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 二王 上

“子安,你對青苗法看法何如?”張若水問道。

王巨睞了一眼。

章惇與曾布離開王家後,王安石的地位仍然很危險。

彈劾的人越來越多,王安石又得不到趙頊的支持,甚至因爲趙頊不表態,導致反對的浪潮更高,於是王安石求分司,分司在宋朝是指到洛陽擔任官員。俺不搞變法了,也不呆在京城了,去洛陽混日子去。

司馬光看到這個奏摺,越俎代庖,在上面批註一句:今士大夫沸騰,黎民騷動,乃欲委還事任,退取便安。卿之私謀,固爲無憾,朕之所望,將以委誰!

你這就想走了,不行,就是走了,得將你搞的這個爛攤子收拾起來,得戴大帽子游街認錯,不然你走不了。

所以說水滿則溢,月圓則虧,司馬光做得太過。

王安石看到疏奏後大怒,兩人大吵了一通。

趙頊看到越來越亂,又將曾公亮與陳昇之喊來詢問。

曾公亮此時無語,王安石上位,他有一半功勞,但當初上位,曾公亮不是爲了變法,而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現在完全脫離了他的控制。

那麼變法究竟對不對呢,曾公亮也沒有了主意,所以他才一直沉默。

這一回看到事情嚴重,曾公亮只好說先將青苗法廢了吧。

至於陳昇之更是兩面派,一個投機分子,早在幾月前就與王安石分道揚鑣了,也說必須廢青苗法。

現在東府四相。三相反對青苗法。西府兩相反對青苗法。兩制臺諫九成官員反對青苗法,那就廢吧。趙頊下詔廢除青苗法。王安石聽到後,心中冰冰涼,難道我以退爲進,是弄巧成拙了?

這也說明趙頊仍然很青澀。

青苗法一廢,變法還變個鬼啊。王安石仔細一想,得,俺沒辦法玩了。上書請求罷相。

趙頊想得比較簡單,朕廢的只是青苗法,變法中一個不好的“術”,不是不變法,但變法離不開王安石,因此不準。那邊也出了事,王安石請求罷相,趙抃也將問題想得簡單化了。

廢青苗法書旨到了翰林院,翰林院歡呼一片,趙抃卻在私下說了一句。不行,按照慣例。王石安還在相位上,必須等王安石罷相後,才能廢除青苗法。

爲什麼有這個想法呢,廢了青苗法,反對聲音降下去,就不容易打倒王安石。所以想打倒王安石,不能馬上廢青苗法。

他這一鬧,這道詔書就拖了下來。

然而正是他這一鬧,才成了真正的弄巧成拙。

先是呂惠卿奪情回京,相比於王安石的“高風亮潔”,呂惠卿則多了一份手段。開始時他一直不吭聲,直到現在才正式發力,

其次來了一個人,王安石的學生李定。但這個說法也不大準確,比如蘇東坡,他自己認爲是歐陽修的學生,實際他中進士之前的學業根本與歐陽修無關,其家進入京城,也多虧了張方平之功。再比如王安石另一個學生陸佃,他受王安石之益很少,相反多受了孫覺的恩惠。李定也是如此,他少年時曾受王安石之提撥,同樣也受了孫覺提撥。

孫覺這個人來歷不凡,是胡瑗與陳襄的學生,是蘇東坡、王安石、蘇頌與曾鞏的好友,黃庭堅的岳父,包括秦觀、陸佃與王令,都受過他的提撥。

前年因論邵亢不才,貶爲越州通判,後來又調回京城擔任知諫院。正好李定擔任了秀州通判。宋朝的秀州就是後來的上海,以及浙江嘉定等地區,不過現在上海浦東一半還在海平面下,也算是宋朝一個富裕的上等州吧。越州就是紹興,兩個地區離得不遠,兩人多有書信往來。並且李定在秀州政績蜚然。

於是孫覺提議將李定調回京城。

李定到了京城,孫覺爲了避嫌,不好召見,便讓諫官李常召見,問李定,君從南方來,哪裡的百姓如何看青苗法。

李定答道,他們都很喜歡。

李常大失所望,隱晦地說,這是京城熱鬧話題,你不能胡說八道。

李定便找到王安石,將情況一一反映,王安石大喜,又將李定引進皇宮,讓他向趙頊彙報。

由此李定打入了奸邪行列。

那麼李定是不是媚王安石呢。

首先李定能不能做證明,能,他從南方來,青苗法宗旨主要就是春貸秋收,這時候正是貸的時候,最少李定的話能當參考。

其次王安石當初承諾是在陝西推廣,後來違諾,變成了河北京畿與準南路。但現在連兩浙都推廣了,這證明了王安石不守信諾。

但這只是表面的,深層次分析則是龐大的一千七百萬貫青苗貸。就是放在北方三路,也無法承擔這麼多青苗貸,所以它肯定要向更富裕的南方六路推廣。或者說青苗貸少一點,但青苗貸數量少,收的利息就會少,沒有龐大的利潤,王安石何必興師動衆?

