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

在這道奏摺的最後面,王巨又提醒了一件事。

進入夏天后,北方開始落雨,雖然秋收雖泡湯,但這是好事。

然而有兩件事需要注意,這次乾旱很嚴重,許多地方的地面都曬得龜裂了。包括黃河河堤,同樣被曬了許多天。然後雨水猛地到來,反而會容易出現問題。

不要老百姓前面回到家,再來一個黃河決堤,百姓那才叫苦逼。

第二件事便是旱情並沒有結束,相反的,它漸漸向淮河長江轉移。莫要問東南就沒有旱情,除了一些水下田圩田外,或者臨近河邊的水田,若是久不落雨,東南大片耕地同樣會受到旱情影響。

必須要未雨綢繆,先從巴蜀荊湖南路那邊籌集一些糧草,運向東南。

即便旱情不嚴重,也可以調到河北,賑濟災民。

這時候不能計劃浪費了,人命關天!

“東南也會有旱情?”趙頊頭痛地想。

東南便是指兩浙路,哪裡可是宋朝的大糧倉以及錢倉。

這便是第一道奏摺,包括這些書籍裝在一個厚厚的紙袋裡,然後纔到了趙頊要問的事。那是第二道奏章,放在第二個紙袋裡。

王巨先行解釋了海客遷徙百姓的原因。

早先是王巨的關注與提醒,一些海客用鑽風船轉向了南海的東南方向。果如王巨所說。

因爲這裡的百姓愚昧無知,所以不知道香料玉料珊瑚的珍貴,當然這意味着有極大的利潤空間。

然而言語不通,而且多數百姓十分兇悍,甚至有許多部族喜吃人肉,落在他們手中。立即就被這些土著人生吞活嚥了。距離又十分遙遠,遠了,路上就要佈置一些供給點。這些供給點必須有避風港。還有一些能種植莊稼的地方。一是給船隊救急,提供補給。二是建設一些燈塔,指明航道。

特別是現在航道的末端,哪裡有一片很大的陸地,似乎是宋朝面積的三倍。而且氣候很彷彿,只是因爲在南半球,所以季節恰恰相反的。這個季節無所謂,主要是氣候差不多,也就意味着百姓容易生存。

然後他們又在當地發現大量的珊瑚礁玉石礦以及銅鐵礦藏。

無論是開採種植交易。還是防禦當地土著人的傷害,都需要大量的百姓。那隻能從宋朝遷徙百姓過去。

正好王巨去了泉州,這些海客一一反饋,王巨表示了支持。

現在遷徙了一些百姓,戶數雖多,但不是每一戶都全部去了,有的一戶去了一個人,有的一戶去了兩個人。具體多少人王巨就沒有說了。

且不說那個大陸是宋朝的三倍大,有數個大島嶼相當於宋朝一路或幾路的面積,相當於宋朝一州面積大小的島嶼也有幾十個。不管遷徙了幾萬或十幾萬百姓,但這點百姓散落在這麼若大片的地域裡,幾乎就象沒有遷徙一般。

因此現在的百姓對於這些海客來說。是很珍貴的,倒也不用擔心苛待。

王巨又說了海船,除了小型海船與漁船不算,泉州註冊的一千料以上的中大型海船共有三百八十餘艘,船主合計九百二十餘人。

船主多於船隻數量,是因爲許多船是多家合夥打造出來的。

王巨支持了他們,又指導了他們,這纔有許多船主協助王巨,做出這番義舉。不過這些船主不僅有泉州的。還有廣州與杭州那邊的海客。

王巨所說的,基本是真的。只能說有的刻意沒有說了,比如這麼多船主當中。實際有許多空戶,不存在的戶主!不然怎麼辦?唾沫也要將他淹死了。

也確實有部分沾光的船戶協助王巨做出這番義舉,然而主要還是延州十商戶與王巨的船隊。這更不能說了。

否則這個財富會讓人惦記,否則這個義舉又會被說成收買民心,而且趙頊也是一個多疑的人。

然後王巨還刻意繪畫了一張大海圖。

這個海圖有不少誤差,畢竟正式經營的時間還不算太長,但準確率也能接近七成,大方向是畫出來了。並且畫了這些移民安置的地點。海圖雖大,但這些移民區域太小了,幾乎都看不到。

