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兩個蠢貨 上

王巨與慶州大大小小的官員看着手中的敕令,雖喜也不喜,雖憂也不憂。

免役錢寬剩錢分攤下來了。

環州與慶州合計分攤了近五萬貫免役錢,外加近一萬五千貫寬剩錢。

戰後王巨得到一大堆官職,什麼中散大夫哪,太子中允,翰林學士等等,這些職散官實際王巨真的不大在乎,頂多說他現在的官服由綠色改成了緋色,終於進入中高層官員行列。

手中的權利依然差官,那個陝西安撫使肯定拿掉了,但環慶路安撫經略招討使依然保留着。

不過在和平年代,有沒有這個安撫經略招討使,並不是那麼重要的。

沒有,慶州知州也有一部分權利過問其他幾州軍的事務,有,同樣只有過問權,並不能全部地去幹涉。

只有說有了,過問時更加言正名順。

然而慶州知州對環州控制要更嚴格一點,這就象延州對保安軍一樣,因爲環州本身就是一個軍事州,多由武將擔任,所以政務能力上可能有限,因此慶州知州能插手更深一點。

況且姚兕又是新接手環州的。

這一條曾布也知道,所以他在司農寺計算攤派時,將環慶二州合在一起,送到慶州城。

*不過這個數字並不算太過份,史上執行免役法之前與之後,差役與衙前整整少了**萬人。爲何?原來不用支付薪酬,官員都無所謂,現在要發工資了。官員都開始派人算賬了。能減免就減免。以便減少攤派。再加上坊場河渡制減免的差役,兩相合在一起,一下子減免了**萬人。

馬上這種情況也輪到王巨了。

他也要派人計算着環慶二州的差役,儘量減免役數,以便減少攤派。

再對照熙寧九年的役錢,役錢是六百五十萬,寬剩錢是近四百萬。實際攤派下去的不止,官吏肯定還要撈一點。加上這個數字是以貫與匹計算的,匹比貫更貴,因此數字在貫之上,那麼實際百姓攤派的可能在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貫之間。準確數字就無法計算了。

役分爲短役長役,各自待遇不同,因此均攤下來,一個長役一年工資是二十五貫左右,以宋朝各地的物價平均下來,僅能勉強保持一家得以餬口。不過若是妻子再做一點活計,一家人還能保持溫飽的。當然。在京城杭州這些地方肯定不夠了,然而這些地區攤派的數額會更多。

不過這也不奇怪。王安石既然執行免役法,肯定要派人調查,再反覆論證,然後再覈實數字。

基本是差不多了,不過宋朝那麼大,還有一些地區攤派不公,這又引發了諸多問題。

但與王巨無關,王巨關心的就是慶州。

環慶二州各種差役衙前,有兩萬多人,這個數字還能裁減一點,再扣除短役,一個長役也能攤派到二十五貫左右。

以環慶二州的物價,差不多能讓一家人糊嘴。

寬剩錢攤派的比例在整個宋朝,也算是中等偏下。

這說明曾布還給了一些照顧,並沒有將二州百姓所得的那個青鹽錢計算在其收入中。

因此說多也不多,甚至比當初王巨與章楶預算的,還低了近一萬貫。

然而這終是六萬多貫,還是一筆龐大的數額。

什麼也不說了,分攤吧……

王巨卻拿出一疊卷宗,說:“諸位就照着它去分攤。”

大家將這些卷宗拿過來一看,有點傻。

其實王巨早料到了這一天,因爲秘密利用手中的力量,讓前線官兵組織起一支踏白軍。然而這支踏白軍非是前去西夏那邊刺探軍情,而且返回環州二州,專門刺探三等以上戶家的經濟,包括動產與不動產,然後做了一個評估。

但這也是訓練。

真正的密探不僅需要刺探敵人的行軍,刺探的東西很多,糧草後勤,以及敵人後方百姓的民情與後方的經濟。

可能它依然存在着嚴重的誤差,不過比官府手中的資料肯定要準確得多。

各個官員照着資料開始攤派,事情還有不少,既然免役下來,那麼不願意擔差的,現在也可以釋放了。然而這些差役,還是少不了的,那就要重新僱人。

其實這個過程,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免役錢下來了,未必所有官員都想撈一點,主要還是胥吏。

真正害民的不是胥吏,而是衙前與差役這些苦差,胥吏能害民麼?