青苗法反對浪費主戰場是在北方,百姓容易受到蠱惑。

南方經濟富裕,商業發達,糧食產量高,商業發達,意味着對資本需求大,糧食產量高,意味着容易還貸。因此富戶不排斥這個青苗貸,說不定多用來做資本滾大自己的生意,窮困百姓遇到困難時貸一下,以後也能償還起來,所以強行攤派的少。

實際還有更深層次的,大家沒有看到,那就是這個青苗貸的數額,說它少,真不少,一千七百萬貫攤派下去,等於攤派地區每戶百姓得付出近一貫的額外稅。但說它多,真心不多,以宋朝的商業市場,可能每年需求貸款數額不是一千幾百萬貫,而是一億貫。兩億貫。

因此李定反映的情況是比較可靠的。

其實司馬光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想將王安石徹底踩死。趙抃受了他的影響,在中書堅持王安石離開相位後,才下詔書廢青苗法,都做過了頭。

如王巨所說,變法的真正幕後人不是王安石,而是趙頊。

司馬光等人明爲廢青苗法,實際暗指變法本身,這是趙頊根本不能同意的。若是當時廢除青苗法詔書一下。王安石只能離開京城,沒有王安石主持,趙頊雖是皇帝,也要牽就,那麼這場變法就會象慶曆新政那樣曇花一現。

但趙抃一堅持,時間拖了下來,趙頊便慢慢醒悟,李定這次覲見,趙頊終於再度猶豫不決,便下了暗詔讓藍元震與張若水暗中下去察看。這個青苗法究竟是好是壞。

這纔有了張若水與王巨這場對話

王巨看了張若水一眼,問:“張都知。爲何問青苗法?”

爲了這個青苗法,整個宋朝颳起了一場超級風暴。

但軍器監卻是這場風暴裡的一朵奇葩,一直很安靜。

“子安,莫要對外人說,官家讓我下去察看……”張若水低聲道。

這個王巨不知道了,並且還有他不知道的,王安石雖以退爲進,並沒有真正蟄伏,趙頊前面下了暗旨,後面王安石不知道從那個渠道就得知了。當然,不能說王安石卑鄙,實際宋朝後宮早亂了,所以韓琦灌醉曹老太太,得到了玉璽,使得趙曙親政,不久便傳揚開來,所以趙禎被戴了綠帽子,也傳到市坊。包括王巨,也利用張若水這條線,得到一些內部消息。

然後王安石便私下找到藍元震與張若水。

趙頊想法是大臣產生兩種說法,那麼朕用兩個親信太監下去觀察青苗法究竟是好是壞。但到了兩個太監身上又不同了,好與壞那麼重要嗎?重要的是未來,如果王安石會下去,那麼不如落井下石,趁勢狠蹬一腳。如果王安石不會下去,這時候就要及時地雪中送炭。

兩人琢磨不透,張若水才問了王巨。

很多內幕王巨是不知道的,但他很快給了一個答案:“青苗法是變法根本,青苗法廢變法廢,青苗法不廢,變法繼續。”

“但這個變法……”

“變法總會有人受益,有人受害,不變我朝將會慢性自殺,變得好,我朝又會平安渡過一百來年。變得不好,則是加快了這種自殺。”

“變得好只能保持一百年嗎?”

“一個月前你穿了裘衣,現在爲何脫掉?”

“天氣暖和了。”

“那再過三個月你穿什麼衣服?”

“哦,我明白了,那時還要再變。”

“也不一定,只要歷代官家與宰執英明,及時調節,就無需再變,畢竟變法等於是一場革命,太過激烈,就算平安變過去,也多少會給國家帶來一些創傷撕裂。”

這還是很難的,誰能保證每一任統治者都能英明無比?

所以自古以來,沒有永遠存在的國家。張若水也聽明白了,但這個話題他也不敢深入問下去,於是又換了一個話題,問:“爲何神臂弓如此強大?”

“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每一箭射出去的力量,是箭支重量乘速度平方的兩倍的一半。這種新弓設計,使得箭支射出去的速度快了一半,於是它的力量無疑會增加數倍。不過除了這個定律公式外,還有一個忽略的因素,那便是阻力,這種箭支變得很小,破空的阻力同樣會下降,這也是速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它雖變小了,重量反而增加了……”

“何謂平方?”