最後王巨才發表自己的想法。

移民未必是一件壞事,可許多士大夫不懂,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爭議。

如果朝廷真同意了,爲免去不必要的爭議,請務必提出幾個要求,第一必須按照王巨與海商的那個“苛刻”條件與海商們簽訂協議。

第二這次遷民乃是京東路與河北路的百姓,爭議會更多,因此必須是六等以下戶,才能同意他們遷徙。

宋朝開始只劃分五個等級戶,但五等以下戶各人收入又大不相同,於是後來又細劃分了一次,分成五等到九等五個等級,五等戶還有一些財產,以及一些自留地。但從六等戶開始,實際已經屬於赤貧百姓,他們對國家很難貢獻稅務,甚至從七等戶以下者,即便平時,國家也要補貼。這些百姓遷徙了,爭議聲會小一點。畢竟他們能貢獻的稅賦不多,這一遷徙,反過來給予他們一條生路。

而且時間也正好,隨船到了彼岸,那邊正是春天,趙頊看到這裡,表示頭痛,因爲宋朝這邊是秋天。

那麼正好能趕上種植時季。

這些百姓走了,國家也少了一部分救災壓力。

第三海客們很需要百姓,但他們手中都有一定的財富,

因此呢,每遷徙一戶百姓,讓他們提前支付二十貫,或者相當於二十貫的銀絹,給其親友。讓其親友可以用這筆錢回去重建家園。那麼等於遷徙一戶百姓,救了兩戶百姓,也能進一步分解朝廷的負擔,讓百姓從大災中恢復過來。

趙頊看着奏摺,心中想,這樣不大好吧。

畢竟這些海商們這次表現真的不錯。那麼多糧食,並且是高成本代價運輸過來的,主動救濟了災民。

而且王巨所制訂的條件已經很苛刻了。現在朝廷不感謝,反過來還要他們支付二十貫錢。未免做得有點過份。

其實呢,王巨就權當做好事了。

而且這樣一來,他也洗脫了嫌疑。宋朝有的是聰明人,相信已經有人懷疑他了,只是沒有準確的證據,二是他在泉州,也犯不着得罪他。否則早有人彈劾了。

趙頊看完,將重臣一起召集到延和殿商議。

大夥看後。也知道王巨所怦擊的人就是司馬光,這兩人同樣是生死對頭了。

但不得不承認王巨說的有理,別看福建路那邊遷徙了兩萬戶百姓,讓人矚目。實際這場大災到來,直接餓死的,賣兒賣女的,妻離子散的,直接間接的,還不知死了多少百姓。

司馬光只攻擊變法了,可提出什麼救災措施?更兇猛的呂惠卿上位。老天還不是落了雨?

然而因爲王巨的勸說,至少一百多萬災民得活。這些災民得活了,國家就可以將糧食轉移到其他災民頭上。

實際因爲這次善舉。救活的百姓數量恐怕也遠超過了泉州那邊遷徙的百姓數量。

不管王巨脾氣是多少地糟糕,但不得不承認,他很關愛百姓,至少在這一條上,罕有官員能及之。大約與他少年時貧困的生活有關吧。

但到了皇上手中,那就是詔書了。

詔書同意公開將百姓向海外遷徙?

所以這些大佬一個個表示爲難。

商議了許久,最後才搭成一個命令,非是六等戶,而是七等戶以下。真正的赤貧百姓,才讓他們遷徙。同時這個二十貫也太多了一點。搞得象朝廷賣人似的。因此換了一個說法,每遷走一戶百姓。許以海商捐助十貫錢帛,但非是交給這些移的親友手中,而是交給朝廷,用以賙濟更多的災民。而且是用口詔形式,向密州下達。

大家心領意會就行了,不能下明詔……

但就是這道口詔,還是有兩個原因才同意的。

第一現在密州港只有一百多艘海船,由他們裝,能裝多少百姓走?

確實也如此,最後秋風起,這些海船離開密州港,帶走了兩萬六千餘戶不足八萬百姓離開。船雖大,還要載貨,沒辦法帶更多百姓離開。

即便這樣,還讓一些大臣感到不妥。

實際他們想搞錯了,口詔做了進一步限制,是七等戶以下的百姓,這些百姓即便沒有災害,朝廷又能指望他們做什麼?

