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喜上加喜

“子安,朝廷財政真的很吃緊,”章楶將很咬得重重的。

承蒙王巨力薦,蔡挺開始關注章楶,不久發現章楶確實有些才華,蔡挺便漸漸重視,包括有商議謀劃時,會將章楶喊過來做一個參謀。所以章楶也瞭解了一部分蔡挺的爲人,與自己很類似,一個很實際的長官,什麼叫很實際呢?

就是不會胡話亂扯,什麼手一揮,賀蘭山就拿下來了,但也不會害怕西夏人,能清楚地知道敵人的長處與短處,敢於合理理智的步步擊敗削弱西夏。

所以這個新知州與懦弱無關。

但爲什麼說出這句話?

只有一個原因,財政太緊張了,緊張到無法再維持一場真正的戰役地步,所以蔡挺見好就收,能在秋後打敗西夏人就心滿意足了,沒必要佔領一個堡砦,從而掀起第二場戰役。

“我也不大清楚,大約很吃緊,”王巨說道。

據傳史上趙頊繼位後興沖沖地跑到三司查賬薄,朕要做事啦,但做事手中得有錢,這就是宋朝了不起的進步。

就包括一些大儒,如葉適與陳亮,就堅決反對“高談者遠述性命,而以功利爲可略”,“務實而不務虛”,講那些存天理,滅人慾,實際嗎?國家百姓沒錢能辦好事嗎?然後又說人慾是本性,不能“教人抑情而徇僞”,不xxoo,不享受美食,不看歌舞,不重名,不重地位,二程老朱你們能辦到嗎?自己都辦不到的東西。如何讓其他人去做?

那怎麼辦呢,適當的節制不好的人慾,加以引導,使之向好的方向發展。

在宋朝就出現這樣有遠見的言論了,不是王巨說的。而是吏部侍郎葉適說的。

其實就是在南宋朱熹也不佔據上風,不過後來朱元璋亂認祖宗,禍害來了……

所以趙頊立即看財政支出收入,結果一看傻了眼。

但說開了也無妨,不就是一些財政赤字嗎,王安石只要斂一兩年。就全部解決了。

戰爭必須得打,持續地打,爲什麼要這樣說,那就是不能給敵人喘氣的機會。財政赤字可以放在後面慢慢地去解決,這纔是高明的手段。

不過也不能怪蔡挺。現在是韓琦爲首相,他豈能不擔心?

但蔡挺有蔡挺想法,王巨有王巨的想法,疆砟堡不佔領,那些個野利族人如何安置哪?

想到這裡,王巨說道:“打了再說。”

章楶啼笑皆非,別人是說了再做,王巨則是做了再說。

不過也沒那麼簡單的。想要佔據疆砟堡,必須未來一役,將西夏人打痛了。短時間不能再發起一場更大的戰事,那麼蔡挺纔不會有異議。至於幾年後,幾年後蔡挺還會在環慶路嗎?或者說嵬名山的事發生後,西夏還在乎一個疆砟堡嗎?

章楶又說道:“聽說程公在延州去世了。”

這就是章楶的遠見之處。一般人不會在意的,不過章楶在意了,並且刻意通知王巨。

原因簡單。就是那條華敷道。

王巨果然一愣,許久才問:“新知州是誰?”

“陸詵公。”章楶道:“自從儂智高叛亂後,交趾越發驕狂。”

“那個交趾不是一個小國家嗎?”李妃兒在邊上好奇地問。還真將章楶問住了。現在的交趾不是越南,南邊還有一個敵對的占城國呢。只相當於越南的一半大。並且嚴格說,它纔剛剛**不過一百幾十年,以前還一直屬於中國的領土。然而就是這個小國家,人家偏偏桀驁不馴,怎的?

“妃兒,不得亂說,國家重心在北方,因此南方羈縻而己,只要不生事,大家也就眼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當時儂智高叛亂,幾乎席捲了整個廣南,非是我朝力量不足,而是南方駐兵很少,似乎駐紮的禁兵還不足十營。然而交趾人卻產生了錯覺,一個被他們打得象狗一樣亂竄的儂智高,卻能將大宋打得狼狽不堪,從此開始藐視我們大宋。”

“子安,說得中的。因此陸詵來到桂州赴任,交趾派使者黎順宗來,出言不遜。陸詵當面折責,又前去邕州,集左右江四十五峒首,讓他們派麾下五萬丁壯集訓,又置土兵將吏,鑄印給之,交趾人害怕之下,這纔派使入貢。所以朝廷將陸公派到延州接任。”

恭?他們纔不會恭呢。況且陸詵真有那麼大能力嗎?