何謂胥吏,也就是一個縣除了縣長、縣委書記、公安局長外,餘下的所有官職。

僅是撈取好處,也足以養肥他們了。

所以擔任胥吏的多是當地一流豪強,不然也不會將許多無能的官員生生架空。

這次免役法下來,九成以上的胥吏罕有動彈。

而伸手最長的便是這些胥吏,上面攤派下來,官員若是無能,就會多攤派。然後到了實際向差役發放薪酬時,手又伸過去,再次扣剋。本來朝廷是算着去的,其收入勉強讓其一家餬口。再扣一扣,如何養家餬口。所以許多百姓仍不願意出差,然而爲了當地的差役,官府只好又強行攤派。

以及其他烏七八糟的事,再加上這個寬剩錢,導致免役法執行時,依然是一塌糊塗。

然而也要看官員,王巨坐鎮慶州,沒有任何人敢異動,王巨可真的會殺人。就象那個姚大蟲,朝廷判決下來,黠字流配,夠重的。王巨仍不同意,連上了三奏。

正好楊繪下去,御史臺也怕了王巨,最後同意了王巨的判決。秋天剛到,便讓王巨派劊子手拉去斬了。

因此一些表現差胥吏們也統統下去吧,慶州有的是讀書人。有的是貧困的讀書人。雖然一些表現好的胥吏繼續保留着。也不足一半了。

慶州的官員壓力可想而知。

但王巨早就在爲這一天準備了。隨着命令下達,一隊隊官兵從前線撤回來,進駐各城各鎮。

可避免不了,慶州產生了騷動。

這些上等戶也不是不講道理,不僅環慶二州,其他州府也陸續在執行免役法了,但這些州府攤派得更廣,攤派得更廣。意味着各人攤派的數量就會減少。

但在慶州環州,無論青苗貸或者免役錢,五等戶以下,王巨一律沒有攤派。四等戶還要扣除善戶、鰥寡、女戶、烈士、孝子,並且餘下的攤派比例也比其他州府的四等戶數額少。

不患貧,就患寡,這那行呢。我們也不是反抗鬧事,但明公你也要講道理吧。

王巨將衆人召集,說道:“你們要講理,我就講理。按照朝廷詔令。不要說五等戶,就連四等戶。要不要執行差役?中書詔令的免役錢,有沒有說要往五等戶身上攤派?”

“可是其他州府……”一名鄉紳大着膽子說。但被王巨打斷了他的話:“其他州府不是這樣做的,對不對?其他是其他,我是我。實際說來說去,無外乎你們多攤派了錢帛。我只想說兩條,第一條貧富嚴重不均後,天下必將大亂,一旦到那時候,你們什麼財富也沒有了。第二條,我也在想辦法解決,讓我往衣寒食飢的五等戶身上攤派,我確實做不到。不過若是想辦法將這個免役錢減少,你們也會少攤派。”

“這那能減少呢?”另一名鄉紳道。

這句話背景與富弼有關。

富弼在亳州,朝廷青苗貸下來,縣吏放青苗貸,結果讓富弼一一抓起來,押到亳州城,全部重笞。又讓管句官徐公袞在亳州各縣發佈露布文書,各縣不得執行朝廷詔令,我正在向皇上乞請盡理根治。這個詔令不對頭。

王安石聽後便用富弼殺雞賅猴了,讓鄧綰下來調查。

宋朝官員有的確實不將詔令當作一回事,比如王巨。但頂多是陽奉陰違,不會象富弼這麼公開對抗。

富弼肯定犯了嚴重錯誤,於是乞獨坐,臣來本州,不散錢斛,願當嚴譴,其餘徐公袞以下縣官,望聖慈特與矜貸。

於是罷去富弼官職,讓他回洛陽養老。

除了富弼外,歐陽修也是如此,不過他膽子沒有富弼的大,放是放了,然而連連上書反對,也讓王安石讓他致仕養老了。

兩人一倒,餘下皆不敢不放。

所以大家對王巨所說的話產生懷疑。

王巨笑笑,指了指那個寬剩錢,道:“免役錢諸位休想了,不過這個錢某可以替大家爭上一爭。”

這些鄉紳眼睛一亮,這個寬剩錢也不少,一萬多貫。實際經過王巨的運鹽,環慶二州的五等戶也不多了,就是讓他們攤派,也攤派不了這麼多錢。

王巨這分明以此做退讓,王巨讓了,他們也要讓一步的。

這才一一散去。

其實這些人終是少數人,真正的二三等戶,只要攤派公正,他們多是巴不得的。以前的差役將他們全部坑苦了。

然而這正是變法最矛盾的地方。

比如這個免役法,如果執行得好,確實是一條良法。若是放在王巨前世,讓馬雲不去經營他的淘寶,而是去擔任一個鎮長,甚至讓他擔任一個國企煤礦的工人,又不給他工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但因爲趙頊與王安石看重了斂財,使得它積極的一面被弱減。

萬事開頭難,就象唐朝的兩稅法,被宋朝撿來,成了良法,但在唐朝開始執行時引起多少人牴觸?