不是兩萬六千餘戶,若是這次能帶走二十六萬戶,那麼能帶走兩路一半的赤貧戶,以後各州府都好治理地方了。如果想土地不緊張,兼併降低,那不是二十六萬戶,而是五十萬,七十萬戶,才能解決兩路土地與兼併的危機。

雖然讓一些大臣感到肉痛,然而另一條好消息到來。秋風到來,先行去潤州港的船隻從倭國高麗那邊返回,速度快得出忽所有人意料之外。

只是帶來的糧食並不多。

其實翻一下各個市舶司的記錄也能瞭解原因。

宋朝進口貨物,包括各種香料珍寶藥材棉布高麗絹高麗秘色(青瓷)高麗蔘倭國刀扇各式木材板材硫黃鑌鐵皮貨筋角玻璃,基本就這些了。

出口的則很多了,陶瓷器漆器絲綢布帛書籍各種金銀銅鐵錫以及相關製品銅錢玩具梳扇傘樂器等工藝品藥材茶糖果脯酒米鹽……反正大多數東西都能銷售出去,只是外國窮啊,買不起,或者沒有足夠的貨物交易。

所以產生了一個局面,銅錢外流。

宋朝富啊,於是宋朝銅錢喧賓奪主,取代了當地銅錢,成了倭國高麗交趾以及南海諸國的硬通貨幣,有一些國家包括倭國爲了杜止這種局面,不讓宋錢進入,但因爲自己國家的銅幣質量不合格,標準不一,最終產生了貨幣混亂,經濟萎縮。於是不得不又放開宋錢涌入。以至有人哀嘆“我國還是捲入了汪洋的宋錢經濟的漩渦中”。實際宋朝巴不得他們自己鑄的錢管用呢。這個貨幣外流,讓宋朝更悲催。

但爲什麼有酒米鹽呢?

酒是指高檔的清酒,也往倭國與高麗銷售。

鹽是一些缺鹽地區。雖然宋朝鹽很貴,但利用海船的優勢。還能用鹽換回更多的貨物。

這個米便是指高麗與倭國,這兩個國家山多地少人多,糧食很緊張,一旦有了災害,糧價漲起來更快。當然,這便產生了交易。

所以,從這兩個國家帶回的糧食並不多。

而且東南開始出現旱情,於是一起涌入杭州卸下。交給官府去處理。

同時一批糧食也從荊湖路與巴蜀,順長江而下,運到了東南。這個成本有些高,但來得正及時,潤州常州,從秋後同樣出現了很重的旱災。

以至一些知道真相的大臣慨嘆,王巨這小子料事如神。

還有一件事也證明了王巨的料事能力。

落雨了,實際雨落得不多,北方的旱情也沒有完全解除。

不過河堤暴曬之下浸水,終於一處河堤潰崩。但因爲雨水不大。河汛也不大。

因此文彥博在奏章裡寫道:“河溢壞民田,多者六十村,戶至萬七千。少者九村,戶至四千六百,願蠲租稅。”

但文彥博誇大了。

這是大名府地界,地勢平坦,那可能九村就有四千六百多戶百姓?有一些大村莊確實有五百戶百姓,可這樣的大村莊在宋朝極少極少的,即便邊境的大寨子,一州超過五百戶的寨子也是一巴掌能數得過來的。況且是九個在一起的村莊。

再說,是六十多村一萬七千戶受災。還是九村四千六百戶受災?不能誤差這麼大吧。

趙頊也沒有太在意,既然受災了。那就罷其租稅吧。

然而文彥博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受災百姓的免稅。而是針對了程昉去的。

程昉犯了嚴重錯誤,有水災,不上報朝廷。

趙頊便讓都水監官員責問程昉,文彥博更是利用手中職權,對程昉進行種種詰難。

若是歷史不變動的話,實際宋神宗時,人口增漲最快的不是熙寧之時,而是元豐之時。原因很簡單,正是王安石實施了農田水利法,從河北種種水利到南方的江東圩,它們的出現,養活了更多的百姓。

河北這塊,程昉得佔據一半功勞。

然而因爲程昉是太監,又不附從文彥博韓琦等人,現在又憑空增加了一道恩怨,那就是王巨與他走得很近,結果種種誣衊。

在文彥博的帶領下,無數士大夫對程昉瘋狂地羣起夾攻,導致其提前兩年憂憤而死……

但老文事兒攤大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第二個原因,便是契丹來敲詐了。

熙寧七年這場大旱,都能在整個中國歷史排上號的。

如果遼國能略略表達一些善意,那怕派使前來慰問一下,也許趙頊也不會那麼憤恨,以至留下遺囑,誰能收復燕雲者,立授異姓王。

但遼國沒有,看到宋朝大旱,立即派了使者到宋朝,對趙頊說,我們兩國重新商議一下邊境。

趙頊立即蒙了。

他又想到了王巨奏章上所說的話,宋遼兩國久未開戰,邊民鬆弛,邊軍不能戰,甚至連有的堡砦都快荒廢了。一旦有變,京城危矣。所以必須要訓練一支強大的禁兵,以及禁騎兵,然後酌情於河北河東置設邊軍。

果然來了。

現在不但邊境鬆弛,而且百姓都在逃荒中,整個河北一片混亂。

想一想一旦遼國此時乘機入侵,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因此他讓劉忱與呂大忠陪着遼國使者蕭禧前去邊境談判,在劉呂臨離開京城時,他含羞忍憤說了一句:“遼國那邊都是粗野之人,道理說不通就會動粗。他們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好了。”

意思是隻要你們能將遼國穩住不發兵,那怕適度地割讓一些土地,朕都不怪罪你們!

