,算是下游一帶最大的部落,這裡離大海尚有十五日左右的距離,從這裡開始,越往下游走,丁口越少”

老頭的意思是坐上他們的獨木舟需要十五日才能抵達海口,至於爲什麼越往下走丁口越少,自然是因爲越往下走黑龍江氾濫的越厲害,適宜居住的地方越少而已。

尼堪心想,獨木舟要十五日,他們這有着船帆、船槳的大船應該在十日之內就可抵達了。

不過,像諸民這樣的地方尼堪是不會放過的。

“老丈,此地本汗想買下來,不知……”

瑚圖禮聽了心裡一凜,原本不想同意的,轉念一想,“眼前這位阿斯蘭大汗雖然年輕,又生得俊雅,渾不似我林中諸人,不過他們有大船,手裡都是亮閃閃的兵器,一艘大船上的人便可滅了諸民一部,算了,好漢不吃眼前虧,還不如與他多談一些條件”

“我需要食鹽、大量的布匹,還有鐵器”,瑚圖禮看着對方身上穿着的棉布,一臉的眼熱。

“好,哈拉達,這樣,你村落裡有兩百多戶,本汗算你三百戶,就給你三百匹布,十石鹽巴,每戶一口鐵鍋、一把短刀,您看如何?”

此話一出,圍在瑚圖禮周圍的“魚皮韃子”一下轟動起來。

也是,就算金國在三姓一帶設置“供貂、賞烏林”的處所,也就是像瑚圖禮這樣的頭人有機會得到像衣服、布匹、鐵器這樣的賞賜,普通百姓根本沒有機會得到。

尼堪見瑚圖禮還有些猶豫,便將他拉到一邊,偷偷對他說道:“哈拉達,您家裡自然與衆不同,沒的說,一套上好的成衣,十匹布,鐵鍋三口,長短刀各一,鐵質箭頭一百個,您看……”

瑚圖禮大喜,他拉着尼堪的手來到衆人面前,接着又拜倒在地。

“諸民部兩百四十五戶從今往後就是阿斯蘭大汗的屬民,願聽從大汗的調遣”

尼堪笑着將他扶起來,接着回頭對孫傳宇說道:“趕緊搬東西”

尼堪此次出行,帶了大量的布匹,爲的就是接洽沿途的“野人”部落,五艘大船,最值錢的東西便是布匹,每艘裝載了兩百匹布,一共一千匹。

“大汗,在這黑龍江兩側的窩集裡,尚有大量的野人部落,都是使犬的部落,每一部也就是一二十戶,不過加起來也不少,有一些原本也住在江邊,自從昆都倫汗出現後,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搬到叢林裡去了”

在瑚圖禮的心中,住在江邊的自然是“開化人”,住在深山老林裡的肯定是“野人”了,不過在滿清貴族眼裡,像他們這樣的人依舊是“野人”。

“大概有多少人?”,尼堪眼睛一亮。

“大汗,老兒以前是伯力附近的人,那裡南北各有一處窩集,北面是齊木裡窩集,南邊是和囉窩集,再往下游走則分別是庫魯窩集、明噶裡窩集,諸民北面是格楞窩集,南面是莊藹窩集,都是密密匝匝的叢林”

“每一處窩集都有不少人丁”,瑚圖禮悠悠地說到,“從伯力一直到海口,加起來恐怕也不下兩千戶,若是算上海邊的,則不下三千戶”

尼堪點點頭,所謂窩集,原本是叢林的意思,不過此時在女真語裡已經演化成“住在叢林裡的人”。

窩集,也叫勿吉,乃黑水靺鞨的後裔。

三千戶,看似很多,不過卻散佈在黑龍江下游近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想要快速將這些人聚攏完全沒有可能。

不過,通過互市,將他們徐徐吸引到河邊、海邊某處定居還是有可能的,但那需要大量的時間。

尼堪在諸民留下了五十人,讓他們在瑚圖禮的部族搬遷完畢後,對諸民城寨進行修葺,爲將來正式的城池建設奠定基礎。

見尼堪他們要繼續向下遊行駛,瑚圖禮讓自己的長孫蘇納(女真語,牽狗的繩子)帶着九名十八歲左右的小子跟着尼堪去了,蘇納最遠到過庫頁島,做嚮導再也合適不過,何況尼堪見瑚圖禮主動將人送上來,便吩咐孫傳宇拿出十套常備軍的軍服讓他們裝扮起來。

後來見到這十人個個身穿棉布衣服,戴着大帽,揹着有着鐵質箭頭的弓箭,挎着橫刀,諸民村的其他人頓時羨慕的不得了。

“大汗,黑龍江的江口附近還有一處村落,以前也是大明的衛所,叫廟屯,人丁不多,也有百十戶,都是在海邊打漁、打海獸之人,與本村也有一些親戚關係,其哈拉達是蘇納的姨丈,由蘇納跟着,應該不會起衝突”

“庫頁島上丁口不多,全部加起來恐怕也就千餘戶,最大一個部落是長毛部,此部落無論男女老少,臉上都生着長毛,另外還有一些操着我們這樣語言的庫亞拉人、費雅咯人、鄂倫春人、黑斤人”

