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 楊寧馨和邱成才一塊兒結伴回了上海。
新的一年萬象一新, 想到今年要殺入電信市場,楊寧馨有些小激動。
然而,回到上海沒幾天,有了讓她更激動的消息。
董熹瑜把邱成才和她找了過去。
潔白的辦公室裡一塵不染,桌子上放了一個陶瓷花瓶, 裡邊插了一把塑料花。
熱烈的紅色和黃色, 配着綠色的葉片, 是這個時代最流行的配色, 看上去熱烈穠麗, 有一種衝擊性的美感。
董熹瑜穿着一件珍珠灰的大衣,脖子上圍着白色的羊毛圍巾,看上去很知性。
“成才,寧馨, 你們坐。”
指了指兩張凳子,董熹瑜笑得很慈祥:“目前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出國交流,是在美國舉行的關於遺傳工程的國際學術會議, 我們研究所是在邀之列, 學校給了八個公費的名額,我已經把你們倆的名字也報上去了。”
楊寧馨吃了一驚, 她……好像不合適吧?她是經濟學院的學生, 和生物遺傳工程這一塊相差甚遠,雖然說董熹瑜已經吸收她進入了研究小組,可畢竟不是科班出身, 到那種高大上的國際會議好像還輪不到她吧?
“董教授,我去是不是有些不合適?”楊寧馨有些猶豫:“畢竟我是經濟學院的。”
“沒有什麼不合適,我這個小組裡的成員,都是合適出國交流的。”董熹瑜笑着看了她一眼:“你素來很有信心,怎麼對這事情忽然就沒自信了呢?”
“會不會有人議論這件事,他們會說怎麼一個經濟學院的能去美國參加這種學術會議,畢竟我這是跨學院佔用生物遺傳工程學科的名額啊。”
她不是不想出國溜達,主要怕董熹瑜難做人。
公費出國,多好的機會,她前世最遠到了上海,還沒出國逛過,就連最便宜的越南都沒去過,這次能公費送她去美國轉轉,這是多麼好的機會。
可是她要考慮董熹瑜會不會受到別人的非議,畢竟她這個外行參加這種高大上的學術會議,肯定是不合適的。
“你是我們研究項目的構思提出者,沒有你的建議,我們也不會花功夫去研究這個DNA自動檢測儀,你是最重要的人,而且我還在推薦發言裡給你安排了一小部分時間讓你進行presentation(展示)。”
楊寧馨瞪圓了眼睛,讓她到臺前去發言?
OMG,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她想不到自己上去發言是什麼場面,一定很美。
別的學校派上去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至少也是正當中年的中堅力量,然而輪到中國復旦大學的時候,跑上去一隻小蝦米?
全場的人肯定會不可思議的盯着她。
“怎麼了?”看到楊寧馨這表情,董熹瑜微微一笑:“沒自信?”
“不是不是,是覺得我這個年紀,似乎還到不了國際學術會議的講臺前。”楊寧馨搖了搖頭:“參加會議的平均年齡應該至少有四十了吧?”
“青年是國家有希望的一代,如果都是老態龍鍾的人上去,那預示着我們的科學後繼無人。”董熹瑜嘆息了一聲,眼中有着深深的憂愁:“前邊十多年的折騰,我們國家已經浪費了不少人才,現在能去國際上參加會議的,不少人都上了六十歲,像我這把年紀了,也要帶隊去美國,真是可悲啊。”
復旦遺傳生物工程學院經過那一段時期以後,中間出現了一段空白,自從“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這個概念提出,全國各地的大學都開始引入人才,加重科研投資,但是中國目前人才實在缺乏,不少知識淵博的學者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裡消逝,就如董熹瑜的愛人林復開。
人才出現斷層,中青年更需要歷練,這也是董熹瑜爲什麼大膽啓用新人的原因。
八個名額裡,除了她和另外三個教授以外,還有四個學生的名額。
一個博士生,一個研究生,還有兩個本科生。
選中邱成才和楊寧馨是出於董熹瑜的私心,她希望自己看好的兩個學生能及早得到歷練,儘快成長起來。
而且他們也有充分的入選理由。
楊寧馨是提出DNA自動檢測儀構想的人,邱成才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沒有他們倆的貢獻,DNA自動檢測儀是不可能發明出來的。
董熹瑜向學校申報名單的時候,學校領導開始也提出質疑,覺得本科生去美國有些爲期過早,可是聽到董熹瑜說出理由來的時候,他們不再反駁:“當然必須要帶上他們!復旦大學有這樣優秀的人才,一定要趁早培養。”
“學校領導同意了?”楊寧馨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世要出省開個什麼會議,都是按資排輩,她們這種小蝦米根本就別想能出去見世面,然而現在要出國開會,更要緊的是公費出國,領導竟然同意她這個本科生跟着去?