但就是王巨,他也不能將注意力放在南方,沒辦法,力量就那麼大,如何在南方興兵?

並且還早呢。

王巨就在想着這個陸詵,這個陸公以後與種諤的恩恩怨怨,他不會管的。然而這讓王巨有些頭痛了。

程勘與他也有着恩恩怨怨,不過後來雙方“把手言和”,即便王巨來到華池縣後,還略略有些合作。因此王巨修了華敷道,如果程勘繼續在延州,到了關健時候,請求十營八營官兵來支援恐怕不可能,但請求五六營官兵還是有把握的。打到最關健的時候,不要說五六營官兵了,那怕一營官兵來了,也是好的。

然而這個陸詵來了,自己能否求到延州的官兵支援?看來,那天得找蔡挺談談心,至少陸詵不會買自己面子了,就看他買不買蔡挺的面子。

…………

蔡挺再次來到華池縣,並且帶來了許多官員。

王巨做了一件大事,與軍事無關。

去年王巨勸大家種冬小麥,現在宋朝天氣仍未迎來北宋末年的小冰河天氣,雖然也有大寒的冬天,不過相對而言,總體是暖冬年代。所以冬小麥種植的範圍能北到幽州,遼南地區。

不過北方百姓莊稼的種植,仍多是一季爲主,兩季爲輔。爲什麼呢?正是冬小麥的收割時間,一般多在五月初才能收割,例如熙寧元年開封冬小麥正式收穫時季就是五月七日,載於史冊。

因此想要兩季收成,那就會很麻煩了。必須在春天時撥開麥苗,用工具打下小坑,撒上豆粟的種子,上蓋草木灰與發酵的糞肥,不過這樣一來,豆粟的幼苗蕪在茁壯成長的冬小麥裡面。難以長好了。冬小麥收成有了,但豆粟的收成下降了。所以明爲兩季,只能說是一季半,這也導致了北方總體畝產只有兩石,直到江東圩正式出現。高產的江東圩纔將宋朝畝產拉到三石。

並且冬小麥種植管理又比豆粟更繁瑣,廢工不提,對水要求又更嚴格,西北本來又缺水,於是西北有許多百姓懶得種冬小麥,只種一季豆粟。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巨教導了百姓一種新的方法,那就是移載。

冬小麥照種。可是粟不再象以前那樣,直接種在田間,而是單獨育苗。

先將農家肥與肥沃的淤泥攪伴在一起。王巨又免費向百姓提供一種工具,下面一個鐵筒,上面一個活塞,活塞提起來,按在混合泥上,再將活塞按下去。提起活寨,一個筒狀的營養鉢便出來了。

再在營養鉢上撒上高梁種籽。放在小田裡管理。

冬小麥收割好了,將營養鉢移載於大田。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高梁。更適用於棉花。

但略有些麻煩,不過現在王巨有了威信,加上春天到來,王巨騎着馬到處跑,好在華池縣面積不大,於是挨村挨寨的監督,工具又是免費提供的,百姓也執行下去了。不過開始時,慶州官員沒有太注意,隨着冬小麥成熟,大家終於看到其好處。

這邊冬小麥一天天臨近成熟,那邊高梁的苗子同樣在茁壯成長,並且遠比以前那種撒種籽式的種植長勢更旺盛。

宋朝重視內治與文治,所以范仲淹提出重農桑,但喊口號不行的,你得推出一些實際的方法,否則喊與不喊有什麼區別?這個重農桑不要說宋朝,春秋戰國就有人喊出來了。

因此蔡挺聽聞後,立即帶着慶州大大小小的官員過來察看。

“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蔡挺讚揚道。

其他官員一起額首。

往小裡說,如果兩季都不受影響,每戶人家那怕增收幾百斤糧食,一些極端貧困戶就不會捱餓。往大里說,如果推廣開始,一戶增收五石糧食,整個北方就會增產兩三千萬石糧食,糧食就不會出現危機。

或者攤於西北,若是陝西推廣,整個陝西一年就會增加幾百石糧食,那怕朝廷用錢購買吧,這個增產的糧食也能將軍糧勉強保住了,那得節省多少錢帛?

其意義不可估量。

但是蔡挺仍疏忽了,這種移載意義豈止如此?

以前種豆粟,是往地裡撒種子,一個坑裡能撒上五六粒種子,但粟的根系就那麼大,往往有三四株高梁幼苗得活,然後就在這有限的面積裡爭肥爭水,如何能高產?