“平方就是每一個數字乘以每一個數字,比如四的二倍是八,四的平方則是十六。”

“你那本數學書上未寫。”

“那只是初等數學。”

“後面再寫啊。”

“後面的寫……我要慢慢想啊,但我那來的時間?”王巨道。實際後面寫數學倒是容易,關健如何將物理與化學結合進去,讓他頭痛了,因此直到現在,他也沒有執筆。

這就是王巨與張若水的對話,真的沒說什麼,依然保持了以前中立的做風。不過卻爲王巨引來了麻煩……

張若水與王巨說了一番話,兩人手中還有很多事要做,一是軍器的繼續製造,得趙頊的認可,撥下了許多錢帛物資,不過這些是錢帛是物資,不是器甲,西北兩場戰役爆發在即,得迅速化爲各種器甲。

同時又對刀槍進行進一步的改造。

宋朝槍不是演義中的各種長槍,主要就是一個鐵製槍尖,後面裝上槍桿,古代戈也是如此,不過戈已經落後了,爲槍所替代。這次進行的改造便是槍尖,加了弧形設計。

刀更是如此,早先的陌刀是什麼樣子,沒人看到了。不過王巨還記得後世出土的蒙古戰馬,以及號稱世界上最符合力學原理的恰西克馬刀,以及尼泊爾軍刀,前者是騎兵所用的刀具,後者則是步兵所用的刀具。相比於蒙古馬刀,恰西克馬刀更爲細長。然而到了尼泊爾軍刀上,則變得更粗闊。

這也是有原因的,一個是在高速奔跑的戰馬上用的刀,一個是在地面上作戰,速度不同,對刀型要求也必然不同。

不過做爲眼下最主要的步兵刀具,尼泊爾軍刀作用不大,真正需要的是強力斬馬刀。

所以各個兵路的用刀都必須進行改良,對付敵人步兵的戰馬,以步克騎的斬馬刀,騎兵所用的戰刀,闊細、長短、弧度、輕重要求皆不同。這必須進行慢慢調試。

甚至相應的刀柄、刀鞘都要進行改造,甚至王巨還添加了一道血槽,這個血槽的大小、位置同樣必須要考究。

但與以前不同,這批調試的刀具,都相對地增加了一些弧度,只是還沒有定型。

因此這段時間王巨與張若水事務不少,不過張若水離開京城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十七章 敗了第四章 伏擊 下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816章 驚喜第631章 不過第578章 和平第607章 冒泡 下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一四六章 相約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661章 自曝第八十九章 高家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第三六三章 霸道第三第八十七章 鬧大吧 六第三五四章 驕傲 上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二二〇章 三次點集 上第三三八章 小人第三九七章 名額第854章 囚籠 中第474章 鼓聲 上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一一〇章 怎麼刺的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800章 點將第741章 裂車 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 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四一五章 潑 上第636章 仙境第453章 三十萬第三七五章 交待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708章 聖儒 上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第457章 拿捏 下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四四七章 禽獸不如第三四一章 釣魚第二九三章 一個訪客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一〇五章 空穴有風第二十五章 寶藏 下第五十章 滿意第三四四章 天下第一女 上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六十二章 六拜 下第二二七章 燒酒戰爭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517章 死亡樂章 6第831章 降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571章 貴人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503章 大轉移第五章 斬首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第829章 機會?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六十四章 買馬社第613章 虯髯客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508章 逆轉 中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一八九章 不能言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第506章 飛天 下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750章 張睦 下第一二〇章 上眼藥第四章 伏擊 下第766章 天機第三四四章 天下第一女 上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569章 戲耍 上第二五八章 屹立 上第五十章 滿意第二六五章 朱序 下第三四五章 天下第一女 下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623章 自保第二六〇章 屹立 下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20章 屍車第678章 溫水之戰 下第494章 會戰開始 上第二八九章 水中壩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
第二十七章 敗了第四章 伏擊 下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816章 驚喜第631章 不過第578章 和平第607章 冒泡 下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一四六章 相約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661章 自曝第八十九章 高家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第三六三章 霸道第三第八十七章 鬧大吧 六第三五四章 驕傲 上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二二〇章 三次點集 上第三三八章 小人第三九七章 名額第854章 囚籠 中第474章 鼓聲 上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一一〇章 怎麼刺的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800章 點將第741章 裂車 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 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四一五章 潑 上第636章 仙境第453章 三十萬第三七五章 交待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708章 聖儒 上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第457章 拿捏 下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四四七章 禽獸不如第三四一章 釣魚第二九三章 一個訪客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一〇五章 空穴有風第二十五章 寶藏 下第五十章 滿意第三四四章 天下第一女 上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六十二章 六拜 下第二二七章 燒酒戰爭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517章 死亡樂章 6第831章 降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571章 貴人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503章 大轉移第五章 斬首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第829章 機會?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六十四章 買馬社第613章 虯髯客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508章 逆轉 中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一八九章 不能言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第506章 飛天 下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750章 張睦 下第一二〇章 上眼藥第四章 伏擊 下第766章 天機第三四四章 天下第一女 上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569章 戲耍 上第二五八章 屹立 上第五十章 滿意第二六五章 朱序 下第三四五章 天下第一女 下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623章 自保第二六〇章 屹立 下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20章 屍車第678章 溫水之戰 下第494章 會戰開始 上第二八九章 水中壩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