不管歷史改不改變,遼國的這次敲詐,實際是一次毀滅性的敲詐,一再地趁我們大宋困難時過來敲詐。

反正你們遼國不遵守信諾,那麼我們宋朝爲什麼還要遵守信諾,一旦我們大宋強盛了,爲什麼不能撕毀條約,向你們遼國發兵!

好了,若是歷史不改變,海上之盟來了……

不過趙頊這一回派錯了人,他根本就未想到這二人熱愛大宋愛得過了份,連命也不要了,正是這二人不要命,韓琦臨終前迅速掉了逼格。(未完待續)

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三二〇章 加強版韓琦 下第539章 會戰 4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三三八章 小人第469章 旅 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02章 大事 上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一二三章 妹夫生猛第一九四章 東澗橋 下第708章 聖儒 上第648章 海盜 上第一章 背騾子第479章 貪婪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860章 堯舜 上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502章 驚喜第三〇七章 南方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七十六章 世仇第十六章 人情第九十二章 第一躍 二第837章 三明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466章 笑話第617章 呵呵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二章 黑蜂盜第609章 兇狠第六十二章 六拜 下第592章 修房子第851章 雙保險第827章 紙老虎 下第四四七章 禽獸不如第八十七章 鬧大吧 六第一五七章 請權 上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594章 長子第六十三章 親戚第一二六章 捉婿第一六九章 大功績 上第480 勸說第一三六章 快意恩仇 上第二十三章 香玉第577章 啪啪啪第三一四章 錦袍第452章 一路向北 上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四二四章 軍監司第517章 死亡樂章 6第602章 南方第540章 春雷第762章 咬死第三九二章 合資第607章 冒泡 下第九十六章 放榜 上第四四二章 法術第637章 一念之間 上第710章 山匪第730章 兩顆心第662章 破城第三〇三章 改良第三九二章 合資第四一五章 潑 上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 下第三〇二章 永垂不朽第一二九章 吹三秦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三二一章 松溪第三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627章 動心第651章 宋朝特色 上第607章 冒泡 下第814章 狗不如第492章 夜襲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四二六章 楚懷王第725章 斷錯了第三〇〇章 一箭第一四二章 見好就收第507章 逆轉 上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 上第463章 喜相逢第十三章 殿下 下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第822章 是他第一章 背騾子
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三二〇章 加強版韓琦 下第539章 會戰 4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三三八章 小人第469章 旅 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02章 大事 上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一二三章 妹夫生猛第一九四章 東澗橋 下第708章 聖儒 上第648章 海盜 上第一章 背騾子第479章 貪婪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860章 堯舜 上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502章 驚喜第三〇七章 南方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七十六章 世仇第十六章 人情第九十二章 第一躍 二第837章 三明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466章 笑話第617章 呵呵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二章 黑蜂盜第609章 兇狠第六十二章 六拜 下第592章 修房子第851章 雙保險第827章 紙老虎 下第四四七章 禽獸不如第八十七章 鬧大吧 六第一五七章 請權 上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594章 長子第六十三章 親戚第一二六章 捉婿第一六九章 大功績 上第480 勸說第一三六章 快意恩仇 上第二十三章 香玉第577章 啪啪啪第三一四章 錦袍第452章 一路向北 上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四二四章 軍監司第517章 死亡樂章 6第602章 南方第540章 春雷第762章 咬死第三九二章 合資第607章 冒泡 下第九十六章 放榜 上第四四二章 法術第637章 一念之間 上第710章 山匪第730章 兩顆心第662章 破城第三〇三章 改良第三九二章 合資第四一五章 潑 上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 下第三〇二章 永垂不朽第一二九章 吹三秦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三二一章 松溪第三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627章 動心第651章 宋朝特色 上第607章 冒泡 下第814章 狗不如第492章 夜襲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四二六章 楚懷王第725章 斷錯了第三〇〇章 一箭第一四二章 見好就收第507章 逆轉 上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 上第463章 喜相逢第十三章 殿下 下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第822章 是他第一章 背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