但現在這種單株移載,只有一株苗,那麼它可以盡情地吸引土壤裡的營養與水份,並且因爲它開始長在小田裡,弱苗就可以摘除出來不用,還有呢,幼苗是長在肥沃的營養鉢裡面,因此它的根系從小時候便開始往下扎,移到大田後,它的根可以扎得更深,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營養與水份。而非是象以前那樣,因爲下層土壤板結,根系只能向表面的土壤延伸。

王巨略略說了其意義,但有的沒有說,因爲說了大家也未必能弄懂。除非他那本更深層次的數學書出來,裡面對一些物理化學地理知識做了簡介後,大家又讀了,又反思了,然後再說,才能明白。

並且它產量會增加到多少,王巨心中也沒有底。

反正這種方法,比以前一季種植還會增產。

“若此,功莫大矣。”

“蔡公,也不能想得那麼樂觀,兩季種植本來費工,這一來會更費工,爲了鼓勵百姓用這個方法種植,春天時下官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再看整個北方,都缺少水源,更缺少耕牛,所以還是薄種廣收的年代,即便朝廷推廣,也不會有很多百姓選擇這種方法去種植。除非整個北方大興水利,然後象下官這樣,不將牛計入戶等,甚至飼養耕牛者,還給予一些獎勵,鼓勵百姓積極飼養耕牛。”

說易行難,就是這兩項條款執行下去,得花多少錢帛,得減少多少賦稅?

蔡挺笑容漸漸斂去。

“蔡公,秋後莊稼收穫了再說吧,並且那時收成出來了,纔有說服力,說不定那時會是喜上加喜。”

“哈哈,也是,這也是老夫前來的第二件事。”(未完待續)

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一章 背騾子第615章 威名 上第一三八章 鄉黨第二五八章 屹立 上第三十三章 愚者第708章 聖儒 上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四四五章 二王 中第606章 冒泡 中第三五四章 驕傲 上第二八八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四二九章 道第八十四章 鬧大吧 三第二三一章 迷惑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二七四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 上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二五七章 吾願往第四五二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508章 逆轉 中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二七二章 來了第508章 逆轉 中第728章 黃河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三四六章 潑污第828章 青丹谷第620章 威名 下第572章 提醒第861章 堯舜 下第822章 是他第695章 第三個 上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734章 愛國人士 下第一五三章 小知縣 上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694章 一天第594章 長子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一六八章 坦白第三八七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696章 第三個 中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797章 獻書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687章 飛錢司第二六三章 斬龍 下第799章 不敢碰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570章 戲耍 下第860章 堯舜 上第837章 三明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三十三章 愚者第二三三章 此堡不能拿第589章 兩個蠢貨 下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748章 六個大禮 中第六十二章 六拜 下第四〇四章 私軍 下第三五一章 共妾第662章 破城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610章 小道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三四二章 羣龍無首第三五二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上第463章 喜相逢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三六四章 十萬火急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一八〇章 趙曙的心思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二四四章 蕃奸第一五七章 請權 上第三八〇章 桑弘羊第853章 囚籠 上第一六八章 坦白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二十四章 寶藏 上第三四九章 大家比着坑 上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十二章 殿下 上第五章 斬首第二十三章 香玉
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一章 背騾子第615章 威名 上第一三八章 鄉黨第二五八章 屹立 上第三十三章 愚者第708章 聖儒 上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四四五章 二王 中第606章 冒泡 中第三五四章 驕傲 上第二八八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四二九章 道第八十四章 鬧大吧 三第二三一章 迷惑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二七四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 上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二五七章 吾願往第四五二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508章 逆轉 中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二七二章 來了第508章 逆轉 中第728章 黃河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三四六章 潑污第828章 青丹谷第620章 威名 下第572章 提醒第861章 堯舜 下第822章 是他第695章 第三個 上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734章 愛國人士 下第一五三章 小知縣 上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694章 一天第594章 長子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一六八章 坦白第三八七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696章 第三個 中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797章 獻書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687章 飛錢司第二六三章 斬龍 下第799章 不敢碰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570章 戲耍 下第860章 堯舜 上第837章 三明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三十三章 愚者第二三三章 此堡不能拿第589章 兩個蠢貨 下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748章 六個大禮 中第六十二章 六拜 下第四〇四章 私軍 下第三五一章 共妾第662章 破城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610章 小道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三四二章 羣龍無首第三五二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上第463章 喜相逢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三六四章 十萬火急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一八〇章 趙曙的心思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二四四章 蕃奸第一五七章 請權 上第三八〇章 桑弘羊第853章 囚籠 上第一六八章 坦白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二十四章 寶藏 上第三四九章 大家比着坑 上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十二章 殿下 上第五章 斬首第二十三章 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