“老兒十多年前去過那地方,此地的南部有倭人的集市,島上之人用皮毛等物向倭人交換布匹、食鹽等物,大汗若是要去那裡,建議先從北邊做起”

尼堪點點頭,這長毛部落,也就是後世日本人嘴裡的“蝦夷人”或者“苦夷人”,也是庫頁島名字的由來,此類人體毛髮旺盛,傳到黑龍江流域便成了“長毛部落”,傳到大明則成了“長毛國”。

山海經,鏡花緣,也不是沒有來由的。

幾日後,船隊來到奇集湖的所在,一處黑龍江向東氾濫形成的大湖,此處離東邊的大海只有三十多裡,大海的邊上便是後世俄羅斯的德卡斯特里港。

從這裡抵達韃靼海峽要比直接沿着黑龍江出海路途要近上千裡,尼堪自然也安排人下去細細細細探查,並讓查克丹詳細記錄下來。

抵達特林屯,也就是前奴兒干都司衙門所在之地,尼堪向當地的民衆出示了自己被任命爲“寧北將軍、奴兒干都司都指揮使”的文書,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卷帛書、一方銅印竟在附近造成了軒然大波。

大明的寺廟、佛塔等物理印記在附近幾乎消失殆盡,不過在當地人心中,這些雜草叢生的遺蹟仍舊是他們心中“神聖的地方”,見到尼堪也驚若天人,不消蘇納出面,廟屯的哈拉達便主動趕過來拜見。

尼堪如法炮製,將此地和廟屯都買了下來——這裡不遠處便是黑龍江的出海口了,必須得有一個港口。

“記錄下來,沿途凡是有明國寺廟、佛塔、衙門遺蹟的,擇重要的地方一一修復,除了伯力、諸民之外,還要在廟屯北面修建城池,嗯,就叫廟街吧”

“齊集湖到對面大海之間最窄處只有三十里,回頭讓孫老道的工部過來探查一番,爭取修建一條道路直達大海”

在出海之前,尼堪對拿着紙筆的查克丹說道,此時的廟屯在黑龍江的南岸,尼堪卻想在條件更好的北岸修建城池港口。

如此一來,從雅克薩開始,沿途經過黑城、伯力、諸民、廟街,大約每五百到一千里就有一座城池,中間還有若干當地人的土寨子碼頭,從石勒喀河的墨爾迪勒城出發,他阿斯蘭大汗的船隊將暢通無阻。

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四十章 江淮風雲(九)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十三章 東江諸人第四章 東興八年,元旦第七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中)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九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③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十一章 大夏監國(7)坎斯克盆地第一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上)第三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3)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三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下)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四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8)阿巴拉契亞山小分隊的尾聲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二十五章 援救(四)雷霆一擊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三十一章 大對決(二)還是動起來了第二十一章 挺進中原之二:小袁營(上)羣寇雲集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一章 大夏監國(1)梅與刀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六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⑥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十三章 土爾扈特(中)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六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2)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二十八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6)第三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七:女人(下)第七十章 猶他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四十二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中)第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1)新克里米亞總督轄區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四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尾聲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七章 旅順口殘唱之三:無差別覆蓋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二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三:第二手(下)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一章 格根塔娜的決斷第五十九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5)第二十三章 東方欲曉(上)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十八章 一路向東(8)安加拉省第三十二章 遠洋艦隊(下)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②第三十九章 東方初曉(下)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五章 瀚海新軍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十五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下)第八十六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8)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四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4)破陣子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五章 蝴蝶效應(一)北境三少之白皙通候最少年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七十六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0)第四十五章 非對稱戰爭(下)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二十六章 俘虜的新生活(下)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二十二章 亢龍無悔(上)第十五章 克孜勒蘇(上)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六十六章 明斯克大公國(8)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十章 霜狼騎兵(6)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二十二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下)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
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四十章 江淮風雲(九)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十三章 東江諸人第四章 東興八年,元旦第七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中)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九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③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十一章 大夏監國(7)坎斯克盆地第一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上)第三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3)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三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下)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四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8)阿巴拉契亞山小分隊的尾聲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二十五章 援救(四)雷霆一擊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三十一章 大對決(二)還是動起來了第二十一章 挺進中原之二:小袁營(上)羣寇雲集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一章 大夏監國(1)梅與刀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六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⑥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十三章 土爾扈特(中)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六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2)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二十八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6)第三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七:女人(下)第七十章 猶他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四十二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中)第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1)新克里米亞總督轄區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四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尾聲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七章 旅順口殘唱之三:無差別覆蓋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二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三:第二手(下)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一章 格根塔娜的決斷第五十九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5)第二十三章 東方欲曉(上)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十八章 一路向東(8)安加拉省第三十二章 遠洋艦隊(下)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②第三十九章 東方初曉(下)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五章 瀚海新軍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十五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下)第八十六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8)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四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4)破陣子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五章 蝴蝶效應(一)北境三少之白皙通候最少年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七十六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0)第四十五章 非對稱戰爭(下)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二十六章 俘虜的新生活(下)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二十二章 亢龍無悔(上)第十五章 克孜勒蘇(上)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六十六章 明斯克大公國(8)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十章 霜狼騎兵(6)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二十二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下)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