本來各地豪強是高高在上的羣體,現在猛然擔負着最多的攤派,再加上這些弊病,反對聲音如何不大?其實這纔是真正的反對原因,然而因爲前面的斂財,使得許多後人混淆不清,而且越後去越是不及宋朝開明瞭,更沒有什麼齊民的說法,所以將王安石打入奸臣行列,認爲富弼歐陽修等人是賢臣……好吧,太賢了。

不過王巨卻一直沒有表態,他將諸豪強打發走,開始寫奏章,說慶州反對聲音大,並且這幾年西夏屢屢入侵慶州,百姓悽苦不說,還死了許多人。它又臨近前線,橫山又新附,若是攤派過重,必將生變。因此懇請朝廷免掉寬剩錢,如果宋夏和平,幾年休生養息後,恢復過後,也可以重新執行寬剩錢。

確實環慶二州死了很多丁壯,不僅有蕃戶,也有部分是漢戶。

而且這段橫山確實太重要了。

比如以前宋朝只能打聽到橫山這邊的夏軍情況,但現在因爲得到了這段橫山,一些機靈的斥候,甚至能打探到鹽州與靈州的消息。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王巨將奏章寫好,派人送向京城,然後等候京城的消息。

但這份奏疏剛送走,朝廷便派了一名中使來到慶州,中使叫錢東春,也是一個宦官,只是王巨不認識。

不管認不認識,王巨都要客氣招待的,他熱情地將錢東春迎進州衙,問前來何事。

錢東春道出來意。

王巨從鹽州弄來三百八十多萬石青鹽,不但前線四州軍,就連後方三州百姓也涌了過來運鹽。所以商賈當時缺少勞力,只運了一部分回去銷售。

戰爭結束,王巨從鹽州撤軍,雖然知道王巨不會貪墨這個青鹽,但這些青鹽放在幾個堡砦裡,大家終是不放心。因此陸續運了回去。

這麼大的數量,又因爲青鹽的暢銷,所以波及的地區很廣,包括河東路,那邊商賈則是從延州將青鹽運回河東北部地區。其實河東路南部地區與京畿西路同樣受到了嚴重波及。

雖然因爲運費的問題,使得成本提高,但是青鹽味美,賣價更高。

因此大半年下來,導致瞭解鹽銷量銳減。

王安禮看到這種情況,便上書朝廷,說王巨這麼做是不對的,等於變相地用國家鹽利,收買人心。

是人心,不是民心,因爲不僅有民心,還有軍心。

幾個月下來,慶州大捷的影響漸漸淡薄了,也到了動手之時,看到王安禮的奏章後,許多大臣上書彈劾王巨。

趙頊被吵得頭痛,因此讓中使下來問一問。問一問是客氣地說法,其實就是調查這件事……(未完待續……)i1292

第一九三章 東澗橋 上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二二〇章 三次點集 上第631章 不過第二十一章 朱鈔第五章 斬首第八章 懷疑第一七八章 子安第二九六章 胡鬧 上第796章 露底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四四三章 市易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二九九章 舅舅們 下第797章 獻書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799章 不敢碰第779章 土豆宴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九十四章 第一躍 四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800章 點將第十章 檢查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851章 雙保險第七十五章 對子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三二六章 背後的賬第793章 大捷 下第一八〇章 趙曙的心思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654章 不會吧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一七二章 贈馬第五章 斬首第530章 跑吧第735章 最暗黑 上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三二四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534章 小孩子第四十六章 奇蹟之戰 三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712章 兩個半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第五十一章 想法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十章 檢查第二九七章 胡鬧 下第四一四章 粗人第629章 條件 上第801章 後手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510章 雪祭第一九一章 初戰 上第五十六章 苦逼的丁家 上第862章 崩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三五一章 共妾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22章 是他第847章 上海務 下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564章 退一步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四四九章 非急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808章 好消息第457章 拿捏 下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605章 冒泡 上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一二七章 先帝第518章 死亡樂章 7第634章 足跡第556章 生疑第459章 空談嗎?第十八章 折服第一二八章 快活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704章 殺母 上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二十九章 畫皮第764章 進京第513章 死亡樂章 2第785章 動手了 上第三七八章 新語
第一九三章 東澗橋 上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二二〇章 三次點集 上第631章 不過第二十一章 朱鈔第五章 斬首第八章 懷疑第一七八章 子安第二九六章 胡鬧 上第796章 露底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四四三章 市易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二九九章 舅舅們 下第797章 獻書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799章 不敢碰第779章 土豆宴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九十四章 第一躍 四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800章 點將第十章 檢查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851章 雙保險第七十五章 對子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三二六章 背後的賬第793章 大捷 下第一八〇章 趙曙的心思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654章 不會吧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一七二章 贈馬第五章 斬首第530章 跑吧第735章 最暗黑 上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三二四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534章 小孩子第四十六章 奇蹟之戰 三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712章 兩個半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第五十一章 想法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十章 檢查第二九七章 胡鬧 下第四一四章 粗人第629章 條件 上第801章 後手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510章 雪祭第一九一章 初戰 上第五十六章 苦逼的丁家 上第862章 崩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三五一章 共妾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22章 是他第847章 上海務 下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564章 退一步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四四九章 非急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808章 好消息第457章 拿捏 下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605章 冒泡 上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一二七章 先帝第518章 死亡樂章 7第634章 足跡第556章 生疑第459章 空談嗎?第十八章 折服第一二八章 快活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704章 殺母 上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二十九章 畫皮第764章 進京第513章 死亡樂章 2第785章 動手了 上第三七八章 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