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難怪復旦大學能成爲全國一流的大學,和領導的指導思想確實有莫大的關係。
“當然同意了。”董熹瑜拿出了兩張表格交給了楊寧馨和邱成才:“你們先填好這兩張表格,等着我把國際學術會議的邀請函給影印了以後,你們拿着去美國駐上海領事館申請簽證……對了,你們還沒辦護照吧?”
邱成才和楊寧馨都搖了搖頭:“沒有。”
“還得先去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辦公室申請辦理護照,這個得有學校的介紹信,我幫你們去開好介紹信,你們自己先去辦好這個。”
“好。”兩個人相視一笑,有說不出的開心。
竟然能去美國見世面了呢,真是意想不到。
楊寧馨並沒有跟身邊的同學透露這件事,就連錢文文她都沒有有說,可是沒想到班主任何家良竟然很快知道了這個消息。
“楊寧馨,這是你在校的具體表現情況,我已經幫你填寫好,簽名了,也拿去學院蓋了章,你把這個送去生物遺傳工程研究所,讓那邊的教授一起送交學校,最後由學校簽名蓋章。”
何家良把那份表格遞給了她,一臉羨慕:“楊寧馨你可真是替我們經濟學院爭氣啊。”
根據復旦大學內在不成爲的規矩,一種鄙視鏈在各個學院悄然而生。總體說來,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化年代,理科學院會鄙視文科學院。經濟學院雖然明面上也與理工科擦邊,可它招生範圍也涉及到文科,也是在鄙視鏈下端的學科。
然而在經濟學院竟然出了能代表復旦出國參加大型國際學術會議的學生,特別是自己班上的學生,這不能不讓何家良感到驕傲自豪。
他接了電話去學院裡幫楊寧馨領表格的時候還有點暈,不知道這時候領什麼表,優秀學生優秀幹部,獎學金評定都已經在上學期期末評定了,剛剛開學領表格,他還是頭一次聽說。
跑到辦公室,那邊的老師追着他問:“你到底是怎麼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學生來的?”
何家良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到底在說什麼。
楊寧馨是怎麼樣培養出來的?好像他什麼都沒有做啊,他上課沒另外關照她,業餘時間也從未和她去談過理想談過人生,倒是楊寧馨和錢文文一塊兒擺小攤,教了他一條生財之道,他也跟着擺攤賣磁帶,賣了一年多,到現在掙了好幾百塊錢,也算是一大筆錢了。
“我們班的楊寧馨確實很優秀。”他只能含糊其辭的說了一句。
“不止是優秀,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她了,簡直是給我們經濟學院長臉!”
聽着同事們熱情洋溢的讚揚,何家良有些暈,眨巴眨巴眼睛:“她……到底怎麼了?”
“你不知道?你竟然不知道?”那位老師睜大了眼睛:“她要代表我們復旦的遺傳生物研究所去美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了!”
“啥?”何家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國際學術會議?”
“是啊,研究生博士生都不一定有這個機會呢,她一個本科生,而且還沒不是他們生物遺傳專業的,有這樣的成就,實在了不起!”那位老師把表格遞給他:“你一定要好好鼓勵她,讓她繼續努力,爲我們學院增光!”
何家良捧着表格出去的時候正好碰到了袁書記,一看到他,袁書記也熱情洋溢的表揚了他一番,大致是他有伯樂之才,發現了一匹千里馬,好好幹,學院一定會重視年輕教師的。
“那個學生的名字……好像挺熟悉的。”
“就是那個擺攤的學生,您還去她攤位上看過的。”
“哦,是她呀。”袁書記點了點頭:“果然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我們國家的科研工作就需要這種思維靈活敢於創新有闖勁的年輕人。”
幸虧當初他們批准了學生擺攤這件事情,沒有扼殺他們的創造力。
“是的,學院同意她們擺攤,這也是對於學生創新精神的鼓勵。”何家良不笨,利用機會小小的拍了拍馬屁。
袁書記很開心:“我們就是要善於發現人才,啓用人才!”