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是全套花絲工具,帶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陳長青在魯善工準備離開的時候,讓夥計把一大箱工具搬上車,滿臉是笑道:“要說換成別人,隔行如隔山,能專精一門手藝已經不容易。”
“可對於你小子,哼,藝不壓身,多學點沒錯!”
魯善工嘿嘿一笑,還是老爺子瞭解自己,這次來就是爲偷師,不但得到誠和樓多年珍藏的軟翠,還附送花絲工具,講究!
看着魯善工離開,陳長青十分欣慰,陳家家傳鑲口手藝已經被對方繼承,甚至發揚光大。現在有興趣研究花絲鑲嵌,肯定求之不得。
魯善工的天賦百年難得一見,別人終其一生無法登堂入室的難關對於他來說,簡直如履平地。這讓幾個老爺子逐漸習慣,從瓷器到字畫修復,從篆刻到紫砂,現在居然開始研究花絲鑲嵌,簡直不是人!
當然人的精力時間必然有限,陳長青也不奢望魯善工真能走到花絲的巔峰,其中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但以他的天資,能做到觸類旁通就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別是花絲,對手感要求極高,一旦長期練習,必然能有所收穫。
善工堂還年輕,以後肯定能走的很遠。
現在幾個老爺子能做的只有一個:
利用全部資源和人脈爲魯善工鋪路搭橋,積累資本,用盡全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盡成灰淚始幹。
善工堂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傳統手藝的未來和希望!
魯善工回到家,把工具整理好,跟老爺子不用客氣,好好研究手藝就是最好的報答。
拿出黃金,現在手裡不缺錢,直接用黃金練手。第一步先將金條放在軋條機上壓制成粗細合適的方塊,置入專用的手工拉絲板進行拉絲。
力度要適中,中間不能拉斷。這也是最難的一環,目前最細花絲直徑可達0.16mm。
拉絲板由粗到細排列着四五十個不同直徑的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鑽石製成,最小的孔比頭髮絲還要細。
在將粗絲拉細的過程中,必須由大到小依次通過每個眼孔,不能跳過,有時需要經過十幾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細絲。
魯善工準備好,開始拉絲,縫瓷有過練習的經驗,加上越發精細的手感,一根金絲,很快被拉到0.35毫米,一氣呵成。
長出口氣,這還不是極限,只不過現在練習追求的是穩定,再拿起第二根,繼續拉,這次時間更快,手法越發純熟。
一連拉出十幾根同樣金絲,開始下一步,搓絲。
從拉絲板中拉出來的單根絲,行話叫素絲,需要兩股或兩股以上的素絲通過搓製成爲各種帶花紋的絲纔可以使用,這也是花絲的由來。
放在搓絲板上,拿起柳木塊,從最基本的花絲,兩股素絲搓在一起,手法跟搓麻繩差不多。
然後是拱線,把素絲纏繞在兩根小細棍上,呈8字型,最後壓平。
竹節絲
螺絲
碼絲
麥穗絲
鳳眼絲
麻花絲!
魯善工全心身沉浸於新奇有趣的工藝中,看似簡單枯燥的機械運動,一旦入門,最令人癡迷不已。
幾個小時過去,站起身活動幾下,看着桌上各種閃閃發光的花絲,心情不錯。在陽光下原本單一的顏色經過搓絲處理,居然散發出不同光澤和層次,立體感十足。
開始掐絲
拿起鑷子或鉗子,將花絲掐成不同的紋樣,按照墨樣花紋的彎曲轉折,掐成圖案,粘焊在器物上,稱爲掐絲,這也是傳說中景泰藍的主要工藝。
景泰藍,乃花絲鑲嵌的最高工藝水平,不只是掐絲,還包括後期的燒藍,堪稱一絕。
先要捋絲,用鑷子檢查絲的一頭是否彎,彎的話就用剪刀剪掉。魯善工左手鑷住絲的一頭放在塗好膠水的墨樣花紋上,右手拿絲的另一端彎出線條。
從這裡開始纔是花絲真正難度所在,懂行的人常說,掐絲工序如同房屋的樑架,對產品的藝術水平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求藝人具有靈巧的手上功夫,而這功夫的掌握,是需要長期悉心磨練。魯善工在誠和樓見過金師傅的掐絲手藝,一把尖尖的鑷子,手指微微轉動幾下之後,瞬間便化作朵朵金花、只只小鳥,以至湖光水色,號稱一鑷子的功夫!
老師傅從事掐絲技藝有六十多年,雖繼承傳統,卻能大膽創新,創作出許多新花樣。圖案中有種作爲主體紋樣陪襯的規則花紋,稱爲錦地。
過去掐錦地,都要用手一個個地掰,工效很低,有時掰出來的錦地還不太一致。他用心鑽研,找出來幾根車條,捆成花朵型,把銅絲直接往上繞,然後再按着自行車車條凹處軋成花瓣型,把銅絲切開,一朵朵有規則的花型很快就掐出來。
用這個方法,先後試製成功桃花、梅花、雲彩等多種錦地的新操作方法,使工效成倍地提高,並不斷改進,最後達二十多倍。
早年號稱花絲王的張聚德,一根金絲,一把鑷子能掐出二十四孝,令人歎爲觀止。
就算魯善工吸收前輩記憶,加上超凡脫俗的手感,剛開始也有些力不從心,可見這門手藝的難度之大。
逐漸適應,終於搞定幾個基本圖案,可以進行下一步,填絲,俗稱填花絲。將製成的花絲圖案平填在規定圖案裡,是花絲工藝中最單調也是花絲鑲嵌手工藝裡最費時的工序。
就好像玩拼圖,小心翼翼一點點把掐好的花絲放進去,不但順序不能錯,更要嚴絲合縫,行話叫攢。
先要把細小的掐絲拼成具體圖案,然後還要把各種圖案整合成一個器物,費時費力,甚至需要多位高手共同完成。
魯善工結束今天的練習,目的是修復九龍九鳳冠,對於花絲鑲嵌來說,現在有不少大師之作,加上高科技的介入,工藝水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一件精品太費時間和精力,自己不準備浪費時間在上面,點到爲止就行。傳統工藝幾百種,就算有金手指,窮極一生也不可能全部精通。
有舍纔有得,善工堂要保留精力,乾點別人幹不了事才更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